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8例结肠癌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术中采用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即先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建立融合筋膜间隙(Toldt’s间隙)外科平面,再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建立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外科平面的手术入路与手术路径进行手术。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中未发生肠系膜上静脉、十二指肠、输尿管、生殖血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量(89±17)ml,手术时间(158±21)min,清扫淋巴结(19.6±1.8)枚,术后排气时间(64.4±10.2)h,术后住院时间(8.9±1.7)d。术后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腹腔脓肿等并发症。28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7.2月,均未发现吻合口复发、穿刺孔或小辅助切口种植转移、远处转移等。结论以回结肠血管为标记右下入路法能快速准确地进入Toldt’s间隙和胰腺十二指肠前筋膜间隙,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既能保证肿瘤的根治性,又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法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66例患者,其中开腹33例,腹腔镜中间入路33例。腹腔镜手术以回结肠血管为起始入路标志,以肠系膜上静脉为解剖学标志,建立正确的外科平面进行系膜血管的解剖及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腹腔镜中间入路与开腹侧方入路比较,其在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有优势,并发症和术中出血量减少,但手术时间延长。结果表明,腹腔镜右半结肠癌中间入路完整肠系膜切除,手术安全,创伤小,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全3D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施行的38例完全3D腹腔镜下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由中间入路解剖出肠系膜上静脉各属支,根部结扎离断,由内向外、自下而上分离右侧Toldt间隙及横结肠后间隙,切开胰颈部横结肠系膜前叶,离断横结肠,再由上向下、由内到外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最后采用腔内直线切割闭合器行回结肠侧侧吻合。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完全3D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完整切除右半结肠系膜,根部结扎血管,彻底清扫淋巴结,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40.7±11.4)min,术中出血量19(13.75,30)mL。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包括吻合口漏1例,肺部感染3例,取标本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0.0±3.1)个月,无吻合口狭窄,2例复发,其中1例出现腹膜转移。结论:完全腹腔镜下采用以血管为导向的中间入路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解剖标志、手术层面等手术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消化道重建方式逐步规范,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理念得到广泛推广。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对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寻找正确解剖平面以及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中间入路具有较高肿瘤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外侧入路方式目前临床较少采用,适用于肠系膜上血管区域粘连严重或肠系膜炎症导致局部组织层次显露不清等情况。尾侧入路既满足结肠癌根治的全系膜切除原则,同时较中间入路操作更加简便易行。头尾侧联合入路方式是在尾侧入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良,可减少对大网膜、结肠及其系膜的多次翻动,并有助于缩短腹腔镜手术的学习曲线。关于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不同入路法的近远期疗效的高质量研究有限,目前尚无最佳手术入路的定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回盲部腹、背侧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为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3.8±42.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13.3±21.3)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平均(58.3±13.6)h,恢复流质饮食时间平均(68.5±19.6)h,术后平均住院(12.1±3.0)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淋巴瘘2例,吻合口出血1例,均保守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腺癌,清扫淋巴结数量(18.1±5.9)枚,肿瘤分期:Ⅰ期8例、Ⅱ_A期19例、Ⅱ_B期11例、Ⅲ_A期12例、Ⅲ_B期6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复发转移3例,死亡1例。结论:采用回盲部腹、背侧联合入路法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更易进入右侧Toldt间隙,对血管解剖更安全,更利于初学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手术经验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利用中间入路法行50例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时间平均(165±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61)ml,平均清扫淋巴结(13.0±3.7)枚,17例区域淋巴结阳性,平均切除肠管(18.2±8.0)cm。术后随访12~36个月,肿瘤相关死亡1例,1例局部复发。无切口种植、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中间入路法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路径明确,解剖层面清晰,易掌握。中间入路法先结扎肿瘤血管,符合肿瘤根治原则,是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手术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路径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为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93.14%)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6.86%)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时间42~96 min,平均(78.2±11.3)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4.3±6.4)ml。清扫淋巴结11~46枚,平均(20.9±5.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 h~8 d,平均(64.8±27.3)h;术后住院7~13 d,平均(9.8±2.1)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98%)、切口脂肪液化2例(1.96%),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术显露方便,对助手的腹腔镜经验要求较低,术中有良好的参照作为引导,清扫较流畅,很好地体现了"无瘤原则",达到了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手术的基本要求,且降低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难度,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中间入路法与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分别行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中间入路法与侧方入路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2.5±25.8)min及(162.9±30.9)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8±36.2)ml及(104.6±58.2)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并发症分别为4.2%和8.3%,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3%和16.7%,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7.4±3.2)枚和(17.8±3.4)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2)d和(8.0±3.