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急性脑血管病及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ACI组)、52例急性脑出血(AICH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浓度,放免方法测定各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对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ACI组、AICH组的血浆He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叶酸、维生素B,2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ACI组、AICH组血浆Hey水平与叶酸水平均呈负相关(r=-037、-0.34,P〈0.01),与维生素B12水平也均呈负相关(r=-0.33、-0.29,P〈0.01)。ACI组中,颈动脉重度狭窄者血浆Hey浓度显著高于中度狭窄者及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均P〈0.01),中度狭窄者血浆Hcy浓度显著高于无狭窄或轻度狭窄者(P〈0.01)。结论HHcy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新的重要危险因素。Hcy水平受叶酸、维生素B12的影响,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血浆或血清中游离及与蛋白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性二硫化物含量增高。正常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的总量为5~ 15 μmol/ L,高于此范围称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随着人们对 Hcy代谢及其作用的深入认识 ,Hcy在脑血管病中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组入选标准 :1首次急性脑卒中发病 (除外血管性痴呆 )来我院就诊并住院治疗者 5 5例 ,临床诊断均经头颅CT和 (或 ) MRI检查确诊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12例为急性脑梗死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有脑梗死高危因素的人群进行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检测,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硬化症(CAA)是一个慢性炎症反应过程,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和饮食习惯与结构的不断改变,此病的发病率将会不断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是甲硫氨酸的中间代谢产物,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流行病学等资料证实,Hcy水平轻至中度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本研究从临床药理学角度,探讨Hcy水平与CAA病变程度的关系,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由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引起的,它不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多种神经变性疾病、脱髓鞘疾病、癫痫及周围神经病相关。HHcy主要通过细胞和神经毒性发挥作用,本文就HHcy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脑血管病组患者(于确诊入院的第1天清晨)以及对照组体检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前臂无抗凝静脉血3mL。无抗凝静脉血1h内离心(3000r/min,10min)分离血清后,置于-70℃保存待测。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酶法检测血清Hcy浓度。应用AIA-1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检测叶酸和维生素B12浓度。结果脑梗塞(CI)组、脑出血(CH)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58,P<0.01)。其中,CI组的血清Hcy水平[(24.04±6.36)μmol/L]明显高于CH组[(20.39±5.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之相反,CI组和CH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CI组和CH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组的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与Hcy水平呈负相关(r1=-0.80,r2=-0.83)。结论高Hcy血症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cy与叶酸、维生素B12之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用循环酶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185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Hcy、FA、VitB12水平,并与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Hcy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A和VitB12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为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FA和VitB12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血清维生素B12(VitB12)和叶酸(F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法检测171例脑血管病患者和76例健康体检志愿的血清Hcy水平,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其血清FA和VitB12水平。结果: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lt;0.01),其中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lt;0.01);而对照组的血清FA和VitB12水平明显高于脑血管病组(P&lt;0.01);脑血管病组患者血清的Hcy水平与其血清VitB12和FA的水平呈负相关(r1=-0.82,r2=-0.86)。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中的FA和VitB12的下降可能为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0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1组只给常规治疗,治疗2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口服;取正常人40例为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测定血Hcy水平.结果治疗前AMI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治疗2组血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治疗1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Hcy水平明显升高,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明显降低AMI患者Hcy水平. 相似文献
11.
