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三叶青中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3种主要活性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分析测定三叶青鲜品及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3种不同干燥方法的三叶青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含量。结果 三叶青鲜品和3种干燥方法的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68,7.73,6.65,6.36 mg/g,总多酚含量分别为8.69,8.88,8.32,6.51 mg/g,多糖含量分别为6.39%,6.52%,4.87%,5.11%;传统的热风干燥方法对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造成的含量损失分别为17.18%,25.09%,20.03%,真空干燥对总黄酮、总多酚和多糖造成的含量损失分别为13.41%,4.25%,23.79%,冷冻干燥的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与三叶青鲜品相当,几乎没有损耗。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三叶青活性成分含量影响很大,冷冻干燥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三叶青活性成分,适合作为三叶青干燥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倩  李焱  周铜水 《安徽医药》2017,21(10):1785-1789
目的 分析新鲜丹参根酸水解成分及其抗氧化能力,为丹酚酸类成分在新鲜丹参根中的存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新鲜丹参根进行水解处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提取液中丹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及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和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结果 HPLC分析结果表明:新鲜丹参根中除含微量丹酚酸B外,不含其它小分子丹酚酸类成分;经不同浓度盐酸处理后,提取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酸、迷迭香酸和总酚含量显著提高;同时对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以及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也显著提高.结论 新鲜丹参根经酸水解后,可以产生小分子丹酚酸类成分,提示这些成分在新鲜丹参根中已存在并可用酸水解出来,说明丹酚酸类成分并不是在采后干燥过程中合成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验证丹参药材中丹酚酸类成分尤其是丹酚酸B是采后干燥的产物;了解栽培过程中土壤水分状态对新鲜和阴干后丹参药材中丹酚酸类和丹参酮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栽培的新鲜和采后阴干丹参样品中6种酚酸类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新鲜丹参样品中,均含有较高含量丹参酮类成分,但只有极度干旱胁迫时(土壤水势<30%),才可检测到丹酚酸B(<1%),且无其他酚酸类成分。阴干样品中丹酚酸类成分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丹酚酸B含量达4.2%;丹参酮类成分也增加了30%以上。阴干后丹参中丹酚酸B及总酚酸含量与栽培过程中土壤水势呈现显著负相关。结论采后干燥有利于丹参中活性成分积累。丹参药材中丹酚酸类成分尤其是丹酚酸B是栽培和采后极度干旱(干燥)的产物,栽培过程中适度的干旱胁迫有利于药材中酚酸类成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白及花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旨在明确白及花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以6种不同方法对白及花进行干燥,通过色度仪测定其色差,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其花青素、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并评价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白及花清除DPPH自由基和还原力差异。结果:真空50℃干燥工艺能够较好的保存白及花原有的鲜艳色彩和花青素含量,提高醇提物得率和减少多糖、总黄酮和总酚的损失,该方法干燥的白及花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结论:上述白及花产地加工工艺不仅可最大程度保持其外观及内在品质,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功效,建议生产实践中根据该工艺适当调整并加以利用制备干花和深入开发白及花产品。  相似文献   

5.
丹参及其同属植物的水溶性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莲娘 《中国药学》1997,6(2):57-64
经化学研究,自9种鼠尾草属植物中获得各种多酚酸类化合物,其中11个成分为缩酚酸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是由R-(+0-β-(2,4-二羟基苯基)乳酸和咖啡酸的衍生物或咖啡酸的二聚物酯化而成,除了迷迭香酸和紫草酸以外,此类缩酚酸未曾从其它植物中分离得到,因此命名其为丹酚酸A,B,C,D,E,H,I,J和异丹酚酸C。丹酚酸F,G和甘肃鼠尾草酸A为新的多酚酸类化合物,药理研究结果说明这些多酚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对这些化合物的心,脑损伤保护作用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成  陈久红 《安徽医药》2004,8(6):410-410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和炮制方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影响,以期为丹参的炮制提供更为合理的干燥处理方法及临床用药指导.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不同的干燥和炮制方法均能使丹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筛选丹参中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 基于受试物抑制酪氨酸酶催化底物L-多巴的反应原理,将丹参经80%乙醇提取后依次经石油醚、氯仿、醋酸乙酯、饱和正丁醇和水5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分别检测各提取部位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通过UPLC-MS/MS技术鉴定活性最强提取部位化学成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预测各成分潜在活性,并通过酶学检测验证。结果 丹参氯仿萃取层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其生物活性与丹参素、原儿茶醛等6种成分有关,酶学检测验证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结论 丹参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等成分对酪氨酸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花中有效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红花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各干燥产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其为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进行考察。结果采用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冷冻干燥所得的产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分别为3.21%,8.55%,8.20%。结论相比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更适于红花提取物的干燥。  相似文献   

