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永书 《现代预防医学》2014,(15):2707-2709
目的探讨2012年四川省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163例A群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控制轮状病毒腹泻的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对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腹泻儿童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法进行A群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共检出163例A群轮状病毒抗体阳性标本,其中6月~2岁共检出137例(男性81例,女性56例),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1-2月、11-12月共检出阳性标本116例,是A群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时期。结论 A群轮状病毒腹泻流行有明显的年龄和季节性,预防轮状病毒腹泻最理想的措施是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对重点人群服用轮状病毒疫苗。  相似文献   

2.
据2004年12月21日的《羊城晚报》报道,广州日均有千人感染轮状病毒,已有一名幼儿死亡。轮状病毒感染的初期表现为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极易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患者大多以为是"吃坏了肚子、消化不良"。何谓轮状病毒感染?应当如何与胃肠型感冒及常见的细菌性肠炎鉴别? 何谓轮状病毒感染 人类与动物都有各自的轮状病毒感染。人轮状病毒(HRV)于197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发现,病毒外形类车轮,所以称为"轮状病毒"。人类轮状病毒主要侵袭胃部及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杭州地区腹泻儿童感染A组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指导临床防治。 【方法】 对2007-2011年门诊和住院的急性腹泻儿童的大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杭州地区2007-2011年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平均阳性率为29.25%。阳性率从2007年的39.42%下降到2011年的19.61%,其中每年11-12月份为儿童轮状病毒感染高峰期;且以6~18月的患儿感染率最高。腹泻儿童中门诊轮状病毒阳性率为32.28%,住院儿童的阳性率为20.70%。 【结论】 杭州地区儿童A组轮状病毒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有逐年下降趋势。在今后应加快安全高效的轮状病毒疫苗的开发,从根本上解决儿童轮状病毒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患者资料,探讨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的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3月医院收治的3月龄~5岁腹泻婴幼儿病例78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153例,采用胶体金法进行(RV)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39.9%,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9.0%;11月份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是11月至次年3月份中最高的月份,分别为44.5%、54.5%;6月龄~1岁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44.6%,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为63.2%,随着年龄的增长RV的感染率逐渐下降.结论 呼吸道感染合并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单纯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现状,为优化儿童轮状病毒疫苗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免疫规划信息系统(SIPIS)》中登记在册的徐汇区2008-2011年出生的儿童接种信息,运用SPSS12.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χ2检验,描述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特征。结果上海市徐汇区出生年份为2008-2011年登记在册的儿童共计31 114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为41.14%,及时接种率(首针在2月龄~6月龄接种)为8.51%。在已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儿童中,接种1剂、2剂和3剂轮状病毒疫苗儿童所占比例分别为58.75%、32.71%和8.54%。本市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于外来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χ2=1374.05,P0.05);不同出生年份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879.21,P0.05);中心城区轮状病毒疫苗接种率低于城乡结合部接种率(χ2=1286.19,P0.05)。结论上海市徐汇区2008-2011年出生儿童轮状病毒疫苗接种覆盖率低,全程免疫的比例低,且及时接种率低。徐汇区需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培训工作,规范轮状病毒疫苗接种,以提高疫苗接种率,有效降低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轮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抗体,在人类粪便中已被证实。1981年Corthier等对幼猪体内的轮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抗体曾进行检测,在猪的粪便中,检出了轮状病毒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粪抗体产生的动力学不明。而且,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复合物与轮状病毒抗体之间的关系亦未明确。作者将于母猪分娩前2天剖腹取出的6只幼猪,分别置于严格无菌的环境中,并给予特殊饮食条件。在出生后第4天,经口服已稀释至1:4的0SU株轮状病毒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1—2018年杭州市大江东医院5岁以下A群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病例特征,为轮状病毒感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8年杭州市大江东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标记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抗原,并对A群轮状病毒流行时间、易感人群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杭州市大江东医院2011—2018年5岁以下腹泻患儿26 254例,共检出A群轮状病毒阳性6 287例,阳性率为23.95%。2011—2018年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P0.05)。男童检出阳性3 616例,阳性率为23.17%;女童检出阳性2 671例,阳性率为25.09%;女童阳性率高于男童(P0.05)。2岁患儿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为30.10%。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时间分布曲线呈U型,感染高发集中在11月至次年2月,4 669例占74.26%。结论 2011—2018年杭州市大江东医院5岁以下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岁患儿A群轮状病毒阳性率最高,轮状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秋冬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害的情况,探讨心肌损害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集2003年10月-2004年10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30例,同期住院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8例,对上述两组心肌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组心肌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可导致心肌损害,原因可能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在补液时要注意速度及心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2008年4月~2010年11月轮状病毒导致的肠道外损伤及发病情况。