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海洋微生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南海、东海、黄海等海域的海洋底质、生物样品中分离到1003个海洋微生物菌株.包括520株放线菌、111株真菌、222株常温细菌和150株耐热细菌。通过纸片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发现321株海洋微生物具有抑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32.0%。放线菌、真菌、常温细菌、耐热细菌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39.6%,32.4%。17.1%,27.3%。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比例与样品来源密切相关。生物样品来源的细菌抑菌活性较高的菌株比例较底质样品来源的要高,而海洋放线菌与海洋真菌结果相反。各类海洋微生物菌株的抗菌谱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草苔虫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癌活性成分,从中寻找高效的新型抗癌剂。方法:以体外抗癌活性为指标,将活性评价与化学分离相结合,采用凝胶柱层析(SephadexLH-20),反相硅胶快速柱层析(CDS)和制备性高效液相层析等先进分离技术,对南中国海的总合草苔虫样本进行总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采用MTT法考察总活性成分对K562、U937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从该动物中分离制备了纯度高达95%以上的总草苔虫内酯(bryostatins),此总活性成分对红白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具有超强的杀灭作用(ED50<10-18μg/ml),是天然产物中对K562肿瘤细胞抑制作用最强的化学成分。结论:我国南海总合草苔虫资源丰富,含有其独特的其超强抗癌活性的草苔虫内酯,为今后的新药研制与开发展示了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总合草苔虫抗癌活性成分Bryostatins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合草苔虫Bugula neritina是一种海洋底栖动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海洋。自1968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癌研究所首次发现它的抗癌活性以来,以釜野德明为中心的Pettit研究小组从中分离得到18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利用组合筛选模型筛选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建立了镰刀菌筛选模型并进行了验证,将镰刀菌筛选模型与肿瘤细胞毒筛模型组合。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抗肿瘤活性物质的筛选,从1585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其发醇产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活性最强的细菌菌株为QK1-2708,其发酵产物对CNE,SMMC-7721和P388细胞的ID50分别是3520,3078,5061。  相似文献   

5.
福建沿海16种海洋动物抗菌活性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于福建沿海的16种海洋动物,采用甲醇:甲苯(3:1)混合液,95%乙醇,丙酮3种溶剂提取,提取物用纸片法对4种真菌和4种细菌的生长进行抑制试验,结果表明,16种动物的3种溶剂提取物试样大部分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烟草青枯病蓝显示出抑制作用(79.1%,81.4%,60.5%)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甘薯蔓割病菌和黑曲霉同只少数试样显示抑制作用(4.7%,14%,4.8%)。  相似文献   

6.
张宜平  徐飞  王旻 《药学进展》2006,30(10):433-442
海洋天然产物现已成为临床抗癌药物的重要来源,从didenmline B开始,进入临床研究的抗癌活性物质已经有二十多种。根据海洋来源抗癌活性物质的作用靶点不同,系统综述了正在研究中的十几种来源于海洋的天然抗癌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开发情况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中国南海草苔虫中的大环内酯类抗癌活性成分,从中寻找高效的新型抗癌剂。方法 以体外抗癌活性为指标,将活性评价与化学分离相结合,采用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反相硅胶快速柱层析(ODS)和制备性高效液相层析等先进分离技术,对南中国海的总合草苔虫样本进行总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采用MTT法考察总活性成分对K562、U937肿瘤细胞株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从该动物中分离制备了纯度  相似文献   

8.
家蝇抗菌肽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家蝇抗菌肽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方法 用损伤感染的方法诱导家蝇幼虫表达抗菌肽 ,通过 Sephadex过滤层析和 HL PC技术纯化提取 ,用平板法和稀释法作抗菌活性试验 ,并用电子扫描技术研究抗菌肽的抗菌机制。结果 家蝇抗菌肽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均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大肠埃希氏菌与 5 0 μg/ml的纯化抗菌肽溶液一起 37℃孵育 6 0 min后 ,大肠埃希氏菌不能存活。经电镜扫描观察发现 ,细菌的细胞膜出现破损和穿孔现象。结论 家蝇抗菌肽具有明显的广谱抗菌活性 ,对阴性杆菌和阳性球菌均有杀伤作用。抗菌肽的抗菌机制是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而杀伤细菌的  相似文献   

9.
