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用常规方法和血培养仪进行培养,用常规方法及id32c或atb鉴定。结果深部真菌感染122例,分离真菌138株,内有念珠菌116株,占总数的84.05%。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2株占23.1%;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其他真菌106株占76.8%。结论ICU患者感染真菌的危险因素有:长期使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有创穿刺如静脉穿刺与导尿、引流管、气管切开等;创伤如烧伤、外伤、大手术、器官移植等,此外代谢障碍、血液病、尿毒症、慢性消耗性疾病,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患者,放疗及化疗后患者亦存在不同程度的易感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对策进行探究,进而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2年2月期间到本院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治疗并被确诊了的深部真茵感染新生儿2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这22例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深部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早产儿,主要部位是在肺部,而最常见的感染菌种为白色念珠菌。而造成ICU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后,作者认为应该尽量减少长期侵入性的操作、广谱抗生素以及静脉营养的长期使用,同时做好真菌感染预防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减少该类疾病的发生,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真菌感染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真菌感染的33例患者,分别为血、尿、痰、局部引流物及中心穿刺针顶端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阳性者。结果:本组33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最高(36.4%),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21.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和穿刺针顶端。提示感染与侵入性操作和光谱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分别为42.7%、37.5%、8.2%,所有菌株对二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均较好。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提高侵入性操作无菌化,从而降低真菌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好发部位、常见菌种及耐药性,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真菌感染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7月入住我院ICU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和真菌敏感试验。结果 824例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08例,感染发病率为13.11%;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3.04%,其次为泌尿道(31.3%)、血液(6.08%)、肠道(4.36%)等;在所分离的115株真菌中,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6.09%)、光滑假丝酵母菌(23.48%)、无名假丝酵母菌(11.3%)及热带假丝酵母菌(10.43%);所有分离的菌株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及伏立康唑部分耐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侵入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激素应用等是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白色假丝酵母菌最为常见;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住院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该院自ICU启用以来的住院病历共144份,回顾性分析其用药频度、总用药量、总使用天数、联用情况、消耗金额、DDD、DDDs、药敏试验、医院感染情况等指标.结果:ICU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二、三线抗菌药物为主,多为两联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 替硝唑的联用方式最多.结论:该院ICU病房抗菌药物的使用起点较高,抗菌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疗效以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重症监护病房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在初期对其反复的进行痰液真菌培养,所有患者都采取全身性的抗真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有5例患者治疗无效,占92.78%;有75例患者治疗显效,占41.67%;有100例患者痊愈,占55.56%,有效清除真菌率为97.22%。结论引起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就是糖皮质激素以及广谱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药物的合理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侵入性的不必要操作,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有助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几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7.
袁平  田智勇 《中国药业》2001,10(6):37-38
对13例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患的感染原因,菌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谱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情况、菌株分布、相关因素及治疗状况。方法对比分析RICU下呼吸道真菌感染41例患者与同时期普通病房下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RICU组下呼吸道真菌感染发病率为16.7%,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的2.1%(P〈0.05)。白色念珠菌是所有患者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曲霉感染者中以烟曲霉居多,与普通病房比较,RICU组曲霉感染所占比例更高(1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侵入性留置管道是RICU真菌感染患者常见的危险因素,与普通病房真菌感染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普通病房相比,RICU患者的病死率较高(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CU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致病菌,曲霉感染所占比例也较高,有创通气及其他侵入性诊疗手段的实施是真菌感染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多为院内感染,且感染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在临床工作中,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注意抗生素合理使用和防止滥用,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4年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不同标本进行了细菌监测,并回顾了革兰阴性杆菌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任云  彭曦  张永军 《中国药房》2012,(22):2055-2057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内真菌感染的常见菌种、感染部位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ICU2009-2010年660例患者的病历,对真菌感染种类、菌种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0例患者中发生真菌感染98例,占14.8%,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0.0%;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43.4%。各种感染性标本共分离真菌106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1.9%)、热带假丝酵母菌(34.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9.4%);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具有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47.2%),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比较敏感(敏感率≥81.8%)。