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者心肌缺血严重 ,一旦出现严重心绞痛或 /和急性心肌梗死可突然死亡 [1 ]。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1月 ,我们为 9例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9例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 6~ 70岁 ,平均年龄 6 3.2岁 ;体重 6 0~ 75 kg,平均体重 71kg。所有患者均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 ) ,按 WHO诊断标准 ,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4例 ,均为广泛前壁AMI。有高血压病史 5例 ,糖尿病史 1例 ,脑出血史 1例 ,上消化道出血史 1例…  相似文献   

2.
13例80岁以上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们共对 13例 80岁以上病人行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CABG)。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80~ 85岁 ,平均(82 8± 1 9)岁。合并高血压 7例 ,房颤 6例 ,二尖瓣轻中度反流 5例 ,脑血管意外 5例 ,糖尿病 4例 ,术前肾功能不全 3例 ,慢支肺气肿 2例 ,冠脉支架 2例 ,安装起搏器 2例 ,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室壁瘤、左房粘液瘤各 1例。术前心绞痛II级 2例 ,III级 8例 ,IV级 3例。冠脉单支病变 1例 ,2支 1例 ,3支 9例 ,4支 2例 ;左主干病变 6例。采用乳内动脉 11例 ,大隐静脉 2…  相似文献   

3.
我们于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期间完成 2 6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全组 2 6 6例 ,男 2 17例 ,女 4 9例 ;年龄 2 6~ 77岁 ,平均 5 8岁 ,6 5岁以上者 10 4例。稳定型心绞痛 89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14 9例。有心肌梗死史98例 ,合并原发性高血压 119例 ,糖尿病4 1例。术前曾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冠状动脉腔内支架术 2 4例。合并主动脉瓣和 (或 )二尖瓣病变38例、左室室壁瘤 19例、升主动脉瘤 2例、室间隔穿孔 2例。术前心功能(NYHA)Ⅰ级 14例 ,Ⅱ级 12 1例 ,Ⅲ级 92例 ,Ⅳ级 39…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时机对术后30d死亡率的影响。方法233病例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两组,对多个风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以确定AMI后不同时段手术是否为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233例中男176例(75.4%),女57例(24.5%)。年龄34~86岁,平均(65.6±9.2)岁。平均移植血管(3.46±0.89)支,137例(58.8%)应用乳内动脉137根。总死亡率4.3%(10/233例)。AMI距手术时间≤3d者,手术死亡6例(14.6%,6/41例),较心绞痛组3例(2.3%,3/130例)显著增高(P=0.033);4~10d者1例(2.7%,1/37例)与心绞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11~30d者无手术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3d后行冠脉旁路移植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5岁.肾移植术后10年,反复胸闷、胸痛1月余.既往高血压、高血脂病史,长期规则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心电图示窦性过缓,前壁心肌梗死,前侧壁及下壁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端95%狭窄,左前降支中段70%~ 75%狭窄,左回旋支中段闭塞,右冠近段及远段闭塞,左室射血分数0.45.肾功能检杳:BUN 4.21 mmol/L,URICZ19 mmol/L,CREA 1010mmol/L.诊断为:(1)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期),心功Ⅲ级.(2)右肾移植术后.(3)高血压.(4)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6.