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较传统的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入路法在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采取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的中线人路法行肝曲结肠癌(T4b)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向上延伸作为肿瘤切除的内侧界。结果本组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49±2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42±129)ml,平均清扫淋巴结(20±4)枚。术后发生胰漏2例,胃瘫1例,无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肠梗阻、肠系膜损伤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3.2±9.4)d。结论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识中线人路法行右半结肠联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符合无瘤原则和结肠系膜完整切除原则,并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开腹的右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定型、而且普及范围广的手术方式,不同级别或普外科不同专业的医师,常常以此作为结直肠手术的入门术式.对于右半结肠癌,根据清扫淋巴结范围的不同,将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分为D1、D2和D3根治术,分别指清扫至肠周边缘淋巴结,系膜中饲养血管旁的中间淋巴结,以及各饲养血管根部的主淋巴结.传统的右半结肠切除术一般仅要求D2根治术,即清扫淋巴结至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即可.随着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ection,TME)原则在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普及,以及腹腔镜技术的推广,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这一传统的手术方式也包含了崭新的内容,如完全腹腔镜手术、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ection,CME)、D3根治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结扎组(n=98)与高位结扎组(n=1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8年11月~2012年6月,对20例回盲部、升结肠、结肠肝曲癌,采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以解剖肠系膜上静脉进行淋巴结清扫,进入正确的外科平面,最后离断外周固定装置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果17例用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例游离肠系膜血管根部时出血,2例腹腔粘连)。17例腹腔镜手术时间126~186rain,平均145.3min,术中出血60~200ml,平均85ml,清扫淋巴结12~18枚,平均16.5枚,阳性淋巴结0~7枚,平均4.4枚,术后24~72h恢复胃肠功能,术后住院8~13d,平均11d,均顺利恢复,术后切缘病理均无肿瘤残余。术后均予以化疗,随访6~26个月,平均20个月,无复发、转移。结论掌握腹腔镜中间入路逆行法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要点与难点,可简化手术程序,节省手术时间,改善手术效果,该方法安全、有效,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淋巴结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由同一主刀医师连续完成尾内侧入路联合中间翻页式清扫腹腔镜右半结肠根治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肠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在胰头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泰州人民医院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3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判断病灶的性质、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技术,彻底清扫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必要时联合静脉切除重建。及时处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310±36)min,术中出血量(155±80)mL。术后病理示所有标本切缘均阴性,清扫淋巴结(15±7)枚,淋巴结阳性率52.8%。术后并发症发生10例(27.8%),其中A级胰瘘5例,B级胰瘘2例,胃瘫2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开腹手术止血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术后生存时间为5~4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6.8个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动脉优先入路联合三静脉悬吊的方法,可以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淋巴组织完整切除,便于联合静脉切...  相似文献   

15.
以肠系膜上静脉外科干为中心的D3淋巴结清扫是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关键操作。手术径路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内侧入路,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其左侧向上至胰腺颈部下缘,以确定淋巴清扫的平面,并离断处理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血管,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天然外科平面-右侧Toldt 间隙,轻松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肠系膜上静脉的右侧,同时沿上静脉右侧壁处理可能的属支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这种内侧入路可以清楚地判断血管的变异,彻底完成D3淋巴结的清扫,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并达到根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手术路径采用由内向外、自下而上的中间入路。右侧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强调间隙的分离和淋巴结的清扫。首先以回结肠血管解剖投影为起点切开腹膜,游离回结肠血管,显露肠系膜上静脉(SMV)远端并进入血管鞘,沿SMV向头侧解剖至胰腺颈部下缘,可逐个定位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和中结肠血管。在SMV前部行整体淋巴结清扫,再进入并由内向外拓展右侧Toldt间隙,显露十二指肠、胰腺头部、SMV的右侧及胃结肠干,最后由外侧分离将右半结肠完全游离,注意保护腹膜后结构。研究表明,CME理论指导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可以彻底完成D3淋巴结清扫,并且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风险,延长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患者全身麻醉后,5孔法建立气腹,术者左侧站位。探查腹腔未见转移,行腹腔镜辅助中央入路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步骤:充分显露右半结肠系膜,辨认回结肠血管,沿肠系膜上静脉投影切开右半结肠系膜根部,进入Toldt’s间隙。分离显露回结肠血管并清扫淋巴结,进而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向头侧拓展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并清扫血管根部淋巴结。显露右结肠、中结肠血管,清扫其根部淋巴结。结扎离断回结肠血管、右结肠血管及中结肠血管右支。向头侧及外侧拓展Toldt’s间隙,分离回肠系膜根部,最后从外侧游离升结肠与内侧贯通,完成右半结肠游离。修整回肠,距回盲部10 cm离断血管弓。采用5 cm上腹正中辅助切口,完成回肠-横结肠端侧吻合并移除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