对采自广西北海的总合草苔虫进行抗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经溶媒提取和多种层析方法(SephadexLH-20,ODS,HPLC等)分离,得到6个活性单体。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ESI-MS)和高分辨核磁共振(600MHz)二维谱技术(DQF-COSY,HMQC,TOCSY,ROESY等),分别将其鉴定为:bryostatin4,bryostatin5,bryostatin6,bryostatin10,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广西北海的总合草苔虫进行抗癌活性成分的追踪分离 ,经溶媒提取和多种层析方法 (SephadexL H- 2 0 ,ODS,HPL C等 )分离 ,得到 6个活性单体。利用电喷雾离子质谱 (ESI- MS)和高分辨核磁共振 (6 0 0MHz)二维谱技术 (DQF- COSY,HMQC,TOCSY,ROESY等 ) ,分别将其鉴定为 :bryostatin 4 ,bryostatin 5,bryostatin 6 ,bryostatin 10 ,bryostatin 11,bryostatin 18。其中 ,bryostatin 10 ,bryostatin 11,bryostatin 18是首次从中国产总合草苔虫中获得 ,并在体外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鳖甲活性多肽的固相合成及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抑制作用。根据鳖甲活性多肽的序列结构,采用固相方法对多肽进行全合成,并用MALDI-TOFMS质谱对合成多肽进行分析鉴定;肝星状细胞(HSC-T6)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加入不同浓度合成多肽作用肝星状细胞株HSC-T6,采用MTS法分析HSC-T6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用AnnexinV-FITC/PI法检测HSC凋亡率。结果显示通过固相合成可以得到与原序列结构一致的鳖甲合成多肽;鳖甲合成多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并能显著提高肝星状细胞早期凋亡率。因此,可以成功地合成鳖甲活性多肽,且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洋放线菌WBF7的鉴定及其抗肿瘤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对海洋放线菌WBF7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抗肿瘤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通过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检测、细胞壁组分以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将其发酵液PH调至2、7或10后100℃加热处理1h,研究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及其水饱和正丁醇对其发酵液依次进行萃取,研究活性物质的极性;通过MTT法对处理后样品进行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 通过菌种鉴定,将菌株WBF7归属为灰略红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rubens);其抗肿瘤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酸碱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且易于被乙酸乙酯萃取。结论 海洋放线菌WBF7是第一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的灰略红链霉菌,其抗肿瘤代谢产物稳定性好,大部分极性中等,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株柳珊瑚共附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及抑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运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半制备HPLC等手段,对采自中国南海的柳珊瑚Echinogorgia rebekka中分离获得的共附生链格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WZL003)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利用NMR、MS等波谱方法,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以海洋病原菌和污损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为对象研究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制。结果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对V.anguillarum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蒽醌类化合物macrosporin。结论初步的抑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能破坏鳗弧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胞内大量内容物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从而起到抑菌作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macrosporin对鳗弧菌的抑菌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灵芝孢子粉对荷瘤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及其抗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灵芝孢子粉对荷H22肝癌小鼠髓源性树突状细胞(DC)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灵芝孢子粉(1、2、3g·kg-1·d-1)连续14d灌胃荷瘤小鼠后,处死小鼠,无菌获取骨髓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IL)4体外诱导骨髓细胞生成DC,同时培养液中继续加入不同浓度灵芝孢子粉(0.8、3.2、12.8mg/L)。通过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及细胞毒性实验观察不同浓度灵芝孢子粉对DC的影响,并通过脾指数、胸腺指数及肿瘤抑制率来观察其抗肿瘤效应。结果灵芝孢子粉能够促进荷瘤小鼠髓源性DC的分化、成熟及表面分子CD11a、CD86的表达,增强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灵芝孢子粉能够使荷瘤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加,并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存在量效关系。结论本实验表明灵芝孢子粉能够通过刺激DC的分化成熟,提高其抗原提呈能力,进而起到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A novel gold nanoparticle (Do-AuNP) was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from water extra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ndrobium officinale (DO) without using any extra chemicals regents.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Do-AuNPs were analy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he amount of DO extract on the AuNPs was about 13%.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anti-tumor efficiency and biosafety, the inhibitory rate of HepG2 cells and survival rate of L02 cells were performed in vitro, and the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H&E, Ki-67, and TUNEL staining were conducted in vivo.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Do-AuNP had better anti-tumor efficiency compared with DO extraction alone without increasing toxicity in vivo and in vitro. 