杂交技术在冠状动脉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29例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4月,29例冠心病接受杂交技术进行心肌血管化。均为男性,年龄(62.8±9.7)岁。其中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4例。二支病变10例,三支病变19例。左室射血分数0.576±0.108。结果29例接受33根移植物,其中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m amm ary artery,LIMA)27支,大隐静脉6支。共植入支架41个。平均每例心肌血管化2.5支。全组无死亡,无住院并发症。LIMA血流量(45±14)m l/m in。胸腔引流量(274±197)m l,2例(6.9%)接受输血。ICU时间(1.9±0.1)d。术后住院4~11 d,平均7.5 d。29例随访0.5~5.1年,(2.2±0.9)年,无远期死亡和心肌梗死。术后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5例,Ⅱ级4例。冠脉造影共4例,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1例,支架内再狭窄2例。结论杂交技术治疗冠心病中期疗效满意,适用于高危病人,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7.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51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Zhao Q  Wang Y  Xia L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9):652-654
目的 探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实用价值。 方法 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11月 ,5 1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男性 42例 ,女性 9例 ,年龄 39~ 80 (平均 6 4)岁 ,陈旧性心肌梗死 35例 ,糖尿病 9例 ,左室射血分数 2 0 %~ 72 % ,平均 (5 3±13) %。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应用CTS、Octopus、USSC血管固定器 ,搭桥 1~ 4(平均 2 7)根 ,应用左胸廓内动脉 35例、右胸廓内动脉 1例 ,双侧胸廓内动脉 15例 ,桡动脉 3例。 结果 手术死亡 1例 ,病死率 1 9%。平均ICU时间 1 2d ,术后平均 6d出院。平均胸腔引流量和输血分别为 415ml和 16 0ml。随访平均 14个月 ,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活动量增加。 2例患者术后 2个月随访冠脉造影 ,吻合口满意率 10 0 %。 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 ,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 ,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48岁 ,70kg ,心功能Ⅱ~Ⅲ级 ,有高血压病史 ,因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左冠状动脉主干 5 0 %狭窄 ;左前降支局限性狭窄 95 % ;左回旋支中段局限性狭窄 80 %。心动超声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 ,EF6 0 %。择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左乳内动脉 左前降支吻合 ,胃网膜右动脉 左回旋支吻合 )。入室前患者频发心绞痛4次 ,静脉硝酸甘油 0 2 μg·kg- 1 ·min- 1维持。入室后再次发作心绞痛 ,口含硝酸甘油缓解。麻醉诱导平稳 ,胸腹联合切口。先游离左乳内动脉 ,当分离胃网膜右动脉时 (手术 1 5h) ,出现室…  相似文献   

9.
胆石病手术后复发肝胆管结石的再手术治疗困难大、预后不佳 ,仍是当今胆道外科努力解决的难题之一。本院自1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对 2 3例胆石病患者进行外科再手术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2 3例 ,男 10例 ,女 13例。年龄为 2 1~ 74岁 ,平均 47岁。病程 2~ 2 2年 ,平均 13年。左肝管结石 14例 ,伴Ⅰ~Ⅱ级胆管狭窄 10例 ,其中Ⅱ级以上 2例 ,右肝管结石 5例 ,伴Ⅰ~Ⅱ级胆管狭窄 3例 ,左右肝管汇合处结石 4例 ,伴胆管狭窄 2例。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畏寒、发热、黄疸 ,其中夏科氏…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 196 2年 3月至 1999年 6月对 2 3例左心室室壁瘤进行治疗 ,现将长期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2 3例中 ,男性 2 2例 ,女性 1例 ;年龄 33~ 6 8岁 ,平均 48 8岁。症状有胸闷、气急、心绞痛、室性早搏和心力衰竭等 ,其中 15例有典型心肌梗死史 ,心肌梗死后 3~ 42个月发现室壁瘤。体征有胸骨左缘或心尖区有收缩期杂音Ⅱ~Ⅳ级 8例 ,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2例。心功能Ⅲ级 10例 ,Ⅳ级 1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 2例 ,二尖瓣狭窄 2例。胸部Ⅹ线片检查显示心脏增大以左心室为主 ,可见隆起的室壁瘤 ,透视下可见反常搏动。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室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经验,探讨适于国人的合理再次CABG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再次CABG 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12例;年龄41~84(63±8)岁。第二次距第一次CABG时间平均45(4~168)个月,术前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Ⅱ级21例,Ⅲ级、Ⅳ级6例。术前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41~69(51.0±0.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78%(58%±12%)。27例患者再次手术时新发病变6处,乳内动脉病变7处,桡动脉病变3处(其中1例仅为近端吻合口病变),大隐静脉病变49处(其中3处单纯近端病变、3处单纯远端病变)。结果再次手术入路选择正中原切口入路18例,左外侧切口8例,上腹正中联合剑突下切口1例。再次手术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25例,术中中转为体外循环CABG 2例。再次手术共完成远端吻合口65个,近端吻合口41个;应用左乳内动脉10例次,右乳内动脉3例次,左桡动脉16例次,右桡动脉2例次,大隐静脉17例次。完成远端吻合口1~4(2.4±0.8)个/例。手术时间170~530(304±86)min,术后输红细胞0~10(4.3±3.5)U,输血浆0~1 600(685±549)ml。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156(24±32)h,术后住院时间7~35(14±6)d,无住院死亡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康复出院。随访26例,失访1例,平均随访80(13~133)个月;无症状生存16例,死亡4例,症状复发或心力衰竭6例。结论 OPCAB为再次CABG的一种有效术式,但应做好体外循环准备,再次CABG时应尽可能多选择动脉移植血管材料,术中把握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12.
