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电学英语     
童鸿 《心电学杂志》2010,(4):358-361
T波轶事 1883年,Burdon—Sanderson和Page首次证实蛙心心室的激动由心底传向心尖。他们也证实T波与心室复极一致。1931年,Wilson等提出假设,至少部分心室的除极和复极方向相反才可解释体表心电图上T波与R波极性的一致。支持这一假设的生物物理原则需最首先激动的细胞必须最后复极,才能保证T波与R波极性相同。  相似文献   

2.
T波形成机制与T波改变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T波是心室复极顺序发生细微变化的敏感指标。 T波异常是一常见现象 ,它可见于正常人 ,也可见于轻重不一的心脏疾病以及心外疾病。1 .T波形成机制1 .1心室阶差超强电休克可使心室肌同步除极 ,心电图上仅有 T波而无 QRS波 ,该 T波面积即代表心室阶差。它主要来自复极的非均一性 ,依赖复极速率的不同而不是心室肌激动顺序。局部动作电位的轻微变化可引起 T波形态明显的改变 ,但 T波变化并不一定与异常复极的心肌面积成比例 ,因为某些心电向量抵消和不同复极部位对 T波影响可不同。1 .2 M细胞近年研究表明 ,存在于心室壁中层的 M细胞对 T…  相似文献   

3.
高耸T波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念 T波与心室肌动作电位3相曲线相一致,代表快速心室复极末期的电位变化。正常T波形态平滑呈半圆形,两肢不对称,前半部平缓后半部陡峭。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应用于临床已逾百年,但是对于T波形成的基础心脏电生理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随着心室肌M细胞的发现,部分学者应用心室组织块记录心室心内膜、心外膜和M细胞之间的跨壁复极离散,并与同步记录的模拟心电图T波相对应,认为T波主要是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所形成。但是,与心室组织块相比,在体情况下全心室相对长的心室激动时间、较快的心室率、电耦联以及电张力等都可能造成跨壁离散的减少,而且一系列在体标测心室复极的研究均未能记录到与T波一致的显著的跨壁复极离散。相反,心室整体的三维复极离散显示与T波相符。心室跨壁离散与整体离散在T波形成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心电图中T波是代表心室晚期复极的电位变化,相当于动作电位曲线的3位相,为心室复极波。凡能影响心室复极及除极的生理、病理因素均可引起T波改变。所以T波改变在心电图分析中既是一常见现象,也是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具体分析的重要部分。1 正常T波 在正常心电图中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同(简称同向)。从向量角度讲即在额面和横面T向量与QRS向量趋向相同方向。在正常心电图中Ⅰ、Ⅱ、V_4-  相似文献   

6.
继发性ST段改变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段是指S波结束至T波开始的中间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期或称复极早期,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后期,ST-T共同代表心室复极,所以探讨其意义时有时很难将二者完全分开.临床上,ST段的偏移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  相似文献   

7.
QT、QTU间期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QT间期是QRS波起始至T波终末部的时间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过程。QT间期的改变主要与心室复极化有关,其中ST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相平台期,这一间期的长短呈心率依赖性。T波反映3相快速复极过程,该间期受自主神经张力、血钾浓度以及心脏本身病变等因素的影响。当  相似文献   

8.
正常心电图(ECG)的一个心动周期是由除极和复极二个基本过程组成。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QRS波群结束至T或U波结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波段包括J波、ST段、T波和U波。最近有关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对心室复极波段的离子和细胞机制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加以简述。  相似文献   

9.
正常心电活动由心肌除极和复极两部分组成。心室除极指心室肌激动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QRS波。而心室复极指心室肌恢复极化状态的过程,心电图表现为J波、ST段、T波和/或U波。临床上常用QT间期代表心室复极。心室复极异常可引起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例如,长QT综合征,无论是遗传性或  相似文献   

