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92名精神科护士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职业倦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成就感低、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情绪衰竭维度在不同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工作年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年限、年龄,人格解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作年限,成就感低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总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结论 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影响因素较多,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外科医生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中国版(CMBI)、社会支持量表(SSRS)、工作影响家庭(WIF)和家庭影响工作量表(FIW)对602名临床外科医师进行调查。结果:外科医生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为71.43%,其中轻度33.89%、中度32.06%、重度5.48%。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了人口学变量以后,同事支持、工作影响家庭、家庭影响工作对情感耗竭有显著预测作用;家人支持、家庭影响工作对人格解体有显著预测作用;家人支持、工作影响家庭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外科医生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有力的社会支持、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有助于缓解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当今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而职业倦怠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国内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多集中在职业倦怠的测量和结构方面。本文主要从职业倦怠的概念、理论、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职业倦怠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当今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而职业倦怠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国内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多集中在职业倦怠的测量和结构方面.本文主要从职业倦怠的概念、理论、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精神科医师及其他内科医师各55名,采用职业倦怠调查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精神科医师成就感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其他内科医师,情绪衰竭、玩世不恭等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其他内科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精神科医师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等一般因素在职业倦怠MBI-GS评分中无明显差异,收入、家庭、人际、健康等满意度情况满意度与职业倦怠关系较为密切。结论精神科医生职业倦怠较其他内科医生更为严重,其职业倦怠与收入、家庭、人际、健康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苏州市青少年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抑郁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研究2019年6月至12月苏州市某城区的18所中学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调查其抑郁情绪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11458名青少年抑郁情绪平均得分5.34分,具有抑郁情绪者2078名,抑郁情绪检出率1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差(OR=2.551,P<0.001)、学校欺凌(OR=1.792,P<0.001)、焦虑情绪(OR=1.500,P<0.001)、高中年级(OR=1.174,P=0.036)、女性(OR=1.310,P<0.001)、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抑郁情绪较为普遍,父母关系差、学校欺凌、焦虑情绪、高中年级、女性是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应定期对这一人群进行心理状况筛查,提供干预策略,预防青少年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结果 低年资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及敌对等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出现职业倦怠与低年资护士情感敏感脆弱、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不足、人际关系困扰、自我满意度及自我评价偏低、自我内心价值冲突等因素呈正相关,于是造成跳槽、辞职等连锁反应. 结论 领导层高度重视,及时进行职场规划及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其应对能力,对稳定护理队伍,发展护理事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庆市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职业倦怠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 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重庆市39 个区县中随机选取18 个区县(合川、巴南、涪陵、江北、荣昌、沙坪坝、 巫溪、酉阳、云阳、万州、北碚、南岸、綦江、巫山、秀山、渝中、城口、九龙坡),其中分布于主城区5 个、贫 困地区7 个及其他(既非主城区又非贫困地区)6 个。将18 个区县的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500 名)全 部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职业倦怠量表(MBI-GS)对其进行职业倦怠现状评估。职业倦 怠与社会人口学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应用Pearson 双变量相关分析或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不同人口学 特征职业倦怠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知情同意参加 本研究并完成有效问卷者478 名,有效率95.6%。(1)轻度职业倦怠者占41.0%(196 例),中、重度职业倦 怠者占59.0%(282 例)。其中情绪衰竭中、重度者占68.8%(329 例),玩世不恭中、重度者占48.3%(231 例), 成就感低落中、重度者占39.5%(189 例)。(2)玩世不恭与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年限(r=-0.175)、文化程度(r= -0.332)均呈负相关,情绪衰竭与精神卫生防治工作年限(r=-0.163)、文化程度(r=-0.371)均呈负相关,成 就感低落与文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3)精神卫生防治工 作人员玩世不恭和情绪衰竭在不同婚姻状况(F=11.274、11.820)、居住情况方面(F=24.032、34.689)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婚及再婚/ 离异/ 丧偶的婚姻状况是 玩世不恭的危险因素(t=2.306、3.570,P< 0.01),居住于主城区(t=-5.294,P< 0.01)、高等教育文化程度 (t=-4.398,P< 0.01)、精防工作年限长(t=-2.430,P=0.015)是玩世不恭的保护因素;再婚/ 离异/ 丧偶的婚 姻状况(t=4.063,P< 0.01)及总工作年限长(t=2.710,P=0.007)及居住在其他区域(t=3.005,P=0.003)是情 绪衰竭的危险因素,居住于主城区(t=-5.917,P< 0.01)、年龄高(t=-2.313,P=0.021)、高等教育文化程度 (t=-5.361,P< 0.01)、精防工作年限长(t=-2.416,P=0.016)是情绪衰竭的保护因素;再婚/ 离异/ 丧偶的婚 姻状况(t=2.074,P=0.039)及初级职称(t=2.100,P=0.036)是成就感低落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庆市基层 精神卫生防治工作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情感衰竭较明显,职业倦怠受多种因素影响,精神卫 生防治工作年限长及文化程度高对职业倦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法医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探讨一种能缓解法医职业倦怠的方法.方法 分别利用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6例法医进行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现状的测评.结果 轻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34.8%,中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30.3%,高度职业倦怠检出率为4.0%,法医在SCL- 90评分中总分、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方面均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法医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结论 法医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社会支持可降低职业倦怠的发生率,也可提高法医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况研究方法于2020年2月25日至3月25日对宁夏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安全感量表(SQ)、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尊量表(SES)和职业倦怠量表(MBI)。结果: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睡眠障碍、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72.8%、34.6%、22.2%及54.3%。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抑郁症状、消极应对、低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低者更易出现轻度职业倦怠;援鄂一线医务人员、有睡眠障碍、抑郁症状、消极应对、自尊水平低者更易出现中重度职业倦怠(P<0.05或P<0.01)。