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非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头颈部肿瘤的疗效和副反应,为临床实践提供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CBMdisc和VIP数据库,并手工检索10种中文医学期刊,纳入非常规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或非常规分割放疗 同步化疗与单纯非常规分割放疗比较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4.2.8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551篇文献,最终纳入23个RCT,包含8411例患者。其中13个是高质量研究,其余为低质量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非常规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比较,仅分段加速超分割放疗(S-HART)与连续加速放疗(CAIR)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其RR分别为1.21[95%CI(1.02,1.44)]和3.31[95%CI(1.03,1.57)];随访2年时,仅超分割放疗(HRT)可提高2年总生存率[RR=1.32,95%CI(1.13,1.54)];随访5年时,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数非常规分割放疗会增加急性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但均不会增加晚期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②非常规分割放疗 同步化疗与单纯非常规分割放疗比较,仅连续超分割放疗(C-HRT)组的完全缓解率较高[RR=1.58,95%CI(1.18,2.11)];随访2年时,非常规分割放疗 同步化疗组提高了2年总生存率[RR=1.35,95%C(I1.18,1.54)];随访5年时,仅C-HRT组提高5年总生存率[RR=1.57,95%CI(1.19,2.07)];两组急性和晚期放射性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系统评价由于例数偏少,尚不能证明非常规分割放疗可以提高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和总生存率;但与同步化疗联合时,可以在不增加急性和晚期放疗并发症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疗效,其中HRT和C-HRT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术后放疗在中晚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The National Research Register、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database(HTA)、MEDLINE、EMbase、CancerLit、CBMdisc、VIP、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3月,收集子宫内膜癌(EC)术后放疗与术后非放疗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RCT3个,患者1126例,3个RCT均是术后盆腔放疗与术后化疗的比较,其中2个RCT为放疗与CAP化疗方案比较,包括730例患者;1个RCT为放疗与AP化疗方案比较,包括3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子宫内膜癌Ⅰc、Ⅱ、Ⅲ期患者,其5、7年总体生存率、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及5年局部复发率、远处复发率、总复发率,在放疗组与化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子宫内膜癌Ⅲ、Ⅳ期患者,其5年总体生存率、疾病无进展存活率,化疗组优于放疗组;在3/4级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系毒性反应方面,化疗组与放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4级血液学毒性反应方面,化疗组高于放疗组。结论对子宫内膜癌Ⅰc、Ⅱ、Ⅲ期患者,术后盆腔放疗的效果和化疗相似;但对子宫内膜癌Ⅲ、Ⅳ期患者,放疗的效果比化疗差;放疗的骨髓抑制作用比化疗小,在胃肠道和泌尿生殖系3/4级毒性反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术后放疗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成本-效果:方法电子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ancerLit、CBMdisc、VIP、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CNKI,并辅以手丁检索j检索时间截至2007年3月,收集子宫内膜癌(EC)术后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包括2084例患者,其中5个为术后放疗(盆腔和/或阴道)与术后非放疗比较,包括1254例患者;1个为阴道放疗不同剂量间的比较(2.5GyVS5.0Gy),包括290例患者;1个为两种放疗方式的比较(阴道+盆腔VS阴道),包括5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VS手术+放疗:①手术VS手术+盆腔放疗:5、8、10年局部复发率及5、8年总体复发率,手术+盆腔放疗组低于单纯手术组;两组5、8年远处复发率及5、8、10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远处复发率手术十盆腔放疗组高于单纯手术组;两组10年总体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手术VS手术+阴道放疗:5、10年总体生存率及5、10年无瘤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手术+内分泌治疗VS手术+盆腔放疗:两组局部及远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2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阴道放疗两种不同剂量(2.5GyVS5.0Gy)的比较:5年复发率(局部、远处、总体)及5年总体生存率、毒性反应,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手术+阴道放疗VS手术+阴道放疗+盆腔放疗:5年局部复发率联合放疗组低于单独阴道放疗组,5年远处复发率联合放疗组高于单独阴道放疗组,5年总体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5)成本-效果分析:术后放疗比复发后放疗虽增加了成本但却提高了总体生存率,术后高剂量近距离放疗成本-效果价值较好:结论术后放疗对于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能有效降低其局部复发率,但对远处复发率、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明显改善,疗效和单纯手术效果相似;放疗的副作用较单纯手术大。因各试验纳入研究人群不完全一致,且亚组分析发现内膜癌的死因绝大多数并非由子宫内膜癌本身或治疗引起,而是死于其合并症,故放疗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细胞减灭术及术后化疗对Ⅲ期卵巢上皮癌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36例Ⅲ期卵巢上皮癌的临床治疗,其中12例行新辅助化疗后手术,24例直接手术治疗,术后均辅助铂类联合化疗,采用PCA方案(顺铂、表柔比星、环磷酰胺)或TP方案(顺铂、紫杉醇)行腹腔、静脉联合化疗.结果 Ⅲ期卵巢上皮癌的五年生存率<30%,新辅助化疗的满意切除率显著高于直接手术化疗病例,化疗疗程数<4次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小于化疗疗程数≥6次者,TP方案化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CAP组,复发率显著低于CAP组.结论 对于Ⅲ期卵巢上皮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手术满意切除率,经细胞减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灶、术后化疗疗程数、方案均与预后有关,对复发性卵巢癌再次或多次手术切除孤立病灶对生存期延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 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病的临床特点为 ,发病年龄在 5 0岁以上的占 85 % ;以腹胀为首发症状 ;就诊晚 ,误诊率高 ;卵巢均正常大小 ,盆腹腔有广泛种植 ,生存率低 ,预后差。术后无残留癌灶或残留癌灶直径≤ 2cm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术后残留癌灶直径 >2cm者 ,差异显著 (P <0 0 1)。化疗疗程数≥ 6个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疗程数 <6个者 (P <0 0 1)。本组患者的 1a、3a、5a的生存率分别为 65 %、3 0 %、2 5 %。中位生存期 2 3个月。结论 :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可能是影响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 ,术后系统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的致死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上皮癌是最常见的恶性卵巢肿瘤,而人们对它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将卵巢癌的研究带人了新的水平.