血栓前体蛋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及发生发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1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及46例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用ELISA法分别测定患者入院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TpP、纤维蛋白原(Fg)水平,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及TIA组TpP、F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水平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而TIA组伴有梗死灶者TpP及Fg水平均高于无梗死灶者(P<0.05)。结论TpP可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同时TpP及Fg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AMBI)梗死形态与血管病变或心源性栓塞(CE)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颅脑磁共振成像(MRI)DWI序列诊断、发病48 h内、病灶位于单侧大脑半球MCA供血区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6例,所有病人均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或颅脑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加颈部血管B超、超声心动图及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血管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颈内动脉(ICA)病变组、MCA病变组、MCA+ICA病变组及血管检查阴性(NE)组。将梗死按照部位分为软脑膜动脉供血区梗死(CI)、纹状体内囊梗死(SCI)、表面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SPI)和分水岭梗死(BI)。结果 AMBI病人56例,MCA供血区AMBI的梗死形态可分为10种;不同血管病变所致脑卒中的梗死形态差异有显著意义(χ2=29.270,P〈0.05)。单纯ICA病变9例(12.5%),MCA+ICA病变20例(35.7%),单纯MCA病变22例(39.3%),单纯MCA病变者及MCA+ICA病变者均多于单纯ICA病变者(χ2=7.538、5.630,P<0.05)。MCA+ICA病变组多见CI+BI类型的梗死(χ2=5.678,P<0.05);MCA病变多发CI类型的梗死多见(χ2=7.623,P<0.05)。结论 MCA供血区AMBI血管病变以MCA和MCA+ICA病变多见,且不同的血管病变导致的梗死形态及其发病机制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检测了60例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外周血白细胞(PWBC)数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结果发现:ACVD急性期PWBC数和TN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与病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提示TNF参与了ACVD的炎性反应过程,抑制炎性反应的治疗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选用一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V区和J区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检测不同类型小儿急性白血病免疫球蛋重链基因重排。33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未治骨髓标本检测结果呈单克隆条带的为U-ALL3/7例,C-ALL4/6例,单/B祖双标记白血病1/3例,T-ALL1/4例,AML1/10例。B-ALL、AMoL、髓/T双标记白血病各1例均阴性。说明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主要见于B细胞系ALL及其与B细胞相关的双标记白血病,阳性率为47%,可以作为分析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标志之一,并辅佐基因分型。另外对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检测结果均为一片模糊,无明确条带,说明可以区分淋巴细胞系克隆增殖和反应性增生。本文尚对2例PCR产物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参与重排的J区分别为J_4和J_5,DNA同源性很小,有可能设计克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作微小残留病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CT血管造影术(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筛查价值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对行TCD与CTA筛查、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108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病人行CAS。术后6个月病人均行TCD检查,24例病人行CTA与DSA检查,55例病人行CTA检查,29例病人行DSA检查。将TCD、CTA结果与DSA结果相比较。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TCD和CTA与之比较,术前诊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一致性极好。支架植入后应用TCD与CTA随访,二者与DSA随访结果的符合率达100%。结论 TCD与CTA对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诊断可靠性好,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支架治疗前后的评估中替代DSA。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现变性质量严重程度与血浆内皮素-1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是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性质、严重程度与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87例急性脑血管病人血浆ET-1浓度并与42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与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脑梗塞组血浆ET-1浓度比脑出血组升高,但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管病重型者比轻型者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P<0.01),合并高血压者血浆ET-1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而与血压正常组相比较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ET-1浓度升高与病变严重程度、血压升高有一定关系,与病变性质虽无统计学意义,但脑梗死者也较脑出血组升高,表明ET-1作为一种内源性血管活性肽在急性脑血管病的预后和发病机制方面是一种有害的介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人多器官衰竭(MOFE)与慢性疾病的关系。方法分析了185例老年人多器官衰竭患者首发衰竭器官、多发衰竭器官、衰竭器官数目及病死率与原患慢性疾病的关系。结果提示老年人原患的慢性疾病及疾病数与首发衰竭器官、多发衰竭器官、衰竭器官数目及病死率等都密切相关。结论老年人多器官衰竭的治疗因以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对原患慢性疾病的处理,以降低MOFE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对22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过氧化山质(Lipoperoxides,LPO)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及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红细胞SOD及全血中GSH-Px活力与血浆LPO含量呈负相关(r=-0.433,P<0.05;r=-0.490,P<0.05),红细胞SOD活力与血浆比粘度呈显著负相关(r=-0.705,P<0.001),与全血粘度及红细胞压积呈正相关(r=0.460,P<0.05;r=0.437,P<0.05),全血GSH-Px活力与血浆比粘度呈负相关(r=-0.457,P<0.05)。提示冠心病患者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谢紊乱可能是高血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炎症因子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11例冠状动脉正常者和44例冠心病病人颈动脉IMT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全部对象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冠心病病人颈动脉IMT为(1.07±0.48)mm,冠状动脉正常者为(0.63±0.32)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2,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IL-6、IL-8、IL-10的浓度分别为(112.61±14.94)ng/L、(0.50±0.11) μg/L、(300.79±35.73) ng/L,冠状动脉正常者分别为(89.36±7.90)ng/L、(0.34±0.13)μg/L、(243.58±60.71)ng/L,冠心病病人血清IL-6、IL-8、IL-10浓度高于冠状动脉正常者(t=3.00~4.97,P〈0.05).结论 颈动脉IMT及血清IL-6、IL-8、IL-10浓度是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