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免疫抑制法测定AST线粒体同工酶及其在肝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对肝细胞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26例肝硬化、18例肝癌患者血清m-AST进行测定,同时检测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汁酸(TBA)等肝功能指标。结果:随着肝细胞损伤不同,m-AST变化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癌、慢性活动性肝炎、急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肝脏病中,血清m-AST活性测定有助于肝细胞损伤的评估。其与总AST联合测定有助于急性肝炎的预后判断及急慢性肝炎的鉴别。  相似文献   

2.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意义(附2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本院281例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测定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血清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81例肝病患者及100例体检正常的成人血清TBA、ALT、AST、GGT的浓度。结果急性肝炎、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尤其是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异常率达86.0%以上;除急性肝炎ALT指标外.TBA在各肝病组的异常率均高于常规肝功能指标。结论TBA敏感性较高,可作为肝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变化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肝脏患者的血清TB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做平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黄疸性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中TBA、AST、ALT几乎是平行增高,而在急性无黄疸性肝炎、肝炎肝硬变、酒精性肝硬变、肝脏恶性肿瘤病例中TBA比比ALT、AST增高倍数要大得多。结论 TBA比测定是一项极其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80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92例,慢性肝炎活动期58例,肝癌6例,肝硬化24例。选择同期无肝胆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检测受检者TBA水平,并采用速率法检测受检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分析TBA检测在肝病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对照组血清TBA值均为阴性(<10μmol/L);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活动期TBA、ALT、AST异常率均为100%;肝癌和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ALT和AST,且肝硬化患者TBA异常率高于肝癌患者。结论血清TBA测定对肝脏疾病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也是评价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列为肝功能检查和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5.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慢性肝炎91例,对TB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TBA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急性、慢性肝炎TBA检测与ALT、AST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对乙肝判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230例对照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的进行测定. 结果 各组肝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BA、ALT、AST、TBIL都呈显著性增高(P〈0.01),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加重,其TBA也在逐步的增高;重型肝炎的TBA以及TBIL与其他肝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TBA、ALT、AST、TBIL有良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TBA水平是反映肝损坏程度的敏感指标,对乙型肝炎的病情的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清总胆汁酸与总胆红素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总胆汁酸(TBA)与总胆红素(TBIL)测定对各种肝胆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比色法测定71名健康对照和326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的TBA与TBIL浓度,并同时测定了各组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酸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Iron、Ferritin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的TBA与TBIL浓度和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急性肝炎组TBA、ALT、AST异常率明显高于TBIL的异常率,而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ALT、AST的异常率要高于TBA与TBIL的异常率;TBIL在患者急慢性肝炎后恢复期和胆结石以及胆囊炎患者中也有较长时间的轻度、中度增高。而TBA与TBIL测定结果有一定的线性关系。结论TBA与TBIL对各种肝胆疾病尤其是肝病慢性化和疾病恢复期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AST/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 279例肝病患者,分为慢性肝炎组4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组78例,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40例,肝硬化组43例,肝癌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检测血清AST、ALT,并对各组间血清AST、ALT以及AST/ALT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癌组血清ALT较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明显升高;急性非黄疸型肝炎组、急性黄疸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血清AST较慢性肝炎组明显升高;肝硬化组、肝癌组AST/ALT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不仅可作为肝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判断病程或严重程度,估计病情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3例病毒性肝炎监测AST、ALT的临床意义。方法设肝炎组(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正常健康组检测AST、ALT。结果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有升高倾向,慢性肝炎时比值可升高到1.0以上,肝硬化时可达2.0。结论临床上测定AST、ALT并计算其比值,对诊断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很大帮助,同时动态观察对评估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胆汁酸(TBA)含量,探讨其在肝胆疾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奥林帕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40),测定健康组和肝胆疾病患者的血清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BA、ALT和AST在急性肝炎患者中其异常率达到100%,在肝硬化、肝癌以及慢性肝炎患者的异常率TBA高于ALT和AST。结论检测TBA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其特异性和结果稳定性高于ALT和AST。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诊断肝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肝炎30例,肝硬化50例,肝癌40例)和4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TBA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含量,分别比较各组指标的浓度变化。结果急性肝炎组、肝硬化组以及肝癌组和健康组相比,血清TBA、ALT、AST、GGT和ALP水平明显偏高;急性肝炎组TBA水平最高,肝硬化组、肝癌组TBA水平均低于急性肝炎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总胆汁酸与肝功能酶学指标在临床实践中对了解和诊断肝脏疾病有着一定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各种肝胆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TBA, 同时以速率法分别测定ALT、AST、GGT、ALP, 以及用重氮偶合比色法测定TBIL和DBIL, 应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仪对702例(肝胆疾病502例, 正常对照组200例) 样本进行分析检测。结果 在肝细胞胆道病变时, TBA水平均增高, 经统计学分析, 各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 05), 其中尤以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活动期升高显著,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癌的TBA异常率达100%, 肝硬化胆道疾病TBA的异常率明显大于其他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结论 TBA测定是了解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接诊的63例肝病患者,检测其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胆汁淤积综合征患者TBA的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生化指标如AIJT、AST、GGT、TBiL等(P〈0.05)。结论血清TBA作为一类敏感的肝生化指标,对于病情及疗效的评估具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循环酶法对322例肝病血清总胆汁酸进行检测(重型肝炎45例,急性肝炎94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慢性肝炎72例,肝硬化34例,原发性肝癌27例),同时检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76例为正常对照.结果 正常对照组TBA(4.3±1.4)μmol/L,慢性肝炎组TBA(39.5±14.8)μmol/L(P<0.05),重型肝炎(136±78.6)μmol/L(P<0.01),急性肝炎(90.6±32.46)μmol/L(P<0.01),慢性活动性肝炎(73.5±29.2)μmol/L(P<0.01),肝硬化(85.2±31.8)μmol/L (P<0.01),原发性肝癌(79.5±27.1)mol/L(P<0.01).结论 TBA对各类肝病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肝实质性损伤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347例肝病患者和167例肝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进行血清总胆汁酸(TBA)检测。结果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胆汁酸(TAB)测定结果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可作为肝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0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分别用GSH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GSH对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乏力有效率分别为94.4%(17/18)、88.7%(31/35),对钠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8.9%(16/18)、85.7%(30/3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急、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总胆汁酸(TBA)、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的白蛋白(ALB)在治疗后增高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ALT、AST的复常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SH对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5’-核苷酸(5’-NT)、总胆汁酸(TBA)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德国罗氏Cobas 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各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5’-NT、TBA、GGT、ALT含量。结果各组肝病患者5’-NT、TBA、GGT、ALT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5’-N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BA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5和<0.01)。GG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1和<0.05)。ALT值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肝癌组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低ALT值和5’-NT、GGT水平持续增高是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发肝硬化、肝癌的危险因素,TBA可较为敏感的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分泌、合成代谢功能。血清5’-NT、TBA、GGT可较为灵敏的反映肝细胞损伤及肝功能障碍程度,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疗效监测、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20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分析正常对照组与不同肝病组TBA水平变化.结果:各类肝病的血清TBA均明显升高,其中以急性病毒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TBA测定是判断肝脏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观察病情进展和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及腺苷酸脱氨酶(ADA)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0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16例,肝硬化10例,肝癌9例)及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TBA、ADA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变化。结果各种肝病患者TBA、ADA及ALT血清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TBA、ADA及ALT的联合检测对各类肝病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