本文主要通过概述卵巢上皮癌起源的主要学说,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卵巢癌中的最新应用,以及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建立等问题,来进一步了解卵巢癌的发病机制.这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85%;以腹胀为首发症状;就诊晚,误诊率高;卵巢均正常大小,盆腹腔有广泛种植,生存率低,预后差。术后无残留癌灶或残留癌灶直径≤2cm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术后残留癌灶直径>2cm者,差异显著(P<0.01)。化疗疗程数≥6个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疗程数<6个者(P<0.01)。本组患者的1a,3a,5a的生存率分别为65%、30%、25%。中位生存期23个月。结论: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可能是影响卵巢正常大小的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综合征患者的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系统化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卵巢上皮癌占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60%~90%。虽经多年努力,生存率只由过去的20%~30%提高至现在的44%左右。由于早期无症状,故初次就诊时Ⅲ期以上患者高达70%~80%。由于受地域经济文化的影响,按肿瘤诊治规范治疗,许多病人不易接受。故根据我院实际治疗情况,仅选少数治疗较规范病人做以回顾性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法测定64例卵巢上皮癌患者卵巢组织和血清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10例正常对照患者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卵巢上皮癌患者卵巢组织和血清中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与疾病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均P<0.01).骨桥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均P<0.01).结论骨桥蛋白与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密苘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了解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 E)在卵巢上皮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对卵巢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RT-PCR法检测了3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Cyclin E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了2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16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卵巢上皮癌组织中Cyclin E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10%;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阳性率为19.23%;正常卵巢组织中无Cyclin E表达。 Cyclin E mRNA的表达在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间有一定关系。[结论]Cyclin E在卵巢上皮癌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yclin E是卵巢上皮癌特异的一个肿瘤标志物;Cyclin E mRNA的检测是卵巢上皮癌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密集型疗法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紫杉醇联合铂类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密集型疗法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8年第2期)、MEDLINE(1980年1月~2008年6月)、EMbase(1984~2008年6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年1月~2008年6月)、CNKI(1980~2008年6月)等,收集有关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密集型疗法与传统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名研究者共同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文献,其中外文3篇、中文3篇,包括57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疗效评估:密集型疗法与传统疗法在治疗有效率[RR=1.06,95%CI(0.94,1.20)]、中位生存期、生存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进展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毒副反应:密集型疗法在降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RR=0.49,95%CI(0.35,0.69),P〈0.0001]以及Ⅲ度以上神经毒性反应[RR=0.43,95%CI(0.24,0.78),P=0.006]上有明显优势。面色潮红、Ⅲ度以上的呕吐、贫血、白细胞减少、Ⅲ度以上血小板减少以及脱发等方面与传统疗法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紫杉醇密集型疗法和传统疗法比较,治疗效果相似,毒副反应基本相近,但能明显降低Ⅲ度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及Ⅲ度以上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密集型疗法是传统疗法良好的替代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7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6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OPN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5%、26%及0%(P<0.05)。OPN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黏液性囊腺癌组织表达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OPN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和术前血CA125水平相关,是卵巢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评价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收集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并对其进行评价,为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规范化发表及传播提供帮助。方法电子检索Ovid MEDLINE(1996~2010)及EMbase(截至2010年4月),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的文献,检索词包括guideline、report、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通过阅读文题及摘要,排除无明显相关性的文献(针对具体疾病的系统评价,某一疾病的临床指南,以及仅讨论如何进行系统评价而未关注如何进行系统评价的报道等),而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从纳入文献中提取如何报告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部分,并据其纳入原始研究设计的类型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诊断性试验进行分类。结果初检获得285篇文献,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有8篇,非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2篇,诊断性试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0篇,动物实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1篇,针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检索策略的报告规范2篇,评估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的5篇,研究报告规范对系统评价/Meta分析质量影响的6篇。有2个指南更新。结论目前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规范数量较多,其中QUOROM及其更新版本PRISMA被众多期刊广泛采纳。报告规范有利于提高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尚需制定针对具体专业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规范。  相似文献   

14.