1995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2月 ,我们应用桡动脉 (RA)和乳内动脉 (IMA)对 32例冠心病病人实施了全动脉桥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 ,无手术死亡 ,早期疗效满意。资料与方法 全组中男 19例 ,女 13例。年龄 44~ 5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2 3例 ,稳定型心绞痛 9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 14例 ,脑血管栓塞史 2例 ,急性心肌梗死史 1例。合并高血压 15例 ,2型糖尿病 5例 ,高血脂症 4例。心功能(NYHA)II级 2 5例 ,III级 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 3支血管病变 2 7例 ,2支血管病变 5例 ,左前降支 (LAD)病变 31例次 ,回旋支 (Cx)病…  相似文献   

13.
Chen X  Xu M  Wang LM  Shi KH  Jiang YS  Liu PS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4):940-94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2003年5月—2005年5月,对53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手术治疗。53例中,男性41例、女性12例,年龄55~79(64±7)岁。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Ⅰ~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32例。有心肌梗死史26例(49%)。冠状动脉造影: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50例,其中合并左主于病变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0.26~0.65(0.52±0.17)。53例共行70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左前降支系统38支,其中5例内膜剥脱后先用大隐静脉片行前降支成形,再在补片上用乳内动脉搭桥;回旋支的钝缘支8支;右冠状动脉系统24支。应用左乳内动脉53支,桡动脉2支,余均为大隐静脉桥,人均搭桥(3.8±1.1)支,再血管化指数1.03±0.07。结果术中桥血流测定显示63支桥血流满意,7支欠满意。术后2例发生围手术期心肌梗死,但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3例皆痊愈出院。44例随访6~29个月,无心绞痛发作;9例失访。6例在手术后3~27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桥血管均通畅。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内膜剥脱后搭桥,安全可行,再血管化程度高,是治疗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9~1983年6月间采用综合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3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病史中均有典型反复发作的胆道病史,最长达30年。10例为第二次手术,1例为第三次手术。结石分布情况:左肝管结石20例,右肝管结石3例,双侧肝管结石7例。同时,本组均并有胆总管结石及扩张。胆管狭窄部位:左右肝管肝总管交叉部20处,右肝管狭窄7处,肝总管狭窄3处,左肝管狭窄15处,二级肝胆管狭窄25处。手术方式:胆总管肝总管联合切开取石,空肠胆管Roux-Y大口吻合16例;胆总管肝总管肝内胆管联合切开取石,空肠胆管Roux-Y大口吻合2例;胆总管肝总管肝管联合切开取石,U管放置术2例;胆总  相似文献   

15.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6年12月,对18例冠心病患者行再次CABG。术前心绞痛(CCS分级)级7例,级11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6例均有原移植静脉狭窄/闭塞,2例左乳内动脉(LIMA)-左前降支(LAD)桥狭窄/闭塞,6例自体冠状动脉出现新的病变。全组均经原胸骨正中切口径路手术,常规体外循环(CPB)下CABG15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3例;同期行室壁瘤切除、左心室成形1例,二尖瓣成形术3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膜置换联合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例。应用LIMA12例次、双侧IMA4例次、桡动脉3例次,其余为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结果15例常规CABG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45~112min(57±26min),CPB时间66~140min(78±24min)。再次CABG每例移植血管1~5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3.11个。手术结束用血流仪测定移植血管血流量均满意(血流量27.0±12.5ml/min),搏动指数均<4.2。手术后因低心排血量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1例,术后6d发生肾功能衰竭死亡。其余17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5~15h,心绞痛均消失,围手术期无心肌梗死发生,胸腔引流量为290~1040ml,顺利恢复,均出院。术后随访17例,随访时间6.0个月~4.5年,均无心绞痛发作,4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血管均通畅。