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以及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BNP和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ACS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疗程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和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NP、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BNP及hs-CRP水平明显升高,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及hs-CRP水平,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作用和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0老年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被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中BNP的水平,并作心脏超声检查及6min步行试验,评估心功能。结果瑞舒伐他汀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瑞舒伐他汀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及6min步行试验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降低老年缺血型心肌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缺血型心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CS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组,每组75例。在ACS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d和辛伐他汀20 mg/d治疗,用药3个月,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hs-CRP水平、血脂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hs-CRP水平为(4い.48±1.37)mg/L,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的(7.64±2.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的TC、LDL-C、HDL-C及TG水平分别为(3.46±0.63)mmol/L、(2.44±0.78)mmol/L、(1.01±0.28)mmol/L和(1.84±0.62)mmol/L,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的(4.02±1.45)mmol/L、(2.83±0.86)mmol/L、(1.06±0.52)mmol/L和(2.01±1.0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瑞舒伐他汀组为9.33%,略低于辛伐他汀组的1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都具有良好的抗炎降脂效果,能够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而瑞舒伐他汀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脂联素和脑钠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滨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行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强化组,各32例。3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术前1周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强化组术前1周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d。术后第1天及第4、8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脂联素和脑钠肽浓度。术前及术后第8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在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心尖五腔心测定左心室重构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经(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E峰/A峰比值及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记录住院期间及院外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3组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5.9±1.5)、(7.1±1.4)、(8.2±1.3)g/L比(3.9±1.2)g/L;治疗组:(5.7±1.4)、(8.3±1.5)、(9.6±1.2)g/L比(4.1±1.0)g/L;强化组:(5.8±1.0)、(9.9±1.7)、(11.5±1.1)g/L比(4.3±0.9)g/L](均P〈0.05)。术后第4、8周强化组血浆中脂联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②PCI术后第1天、第4周及第8周,3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对照组:(636±99)、(547±124)、(467±112)ug/L比(746±102)ug/L;治疗组:(676±107)、(436±89)、(401±91)ug/L比(730±142)ug/L;强化组:(607±131)、(346±67)、(286±72)ug/L比(738±127)ug/L](均P〈0.05)。术后第4、8周强化组血浆中脑钠肽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③PCI术后第8周LVEDD、LVPWT、LVMI、WMS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LVEF、IVST、E峰/A峰比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均P〈0.05)。术后第8周强化组LVEDD、LVPWT、LVMI、WMSI均低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LVEF、IVST、E峰/A峰比值均高于同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均P〈0.05)。观察周期内强化组死亡1例,治疗组死亡2例,对照组死亡2例,3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升高PCI术后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从而保护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效果优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在左心室重构方面明显于瑞舒伐他汀普通剂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PCI基础上尽早应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瑞舒伐他汀安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10~20mg,qd,28例)和阿托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20-40mg,qa,26例),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TC、LDL-C、hs—CRP、sCD40L和APN水平。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清,TC、LDL-C、hs-CRP、sCD40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瑞舒伐他汀组血清hs-CRP、sCD40L水平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明显降低,APN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都能降低TC、LDL-C、sCD40L、hs—CRP水平,升高APN水平,但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  相似文献   

7.