9.
大黄毛状根对青蒿素的生物转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次研究了大黄毛状根培养体系对青蒿素的生物转化反应。经过培养形成一个转化产物,应用光谱方法鉴定转化产物的结构为去氧青蒿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因转化提高虎杖毛状根中活性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转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基因提高虎杖毛状根中主要活性成分——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和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D)的含量。用改进的高盐低pH法提取葡萄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获得RS基因序列,构建表达载体pCAMBIA1300-35S-RS,然后采用冻融法转化发根农杆菌ATCC11325,继而浸染划伤的虎杖无菌幼苗叶片,PCR和RT-PCR法鉴定RS基因在虎杖毛状根中的整合与表达,高效液相色谱(highly effec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转基因毛状根中RE及PD的含量。首次成功诱导获得转RS基因虎杖毛状根,经鉴定该基因已在虎杖毛状根中得到整合与表达,RE和PD的含量分别为17~187 μg·g-1 DW和836~1 970 μg·g-1 DW,而未转基因虎杖毛状根中RE和PD的含量分别为0~130 μg·g-1 DW和190~320 μg·g-1 DW。在所选取的不同根系中,转基因毛状根PD的含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最高含量是未转基因毛状根的5倍,而RE含量提高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Zhao SJ  Zhang JJ  Yang L  Wang ZT  Hu ZB 《药学学报》2011,46(11):1352-1356
应用发根农杆菌9402侵染丹参叶片获得了一株可以稳定产生多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丹参毛状根。除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外还含有丹酚酸K、丹酚酸L、乙基丹酚酸B、甲基丹酚酸B以及一个分子量为538的未知化合物(化合物538)。LC-MS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对茉莉酸甲酯(MeJA)和酵母诱导子对几种主要化合物积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MeJA促进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K和化合物538的积累,分别从干重4.21%、2.48%、0.29%和0.01%提高到7.11%、3.38%、0.68%和0.04%;酵母诱导子提高迷迭香酸含量,从干重2.83%上升到5.71%,抑制了丹酚酸B、丹酚酸K和化合物538的生物合成。实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丹参毛状根可以作为生产丹酚酸B、迷迭香和丹酚酸K以及化合物538的替代资源。对这些酚酸类化合物对诱导子的生物累积效应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推测: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K和化合物538可能是从迷迭香酸合成丹酚酸B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2.
冯小艳  周国军  李焱  周铜水 《安徽医药》2013,17(11):1863-1866
目的为了验证不同产地丹参中丹酚酸类成分是否都是采后干燥诱导的产物,分别测定四川、山东、陕西三个主要产区新鲜样品晒干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新鲜和晒干丹参中6种酚酸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新鲜丹参样品中丹酚酸类成分含量甚微(丹酚酸B〈0.41%),但晒干样品中含量显著增加(丹酚酸B≥3.0%)。晒干后样品中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也有明显增加。结论不同产地丹参的重要成分丹酚酸B都是采后干燥胁迫诱导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白花丹参与紫花丹参不同部位的水溶性成分含量。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场强放大样品堆积法对2种丹参的5种水溶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种丹参不同部位的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结论:2种丹参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所得丹参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大鼠禁食12h后,分别将加热回流法、集成法、醇酸回流法和梯度渗漉法所得丹参提取物ig给予大鼠,对不同时刻血浆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定量测定,绘制出各提取方法下的药时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于丹参酮ⅡA而言,加热回流法、集成法、梯度渗漉法和醇酸回流法所得提取物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0.25±0.03)、(0.35±0.06)、(0.32±0.04)、(0.24±0.02)mg/L;AUC为(101.97±12.95)、(130.46±18.83)、(128.67±16.63)、(100.11±13.76)mg.min/L。对于丹酚酸B而言,以上四种方法所得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Cmax分别为(7.17±0.97)、(11.98±1.75)、(10.24±1.05)、(12.16±2.08)mg/L;AUC为(697.31±80.32)、(833.41±96.53)、(719.39±102.41)、(906.96±125.87)mg.min/L。结论对定量测定和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可知集成法所提取的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含量均比较高,并在体内有较好的吸收,说明该法所得的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质量分数较高,提取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丹参与白花丹参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丹参与白花丹参在产量及有效成分含量方面的差异。方法同条件栽种丹参和白花丹参,比较二者产量,HPLC法测定二者丹参酮ⅡA、丹酚酸B的含量。结果丹参产量要比白花丹参高的多,但二者在成分含量上无明显差异。结论二者药材质量无明显差异,生产中以种植丹参收益高。  相似文献   

16.
阴干过程中黄芪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增长与下降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新鲜药材尤其是宿根类药材在采后干燥过程中可能会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从而诱导活性成分的产生和升高.为进一步验证这一假设,对黄芪阴干过程中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自然阴干过程中,新鲜黄芪根中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7-O-β-葡萄糖苷、黄芪甲苷和黄芪皂苷Ⅱ四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同时对阴干过程中药材总酚含量以及相应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在整个阴干过程中四种活性成分及总酚含量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同时,清除自由基(DPPH和O-2♂)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在阴干初期均显著升高,后期缓慢降低,但仍然比新鲜样品有显著升高.结论 在干燥初期由于黄芪根启动抗干旱胁迫机制,诱导活性成分的大量升高,同时抗氧化能力也大大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安乳颗粒中丹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影响因素依次是:乙醇浓度(A)〉液料比(B)〉提取时间(C),最佳制备工艺为A2B2C2,即加8倍量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结论该优选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出率高。  相似文献   

18.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the treatment of pathological scars (PS)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The active ingredients and drug targe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creened out through TCMSP database, the disease targets of PS in GeneCards database were obtained, and Venn diagram analysis on drug targets and disease targets was performed, and the intersection was used as the target of Salvia miltiorrhiza for the treatment of PS. Cytoscape software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drug-ingredient-target-disease network diagram. A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String website, its key protein modules and hub genes were screened with Cytoscape software, and GO and KEGG enrichmen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in DAVID database. Fifty-nine active ingredients, 138 drug targets, and 90 targe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for the treatment of PS were screened out. Core ingredients, such as luteolin and tanshinone IIA, were obtained. The hub genes, such as VEGFA, TP53, JUN, STAT3, AKT1, MAPK1, and PTGS2, and signaling pathways, such as HIF-1, TNF, MAPK, PI3K-Akt, and Jak-STAT, were screened out. Salvia miltiorrhiza might improve PS hypoxia, inflammation, and balance of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fibroblasts by regulating HIF-1, TNF, MAPK, PI3K-Akt, and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s. Moreover, it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centers, multiple targets, and multiple pathway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