结论再次CABG难度大于首次CABG,但只要手术中能正确找到靶血管,移植血管的血流可靠、完全再血管化和有良好的围术期管理,再次CABG可达到与首次手术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由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 (CABG)术 ,体外循环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因此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脉搭桥术 (OPCAB)逐渐盛行。自 1998年至今我科已行OPCAB术 85例 (2 9% ) ,无手术死亡 ,术后效果良好 ,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 75例 ,女 10例 ;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6 8例 ,亚急性心肌梗死 5例 ;合并高血压 6 8例次 (80 % ) ,糖尿病 2 1例次(2 5 % ) ,脑血管意外 14例次 (16 % )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2 6例次 (30 % ) ,经皮冠状动脉扩张 (PTCA)术后再狭窄 8例次 ;心功能 (NYHA)Ⅰ~Ⅱ级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狭窄〉75%)的高危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27例高危冠心病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严重三支血管病变,15例合并左主干病变(狭窄〉75%),均属高危(EuroSeore〉6分),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1例,搭桥2~7支、平均(3.2&#177;1.1)支。结论对于冠脉严重三支血管病变高危病例,在预先置入IABP的辅助下可以安全地施行非体外循环下的冠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探讨和评价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临床效果。 方法  38例 OPCAB患者中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 4例 ,1支血管病变 10例 ,2支 14例 ,3支 10例 ,均经胸骨正中切口行 OPCAB,每例移植血管 1~ 5支 ,平均移植血管 2 .42支。应用左乳内动脉 38支 ,大隐静脉 5 4支。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 ,36例顺利完成手术 ,2例转为心肺转流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8例均在手术后 2~ 12小时 ,平均 4.9± 2 .6小时顺利拔除气管内插管。全组均顺利康复 ,15例手术后 1个月内恢复了原工作。 结论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 ,OPCAB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以评估手术疗效。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共对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施行急诊CABG,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62-78岁(68.3±7.9岁);从发生休克距开始手术时间为1-7 h(4.1±3.1 h);冠状动脉狭窄90%以上病变支数1-3支(2.5±1.3支)。1例采用非体外循环(off-pump CABG)技术,5例采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on-pump CABG)技术,心肌保护采用顺行性灌注结合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心肌保护方式。结果每例患者平均移植血管3支(1-4支),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3例。1例患者术后第3 d死于循环衰竭合并肾功能衰竭,病死率16.67%(1/6),5例治愈出院。围手术期发生呼吸功能不全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出院3个月后随访,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3例,Ⅱ级2例;1年后随访心功能Ⅲ级1例,Ⅱ级2例,Ⅰ级2例。结论急诊CABG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6月~2006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9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2例、Ⅱ级15例、Ⅲ级28例、Ⅳ级3例。所有患者均行OPCAB,术后发生左心功能不全,给予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控制血压、抗心律失常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等治疗。结果48例患者中46例痊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术后随访43例,随访时间1个月至4年,除1例患者心功能级、1例仍有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移植的2支血管再次阻塞外,其余患者心功能Ⅰ~Ⅱ级,无心绞痛发作,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OPCAB术后发生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给予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以维持适当的心脏功能;控制血压、防治心律失常、维持内环境稳定,对高危患者及时使用IABP可有效预防术后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