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16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我们采用先矫正旋转移位,再矫正其它方向移位,尽量一次整复,尺偏型使其桡侧嵌插方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8例中男101例;女67例;年龄1.5~14岁;伸直型118例,尺偏型98例,桡偏型20例;屈曲型50例,新鲜骨折156例,陈旧型骨折12例。治疗方法1,整复方法(以伸直型远端伴有向内侧和旋前移位为例):患者取坐位,助手甲握上臂上部,助手乙握伤肢前臂,对抗顺势牵拉,充分拔伸牵引。待重叠纠正后,在维持拔伸牵引下,术者一手握近折端,另一手握远折端…  相似文献   

2.
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小儿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56例,均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疗效满意。1 病例资料  本组56例,男39例,女17例。年龄2~14岁。骨折类型:全部为伸直型,其中尺偏型38例,桡偏型18例。骨折移位按陈博昌提出Gartland改进分类标准〔1〕,56例均属Ⅲ型,严重移位骨片无接触。均无血管、神经合并伤。伤后就诊时间为2h~8天。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或氯胺酮麻醉。术者与助手对抗牵引,在透视下纠正尺、桡偏及重叠畸形将骨折复位,满意后由助手扶持。术者分别由内、外髁…  相似文献   

3.
加大屈肘角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中奎 《中国骨伤》1999,12(6):64-64
我们自1993年以来,采用加大屈肘角石膏托固定,治疗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0例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15岁;右侧27例,左侧23例;单纯向背侧移位7例,尺偏型32例,桡偏型11例;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1周。治疗方法与结果患者仰卧,麻醉后一助手握住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住前臂下端及腕关节,使前臂旋后位沿上臂纵轴方向顺势牵引。首先矫正侧方移位(以尺偏为例),术者以两手拇指置于骨折远端的尺侧用力推按,其余手指置于骨折近端的桡侧与两拇指对抗,同时两助手使肘关节外翻,尺偏即可矫正。(桡偏反之)。…  相似文献   

4.
庞仲常 《中国骨伤》2000,13(9):568-569
笔者自 1982年以来在无麻醉下采用闭合整复杉木皮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92例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92例中男 78例 ,女 14例 ;年龄 6~ 14岁 ;右侧 74例 ,左侧 18例 ;伤后至来诊时间 1~ 6天 ,平均 3天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X线片示骨折向后及尺侧移位 84例 ,向后及桡侧移位 8例 ,均伸直型 ,断端均有不同程度重叠与成角。2 治疗方法2 1 整复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两助手分别持握患肢上臂及前臂 ,顺势持续对抗拔伸牵引 ,术者位于患侧 ,两手环抱患肘部 ,待骨折断端牵开时 ,用力夹挤矫正重叠及侧方移位。助手维持牵引 ,术者…  相似文献   

5.
屈肘绷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生 《中国骨伤》1998,11(3):23-24
自1990年以来,用屈肘位绷带“8”字形贴胸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8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除外粉碎性和长斜形的闭合性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88例。其中:男51例,女37例;年龄2~15岁;左侧42例,右侧46例;初诊距损伤时间半小时~7天。治疗方法首先根据X线片所示骨折移位情况确定整复方案。一般不用麻醉,采用3人整复方法,第1助手握住患儿前臂中下段并使前臂旋后位,第2助手握住上臂中上段,对抗牵引,术者握住肘部并向尺侧推挤,纠正重迭移位后,用对挤手法纠正…  相似文献   

6.
夏雄智 《中国骨伤》1999,12(6):12-12
自1992年10月至今,笔者运用旋转牵引分骨手法治疗前臂双骨折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7例,女5例;年龄6~32岁;横形骨折4例,短斜形骨折4例,螺旋形骨折3例,粉碎形骨折1例;就诊时间伤后2时~10天。治疗方法1.复位:患者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两助手相对牵引数分钟,在充分牵引,纠正重叠移位以及成角移位后,令牵引远折端的助手前后来回旋转的同时,术者在两骨折断端间作挤压分骨,当旋转至某一角度时,指下的骨擦感消失,即表示复位成功。2.固定:以骨折处为中心,在掌背侧各放置一长约10cm的分骨垫,四夹板外固…  相似文献   

7.
张云光  徐学禹 《中国骨伤》2000,13(11):690-690
笔者采用牵引折顶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股骨粗隆间和粗隆下骨折 2 1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中男 15例 ,女 6例 ;年龄 2~ 12岁。左侧 13侧 ,右侧 8例。螺旋形、横形 13例 ,粉碎性 5例 ,斜形 3例 ,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2 治疗方法  患儿平卧在病床 ,局部麻醉后 ,上助手 1把住腋窝和上助手 2固定骨盆 ,向上牵引。下助手 1~ 2人手握踝部 ,向下牵引拔伸 ,须向纵轴方向拔伸 ,以纠正重迭移位及成角畸形。术者食指固定大腿根部骨折端 ,待骨折部有向下摩擦感时 ,外旋骨折在下助手牵引下外展内收。内翻性骨折将骨折远端向内推…  相似文献   