结论:应重视对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积极开展真菌耐药性监测,密切关注真菌的耐药变迁,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防止和延缓菌株耐药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ICU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78例ICU深部真菌患者的血、痰、粪便、尿、腹腔引流液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78例ICU深部真菌患者中共分离出95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及光滑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4.74%,光滑念珠菌占22.1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占72.63%,其次为尿路感染,占11.58%。结论 ICU深部真菌感染菌种和部位有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一定的诱发因素,该病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用药情况,为促进我院新生儿科ICU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新生儿科用药按照药理作用机制进行分类统计,根据用药数量进行排序并计算百分比,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3年用药频度数量排名前10位的药品。查阅各药品说明书,核对各药品的实际使用情况,统计新生儿科ICU超说明书使用情况。结果:从2010年到2013年,新生儿科ICU用药数量呈上升趋势,维生素及水电解质平衡营养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作用于血液造血系统药物居前3位,最大的DDDs排名前3位的三种药物分别为维生素AD滴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复方碳酸钙泡腾颗粒。2012-2013年,抗感染药物、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药物、用于消化系统药物增幅分别为55.53%、43.62%和28.68%。说明书中未提及到新生儿用药的48种,占31.6%,主要包括维生素、水电解质平衡营养类药物、血液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药物。结论:我院新生儿科ICU用药特点比较明确,超说明书用药所占比例较大,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的干预,进一步提高我院新生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我院入住ICU患者的鼻饲管给药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鼻饲管给药的合理性。方法:调查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间重症监护室(ICU)的91例患者中,经鼻饲管给药患者病历资料,对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我院91例患者全部采用经鼻饲管给药,患者使用的口服药物共有165种,其中有5种中成药。涉及到的药物剂型包括普通片、缓控释片、胶囊、肠溶片、口服液、散剂、滴丸等。同一时间点给药种类最高可达每次16种,使用10种以上药物(不包括10种)的有78例次(占7.13%);在剂型不合理应用中,将肠溶片(71例次)、缓释片(82例次)、双层包衣片(1例次)经研磨后入胃管很容易在胃内失活或缩短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共发现药物之间不合理相互作用110例次。结论:我院经鼻饲管入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4.
王兵  吴金  吴彬 《安徽医药》2005,9(6):451-45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情况.方法对本院ICU 2001年1月~2003年12月的所有分离菌株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222株细菌,革兰阴性(G-)杆菌共127株(57.21%).革兰阳性(G )菌43株(19.36%).G-杆菌前3位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G 球菌前3位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ICU感染的细菌仍以G-杆菌为主,G 菌感染有上升趋势.细菌耐药率高.应根据细菌耐药监测,指导临床用药,以控制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李信胜  黄丽  沈世红  周树生 《安徽医药》2013,17(9):1606-1608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ICU患者各类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的鉴定和药敏实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检出129株病原菌.检出前5位的细菌分别是鲍氏不动杆菌(26.36%)、大肠埃希氏菌(13.95%)、铜绿假单胞菌(10.08%)、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9.30%)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20%).在真菌感染方面,培养出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各3株,未发现曲霉等菌株.在耐药性方面,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9%、5.56%、23.08%、100%.葡萄球菌未发现有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MRSA及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和52.94%.结论 ICU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具有高耐药性,故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把重点放在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和预防感染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2017年确诊为IFI的56例住院患儿为病例组,根据胎龄、出院时间等,纳入168例非IFI患儿为对照组,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新生儿IFI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征。结果:新生儿IFI的危险因素为:低球蛋白、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低白蛋白、低红细胞、低血小板、需输注血浆、合并败血症、使用抗生素种类多、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留置PICC总时间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OR:4.189,95%CI:1.527~11.489,P=0.044)、合并败血症(OR:3.719,95%CI:1.035~13.367,P=0.005)、使用抗生素种类多(OR:2.779,95%CI:1.537~5.025,P=0.001)、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OR:1.039,95%CI:1.003~1.075,P=0.034)为新生儿IFI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51.6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2.58%)。结论:临床怀疑新生儿IFI而病原学检查困难时,若新生儿存在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合并败血症、使用抗生素种类多、静脉营养持续时间长等高危因素,应根据病原菌分布特征,尽早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ICU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对我院ICU病房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70份ICU住院病历中67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使用率为96%;共使用了10类22种抗菌药物,第3代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氟康唑使用较多。DDDs值排名前3位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氟康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DUI>1的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氟康唑等9个药物。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表现为:药物选择不当、频繁换药、疗程过长等。结论我院ICU病房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部分病例存在抗菌药更换频繁、疗程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09年1~12月门诊处方747 031张统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占统计处方的53.26%,共使用抗菌药物9类41个品种;头孢菌素类占抗菌药物DDD s最高为52.37%,其次是大环内酯类为32.48%。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23.76%。DDD s前10位的注射用抗菌药物有4种DUI〉1.0,口服用抗菌药物有1种DUI〉1.0。结论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应用,使用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