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自运用以来,在临床上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自身由于材料和技术问题仍存在着疗效不理想甚至失败的病例,远期效果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针对目前人工髋关节的现状,笔者提出未来十年发展设想如下: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是人体诸多关节中最典型的球臼关节,也是所有关节中产生病变和损伤比例最大的关节,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人们都将人工髋关节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列为人工关节研制的首选目标,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全髋关节,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反复研究和临床应用后,现在的人工髋关节产品已经形成了由股骨柄、球头和髋臼组成的全髋置换系统以及由股骨柄和半髋活头(或双动头)组成的半髋置换系统。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设计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是人体诸多关节中最典型的球臼关节,也是所有关节中产生病变和损伤比例最大的关节,因此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人们都将人工髋关节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列为人工关节研制的首选目标,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研究,我国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研制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全髋关节,在经过了20多年的反复研究和临床应用后,现在的人工髋关节产品已经形成了由股骨柄、球头和髋臼组成的全髋置换系统以及由股骨柄和半髋活头(或双动头)组成的半髋置换系统.  相似文献   

4.
背景:终末期髋关节疾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难度大,涉及面多,包括置换入路、置换中截骨、假体的植入、类型的选择等,专家学者各不相同,意见不统一,争议较多。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疾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57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长期随访,随访时间14-8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并记录置换前后(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Harris评分,分析比较置换前后评分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由置换前的(7.0±1.2)分降至置换后的(2.0±0.7)分,Harris评分从置换前的(35.9±5.4)分增加到末次随访的(89.7±3.1)分,与置换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52例患者置换后均可扶拐或助行器下地行走,3个月后能独立行走,生活自理,X射线评估无假体松动,治疗效果满意。说明精心的置换前准备、科学严谨的操作技术可预防髋部假体松动、感染、疼痛等并发症,置换后科学正确的康复锻炼是减少置换后疼痛、功能最大程度恢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1963年Charnely首次报道全髋关节置换(THR)术成功地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和应用.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于受制造技术的局限性、可能的设计优化考虑以及临床应用的磨损等因素影响,人工髋关节轴承表面表现为非球面几何特征,可以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非球面人工髋关节的接触力学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对球面网格数据模型进行非球关节面重建,研究不同取向椭球面股骨头对球面髋臼几何特征的非球面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的接触力学表现。结果非球面股骨头接触区域中心位置的平均曲率半径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能有效降低相应关节接触面上的最大接触压力,同时接触面积有所增加;在同样载荷下,髋臼相对股骨头不同倾斜状态对非球面股骨头的接触压力峰值和面积影响较小,但压力分布有所不同。结论良好地控制人工髋关节的非球表面特征,有利于改善人工髋关节最大接触压力幅值大小和接触区域分布。所发展的非球面人工髋关节接触模型及数值模拟过程能够有效地运行,这为非球面关节动态接触及磨损预测问题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于体内导致断裂破坏而失效的样品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分析其失效机理及影响因素,并从理论和实验角度进一步论证导致失效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骨科临床中采用的钢制人工髋关节的力学特性,如强度,刚度,振动以及与股骨的相容特性等,用三维等参有限元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钢制人工髋关节能与人体相容,具有较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英推出新型人工髋关节[英]/BiomedTechInformatService.-1994,21(12).-136英国联合置换器械(JRI)公司最近推出一种全髋人工关节,并被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迄今为止,人工髋关节的期望寿命为10~15年。其成功与否主...  相似文献   

10.
11.
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5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髋关节发育不良成人患者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方法和疗效.方法根据半脱位或脱位程度,分为半脱位型(1 5例)、半脱位容积宽大型(39例)和完全脱位型(3例),采用加深髋臼,或自体植骨于髋臼缘10~3点钟位,以加深髋臼重建臼顶部和后柱后壁的5项要点,正确安置骨水泥型假体与生物型假体,是使57例71髋接受人工全髋假体置换成功的基础.结果对57例71髋的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经平均5年4个月随访,植入骨愈合,关节功能采用Harri s评分,优(>90)44例54髋,良(80~89)10例1 3髋,可(70~79)3例4髋,无差(<70)者,优良率为94.7%.术后有9例并发症,且均已治愈或改善.结论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须进一步认识解剖和临床特点,按分型,加深髋臼或/和自体植骨重建髋臼的顶部和后柱,是使人工全髋关节成功置换和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人工肾展望     
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其中血液透析技术已成为晚期肾功能不全患常规疗法。本简要介绍了析疗法的现状和近期人工肾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携带型连续滤过装置的临床应用情况,对今后的人工肾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肾展望     
人工肾是一种替代肾脏功能的装置,其中血液透析技术已成为晚期肾功能不全患者常规疗法。本文简要介绍了透析疗法的现状和近期人工肾的进展,重点介绍了携带型连续滤过装置的临床应用情况,对今后的人工肾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髋关节晚期病变的最佳方案,但置换假体松动一直是置换后棘手的问题,主要与假体的界面应力和假体界面结合强度两方面有关。 目的:总结对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的机制。 方法:电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Springer Link等英文数据库1980/2011-12收录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临床病例研究和相关综述,关键词设定为:髋关节、强直畸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假体松动、并发症等,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强直畸形的研究进展及髋关节植入后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结果与结论: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置换前后评估,选择合适型号、准备不同规格的假体对髋关节强直畸形疗效有促进作用。强直性脊柱炎晚期髋关节骨性强直年轻患者骨增生活跃,新骨可较多地长入假体表面微孔中,因此非骨水泥型假体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生物型假体设计的进步,尤其具有各种涂层和金属微孔表面人工全髋关节具有多部位负重和紧密匹配的特点,也使其初期的固定较以往的假体更加可靠。近年来该方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置换后假体的松动以及假体周围关节感染仍困扰着骨科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髋关节松动的机械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髓关节松动与够假体和周围骨之间以及肢假体本身内在的多种不良机械学因素有关,其中,假体材料学特性、假体骨界面的结合强度与假体对周围骨应力遮挡作用是参与松动形成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对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髓关节松动机械学因素的最新研究结果作一综述。一、松动的机械学因素—界面微动从广义看,人工关节设计中除用于功能活动的关节负重表面(bearingsurface)P【,任何发生在关节表面或关节内部界面上的微量相对移位均可视为激动。然而,由于组合式假体(modu-larprosthesis)各部件连接处的激动更主要与假体磨损有关,临床上所定义的激动多指与假体松动有直接关系的、发生在假体一骨或骨水泥一  相似文献   

16.
徐明春 《医学信息》2010,23(6):1633-1634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方法 全面评估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健康状况,术前加强心理及生理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的指导训练.结果 全部患者合并症经术前处理相对稳定.能积极理解并配合,58例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结论 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注意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工作,能够提高病人对治疗康复的积极性,有效改善患者的信心和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殷婷 《医学信息》2006,19(8):1472-1473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髋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关节功能,解除疼痛及适当调整双下肢长度等。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手术。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对83例髋关节疾患病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1人工髋关节的历史概况1891年,Gluck第一个将象牙制作的髋关节植入人体;1923年,Smith-Petersen引入铸模关节置换术概念;1937年,Venable和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20世纪50年代,John Charnely提出低摩擦人工关节理论;1958年,John Charnely将骨水泥首次用于股骨柄假体的固定;1962年,John Charnely将高分子聚乙烯首次植入人体;1970年,Boutin引入陶瓷髋关节。2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主要问题摩擦学基本原则?为什么要选择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步入老人化,老人摔伤股骨颈骨折是常见病.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为老年人骨折的68.41%,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经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