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期高血糖将增加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马米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珊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220-221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黄体生成激素、睾酮、空腹血糖等指标的变化,观察月经、痤疮等临床表现的改变,评估两药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结果我院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率为5.12%,治疗前后患者主要生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患者月经、痤疮等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2-321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口服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5.
王勤波 《海峡药学》2011,(8):123-12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150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单纯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组再此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FPG和2hPG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改...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3~2006年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PCOS患者57例,随机分成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组(31例),对照组(26例)。治疗8个月后观察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血睾酮、雌二醇、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泌乳素、皮质醇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和治疗组经治疗后均有月经来潮,治疗组月经恢复节律,有排卵体温曲线。②在联合治疗组中,治疗后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血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指数、腰围/臀围、空腹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C肽、血睾酮、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泌乳素均有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75例,分为二甲双胍组25例,罗格列酮组25例,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组(联合组)25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性激素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等指标。结果二甲双胍组,罗格列酮组,联合组BMI、LH/FSH、Homa-I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睾酮(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BMI、T、LH/FSH、Homa-IR、TC低于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联合用药对PCOS有明显疗效,且效果优于二甲双胍及罗格列酮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5例,予以口服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口服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BG、FINS、DBP、SBP和IRI变化情况,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BG、FINS、DBP、SBP及IRI等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且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独使用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具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患者52例,给予二甲双胍500mg和罗格列酮4mg,治疗6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和停药6个月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胰岛素释放水平。结果:42例恢复规律性月经周期,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及空腹胰岛素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停药后6个月内,20例已恢复排卵性月经的患者再次停经,其性激素指标及胰岛素释放水平有所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罗格列酮能改善PCOS患者的卵巢功能,但停药后有一定程度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毛蕾  薛竹君 《淮海医药》2012,30(2):101-10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罗格列酮及二者联合对胰岛素抵抗(IR)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伴IR的PCOS患者85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29例,口服二甲双胍治疗;B组:28例,口服罗格列酮治疗;C组:28例,口服二甲双胍+罗格列酮治疗。3组用药时间均为5个月。比较3组用药前后体重指数(BMI)、Homa IR、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与卵泡刺激素的比值(LH/FSH)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A组及C组BMI、HomaIR、T及LH/FSH均明显降低(P<0.05);B组治疗前后Homa IR、T及LH/FSH均显著降低(P<0.05),但BMI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C组的BMI降低程度与A组相比及C组的t值变化与A、B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Homa IR及LH/FSH降低程度明显小于A组与B组(P值均<0.05)。结论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均有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代谢指标的作用,但二者联合治疗比单一用药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回顾药物所致贫血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和采用中、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药物所致的贫血性疾病发病机制各异,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临床应用中应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合理应用,尽可能规避其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RP-HPLC法测定血浆罗格列酮浓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RP HPLC法测定血浆罗格列酮浓度。方法 :采用shim packCLC ODS柱及荧光检测 ,激发波长为 2 5 0nm ,发射波长为 370nm。以 10mmol·L-1乙酸铵 甲醇 ( 12∶40 ) ,用浓氨水调 pH至 8.0 0为流动相 ,流速为 0 .7mL·min-1。样品用二氯甲烷提取 ,按内标法定量。