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反复发热、腹泻1年,于2001年4月30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4月17日无诱因出现畏寒、发热,多于午后体温升高,最高38.3℃。大便呈黄色稀糊状,6~7次/日,每次200~300ml。外院查大便常规示“大量脓液”,予氧氟沙星、甲硝唑静脉点滴无效。1月后渐出现腹痛、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便后腹痛可缓解。2000年6月5日我院结肠镜示:横结肠以下粘膜充血水肿,散在出血点及片状糜烂,脾曲以下粘膜弥漫充血,呈颗粒状、片状糜烂,浅溃疡,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见图1。病理:(乙…  相似文献   

2.
人芽囊原虫病并发溃疡性结肠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资料患者 ,女 ,35岁 ,以“排粘液脓血便 15天”入院。 15天前出现左下腹痛 ,腹泻 ,日 5~ 6次 ,为暗红色粘液脓血便 ,里急后重 ,乏力 ,无发热畏寒。至我院急诊 ,查血常规、嗜酸粒细胞示正常 ;大便常规示红血球 ,粘液 ,白血球 ;大便培养 药敏示无菌 ,予灭滴灵、氧氟沙星口服 ,症状无好转。遂收入院治疗。2 治疗经过收入院后取粪便直接涂片 ,请中山医大证实为人芽囊原虫病 ,予灭滴灵 0 4 g日 4次治疗两周无效。遂行结肠镜检查示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结果亦示符合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遂加用柳氮磺胺吡啶 1…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也可逆行向上扩展至左半、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和末端回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其病程与预后因发病过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病程缓慢,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结肠镜下可见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粘膜下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粘膜面呈颗粒状,轻触易出血,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临床以直肠,乙状结肠发病多见。笔者采用中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6例获得良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 患者男,6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左下腹持续性隐痛和腹泻3个月,体温波动于38.5~39.5℃,大便3~6次/d,黄色水样便;无畏寒、恶心、呕吐等症状,2006年3月6日至24日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肠镜检查提示降结肠、乙状结肠溃疡,活检病理为"结肠慢性炎症伴坏死及肉芽组织形成";大便培养"粪肠球菌优势生长",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伴菌群失调",用奥沙拉嗪和头孢三嗪等抗炎治疗,腹痛缓解,体温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半个月后因腹泻症状无改善而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6.
彭清海  王玉芳  欧阳钦 《胃肠病学》2012,17(12):784-785
病例:患者男,48岁,因"反复解黏液脓血便3年,四肢关节疼痛1年"就诊于本院消化内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血便,10~20次/d,伴右下腹痛,于本院行结肠镜检查示结肠节段性黏膜充血肿胀、纵行溃疡;病理学检查示黏膜重度慢性炎症,隐窝脓肿形成,诊断为克罗恩病(CD)(结肠型、炎症型、活动期重度),予泼尼松40 mg/d治疗,1周后大便转黄,1~3次/d,泼尼松每周减量5 mg直至停用,并予美沙拉秦3 g/d维持缓解。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因腹泻1年余,加重1个月,发热半个月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大便2~3次/d,糊状,无黏液脓血,色泽无异常,量不多,无腹痛.患者起病后食欲不振,消瘦明显,当地医院予"消炎药"治疗无效.近1个月来患者大便次数增至8~10次/d,遂转院就诊.查粪隐血(+),粪便培养13 d后见到分枝杆菌生长.血清白蛋白20 g/L,胸片示有陈旧性结核.纤维结肠镜示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黏膜呈铺路石样改变,乙状结肠9点钟位置见一2 cm×1 cm管腔.  相似文献   

8.
例1 患者女,24岁,克罗恩病(CD),腹痛、腹泻黏液血便.5-氨基水杨酸(5-ASA)、泼尼松、氢化可的松+柳氮磺胺吡啶(SASP)+锡类散灌肠无效.使用泼尼松+硫唑嘌呤后病情略好转,1个月后改单用5-ASA,CD复发.肠镜示:横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黏膜充血、糜烂,盲肠、升结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大量假息肉、肠腔狭窄.停用5-ASA,予泼尼松+硫唑嘌呤+中药(三联疗法),治疗半年患者要求改用5-ASA后,肠镜示盲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黏膜呈卵石样改变,见纵行溃疡、片状糜烂及假息肉.红细胞沉降率71mm/1h,C反应蛋白(CRP)59mg/L,血小板395×109/L,予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1概况溃疡性结肠炎(以下简称溃结)是直肠与结肠部位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肠病,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为主要症状,以结肠粘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消化道常见病和疑难病,严重者可有发热、关节炎、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肠...  相似文献   

10.
病例:患者男,53岁,因"反复腹泻、黏液脓血便17年,三系减少3年,腹痛2年"于2009年9月20日拟"克罗恩病(CD)"入院.患者1993年4月无明显诱因解黏液脓血便,4~5次/d,无腹痛、里急后重,粪便病原学检查排除感染性肠炎,结肠镜榆查示:直肠、乙状结肠糜烂,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可能性大",未予正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1岁,于2001年6月22日无诱因发热,体温38℃~39℃,伴腹泻3~4次/d,褐色粘液便,无腹痛及恶心、呕吐。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2.0×109/L,N0.89,便常规WBC25~29个/HP,RBC1~3个/HP,潜血阳性,诊为“细菌性痢疾”,予左氧氟沙星抗炎4d,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复查血、便常规均正常,7月22日、8月23日患者又先后2次出现发热、腹泻,经抗炎治疗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但大便仍带有粘液。  相似文献   