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o-AuNP as a new nanomedicine for liver cance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米东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每次0.25 g,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并测量两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观察两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BNP水平改变情况,记录两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1年后的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VV、6 min步行距离和FEV1/FVC均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hs-CRP、TNF-α、IL-8和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肺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L-氨基酸氧化酶(L-a-mino acid oxidase of Naja atra venom,NAV-LAAO),观察其对血管内皮细胞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应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和亲和层析方法分离纯化NAV-LAAO;采用MTT法、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及细胞小管形成实验观察NAV-LAAO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眼镜蛇毒粗毒经两步层析法得到的LAAO,分子量约为58 ku。NAV-LAAO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小管形成,其抑制细胞生长的IC50为21.42 mg.L-1。与对照组相比,LAAO组caspase-3、caspase-8升高。结论应用两步层析法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NAV-LAAO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UVEC细胞的生长和影响细胞小管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忧遁草中的黄酮苷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研究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抗肿瘤作用,为开发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研究时间: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对忧遁草中的黄酮苷进行分离纯化,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测定忧遁草黄酮苷提取物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A2780细胞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忧遁草黄酮苷提取物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Beclin-1、Bcl-2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中Beclin-1、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使用统计软件SPSS 22.0、GraphPad Prism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细胞半抑制浓度(IC50)值的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 自忧遁草中分离纯化得到3种黄酮苷化合物,分别为肥皂草苷、夏佛塔苷和牡荆苷;CCK-8实验结果显示,牡荆苷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具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P<0.05),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OVCAR3、A2780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33.777 μg/μl、34.114 μg/μl、31.968 μg/μl。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和空白组相比,经牡荆苷处理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A2780、OVCAR 3组Beclin-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Bcl-2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为研究对象,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随着牡荆苷浓度的增加,其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显著(P<0.01);Western bolt结果显示,经牡荆苷处理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SKOV3中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 牡荆苷可以抑制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与Beclin-1的交互作用发挥抗癌活性,控制肿瘤细胞自噬水平,促进自噬基因依赖性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9.
Antimicrobial molecules from insects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ly significant group of antibiotic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MPs) on bacterial membrane and obtain further insight in the mechanism of membrane transport of AMPs, the interaction of surface potential and permeation of a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 MDpep5 (Val-Glu-Ser-Trp-Val) from Chinese traditional edible larvae of housefly was examined using liposomes from bacterial lipids extract. Compared with the cationic AMPs, MDpep5 cannot completely disrupt membrane. The uptake of MDpep5 by bacterial liposomes was dependent on the membrane surface potential. The mutual inhibition of the transport of MDpep5 through the cell membrane was caused by the change in surface potential due to the binding of MDpep5 to the membrane. Furthermore, formation of MDpep5-enriched lipid aggregates could lead to the disorder of the bilayer structure. Based on our experimental data, we propose that MDpep5 initiated it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by profoundly disordering the structure and affect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bacterial membrane when binding to the phospholipid which accounts for its bactericidal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