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IL-10 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t=2.88,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IL-10mRNA的定量表达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43,P=0.0346)。结论IL-10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特应性皮炎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儿童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与血清25-羟维生素D和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参考SCORAD评分法评估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并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及55例对照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以及特应性皮炎患者总IgE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16.13±6.68)ng/mL低于对照组(19.81±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SCORAD评分,特应性皮炎患者中33例为轻度、20例为中度,7例为重度。轻度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为(18.69±7.01)ng/mL,高于中度(12.81±4.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与SCORAD评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P<0.05)。IgE水平与SCORAD评分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AD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特应性皮炎在全世界的儿童发病率约为10%~ 20%,成人为1%~3%,且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清中sIgE抗体,食物不耐受IgG抗体在特应性皮炎诊治中的意义,我们对确诊为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进行sIgE和sIgG抗体的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湿疹及皮炎     
20100120特应性皮炎肿瘤坏死因子及可溶性受体检测/陈达灿(广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刘炽,黄咏菁…∥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9,8(4).-202~203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但无显著差异,患者血清TNF可溶性受体(ST-NF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AD患者血清中高水平STNFR可加强其中和循环中的TNF-α,继而引起TNF-α介导抗感染和抗炎症反应能力下降。表1参8(张江安)20100121婴儿湿疹患儿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卫风蕾(大连市儿童医院皮肤科)∥中国麻风皮肤  相似文献   

5.
湿疹与皮炎     
20101890RANTES及趋化因子受体CCRS在特应性皮炎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杨铭华(广东东莞市虎门中医院),李常兴∥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学杂志.-2010,9(3).-146~148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及16例正常对照者皮肤内RANTESmRNA及CCR5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SCORAD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分析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RANTESmRNA及CCR5mRNA的定量表达与SCORA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内RANTES mRNA及CCR5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皮肤内的表达(P<0.001;P=0.031g);特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湘籍汉族特应性皮炎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基因启动子-109位基因多态性及与血清总IgE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DNA测序分析FcεRIβ基因多态性,ELIS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 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有4例FcεRIβ基因启动子-109位泳动异常,其中有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第138位碱基发生C→A替换,159位碱基发生T→C替换;2例患者165位碱基发生A→G替换.突变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的IgE为(1.88±1.30)mg/L,无突变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的IgE为(0.32±0.12)mg/L,正常人对照组血清总的IgE为(0.20±0.05)mg/L;突变组较无突变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应性皮炎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启动区-109位多态性伴有IgE高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等物质代谢情况。方法: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外周静脉血进行代谢缺陷检测。结果:3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均未发现代谢缺陷。结论:部分特应性皮炎患者可能不存在系统代谢异常,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湘籍汉族特应性皮炎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FcεRIβ)基因启动子-109位基因多态性及与血清总IgE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型多态性(SSCP),DNA测序分析FcεRIβ基因多态性,ELISA检测血清总IgE。结果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中有4例FcεRIβ基因启动子-109位泳动异常,其中有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第138位碱基发生G→A替换,159位碱基发生T→C替换;2例患者165位碱基发生A→G替换。突变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的IgE为(1.88±1.30)mg/L,无突变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的IgE为(0.32±0.12)mg/L,正常人对照组血清总的IgE为(0.20±0.05)mg/L;突变组较无突变组及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IgE高亲和力受体β链启动区-109位多态性伴有IgE高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LA-DRB1和DQB1位点基因与汉族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59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来自27个家系)和6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和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和DQB1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RB1*15,DR7,DQB1*06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组DQB1*0302频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特应性皮炎家系成员中对屋尘螨抗原皮试阳性者HLA-DR7等位基因频率较皮试阴性者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DRB1*15,DR7,DQB1*0601相关;DQB1*0302对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可能起保护作用。HLA-DR7在限定对屋尘螨抗原特异性IgE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0052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6).-603~606,615为了规范特应性皮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于2008年制定了我国第1版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指南发表6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肤中转谷氨酰胺酶2(TG2)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致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皮肤科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者52例的皮损组织,另取我院同期痣切除患者切缘周围正常皮肤标本30例作为正常对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皮肤组织T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TG2蛋白为(11.57±3.25)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6±0.03)ng/ml(P 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嗜酸粒细胞计数为(0.52±0.13)×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0.07)×10~9/L(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为(8.46±1.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9±0.02)分(P 0.01)。TG2蛋白与特应性皮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r=0.473,P 0.05)和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2,P 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织中TG2蛋白高表达,TG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嗜酸粒细胞计数和临床SCORAD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延边地区朝鲜族特应性皮炎患者丝聚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清IgE及IL-13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7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使用PCR法,研究丝聚蛋白基因2个SNPs位点(rs11584340及rs3126085)的基因型分布,并进行生化指标在各基因型间比较。结果延边朝鲜族特应性皮炎组血清IgE及IL-1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rs11584340多态在特应性皮炎组内基因型AG有增高血清IgE趋势(P=0.05),但与IL-13不相关(P>0.05)。结论血清IgE及IL-13与延边朝鲜族人群特应性皮炎有明显相关性,是特应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延边朝鲜族特应性皮炎患者中rs11584340多态基因型AG有增加血清IgE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研究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和CXCR3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测定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和CXCR3的表达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D4+T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CR4/CXCR3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XCR3+CD4+T细胞的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CCR4可能促进了Th2细胞从血液进入特应性皮炎患者炎症皮损。  相似文献   

15.