12.
炎症性肠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本院 1985~ 2 0 0 0年炎症性肠病 (IBD)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患者共 5例 ,分析如下 :例 1 女 ,35岁。 8年前因脓血便行结肠镜检查 ,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病 (UC) ,予中药口服和灌肠治疗好转。此后每年发作 2~ 3次。半年前再次出现血便 ,伴全身出血点 ,查血红蛋白 4 0 g/L ,血小板 38× 10 9/L ,白细胞正常 ,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低下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比例高 ,血小板少” ,骨髓活检示“不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 ,予利血生、叶酸、维生素B12 等药物治疗 ,并予泼尼松 6 0mg/d口服并减至 15mg/d维持 ,大便情况…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65岁,1990年6月18日入院,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暗红色血便,总量约2000ml,当时自觉心悸,无腹痛、呕血等症状,于外院急查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无异常.对症治疗后便血停止.之后反复出现暗红色血便,多于劳累后发生,应用止血剂有效.人院前2天再次出现暗红色血便,出血间期便形正常.查体:血压17.3/10.7kPa,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未发现毛细血管扩张,心肺无异常.左下腹轻压痛,肝脾未及.胃镜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纤维结肠镜示全结肠未见肿物,降结肠、乙状结肠处见毛细  相似文献   

14.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多数病程漫长,病情不一,我们采取中西药物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孤立性直肠溃疡综合征(SRUS)系发生于直肠粘膜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直肠慢性难治性溃疡,易与直肠癌混淆,临床少见.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58岁,因左下腹痛,腹泻40天入院.患者40天前无诱因发热达39℃.4天后出现左下腹疼痛、腹泻、黄色稀糊状便、带少量鲜红色血液及粘液,5~7次/d,量不多,伴里急后重感.自服吡哌酸、土霉素、黄连素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腹痛、腹泻等症状无改善,继续服上述药物治疗1月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左下腹压痛,余无异常.查三大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正常,粪培养数次均阴性.钡灌肠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示:距肛门缘7cm处见一约1.5×2cm溃疡,表面覆白苔,周围呈围堤样改变,有渗血.活检示:直肠粘膜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固有层部份腺体减少,可见腺体灶性增生;粘膜肌层增生肥厚.诊断:孤立性直肠溃疡.给PPA、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5岁,入院前4 个月,患都出现腹胀,腹围增大,双下肢明显浮肿伴纳差、消瘦,腹泻为水样便,有时含有粘冻血便,5~6次/ 日,尿量减少,腹围进行性增大,并出现胸闷气促,但无发热,腹痛。4年前,因中下腹痛、腹泻、便血、消瘦、右上腹包块住本院,肠镜检查示:结肠狭窄、病理示粘膜下水肿,非于酪样坏死肉芽肿,炎性细胞浸润。腹部CT示:小肠至结肠肠壁广泛增厚,肠壁水肿,有窦道形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示:小肠炎症广泛,波及结肠,肉芽组织增生,管壁增厚。口服碘水造影示:十二指肠降部狭窄,诊断为Crohn病。  相似文献   

17.
本组缺血性结肠炎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5 8~ 73岁 ,平均 6 2岁。其中高血压病 4例次 (下同 ) ,脑血栓后遗症 1例 ,冠心病1例 ,糖尿病 3例 ,习惯性便秘 2例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2例。全部病例均有突发性腹痛。其中便血 6例 ,发热 5例 ,腹胀 3例 ,恶心、呕吐 2例。纤维结肠镜检查结果 :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糜烂 3例 ,结肠脾曲粘膜充血、水肿、散在浅溃疡 2例 ,降结肠粘膜增厚、肠腔狭窄 1例 ,乙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 1例 ,横结肠近脾曲处粘膜散在浅溃疡 1例。病变肠段和粘膜主要表现为肠粘膜轻度弥漫性充血、水肿或散在…  相似文献   

18.
病例男性,60岁.因反复大便带血10余年,再发伴黏液便5个月.患者缘于1999年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大便带血,大便1~4次/日,成形,无里急后重,当时无黏液便,无腹痛、腹胀,无畏冷、发热.当时多次于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好转但反复,间中仍有大便带血.2009年患者曾于其他医院就诊,诊断"痔疮、肛瘘",予手术治疗.但治疗后仍反复大便带血,遂于半年后转治于其他医院,再次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予美沙拉嗪(1.5 g早晚各1次,1 g中午1次)治疗,并辅以强的松40 mg,1~4次/日治疗,患者在该院开始治疗后出现阵发性下腹隐痛,虽有大便次数减少,但仍有血便.  相似文献   

19.
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但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 ,我们对经中医辨证 ,属于脾肾阳虚的 2 2例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 ,给予五厚汤合四神丸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2 1~ 5 8岁。病程 2个月至 15年。大便每天 2次 5例 ,3~ 4次 12例 ,5~ 6次 4例 ,7~ 9次1例。大便成形带有粘液 1例 ,糊状或溏薄 2例 ,粘液便不成型有时伴脓血 19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肠鸣 ,里急后重感。2 2例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 ,其中结肠粘膜炎症明显、充血水肿 18例 ,粘膜粗糙 5例 ,血管纹理不清 12例 ,…  相似文献   

20.
表现为“多发性息肉”的溃疡性结肠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39岁,因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2月,于1993年10月22日入院.大便反复3次培养阴性.10月23日纤维结肠镜见40cm以下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网模糊或消失,粘膜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少许糜烂面.活检病理报告:粘膜重度慢性炎症并粘膜糜烂.诊断溃疡性结肠炎.入院后经抗菌素、激素等治疗,效果不佳,腹痛不减,腹泻脓血便频数,贫血,衰弱.11月24日复查肠镜见回盲部至直肠整个肠腔粘膜呈息肉样变,大小不等息肉呈葡萄状分布,尤以回盲部及直肠密布,粘膜皱襞消失,粘膜质脆易出血,全结肠无正常粘膜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