陈翔  于斌  钟伟济 《中国基层医药》2014,(23):3525-3527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 )心室重构和血浆脑钠肽( BNP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D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 mg/d。两组均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分别检查血浆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各项指标,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分析比较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51%与65.63%,χ^2=4.730,P<0.05);两组干预6个月后,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 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及相对室壁厚度( RWT)均明显改善。 BNP水平与LVEF和RWT均呈负相关( r=-0.45、-0.39,均P<0.05),与LVESD和LVEDD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DCM血浆BNP水平,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服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LVEF由(34.9±3.5)%升至(46.1±5.1)%(P〈0.05),LVDd由(65.3±5.2)mm降至(54.1±4.3)mm,血浆BNP浓度由(217.4±63.9)ng/L降至(149.6±50.2)ng/L,6min步行距离由(239.8±16.8)m增至(328.9±18.6)m,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抑制血浆BNP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ESRD患者(GFR〈15mUmin)38例,均未接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肾脏替代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肾功能衰竭一体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口服,连用8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浆BNP水平,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组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VED、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ESRD患者BNP水平与LVE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BNP是反映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心功能的敏感指标,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降低BNP,降低LVED,提高LVEF,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7月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5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情况〔血清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FMD)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LDL-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hs-CRP、F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s-CR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相当,但瑞舒伐他汀改善患者TC、LDL-C、hs-CRP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对BNP和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BNP和hs—CRP分别为(481.5±57.8)pg/mL和(12.4±2.9)mg/mL,均高于对照组[(41.2±9.6)pg/mL)和(3.8±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5.28,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9±6.3)%,低于对照组的(60.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随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变化BNP和hs-CR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20、10.11、12.42、4.18、5.02、3.98,均P〈0.05)。经Logistic分析,血清BNP和hs—CRP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BNP和hs—CRP相关,随着分级的增加BNP和hs.CRP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MCA)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CHF患者随意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n=25)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将MCA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外周血中心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LVEF、CO均有所上升,LVDd和外周血BNP、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CO、LVDd和外周血CRP、BNP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应用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卡维地洛组(实验组,45例)、卡托普利+倍他乐克组(对照组,45例)。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其心功能情况,检测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BNP及6min步行实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二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组各指标包括LVEDD、LVESD、LVEF、BNP改善更为明显[(52.8±3.4)VS(57.4±3.7),P=0.034;(41.3±2.7)vs(46.6±3.9),P=0.021;(42.3±3.4)VS(30.6±3.8),P=0.014;(463.8±56.34)VS(508.3±52.74),P=0.017,特别是患者6min步行实验结果(491.5±6.2VS415.4±5.5,P=0.008]。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更能改善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南  高海  段小春 《中国医药》2013,8(6):727-729
目的 探讨参附注射液在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常规予以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参附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总有效率[91.1% (82/9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 (72/90)] (P <0.05).治疗后,2组患者BNP、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332±78)ng/L比(985±123) ng/L、(73±11) ng/L比(102±10) ng/L、(2.8 ±0.3)μg/L比(5.1±0.7)μg/L,对照组:(554±89) ng/L比(978 ± 83) ng/L、(83±8) ng/L比(100±10) ng/L、(4.0 ±0.5)μg/L比(5.2±0.9)μg/L](均P<0.01);与观察组治疗后BNP、IL-6和TNF-α均明显降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给药能有效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做对照组,评价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冠脉弥漫长病变患者经药物支架治疗1年后的预后。方法:共入选238例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组77例,非糖尿病组161例,均为冠脉弥漫长病变(病变长度大于20mm)。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入院时血压,血脂(LDL-C),是否吸烟,心脏彩超的E值,A值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冠脉病变长度、部位、平均支架数、支架管径、支架长度。通过电话、门诊随访记录1年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包括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冠脉搭桥及心源性死亡。门诊复查心脏超声记录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速度E和舒张晚期速度A,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E/A作为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的临床基本资料除LDL-C糖尿病组高于非糖尿病组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除糖尿病组1年后再发心绞痛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外(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1年后再发心肌梗死(P=0.732),冠脉搭桥手术(CABG)(P=0.400),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P=0.448),左心室的功能(P=0.23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EF值较1年前有明显的提高,糖尿病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74±11.70vs66.67±2.38;非糖尿病组分别为55.13±9.52vs66.12±3.33;E/A比值也由1年前的〈1改善到〉1,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70±0.19/0.85±0.21,治疗后为0.85±0.14/0.72±0.09;非糖尿病组治疗前为0.68±0.19/0.83±0.18,治疗后为0.85±0.18/0.73±0.09。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介入治疗1年后,心肌梗死、CABG、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和左心室功能相当;而糖尿病组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冠脉弥漫长病变经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治疗可以明显改善1年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赵太阳  王爱玲 《河北医药》2010,32(23):3283-3285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研究依那普利治疗前后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方法高血压患者70例,平均年龄(71±10)岁,其中伴LVH组30例、无LVH组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高血压病患者予以依那普利10~20mg/d治疗30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伴LVH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LVH组和正常对照组[(201±52)与(91±23)、(37±14)ng/L(P〈0.01)],经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伴LVH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201±52)与(65±22)ng/L(P〈0.01)]和LVWI[(143±22)与(116±11)g/m2(P〈0.01)],E/A比值显著提高[(0.6±0.3)与(1.0±0.4)(P〈0.05)]。BNP与LV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0.41,P〈0.01),与E/A比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65、-0.62,P〈0.01)。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LVH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