湿疹及皮炎     
20130093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Th17细胞及CD4+CD25+T细胞失衡的研究/高宇(温州医学院第二医院),陈仕胜,马新华…∥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6).-415~417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频率,ELISA检测外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μ-阿片系统在特应性皮炎表皮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特应性皮炎模型鼠为研究对象,分为阴性对照组、治疗前组、纳洛酮组、0.9%氯化钠溶液组4个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纳洛酮(μ-阿片受体拮抗剂)治疗前后小鼠表皮的μ-阿片受体及其配体β-内啡肽的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对治疗前后小鼠皮损严重度评分及病理进行比较.结果 特应性皮炎模型鼠在治疗前表皮的μ-阿片受体的表达较正常小鼠明显下调(t=2.549,P<0.05),经纳洛酮治疗后其μ-阿片受体的表达重新上调,与正常小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1,P>0.05).表皮的β-内啡肽的表达在正常小鼠及特应性皮炎模型鼠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纳洛酮治疗后,特应性皮炎模型鼠的皮损严重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8.338,P<0.01),并与病理学改变一致.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μ-阿片受体拮抗剂,对特应性皮炎具有一定疗效,能使特应性皮炎模型鼠表皮μ-阿片受体的表达恢复正常,证明μ-阿片系统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存在着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白介素(IL)-25的水平,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8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和80例正常对照者PBMC中TSLP和IL-25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T=3.21±0.14 vs 5.74±0.14,3.63±0.10 vs 5.99±0.16,P﹤0.05);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特应性皮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mRNA表达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可能与患儿PBMC中TSLP和IL-25 mRNA水平升高有关;且TSLP和IL-25 mRNA水平与EOS计数之间呈明显正相关性,因此推断EOS在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1及IgE的水平、CD4~+T细胞的活化。方法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18例及健康对照者25例,抽取外周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69~+T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血清中IL-31、IgE的水平。结果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69~+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外周血IL-31及IgE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SCORAD评分均有显著性相关(P0.01)。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体内T细胞被信号分子激活活化,从而可能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加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治疗前、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4、IL-5、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咪唑斯汀组、西替利嗪组和对照组,外搽1%达克罗宁霜,治疗3周后观察、比较各组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应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IL-4、IL-5、IFN-γ和TNF-α水平 .结果:入组前各组的症状、体征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咪唑斯汀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和西替利嗪组.治疗前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与健康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咪唑斯汀和西替利嗪治疗后血清IL-4、IL-5和IFN-γ水平下降.结论:咪唑斯汀治疗特应性皮炎和湿疹安全、有效;咪唑斯汀对IL-4、IL-5的影响作用强于西替利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复方中药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效果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7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患者54例患者以复方中药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予以西替利嗪口服治疗,为期3周;治疗前后采血,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的比例,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的变化。结果对照组83.9%,研究组87.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CD3变化不大。治疗后患者CD4、CD4/CD8上升,而CD8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治疗后患者IgA、IgG、IgM较治疗前升高,而IgE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药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疗效明显,具有上调机体免疫能力,特别是对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