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3D高清腹腔镜在悬吊式经脐入路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为36例患者行3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均顺利完成3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90.7±19.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65.8±10.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平均(17.2±6.3)h,术后平均住院(4.9±0.5)d。结论:3D腹腔镜悬吊式经脐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并发症少、切口隐匿美观等优点,3D腹腔镜通过提供三维立体高清视野,定位更加精准,能更好地避免经脐入路手术时器械打架现象,同时切割、分离、缝合、打结等操作更加容易,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不额外增加手术费用。但3D腹腔镜系统下双眼存在立体视差,容易引起恶心呕吐、视觉疲劳等,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悬吊式经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5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经脐组(n=130)与三孔组(n=128)。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腹部切口满意度、术后疼痛、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34.19±14.22)ml vs.(32.71±13.02)ml]、住院时间[(2.77±0.71)d vs.(2.83±0.76)d]、并发症发生率(0.77%vs.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脐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三孔组快[(12.48±5.40)h vs.(17.71±9.99)h,P<0.05],术后疼痛评分[(2.30±1.05)分vs.(3.58±1.28)分]、切口满意度评分[(4.46±0.59)分vs.(3.87±0.70)分]优于三孔组;手术时间经脐组长于三孔组[(47.67±8.04)min vs.(23.20±5.18)min,P<0.05]。术后随访1~32个月,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悬吊式经脐两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疼痛反应轻,腹部切口瘢痕少且隐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中的优势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3D(n=14)与2D(n=18)腹腔镜胃癌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近期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3D组与2D组手术时间[(271.0±45.2)min vs.(278.6±53.6)min,t=0.352,P=0.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3D组术中出血更少[(105.4±31.3)mL vs.(142.2±58.6)mL,t=2.123,P=0.042];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28.6±10.6)枚vs.(21.1±8.2)枚,t=2.278,P=0.030]。两组术后排气时间[(3.1±0.7)d vs.(3.7±1.0)d,t=1.928,P=0.063]、术后住院时间[(11.2±2.2)d vs.(12.3±2.2)d,t=1.115,P=0.27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4%(3/14) vs. 27.8%(5/18),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D2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常规器械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因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HSIL)或宫颈癌ⅠA1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60例,按患者意愿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多孔腹腔镜手术各30例,均使用常规器械,不使用举宫器,比较2组手术指标。结果 2组均未出现中转开腹及泌尿系、肠道或大血管等损伤。单孔组出血量较少[(54.6±20.5)ml vs.(67.5±27.0)ml,P=0.041],排气较早[(27.6±8.0)h vs.(32.2±9.0)h,P=0.040],总住院时间较短[(4.4±1.5)d vs.(5.1±1.2) d,P=0.044]。2组子宫重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与穿刺器相关的近期并发症(如穿刺孔感染、出血)或远期并发症(如脐疝、切口疝)。结论 免举宫经脐单孔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瘢痕最小化,并发症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改良方法处理子宫血管及宫旁组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1日为585例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59例采用改良法行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组),32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照组)。改良组处理子宫血管的步骤进行了改良:电凝两侧子宫血管,先不切断;沿举宫杯切开部分阴道前壁;直视举宫杯,处理子宫血管、宫旁组织。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改良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5.8±8.2)mL vs.(30.7±12.1)mL,t=16.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采用改良法处理子宫血管、宫旁组织,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及止血步骤,增加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D腹腔镜组55例,2D腹腔镜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量、术后并发症(尿潴留、输尿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血栓形成、淋巴囊肿等)的差异。结果:102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203±30.88)min vs.(223±22.63)min]、术中出血量[(119±46.15)ml vs.(156±71.2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vs.29.79%)、切除淋巴结数量[(25.0±5.77)vs.(23.0±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宫旁宽度[(3.81±0.39)cm vs.(3.75±0.38)cm]、切除阴道长度[(3.59±0.48)cm vs.(3.67±0.39)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解剖层次更加清晰,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切除更多淋巴结,手术标本切除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与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手术治疗的82例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单孔组),38例行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情况及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结果:8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9.8±5.1)mL vs.(21.6±5.4)mL,P=0.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手术时间[(52.8±13.7)min vs.