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胆固醇血症(TC)常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降低和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增加同时出现,并伴有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临界性升高,称为致动脉粥状硬化脂质紊乱综合症。有较CHD患者血清TG或高胆固醇血症并无明显增高,而表现为其他血脂或脂蛋白水平的异常(尤其是高原地区人群)。我们比较了TG/HDL-C比值水平与CHD关系,探讨了该比值对CH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的比值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对68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同时测定其血脂成分。结果CHD组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LDL-C、TC/HDL-C、TG/HDL-C、LDL-C/HDL-C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LDL-C/HDL-C与CHD的相关性最强(OR=3.79,OR95%Cl=1.88-6.14)。结论 CHD患者存在多种血脂异常,LDL-C/HDL-C是一项有较好使用价值的CHD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心病合并高甘油三酯(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患者应用非诺贝特治疗后,其血清对前列环素(PGI2)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组和正常组各20例,以PGI2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作为PGI2生物活性的指标,在冠心病组服用非诺贝特前及一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对PGI2生物活性的影响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实验发现,在应用非诺贝特治疗前,冠心病组血清对PGI2生物活性的稳定作用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应用非诺贝特治疗1个月后,冠心病组的血TG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时,冠心病组血清对PGI2的稳定作用与正常组相比不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进一步证实了HDL-C对PGI2的保护作用。因低HDL-C血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因而其降低PGI2生物活性从而增加血小板聚集很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的一部分。经过调脂治疗后,升高血HDL-C水平,恢复HDL-C对PGI2的保护作用对防止粥样斑块破裂和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病情程度与 C反应蛋白 (CRP)及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G/ HDL- C)比值的关系。方法 :测定 12 8例 CHD患者的血浆 CRP浓度、TG浓度、HDL- C浓度及 TG/ HDL- C比值 ,并与对照组(健康者 12 0例 )相比较 ,分析 CRP及 TG/ HDL - C比值的临床意义。结果 :CRP浓度及 TG/ HDL - C比值在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分别为 :2 2 93± 10 8μg/ L ,1.87± 0 .41;5 2 16± 32 8μg/ L ,3.2 6± 0 .81;13811±86 1μg/ L,3.6 6± 1.0 2 ;稳定型心绞痛组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P<0 .0 5、P<0 .0 1)。CHD组中 ,两指标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I°组、 °组、 °组中分别为 :5 981± 391μg/ L,2 .0 2± 0 .39;11912± 90 8μg/ L,3.6 1± 0 .99;132 13± 989μg/ L ,4.82± 1.0 9;心力衰竭 °组、 °组明显高于心力衰竭 I°组 (P<0 .0 1)。同时 ,CRP浓度与 TG浓度呈正相关 (r=0 .5 4,P<0 .0 5 ) ;CRP浓度与 HDL - C浓度呈负相关 (r=- 0 .15 ,P<0 .0 1)。结论 :CRP及TG/ HDL- C比值在临床评价 CHD病情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CRP与血脂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153例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并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分型,观察其与各项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患者HDL-C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总胆固醇(TC)、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对照组明显增加,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患者比稳定型心绞痛组(ACS)HDL-C明显降低,TC明显增加P<0.001。HDL-C与冠脉病变类型、病变支数成负相关,TC与之成正相关。结论HDL-C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血HDL-C水平有可能成为一项有价值的、能预测冠心病事件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检测 3 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和 2 0 2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对照组 )的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 C及HDL C含量 ,计算LDL C /HDL C及甘油三酯 /HDL C的比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冠心病患者的总胆固醇、LDL C及LDL C/HDL C比值明显增高 ,HDL C显著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0 1) ,而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两组间无显著差别。多元回归分析显示 ,冠心病的危险性与LDL C/HDL C比值呈正比 ,与甘油三酯及甘油三酯 /HDL C比值无显著相关。  结论 :LDL C/HDL C比值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而甘油三酯 /HDL C比值的预测价值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DL-C/HDL-C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11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ACS患者的LDL-C/HDL-C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级之间的LDL-C/HDL-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LDL-C/HDL-C值可作为判断ACS的严重程度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应用他汀类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至正常水平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可减少30%~40%,但是,仍有大约30%患者会发生心血管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是心血管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本文综述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TG/HDL C)比值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 173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 )确诊的CHD患者 (CHD组 )及 118例冠脉造影阴性者 (对照组 )的TG/HDL C比值水平与CHD之间的关系。结果 CHD组患者的TG/HDL C比值水平及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2 0 2± 1 19vs 1 4 0± 0 97,P <0 0 1,2 8 9%比 11 8% ,P <0 0 1)。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与TG、HDL C相比 ,该比值与CHD之间显示了更有意义的回归关系 (β值 0 2 5 ,P值 =0 0 0 0 1,复相关系数为 0 4 5 )。结论 TG/HDL C比值对于CHD诊断是一有临床使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脑血管病相关性前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清HDL-C水平与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 384人基线HDL-C水平和1992-2003年发生的急性冠心病和急性卒中事件关系进行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事件发病危险呈持续增加.