10.
《临床心电学杂志》2008,17(6):472-472
体表心电图的QRS和T波分别是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波,由于心室大约由几亿个心室肌细胞构成,因此,体表心电图的QRS—T波是几亿个心室肌细胞除极与复极产生的电流汇合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体表心电图的QRS和T波分别是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波,由于心室大约由几亿个心室肌细胞构成,因此,体表心电图的QRS-T波是几亿个心室肌细胞除极与复极产生的电流汇合在一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U 波是一个不重要的波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21年Einthoven描述心电图的U波以来,U波的起源和意义至今仍未明了。在外表健康的成年男性中,体表心电图的U 波直立并与前面的T 波具有同样极性者占80%。通常,U 波在V_2及V_3导联最高,其平均高度是0.33mm,或为最高T 波的11%。迄今为止,大多数学者还认为,直立U 波是心室快速充盈扩张所产生的后电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 波代表着心室浦氏纤维的复极电位。显然,体表心电图的Q-U 间期与浦肯野系统的动作电位间期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3.
心电图心室复极波的细胞离子流机制与临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心电图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虽然心电图不是直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但其每一个波形都反映了心脏电场在体表电位的变化。心电图的波形可分为两大类, 即除极波和复极波。心室的除极在心电图上表现为QRS 波,心室的复极波则为J波、ST段、T波和U波。过去二十年中,对跨心室壁电学不均一性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大大提高了人们对于心室复极波的离子和细胞学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本文着重就心室复极的心电图信号——J波、ST 段、T波及U波的细胞电生理和离子流机制及临床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表现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ST—T改变(一)ST改变的机制与分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ST段在心电图上从 QRS波终末至 T波开始 ,正常时位于基线上。在体表心电图上 ,最容易产生错误分析的是 ST段和 T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ST段和 T波常依据描述而不是所测的值 ,这就需要对其有足够理解以减少误诊。1 . ST段形成机制和 ST段改变分类ST段相当于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 2相 (缓慢复极期 ) ,位于基线上意味着心室复极平台 2期无明显电位差。ST段改变包括时程延长或缩短 ,或从基线向上或向下偏移 ,也可伴有 T波改变。其中 ST段偏移又分为 :原发性 ST段改变和继发性 ST段改变。前者与心肌复极有关 ,后者与心室肌复极无关。2 …  相似文献   

15.
U波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U波自1906年Einthoven描述共命名以后,U波的起源和临床意义逐渐被人们认识和应用,诊断价值将赶上和超过受重视的T波。下面结合文献及临床,对U波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1 U波产生机理与正常范围 对U波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学说有:①U波代表激后电位。②U波相当于乳头肌复极电位。③U波可能是动脉圆锥组织的复极电位。④U波表示浦氏纤维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时限延长。通过实验与临床证明,U波代表心室肌浦氏纤维的复极电位,其根据:(1)U波与浦氏纤维系统的复极过程有关,即U波相当于浦氏纤维的T波。(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为327±47ms,浦氏纤维动作电位为467±78ms,从时间上看,浦氏纤维的快速复极与心电图U波是一致的。(3)钾离子可对U波电压产生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临床中常利用体表心电图中的QT间期来评价心室复极时限。心肌复极起始于心肌开始除极后的数毫秒之内,对于心室而言,先除极的室间隔首先复极,而此时心室其它部位的心肌正在除极仍处于QRS波群中。因而,总QT间期反映了整个的心室复极时间,包括最早的QRS波群的起始到最晚的T波终点。QRS波群本身被包含在总QT间期内,在束支阻滞及心室起搏等情况下,由于心室内传导异常产生宽QRS波群而使总QT间期延长,为了消除心室内除极传导的影响,人们引入了JT间期的概念。近年来,随着对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一个新  相似文献   

17.
T波是一个代表心室复极的连续光滑曲线,但多年来,我们经常见到P波与其T波重叠,引发出一些需与多种P-T"重叠"的假象(如T波双峰等)作鉴别.最常见的P-T重叠是P-R间期显著延长使P波掩盖在提前的T波中.快速窦性或房性心动过速也可出现类似情况.  相似文献   

18.
心房除极和心室复极的体表等电位标测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20例正常人心房除极和心室复极的体表等电位标测图(BSM)。自全胸廓表面150个导联点记录心电波形,经摸一数转换后输入微型计算机,由x-y绘图仪自动给制等电位曲线。结果显示QRS波ST段交接时BSM可呈现多极性分布,而在P波和T波期间呈偶极性分布。  相似文献   

19.
Tp-Te间期     
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T波顶点到T波终点之间的时间间期(图1),代表心脏复极过程中心室外膜下心肌复极结束到中层M细胞复极结束的时间,是目前体表间接反映心室不同肌层跨壁离散变化的唯一指标。尽管没有得到公认,但动物实验显示,Tp-Te间期可能不仅  相似文献   

20.
一.正常心脏的心室除极和复极正常心脏,窦房结发出冲动后,电激动使心房除极产生P波,与此同时,电激动沿结间束下传至房室交界区并缓慢传导经过该区。此后,电激动便沿着左、右束支迅速下传至心室,使心室除极产生QRS波,之后心室复极产生ST段和T波。这样,每个心动周期,依次在心电图上出现P波、PR间期、QRS波、ST段和T波。左束支粗短、右束支细长,故心室最早开始除极的部位,即电兴奋最早部位是室间隔左侧中下1/3处,由此整个心室开始除极,除极的大致顺序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