结果 :标准曲线在 10 .2 2~ 2 0 4.4μg·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 (r =0 .99994) ,最低定量浓度为 10 .2 2 μg·L-1,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97.6 7% ,日内RSD小于 4.0 % ,日间RSD小于 8.0 %。结论 :本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 ,适宜血浆中罗格列酮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犬血浆中罗格列酮的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犬血浆中罗格列酮浓度.方法:取犬血浆0.5mL,加内标奎宁,混匀,然后加入3mL乙醚,涡旋振荡、离心,分出有机相,40℃水浴氮气流吹干,用200L流动相溶解残渣,取10L上清液行HPLC分析.流动相为10mmol·L-1KH2PO4-乙腈(60∶40),三乙胺调pH=6.5,流速0.8mL*min-1,色谱柱为NovaPake C18柱(150mm×3.9mm,4.0μm),柱温20℃.荧光激发波长为247nm,荧光发射波长为367nm.结果:犬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的测定,罗格列酮浓度在1.0~1 000.0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好(r=0.999 9);最低检测浓度为1.0ng*mL-1;方法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大于90%;平均提取回收率高于8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2.0%.结论: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复方角度出发,探索和评价复方罗格列酮对单用罗格列酮导致副作用的消除情况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大鼠模型,经药物干预后,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考察了药物对血容量,肾、心功能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3.0对进行了统计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罗格列酮降低了HCT、ALB、ALD含量,影响电解质浓度,最终导致水肿,而复方RSGF组无上述现象出现。结论罗格列酮可导致水肿的副作用,而复方罗格列酮可能通过调节ALB及ALD的含量而避免副作用的产生。本研究为该复方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血液中镍纹样蛋白(METRNL)水平的影响。方法 高脂饮食3个月诱导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给予罗格列酮治疗1个月,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罗格列酮对小鼠糖耐量的作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中METRNL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肌肉、肝脏、白色脂肪、棕色脂肪、脑、脾脏、肾脏等组织中METRNL的表达,以及棕色脂肪中线粒体蛋白的表达。结果 罗格列酮治疗改善了高脂饮食动物的糖耐量,同时血液中METRNL浓度也显著增高;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和肾脏组织中METRNL的表达,对肌肉、肝脏、白色脂肪、脑、脾脏的METRNL表达没有影响;罗格列酮治疗增加了棕色脂肪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 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利酮可能通过提高棕色脂肪和肾组织的METRNL表达升高血清METRNL水平,提示METRNL可能参与了罗格列酮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酒石酸罗格列酮片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交叉口服酒石酸罗格列酮片或马来酸罗格列酮8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药物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价2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酒石酸罗格列酮片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AUC0-24分别为(5731.0±881.3),(5919.8±821.2)ng·h·mL-1;Cmax分别为(1046.6±158.5),(1051.5±126.4)ng·mL-1;tmax分别为(0.81±0.34),(0.78±0.35)h;t1/2分别为(4.77±0.77),(5.06±0.71)h。2制剂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结论2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珏  贾飞  吴永江 《药学实践杂志》2012,30(1):49-51,63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罗格列酮片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 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Diamonsil C18 (4.6 mm×250 mm, 5 μm)柱,以0.025 mol/L醋酸铵溶液-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5 nm。 结果 罗格列酮峰与各主要杂质及强制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的杂质峰均分离良好,最低检测限为0.29 ng;罗格列酮浓度在19.57~195.7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68 52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药)对阿霉素致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排泌量及肾小球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罗格列酮治疗阿霉素诱导的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模型;用双缩脲法动态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量;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synaptopodin 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罗格列酮能显著减缓FSGS大鼠尿蛋白排泄量的增加(P<0.05);恢复大鼠肾组织蛋白表达量(P<0.05),而不影响其mRNA表达量(P>0.05);FSGS大鼠肾组织蛋白表达量与尿蛋白排泄量呈负相关(P<0.01).结论 罗格列酮能减轻FSGS模型尿蛋白排泌量,其机制可能部分与维持足细胞足突肌动蛋白微丝骨架系统的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9.
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合成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来酸罗格列酮的合成方法进行改进 ,5步反应总收率为 2 8 6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2-DM)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DM病人分为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平均日胰岛素用量等变化。结果:R组血糖水平在治疗第2周起即出现显下降,第12周时有18例病人(58.1%)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以下;HbA1c在6~12周后才有明显降低,至第12周时降幅为1.5%;第12周时,R组平均日胰岛素用量较初访时减少18U,而C组则较初访时增加lOU;R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5.2%和9.7%,均较C组有显差异。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在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降低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一DM病人的血糖水平,但应注意水肿和联合治疗时的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