(2)HDL-C水平与不同类型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有所差别,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及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病危险明显上升;而出血性卒中事件与HDL-C水平的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HDL-C血症组急性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增加45%(RR=1.45,P<0.05),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危险增加53%(RR=1.53,P<0.01).(3)在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中,6.4%可归因于HDL-C水平降低;其中6.2%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和7.3%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事件可归因于低HDL-C血症.结论 从HDL-C≥1.56mmol/L开始,随着HDL-C水平的降低,ICVD的发病危险明显上升.在血脂异常的防治中,对于低HDL-C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百分比在维吾尔族冠心病(CHD)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01例拟诊为CHD的维吾尔族患者,按冠脉造影(CAG)结果分为:冠心病(CHD)组(51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患者慢血流(SCF)与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把冠脉血流为TIM1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SCF;患者被分为SCF组(93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分别测定、比较两组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参数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F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降低[(1.21±0.26)mmol/L比(1.12±0.28)mmol/L,P=0.043],HbA1c水平显著升高[(5.41±0.50)%比(5.83±0.45)%,P=0.01,红细胞压积[(0.41±0.04)比(0.43±0.07),P=0.01]、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6.1±1.6)×109/L比(6.7±1.7)×109/L,P〈0.05]。Logistic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OR1.920,95%CI1.234~2.987,P=0.004)是发生SCF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加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别检测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各项血脂水平,探讨血浆PTX3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以及血浆PTX3、血清hs—CRP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脉造影正常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60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20例。分别检测各组入院第2d的血浆PTX3、血清h~CRP及各项血脂水平。血浆PTX3和血清hs—CRP水平取对数后均服从正态分布。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PTX3对数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的(P均〈0.05);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元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存在正相关(r=0.641。P〈0.05),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无线性相关(P均〉0.05);而血清hs—CRP对数水平与TG、TC、LDL—C呈正相关.且与HDL-C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25、0.228、0.625、-0.312,P均〈0.05)。患者血浆PTX3对数水平与血清hs—CRP对数水平呈正相关(r=0.729,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PTX-3和LDL—C的相关性优于血清hs—CRP和LDL—C的(B=0.492,P=0.001:β=0.382,P=0.03)。结论:血浆PTX3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PTX3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LDL—C的相关性优于hs—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哈族患者治疗前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首次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维族(191例)、哈族(184例)患者测定其LDL-C浓度,并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8-12个月,住院后再次测定LDL-C浓度,并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维、哈两族冠心病患者 LDL-C水平均有显著降低,且维族冠心病患者较哈族LDL-C [(2.21±0.17)mmol/L比(2.74±0.13)mmol/L]水平降低得更显著(t=3.141,P<0.01)。结论:维族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脂的疗效显著好于哈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脉钙化(CAC)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血清骨桥蛋白(OPN)与CAC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据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结果连续入选65例患者,分为冠脉钙化(CAC)组(37例)和非冠脉钙化(UCAC)对照组(2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OPN水平。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钙化的危险因素,血清OPN与CAC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相关分析。结果:1、将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饮食习惯不佳,缺乏运动,超重(OR=3.47~12.96,P=0.018-0.003)等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睡眠质量差、饮食习惯不佳是CAC的独立危险因素,OR为35.31~5.17,P〈0.01~d0.05;2、CAC组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UCAC组[(39.919±11.879)ug/L比(24.000±6.000)愕/L,P〈0.013;3、Spearman’s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OPN水平与CAC危险因素:LDL—C、超重、年龄、TC呈正相关(r=0.487-0.286,P〈0.001~〈0.05),与睡眠质量差、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呈正相关(r=4.10~2.24,P〈0.01~〈0.05);与HDL-C呈负相关(r=-0.250,P〈0.05)。结论: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超重、睡眠质量差、不良饮食习惯等是CAC独立危险因素;血清OPN水平与LDL—C、超重、年龄、糖尿病、缺乏运动等相关。