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1966~2004.7)、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1~2004.5)、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4)、万方数据库(1980~2004)和重庆维普信息数据库(1989~2004),同时从参考文献中追溯文献,并收集未发表的文献.纳入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使用国际Cochrane中心推荐的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用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研究,且均为低质量研究.1项研究显示,榄香烯 西艾克 顺铂的疗效优于西艾克 顺铂;榄香烯 化疗(足叶乙甙 顺铂)与单用化疗比较的4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常规化疗基础上加用榄香烯可以改善其临床疗效[RR合并=1.62,95%CI (1.29,2.03)];单独使用榄香烯与使用环磷酰胺 阿霉素 顺铂相比的2项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合并=0.81,95%CI (0.44,1.49)];此外,10项单独研究的结果均显示,单独使用榄香烯注射液或榄香烯注射液 常规方案治疗肺癌与常规治疗相比,两者疗效无统计学差异.3篇单个研究显示,常规治疗 榄香烯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其1年及以上的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14篇单个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榄香烯可能减少由常规治疗引起的副反应例数.结论目前收集到的榄香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临床试验质量较低,各种治疗方案纳入研究数量少,尚不能根据纳入研究获得榄香烯治疗肺癌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与安全性的证据,尚需设计严密、实施科学的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乳腺癌患者治疗期间自我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1966~2010)、OVID、ELSEVIER、CINAHL、EMbase、CNK(I1980~2010)、万方数据库、VIP(1989~2010)和CBM(1978~2010),纳入关于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管理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均为英文。3个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患者总的生活质量无影响;3个研究的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的自护能力(P=0.004);3个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患者的焦虑水平无影响;1个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对患者抑郁水平有一定影响。结论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自护能力,对患者总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水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ENTRAL(2011.4)、CochraneLibrary(2005~2011.11)、MEDLINE(1948~2011.11)、EMbase(1966.1—2011.11)、CINAHL(Cumulative Index to Nursing and Allied Health Literature,1982~2011.11)、CBM(1978—2011)和CNKI(1979~2011)中所有关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乳腺癌患者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后经睡眠日记主观评价的睡眠效率高于对照组,睡眠潜伏期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经睡眠活动记录仪客观记录的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和入睡后清醒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患者主观评价的睡眠效率、睡眠潜伏期,但目前证据不能证明认知行为治疗对乳腺癌患者客观记录的睡眠参数的治疗效果。今后研究需加大样本含量、尽量采用盲法(如评价者盲)、明确分配隐藏方案、选用统一的睡眠活动记录仪进行测评,以提供更高级别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53基因野生型和突变型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皮性卵巢癌病例105例,按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将其分为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比较两组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类和分化程度等特征。结果:p53野生型组和突变型组卵巢肿块平均长径分别为13.2±7.8cm与8.5±5.4cm,前者显著大于后者(P〈0.01)。p53野生型组I期患者占60.0%,p53突变型组晚期患者占64.3%。野生型组卵巢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的比例相似,都在25%左右;而p53突变型组高达67.1%的病理类型为浆液性癌。两组患者的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年龄、肿瘤累及双侧的比率以及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结论:p53基因的突变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是它在不同病理类型的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1966~2011.11)、EMbase(1980~2011.11)、CNKI(1980—2011.11)、CBM(1980—2011.11)和WanFangData(1978~2011.11),并手T检索相关文献,收集关于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与凝同术比较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截至2011年11月。南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能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痛经复发率[RR=0.29,95%CI(0.15,0.55),P=0.0002]、性交痛复发率[RR=0.27,95%CI(0.09,0.77),P=0.01]、非经期盆腔痛复发率[RR=0.19,95%CI(0.05,0.76),P=0.0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1、2年复发率[1年:RR=0.33,95%CI(0.15,O.74),P=0.007;2年:RR=0.49,95%CI(0.26,0.95),P=0.03]以及短期再次手术风险[RR=0.25,95%CI(0.07,O.85),P=0.03],并增加不孕患者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的自然妊娠率[术后12个月:RR=2.82,95%CI(1.44,5.50),P=0.002;术后24个月:RR=2.62,95%CI(1.47,4.68),P=0.001]。此外,患者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凝固术后6个月的卵巢储备功能优于剥除术[WMD=-4.26,95%CI(-5.98,-2.55),P〈0.00001),但两者术后5年的卵巢储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7,95%CI(-0.18,0.73),P=0.24]。结论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能减少患者痛经、性交痛、非经期盆腔痛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还能降低短期再次手术的风险,并增加确诊为不孕患者的术后自然妊娠率。鉴于现有临床研究数量尚少,上述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