(64.6±16.2)min,P=0.001]、术后排气时间[(30.3±7.6)h vs.(36.4±8.2)h,P=0.001]、术后住院时间[(6.4±1.7)d vs.(7.3±1.8)d,P=0.023]、切口美观满意度评分[(4.0±0.9)分vs.(3.1±0.7)分,P0.001]、切口感染率[6.8%(3/44) vs.23.7%(9/38),P=0.031]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术后随访12~30个月,无肠瘘、阑尾残株炎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复杂性阑尾炎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与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技术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以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于徐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实施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8例患者采用2D腹腔镜技术(对照组),其余20例患者采用3D腹腔镜技术(实验组).分析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实验组 vs 对照组,两组的手术时间[(110±18)min vs (120±20)min]、术中出血量[(60±14)ml vs (64±16)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 vs 0]、术后住院时间[(7.8±2.6)d vs (8.1±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2D腹腔镜相比,高清3D腹腔镜对于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只需要简单外科操作的手术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40例接受经脐单孔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完成的40例传统四孔法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的患者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全部8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经脐单孔LC组与传统四孔法LC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50.3±24.9)min vs.(35.1±17.6)min, P<0.05],但术后使用镇痛药者少(5% vs. 27.5%,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3.9±0.7)d vs.(6.2±0.9)d,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3.7±4.6)mL vs.(22.1±4.3)mL,P>0.05]和[(23.6±6.5)h vs.(24.9±7.7)h,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和更微创的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它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部疤痕不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比较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41例麦克尔憩室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经脐腹腔镜组18例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4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脐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1.9±0.2)万元vs.(2.2±0.2)万元,t=-4.766,P=0.000],2组手术时间[(90.3±13.0)min vs.(85.7±10.5)min,t=1.254,P=0.217]、术中出血量[(2.8±1.2)ml vs.(2.9±1.3)ml,t=-0.253,P=0.802]、术后住院时间[(4.9±0.6)d vs.(5.1±0.7)d,t=-0.965,P=0.340]均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经脐腹腔镜术后仅留有脐部瘢痕,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更为美观。结论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住院费用低,切口少,更为美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多孔腹腔镜小儿卵巢囊肿剥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48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效果及美观满意度。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6.8±7.2)min与(40.6±9.4)min(P0.05);术后排气时间平均(19.8±5.6)h与(25.7±6.9)h(P0.05);术后美容满意度评分为(4.2±0.8)分与(3.3±0.7)分(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卵巢良性囊肿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短,胃肠功能恢复快,并能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影响,以期为肥胖直肠癌患者的手术处理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1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BMI≥28 kg/m2(n=12),对照组BMI<28 kg/m2(n=22),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阳性淋巴结数量、术后肿瘤病理分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50.9±26.8)min vs.(121.7±24.1)min,P=0.027]、出血量[(159.4±55.6)mL vs.(117.2±55.3)mL,P=0.042]、排气时间[(3.2±0.8)d vs.(2.4±1.1)d,P=0.034]、术后住院时间[(9.9±4.6)d vs.(7.3±2.7)d,P=0.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12 vs.3/22,P=1.000)、淋巴结检出数量[(15.8±2.2)vs.(16.5±2.2),P=0.380]、淋巴结阳性数量[(2.8±1.6)vs.(3.1±2.1),P=0.670]、肿瘤TMN分期[(3/12、4/12、5/12)vs.(6/22、6/22、10/22),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直肠癌患者腹腔脂肪较多,容易导致手术难度增加,手术时间延长,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完全3D腹腔镜与开腹两种手术方式在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中的围术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D2根治性Roux-en-Y吻合术治疗远端胃癌19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114例行完全3D腹腔镜手术,79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除胃管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总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肿瘤体积、肿瘤TNM分期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3D腹腔镜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56.23±24.14)mL比(121.39±47.78)mL]、手术切口长度[(4.46±0.97)cm比(21.57±3.20)cm]、术后拔除胃管时间[(13.57±1.16)h比(58.62±27.3)h]、术后排气时间[(42.72±23.50)h比(64.25±26.05)h]、总住院时间[(7.17±1.24)d比(10.75±1.24)d]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3D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Roux-en-Y吻合术可以达到较好的清扫目的和临床疗效,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高位结扎肠系膜下动脉(IMA)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及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21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结扎组(n=98)与高位结扎组(n=117).