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胶乳凝集法对5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观察组)、55例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对照组1)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2)的血清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结果: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56.36%(31例)和23.64%(13例),对照组2无阳性结果,诊断效率为74.48%;胶乳凝集法检测三组类风湿阳性因子分别为74.55%(41例)、45.46%(25例)和21.82%(12例),诊断效率为66.12%。。结论:两组方法仅能对Ig-RF进行检测,免疫散射比浊法对类风湿因子的敏感度比胶乳凝集法低,特异性比胶乳凝集法高,但诊断率略高于胶乳凝集法。  相似文献   

2.
王玉敏  王权 《中外医疗》2011,30(24):181-181
目的探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同一组13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的2组数据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37例,检测组:检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133例,检出率97.08%。对照组:检测出类风湿因子阳性96例,检出率70.07%。免疫散射比浊法检出率明显优于乳胶凝集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结果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优于乳胶凝集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测定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解洁  张铁翼 《吉林医学》2008,29(17):1448-144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胶乳凝集法、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和健康者40例的血清类风湿因子。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检测RF定量为(96.57±48.58)U/ml,健康者RF定量为(6.47±5.36)U/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组RF阳性率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高于乳胶凝聚法,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的特异性分别为91.4%和84.5%,明显高于胶乳法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和散射比浊法检测RA患者RF的敏感性较高,但胶乳凝集法简便易行,但特异性相对较低,诊断效率略低于散射比浊法。  相似文献   

4.
不同方法检测的RF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同时检测阳性组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40例健康体检者的RF,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免疫比浊法检测阳性组结果阳性率为90.5%,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5%;乳胶凝集法检测阳性组结果阳性率为71.4%,正常对照组未检出阳性标本。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7,P<0.01。结论: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相关性良好,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诊断价值较高,敏感性优于乳胶凝集法,免疫比浊法将50IU/ml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界限值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及对临床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使用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3TP)检测80例梅毒血清样本,测出阳性结果的标本再使用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检测。结果:化学发光法与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87%和100%,灵敏度分别为98.81%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8.56%与99.1%。胶乳凝集比浊法的阳性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性均高于化学发光法。两种检测方法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可以代替现行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的化学发光法,且由于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定量检测,便于疗效和预后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实验室诊断中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与传统的类风湿因子(RF)和血沉(ESR)诊断价值。方法:41例类风湿关节炎和45例正常对照组的Hs-CRP和RF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ESR用枸椽酸钠抗凝测定。结果:类风性关节炎的Hs-CRP测定结果比正常对照组高10倍以少,其均值与正常对照组出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Hs-CRP的阳性串为97.6%,RF阳性率仅为68.3%,ERS的阳性串更低为46.3%。结论:Hs-CRP实验室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优于RP和ESR.  相似文献   