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心理问题发生频率较高,有抑郁症状、消极应对、低自我效能感、自尊水平低以及援鄂一线医务人员是职业倦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士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职业承诺问卷和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对南充市4所医院的69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士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护士职业承诺问卷与MBI-GS总评分分别为(78.38±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人员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对442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93份。结果护理人员情绪智力总分为(62.01±13.72)分,其各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在职业倦怠的情绪枯竭和个人成就感维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倦怠与情绪智力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情绪枯竭和去人格化倾向维度与情绪智力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个人成就感维度与情绪智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情绪智力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提高护理人员情绪智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职业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精神科医生职业压力、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的状况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自编医生工作压力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通用版(MBI-G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16名精神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精神科医生最感压力的事件是工作负荷;除工作和家庭冲突外,其余各因子压力强度均超过中值3;在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中,精神科医生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女性医生在情绪衰竭方面显著高于男性医生(P<0.05);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精神科医生SCL-90各因子得分除恐怖和精神病性外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2)情绪衰竭与职业压力各维度,情感疏远与工作负荷及医患关系,职业效能感与医患关系,职业倦怠3个维度与SCL-90总均分均呈正相关(P<0.05).(3)路径分析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间分别存在间接和直接的因果关系.结论 精神科医生职业压力比较大、职业倦怠较为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重要的相关因素;社会及各医院管理层应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铁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工作特征作为影响个体职业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受到研究者关注,但目前缺少具有特异性的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评定量表。目的 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JD-R)理论,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问卷,为铁路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研究提供调查工具。方法 通过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择9个铁路单位的77名员工为研究对象,使用访谈法进行质性研究,确定问卷结构维度和条目。对工务系统中随机抽样的612名被试进行初测,并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形成铁路企业员工工作特征正式问卷后,拓展到铁路企业机务、车辆、电务和供电四个主要业务系统中进行稳定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 (1)问卷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两个因子,共14个条目,各条目因子载荷为0.761~0.916,两个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71.02%。二因素模型拟合良好(χ2/df=3.310,RMSEA=0.087,GFI=0.892,CFI=0.932,NFI=0.905,IFI=0.932)。(2)问卷在机务、车辆、电务、供电四个拓展样本中二因素模型均拟合良好(χ2/df=2.678、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疾病的经济负担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150例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及其家庭的基本资料和2009年有关PD支出的费用(包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应用Hoehn和Yahr分级(H-Y分级)量表评定PD患者的病情.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影响PD患者疾病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果 PD患者的年平均PD支出为13 576.43元,其中直接费用为12 306.73元(90.6%),间接费用为1269.70元(9.4%);分别占年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的17.9%和48.0%.单因素分析发现,PD患者的门诊次数(x2=6.423,P<0.05)及家庭月收入(x2=13.718,P<0.05)对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t=2.210,P=0.029)、门诊次数(t =2.185,P=0.031)和家庭月收入(t=1.679,P=0.096)为影响PD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结论 PD患者的疾病经济负担较重;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门诊次数和家庭收入是影响PD经济负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情况,讨论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3年-2020年完成的9项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编调查表采集受试者人口学资料、疾病特点及试验完成情况,分析受试者的脱落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入组157例,完成120例,脱落37例。脱落原因分别为:疗效差13例(35.14%),发生不良反应12例(32.43%),撤回知情同意书8例(21.62%),失访4例(10.8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受试者脱落与焦虑程度(r=0.224,P<0.01)和不良事件(r=0.158,P<0.05)呈正相关,与受教育程度(r=-0.209,P<0.01)和总体疗效(r=-0.545,P<0.01)呈负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β=-0.611,OR=0.543,P<0.05)、就诊次数(β=-1.831,OR=0.160,P<0.01)和总体疗效(β=-2.286,OR=0.102,P<0.01)是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结论 受教育程度低、首次就诊、疗效不佳、焦虑程度重以及发生不良事件是抗抑郁药临床试验受试者脱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自身免疫甲状腺炎(AIT)患者焦虑、抑郁自评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AIT患者设为研究组,另外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测定血清抗a-烯醇化酶抗体(ENO1Ab)滴度...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role of individual, inter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mitigating burnout among elderly Chinese volunteers in Hong Kong. METHODS: A total of 295 elderly Chinese volunteers were individually interviewed on thei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voluntary service experience, physical health status, general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benefit from volunteer work, and burnout symptom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first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underlying dimensions of burnout experience. Correlation analyses were then conducted to explore associations among major variables.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unearth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various factors in predicting burnout among elderly volunteers. RESULTS: A two-factor structure of burnout, namely 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and emotional depletion, was found. Demographics, individual, interperson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In particular,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was best predicted by a long duration of voluntary work service and high levels of self-efficacy, work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benefit. For emotional depletion, only demographic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A low level of emotional depletion was best predicted by older age, a short duration of voluntary work experience, and good health. CONCLUSIONS: Burnout experience was evident among elderly Chinese volunteers. There were different predictors of affective and cognitive components of burnout. Findings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to attenuate burnout symptoms among elderly volunte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