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七个方面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办学特色发展战略:继承和发展是我校优秀的传统办学理念;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我校办学的灵魂;创建人性化的学校科学管理体制是保证质量的基础;建设以"人才强校"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发挥岭南文化以及学科建设的优势,拓展对外教育;发挥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和优势,不断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高等中医药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由国家举办,从经费划拨、使用方向、办学规模到学生分配,一切按计划进行,高校普遍存在"小而全、机构大、效率低"的情况,导致管理成本过高,规模不经济.学校对如何利用好教育资源,努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没有太多压力.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办学,我们的观念就必须转变,把思想统一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上来.办学必须讲办学效益,必须重视成本分析.  相似文献   

3.
网大"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医药院校排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勇 《中医教育》2002,21(1):9-12
编者按:对大学进行质量评价并排序是建立在科学计量学基础上的新生事物.其客观评价大学的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有利于吸引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关注,促进大学的改革与发展.由于评估体系及种种原因,中医药院校的排序也只能是一个参考.我们希望从这个"排行榜"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要转变管理理念,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由"一校一区"的教学管理模式向"一校多区"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由小规模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向较大规模现代教学管理模式转变,由"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学院为重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的思路:以提高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为切入点,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突破口,以信息化教学管理为保证;构建新的教学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建立快速高效的教学保障体系,重新界定管理职能,实行"学院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搭建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平台,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实施分校区、分阶段的管理手段,建立校级合作办学、校级学分互认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由传统的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学院为重心"的管理模式转变,是进一步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促进学科发展及专业结构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黄斌  何军  李强 《中医教育》2005,24(6):8-10
创办新校区是我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广东中医中药科技创新核心、广东中医药服务龙头的重要保证.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以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为契机,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学校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留学生教育教学、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学术交流3个方面论述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了遍布五大洲的教育教学合作网络,形成了"重开放"的办学特色,推进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学校的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不懈地推进国际化进程;抓住重点,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问题;加大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力度;提高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深度的思考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伦轼芳  雷龙鸣  庞军  陈家兴  周海丰 《中医药信息》2010,27(3):138-138,F0003
<正>课程建设是高等院校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院校教学建设中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它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程建设的质量标志着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办学特色,一个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这  相似文献   

9.
尤昭玲  谭琥 《中医教育》2005,24(1):8-10
为更好地发展中医药教育事业,结合学校客观实际,对办学指导思想、学校定位以及办学思路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合理的定位,学校紧紧围绕教学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教学投入优先地位、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要地位,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烁  曹敏  陈贤春  魏艳娟 《新中医》2016,48(8):11-13
正近20年来,"教学学术"运动正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引领高校教师重新认识、研究、思考和改进教学。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98年扩招政策以来,由于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在很多学校中形成了青年教师占多数的师资结构,这使得教师教学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在医学院校,大部分师资的背景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如何在"医教研"和谐发展的需求下,提高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和科学学术的能力,是思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科研创新发展课题中应有之义。笔者在厘清"教学学术"  相似文献   

11.
境外中医教育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的传播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以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为外围,以欧美及其他西方国家为边缘的辐射格局.特点是:正规与非正规教育并存,非正规教育占主流;全日制教学与业余教学并存,业余教学占主流;办学规模不大,学制不统一;课程设置多是中医药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质量没有国际统一标准.发展趋势为:办学形式趋向多元化;办学体制趋向正规化;办学方向趋向国际化.存在问题:教育规模偏小,办学效益较低;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设置差别很大,教学内容不统一;办学正规化程度较低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大发展,学校应处理好规模发展与质量发展的关系,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精中医、做强药学、做大学校,并实施“631”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树立全员的质量意识和现代的质量观,推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长学制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事关医疗后备力量的整体质量。针对扩招以来长学制教学过程中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临床教学、能力培养、教学管理、合作办学、学风状况等8个方面进行调研并分析出现的问题,籍以促进教学确保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4.
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办学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键 《中医教育》2005,24(2):6-9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把握好科学定位这个核心问题,着力抓住毕业生就业率、学校工作稳定率、学校为社会和经济建设服务的贡献率3个关键,认真抓好学科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4个重点,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促进发展,从而开创高等中医药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在临床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临床护理教学特点自行设计了《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由各科室教学组长负责及时进行填写和阶段小结,护理部每季度对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实施和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及时与教学组长及护生进行沟通。结果:使用该登记本2年来,护生对带教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登记本》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要适应人才观的变革。传统人才观念已不再适应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须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中贯彻科学的人才观,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与管理模式,加强人文教育,尤其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教育,才能既跟得上时代步伐又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培养出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孙霈 《中医教育》2006,25(6):57-60
回顾了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临床教学5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总结了50年来在临床教学方面我们的成功之处与问题所在。针对管理体制、办学方向与培养目标、七年制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中医临床专业课教材、学生的专科特色与临床特色共6个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理论(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临床预防)不谋而合。针对不同痔瘘疾病高发病人群,采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重视一、二级预防、把疾病发展控制在社区工作范围、甚至是自我管理,以缓解三甲医院的压力,亦是近年来医疗改革提出的新方向。患者对痔瘘疾病知晓率低且缺少保健意识,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定期门诊时进行简单有效的健康指导,并利用好电视、网络等媒体。我国医学的发展已从被动治疗提高到主动预防的水平,中医中药在疾病预防、治疗方面仍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针灸学》“先刺灸,后经穴”的优势与教学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岩  李成林  曹锐 《中国针灸》2012,32(4):374-376
从"变陌生为熟知""变被动为主动""变恐惧为镇定""变理论为实践"4方面,论述采用"先刺灸,后经穴"的教学模式可降低《针灸学》上篇内容中经络腧穴课程的枯燥性,排除内容过多的重复性,提高教学质量,体现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优势。学生能够提前掌握针灸技术,为经络腧穴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并且为针灸应用部分做好准备。对《针灸学》的课程设置提出良好建议,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思想体现着肝脾之间气机相调、营血互养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蕴含着脏腑间的相互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规律,对指导“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患者中医病位要素多责于肝、脾两脏,通过运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一“治未病”思想,结合状态医学理论,从未病先防、欲病救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抑郁症的防治,为医者提供疾病防治的理论参考,进一步提高抑郁症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