8.
免疫比浊法和乳胶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免疫比浊法(ITA)和乳胶凝集法(LAT)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比较分析。方法:75例类风湿关节炎(RA)和非类风湿关节炎(non—RA)的风湿病患者同时采用ITA和LAT法检测血清RF水平。结果:ITA和LAT检测结果差别具有显著性,ITA的阳性结果检测率比LAT高(X^2=5.786,P〈0.05)。结论:ITA检测RFITA优于LA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免疫胶乳凝集试验同时检测389例RF,共检出86例阳性。结果:二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阳性检出89.5%相符合。结论:比浊法定量RF敏感、稳定、临床应用价值高;胶乳法1:40滴度以上阳性结果诊断或鉴别疾病的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类风湿因子的临床检验方法及意义分析。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检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乳胶凝集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血清RF水平以及阳性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速率散射比浊法阳性率为71.05%(27/38),乳胶凝集法阳性率为52.63%(20/38)、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测率为81.58%(31/38),应用乳胶凝集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的结果呈现平行关系。结论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时,通过多种方法对类风湿因子进行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类风湿因子检测的特异性,同时还能为检测结论进行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亢沛沛 《黑龙江医学》2021,45(5):550-551
目的:探讨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A患者78例临床资料,将其纳入RA组,另选择同期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的非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2例纳入非RA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以及诊断效能.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93,一致性较好;胶乳免疫比浊法在检测抗CCP抗体中经一致性检验结果Kappa值为0.849,一致性较好;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6.15%、93.06%、94.67%,均略高于胶乳免疫比浊法的91.03%、88.89%、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乳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抗CCP抗体检测均具有较佳的一致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效能略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抗角蛋白抗体(AKA)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anti—CCP,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RF。结果:RF、anti—CCP、AKA在RA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8.75%、86.25%、67.50%.在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9.22%、15.69%、25.49%,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者对诊断R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anti—CCP:86.25%,88.73%;AKA:67.5%,81.69%;RF:88.75%,71.83%。三者联合检测特异度可达94.37%,阳性预测值可达92.60%。结论:anti—CCP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联合检测anti—CCP、AKA与RF可明显提高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和类风湿因子IgG—Rf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抗-CCP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IgG—Rf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68例RA患者抗-CCP、IgG—Rf的灵敏度分别为57.4%和69.1%,61例非RA患者抗-CCP、IgG—Rf的特异度分别为97.6%和89.7%,两者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为30.9%和100%,21例IgG—Rf阴性中有6例抗-CCP阳性,阳性率为28.6%,47例IgG—Rf阳性中有42例抗-CCP阳性,阳性率为89.4%。结论抗-CCP抗体能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两者联合检测在RA诊断中可降低RA误诊率,同时提高RA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4.
抗Sa抗体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Sa抗体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意义。方法:对75例RA患者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59例及健康正常人47例血清,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和免疫胶乳凝集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抗Sa抗体对RA诊断敏感性为42.7%,特异性为100%,阳性确诊率为100%,阴性确诊率为71.2%;RF对RA诊断敏感性为72.0%,特异性为79.2%,阳性确诊率为71.2%,阴性确诊率为80.0%。结论:抗Sa抗体检测对RA的辅助诊断价值优于RF。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抗体(AN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7例RA患者(RA组)、61例OA患者(OA组)和32例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RF、AKA、ANA、CCP抗体检测,其中RF采用胶乳凝集法检测,CC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KA和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法检测。结果RF、AKA、ANA、CCP在RA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7%和84.9%、34.6%和96.8%、11.2%和94.6%、84.1%和96.8%,RF、AKA、CCP阳性率显著高于OA组和对照组。结论四种抗体中,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价值较高。RF、ANA因特异性较低和AKA因敏感性差,对RA的诊断作用受到影响。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利于RA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谭维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108-109,111
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GPI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速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65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8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非RA组)和60例健康正常成人;(正常对照组)。结果4项血清学指标比较,GPI和抗CCP在诊断RA中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RF的灵敏度虽然最高,但特异性却最差。结论GPI对RA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且与抗CCP、AKA、RF无明确的相关性.GPI与RF联合检测更有利于RA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定量及分型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检测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含量及分型。结果: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其类风湿因子含量及分型检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类风湿因子进行定量和分型检测可以更早期、全面地了解疾病,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202例、非RA组(其他风湿病患者)103例和正常对照组(正常献血人员)20例的抗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组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82.67%(167/202),非RA组为3.83%(4/103),正常对照组为0%(0/20)。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67%、94.17%,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63%、71.84%,AKA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99.03%。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与AK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CCP抗体与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CCP抗体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丁菊芳 《甘肃医药》2014,33(3):212-214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联合检测,了解这两种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确诊RA患者138例,无类风湿关节炎的门诊和住院患者58例,健康对照组30例为研究对象,免疫比浊法测类风湿因子(R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比较两项联合检测和单项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CCP抗体的阳性率为78.9%,RF的阳性率为和77.4%;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提高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率.结论:比浊法检测RF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可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抗CCP抗体灵敏度低而造成的漏诊以及RF特异性低而造成的误诊,使其测定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20.
孙家祥  李艳 《西部医学》2013,(11):1706-1708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检测RA组87例、非RA组80例和健康对照组80例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和RF.结果 RA组血清RF和抗CCP抗体浓度分别为(72.56±22.36)U/ml和(152.69±28.55)U/ml,阳性率分别为80.45%和75.86%,均显著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86%和97.50%,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45%和86.87%.在RA患者中抗CCP抗体与RF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05).两种检测方法间无相关性(r=0.053).结论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RF可以互为补充,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