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应用于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手术围手术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行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分为ERAS组(n=18)与传统腹腔镜组(对照组,n=19)。对比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及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总费用、并发症、术后恢复质量等指标,评价其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ERAS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9.0±5.8)h vs.(46.0±10.6)h,t=6.001,P=0.048]、术后住院时间[(8.5±0.9)d vs.(9.8±1.6)d,t=3.054,P=0.030]、住院总费用[(34.7±3.9)千元vs.(42.9±6.8)千元,t=4.445,P=0.028]、并发症情况(3 vs.9,P=0.049)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质量评分(QoR-15)方面,不同时间点内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47.3±9.1)分vs.(39.4±6.4)分,t=3.065,P=0.004]、第3天[(79.4±14.7)分vs.(61.5±9.3)分,t=4.443,P=0.046]、第5天[(130.7±9.5)分vs.(113.9±12.6)分,t=4.559,P=0.019]ERAS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下Ⅰ型胆管扩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ERAS模式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通道法应用于早期胃癌近端胃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41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于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法行消化道重建(双通道组),22例于全胃切除术中采用空肠食管吻合法行消化道重建(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双通道组消化道重建吻合时间[(33.76±6.95)min vs.(34.5±5.12)min]、术中出血量[(91.59±19.28)mL vs.(93.40±21.14)mL]、淋巴结清扫数量[(28.00±5.21)枚vs.(27.40±4.47)枚]、术后排气时间[(4.24±1.75)d vs.(4.25±2.10)d]及术后住院时间[(12.53±3.28)d vs.(13.60±3.62)d]与传统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3%(1/19)vs.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23±11)个月,双通道组出现肠梗阻1例(5.3%),无远期并发症发生;传统组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9.1%),营养不良5例(22.7%);两组均无肿瘤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近端胃切除术中采用双通道吻合法较空肠食管(Roux-en-Y)吻合法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动脉及宫颈残端不同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6月~2010年12月128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残端缝合法65例(A组):术中缝扎子宫动静脉后,切除宫体,宫颈残端连续锁扣缝合;宫颈套扎法63例(B组):常规套扎子宫动静脉及宫颈,切除宫体后,再次套扎宫颈残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A组手术时间(63.1±14.0)min与B组(62.4±14.9)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74,P=0.785);A组术中出血量(115.2±56.7)ml与B组(128.1±66.2)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185,P=0.238);A组术后排气时间(31.1±2.7)h与B组(30.2±2.7)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885,P=0.062);A组住院费用(14 052.8±918.1)元与B组(14 361.2±891.0)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928,P=0.056)。B组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发生率6.3%(4/63)与A组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B组术后住院时间(6.7±3.1)d较A组(5.8±0.5)d明显延长(t=2.310,P=0.023)。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宫颈残端缝合法似较宫颈套扎法安全,减少术后宫颈残端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对比研究,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妇科良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80例妇科良性疾病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组及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每组40例,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并发症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随访至术后1年未发生并发症。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111.00±54.90)min比(79.67±42.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术后3 d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2.6±0.92)分比(2.0±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微创、安全可行,相较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能够明显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9月5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分别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保胆组)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T管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胆组较T管组手术时间更短[(116±20)min vs.(162±17)min],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 vs.23.33%)。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9±22)ml vs.(117±24)ml]、术后腹腔引流时间[(3.30±0.80)d vs.(3.70±0.50)d]、术后住院时间[(5.5±1.5)d vs.(5.8±1.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继发胆总管结石相较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