这说明应降低OPN水平,减少CAC危险因素,以减轻冠脉钙化、减慢其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FERH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31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n=76)与非冠心病组(n=55),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生化指标检测、FERHDL及脂蛋白亚类的测定,分析FERHDL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FERHD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21.70±8.73比18.65±6.26.P<0.05).FERHDL在非冠心病、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间有升高趋势,FERHDL随病变支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其中非冠心病组和三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5±6.26比24.00±9.22,P<0.05).FERHDL与甘油三酯(r=0.647,P<0.01)、LDLb-C(r=0.441,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r=-0.708,P<0.01)、HDIJ2-C(r=-0.748,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FERHDL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FERHDL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而呈增高趋势.FERHDL与HDL和LDL颗粒大小相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ional esterification rate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FERHDL)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 A total of 131 hospitalized patients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due to chest pain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D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AD group(n=76)and non CAD group(n=55)according to coronary allgiograrn.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ata including biochemical laboratory,FERHDL and lipid subclasse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FERHDL value of CA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 CAD group(21.70±8.73 vs.18.65 4±6.26,P<0.05).There was an increased trend of FERHDL with numbers of diseased coronary arteries,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evidenced between non CAD group and 3-vessel group(18.65±6.26 vs.24.00±9.22,P<0.05).FERHD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G(r=0.647,P<0.001).LDLb-C(r=0.441,P<0.001)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HDL-C(r=-0.708,P<0.001)and HDL2-C(r=-0.748,P<0.001).Conclusion Our data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FERHDL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CAD patients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severity of the CA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主干病变患者1个月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与原发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经PCI患者901例,记录一般情况及病史,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左主干病变组(LMD)和非左主干病变组(NLMD),随访两组出院后1个月体格检查及血清生化常规等指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LMD组与NLMD组病史资料,生命体征及化验检查参数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术后1个月血清LDL与原发左主干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LMD组年龄较NLMD组小。两组术后1个月随访血压,心率、TC、LDL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LMD组术前三酰甘油(TG)、TC、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体格检查数据、其他化验指标较NLMD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个月复查血清TC、LDL水平明显高于NLMD(P<0.05)。术后1月患者血清TC、LDL与LM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12、0.670,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月血清LDL与原LM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值0.291,P<0.05)。结论PCI后1个月左主干病变患者血清LDL较非左主干病变患者高,术后LDL水平与左主干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老年男性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不同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与老年男性患者心肌梗死、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肿瘤及其他血脂指标的关系。 方法  1986~1998年 188例老年男性患者全部经尸检明确诊断 ,根据 6~ 13年间 (平均 10 2年 )连续每年体格检查取得的各项血脂平均值和临床资料 ,分为HDL C≤ 1 0 3mmol/L、HDL C 1 0 4~ 1 5 3mmol/L、HDL C≥ 1 5 4mmol/L 3组。观察其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结果 心肌梗死、糖尿病、肥胖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发生与HDL C水平降低明显有关 (P <0 0 1)。随着HDL C水平的升高 ,总胆固醇也随之增高 ,而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和总胆固醇 /HDL C比值均明显下降 (P <0 0 1)。总胆固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下降趋势。 结论 HDL C水平降低可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使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低HDL C水平不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可能还是揭示一些慢性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根据症状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82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4例),根据血管狭窄数目分为单支病变组(41例)、双支病变组(46例)和多支病变组(49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Ⅰ级(31例)、Ⅱ级(44例)、Ⅲ级(37例)、Ⅳ级(24例)组。另选择69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组的血清CA125、BNP、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LVEF水平及分析血清CA125与心功能及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CA125、BNP、hsCRP、Hcy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P<0.05或<0.01),且UAP组CA125、BNP、hsCRP较SAP组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P<0.05或<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3组血清CA125、BNP、hsCR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F=5.12、6.31、7.83、5.64,P<0.05);NYHAⅠ级、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清CA125、BNP、hsCRP水平逐渐升高、LVEF逐渐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F=5.39、6.23、6.74、5.14,P<0.05);血清CA125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病变支数,心功能级别,BNP,hsCRP呈正相关(r=0.41、0.45、0.52、0.56、0.4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CA125的过度分泌通过与hsCRP、BNP的相互作用可加重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