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病情进展迅速,合理治疗十分重要,故近年对UAP治疗十分重视.在UAP发作频繁的不稳定期,为迅速控制心绞痛,主张早期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常规应用硝酸甘油静脉点滴,但在部分病例中疗效不明显或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利于心肌缺血的控制.为选择更适合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我们观察在UAP急性发作期应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联合葛根素注射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降纤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 ,及常规治疗组 +降纤酶 (治疗组 ) ,疗程为 2周。结果 :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 93.33% ,对照组为 70 .0 0 %。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 ,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 ,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情重,变化快,迅速控制心绞痛十分重要.常规应用硝酸甘油递增性静脉滴注对有些病例疗效不明显或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不利于心肌缺血的缓解.近 2年来采用静脉注射地尔硫治疗 36例 UAP患者,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RCT)的疗效.方法 因UAP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接受PCI治疗者48例,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PCI的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随访24个月无猝死及心肌梗死发生,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UAP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较重,PCI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多西环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中的斑块稳定作用以及对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两组UA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西环素1 00mg/d,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多西环素作为MMPs抑制剂有明显斑块稳定作用,可控制UAP的发作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合贝爽(herbesser)对UAP患者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2例,治疗前与治疗7天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其血浆NPY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血浆NP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1周后应用合贝爽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NPY含量较未用合贝爽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UAP患者发病时,血浆NPY水平升高,提示NPY可作为观察UAP患者病情变化的一项指标。合贝爽能有效地减轻NPY的缩血管作用,对改善UAP患者心肌供氧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一种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1].但由于其变化多端;或患者没有得到合理治疗,部分患者病情难以控制,可迅速恶化为急性心急梗死,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我们用生脉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彦明  马振兴  靳巧娥 《河北医药》2003,25(10):738-738
目的 观察小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应用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62例UAP患者早期 (发病 6~ 48h)加辛伐他汀 10mg ,每晚口服 ,治疗 6周 ,与对照组 ( 66例 )比较。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肌梗死发生例数均明显降低 ,心绞痛症状完全缓解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且降脂效果显著。结论 小剂量辛伐他汀无毒副作用 ,在降脂的基础上 ,可明显改善UAP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9.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本文通过对照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UAP患者100例,分析如下.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10.
张涛 《天津药学》2008,20(3):45-47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腹部皮下注射,同时静脉点滴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情况,静息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14d后治疗组缓解心绞痛发作总有效率91.5%,对照组为69.7%(P<0.05),静息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灯盏细辛注射液辅助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优于常规抗心绞痛治疗.  相似文献   

11.
王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03-170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变化多样,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可迅速发展为AMI或猝死.因此,对UAP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采用小剂量尿激酶(UK)延迟溶栓治疗UAP 2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与硝酸甘油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UAP患者3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80例,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1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显效率(60%与16.7%)、心绞痛总有效率(84.4%与41.1%),心功能改善率(85.6%与44.4%),ECG总改善率(88.9%与46.7%)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联用硝酸甘油能有效治疗UAP,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张志花 《哈尔滨医药》2021,41(6):131-132
目的 探究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电图变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118例UAP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2组,各59例.常规组接受曲美他嗪治疗,中西联合组接受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治疗.对比2组心电图疗效、治疗前、治疗2个月心绞痛控制情况(发作频次、持续时间).2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血液流变学水平(全血高、低切黏度).结果 中西联合组总有效率93.22%较常规组77.97%高(P<0.05);治疗2个月中西联合组全血高、低切黏度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治疗2个月中西联合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常规组短,心绞痛发作频次较常规组少(P<0.05).结论 UAP患者应用脉血康胶囊+曲美他嗪治疗心电图改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约16%的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1].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氯吡格雷治疗UAP患者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按《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路径(2009版)》嵌入药学监护治疗的应用效果,为UAP药学监护路径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月-5月入住心血管内科病房的100例UAP患者,将其分为药学干预组50例和常规干预组50例,常规干预组采用常规监护治疗,药学干预组在常规监护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药学监护路径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不同干预方法对临床路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生化指标改善程度、疾病转归等)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不同干预方法后,药学干预组患者住院治疗平均时间(6.66±1.86)d短于常规干预组(7.28±2.51)d(P<0.05),ADRs发生率低于常规干预组(16.00%vs 42.00%,P<0.05);通过临床路径的药学监护,结合UAP相关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临床路径和药学专业知识,制定了可执行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药学监护流程图》及《不稳定性心绞痛药学监护路径表单》,规范了 UAP患者药学监护路径.结论:通过对UAP患者临床路径的药学监护,有效降低了患者住院期间的ADRs发生率,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为UAP患者药学监护提供了规范化的监护模式,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陈胜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9):1386-1386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ie angina pectoris UAP)临床上较常见,若不及时治疗易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故及时诊断、正确治疗至关重要.我院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UAP患者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与氯吡格雷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法对UAP的危险度分级,将84例UAP患者分为I级21人,Ⅱ级23人,III级40人。各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低分子肝素治疗,疗程7天,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所有患者均口服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酯静脉滴注,直到控制胸痛为止。观察60天的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结果对I级患者,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别,但在控制胸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P<0.05),Ⅱ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低分子肝素组对于Ⅲ级患者在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上发生率均低于氯吡格雷组(分别为P<0.01,P<0.01,P<0.001)。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I级患者可以使用氯吡格雷控制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对Ⅱ级、Ⅲ级患者,均需要予以低分子肝素强化治疗,以减少远期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系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中主要类型之一.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UAP的发生和发展[1].地尔硫莗已被确认是治疗心绞痛的有效药物[2][3].本研究旨在观察地尔硫莗对UAP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AMI)之间的一组综合征,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为AMI和猝死,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此次我们对比分析了阿司匹林和低分子量肝素钙对UAP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将5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加用阿斯匹林,B组加用LMWH及阿斯匹林,连续7天.结果两组在治疗期间心绞痛复发率,缓解率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PT、PLT、APTT、FG值无影响.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UAP疗效确切,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