方法对7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各系统损害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作临床分析统计。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以心肌损伤为首位,其次为呼吸道、肝、肾、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肠道外脏器的功能监测,早期发现肠道外脏器损害并给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舟山地区小儿腹泻患儿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 472例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1 472例小儿腹泻病患儿中检出轮状病毒感染606例,占腹泻患儿的41.2%。轮状病毒在2011、2012、2013年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39.1%、45.8%、38.3%,以2012年感染率最高(χ2=7.04,P0.05);全年感染率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轮状病毒阳性率在6个月~2岁患儿中最高;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时间以每年的10-12月为检出高峰;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与非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临床表现相比较,呕吐、发热、脱水发生率较高,大便中脂肪粒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以6个月~2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在流行高峰应尽早对腹泻患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2岁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发病情况,为建立轮状病毒监测系统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4月主动入户或电话随访玉环市玉城街道、坎门街道和大麦屿街道≤2岁儿童,并向其监护人了解每周腹泻情况,于24 h内采集腹泻儿童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和基因分型。结果 2016年12月—2017年4月期间平均监测1 907人,发生腹泻302例次,腹泻发病率为158.36/1 000人年。共检测粪便标本277份,检出轮状病毒阳性60份,阳性率为21.66%;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为31.46/1 000人年。中度腹泻患者的轮状病毒阳性率为40.00%,高于轻度腹泻患者的15.45%(P0.05)。0~3月龄儿童发生腹泻25例次,无轮状病毒腹泻病例;3~24月龄儿童发生腹泻277例次,轮状病毒腹泻60例次,不同月龄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基因G分型以G9为主,47例次占78.33%;P分型以P [8]为主,58例次占96.67%。结论玉环市2岁及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为31.46/1 000人年,以G9P [8]型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赣州地区2008年4月~2010年11月轮状病毒导致的肠道外损伤及发病情况。方法对73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的各系统损害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作临床分析统计。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以心肌损伤为首位,其次为呼吸道、肝、肾、神经系统,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性肠炎。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肠道外损伤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肠道外脏器的功能监测,早期发现肠道外脏器损害并给予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3.
1977年Yolken首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取得成功,为轮状病毒快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于1982年和1983年秋采集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抗原,同时做部分粪便的细菌培养和病毒分离。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感染情况。方法:2006年1~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标本248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轮状病毒抗原。结果:248例腹泻标本,检出轮状病毒133例,阳性率为53.6%。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监测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病毒性胃肠炎的概念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Flewett等提出,根据形态学分类,可判识以下7种病毒样颗粒:即轮状病毒(也称呼肠样病毒、婴儿胃肠炎病毒或环状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小轮状病毒(也叫小呼肠病毒)、萼状病毒、星形病毒和细小核糖核酸—微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 小牛轮状病毒已于1969年分出,于1971年又得到2株连续传染的毒株。轮状病毒已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病高峰期在每年秋季和初冬季节。可在肠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肠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病毒血症是轮状病毒多系统播散的途径。近年来,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肠道外损害引起国内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儿科在2005年10月-2007年5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并肠外表现12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云南白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近年有流行的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抗轮状病毒药物,因此,很有必要寻找一种有效的中药辅助治疗措施。2007年9月-2008年11月,采用云南白药贴脐辅助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广东省国产、进口2种轮状病毒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特征,评价2种轮状病毒疫苗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接种罗特威、乐儿德2种轮状病毒疫苗发生的AEFI个案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接种2种轮状病毒疫苗发生AEFI 286例(11.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病毒性胃肠炎患者中轮状病毒及诺如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收集佛山市南海区2009年3月1日~2010年2月28日共计426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轮状病毒以A群轮状病毒胶体金试剂盒进行筛查,诺如病毒以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426例病毒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标本中,111例(26.1%)轮状病毒筛查阳性,22例(5.2%)诺如病毒阳性。轮状病毒引起胃肠炎在全年度均有发生,发病率曲线不规则,以冬春季多见;诺如病毒发病率较低。[结论]轮状病毒是2009年南海区病毒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昆山花桥地区〈5岁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为推广轮状病毒口服疫苗及有效控制轮状病毒腹泻提供可靠资料。方法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10月,于花桥人民医院就诊的〈5岁的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分析其流行及临床特点。结果共检测标本112例,其中轮状病毒阳性50例;每年10—11月为发病高峰;12-24月龄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水样腹泻、发热、呕吐为主;最常见的并发为呼吸系统症状。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昆山花桥地区〈5岁的婴幼儿腹鸡的重要原因,加强推广轮状病毒口服疫苗可有效控制及预防婴幼儿腹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