8.
董志忠 《中国骨伤》1997,10(1):31-31
1994年3月至1995年4月笔者运用夹板联合超肩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0~69岁;均为闭合性骨折;肱骨干中1/3骨折20例,肱骨干中下1/3骨折16例;病程最长18天,最短2小时。治疗方法1.整复:患者坐位,一助手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提拉,屈肘90°前臂中立位,另一助手握持前臂,沿上臂纵轴方向向下牵引,待重叠移位完全矫正后,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折近端外侧推向内侧,其余四指环抱骨折远端技向外,纠正侧方移位。然后术者握住骨折部位,助手徐徐放松牵引,使骨折…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折角牵引整复肱骨髁上骨折30例,疗效较佳,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中男25例,女5例;年龄5~12岁;骨折类型:伸直型28例,屈曲型2例;随访时间0.5~5年;X线摄片显示全部病例骨折端对位对线佳,骨质愈合坚强,肘关节活动无障碍。治疗方法以右侧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尺偏型为例,在适当麻醉下,患者俯卧在手术台上,头转向健侧。患肩外展90°,上臂置于靠背椅的椅背上缘(与椅背上缘垂直),肘关节自行屈曲前臂自行下垂。近端助手双手抓握患者上臂,远端助手蹲下,双手抓握患者前臂,向手术台的外下方(与水平线呈60°交角)准备牵引。术者立于患者右下…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Colle''s骨折2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建元 《中国骨伤》2001,14(4):254-254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Colle s骨折 2 40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其中男113例 ,女 12 7例 ;年龄 45~ 84岁。均跌扑致伤。病程 1~ 5天。2 治疗方法2 1 手法整复 患者取坐位 ,患肢外展、屈肘、掌心向下。一助手握患肘部 ,一助手一手握拇指、一手握示中指 ,缓缓作持续拔伸牵引约 2~ 3分钟 ,术者双手置于骨折处 ,先纠正侧方移位 ,然后用折顶手法迅速使腕关节呈掌屈尺偏位 ,矫正重叠畸形 ,再用双手掌分别在腕关节部位作对向挤压。2 2 固定 复位后用石膏托旋后中立位固定 10天…  相似文献   

11.
常孝新  刘祥体 《中国骨伤》2000,13(7):433-433
笔者采用快速整复法治疗小儿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105例,收到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中男64例,女41例;年龄3~10岁。右侧78例,左侧27例。尺偏型69例,桡偏型36例。伴开放性骨折7例。急诊86例,3~5日就诊12例,10日后就诊7例。2 治疗方法术者坐在患儿对面,用一手握住患儿患肢前臂,使肘关节屈曲90°左右,另一手大拇指从肘后侧顶住向后移位的骨折远端处,余指扣住向前移位的骨折近端处,在前臂之手用力拔伸牵引的同时,顶住远端骨折处的大拇指用力向前方推动,即可矫正前后重叠移位,然后再矫正内、外侧方移位。若向尺侧移位,…  相似文献   

12.
手法整复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荣建新 《中国骨伤》2000,13(4):246-246
自 198 8年以来 ,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治疗严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 5 8例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5 8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37例 ,女 2 1例 ;年龄 2~ 12岁。左侧 35例 ,右侧 2 3例 ,均为闭合性骨折。断面呈横形 40例 ,短斜形 11例 ,粉碎性 7例 ;断端均完全错位 ,移位最大者断端前后分离达 1 5cm。均为伸直型 ,尺偏型 48例 ,桡偏型 10例。就诊时间最短 30分钟 ,最长 10天。2 治疗方法2 1 整复 :患儿坐于凳椅上或由家属抱坐于凳椅上。以左侧内收型为例 ,一助手立于患者患侧 ,双手握住患肢上臂上部 ,术者立于患者前方 ,双手握住患…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法治疗小儿高位孟氏骨折 45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中男 2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12岁。左侧 2 5例 ,右侧 2 0例。短斜型 33例 ,长斜型 12例。伤后至治疗时间 1小时~ 5天。2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 ,常规消毒术野 ,铺无菌巾。患儿取坐位 ,一助手握住前臂远端 ,另一助手握住上臂远端 ,肘关节伸直位 ,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 2~ 3分钟。术者用分骨手法将尺骨远端向尺侧推压复位 ,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维持位置 ,另一手拇指抵于桡骨小头向内下方向按压 ,同时远端助手屈曲肘关节至90° ,使…  相似文献   

14.
陈金元  魏启赞 《中国骨伤》2000,13(3):170-170
作者从 1994年 6月至 1997年 2月共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3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 6~ 2 7岁 ;车祸伤 1例 ,运动时摔倒致伤 1例 ,余均从高处跌下致伤。 1例合并尺神经损伤 ,2例曾在院外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复位不佳。伤后就诊时间均在 2 4小时内。无开放性损伤。全部病例均摄X线正侧位片。2 治疗方法  按“三步复位法”[1] 施行手法复位。先握持肱骨内外髁部 ,在稍用力牵引前臂的同时挤压内外髁部 ,使分离移位的两髁部对拢复位。再纠正尺偏或桡偏移位 ;最后按其受伤类型所形成的屈曲或伸直型移位 ,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靳嘉昌  欧奇  徐敏 《中国骨伤》1997,10(4):51-51
我科从1985~1995年共收治肱骨远端全骺分离4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4例中男34例,女10例;年龄1~12岁;Salter—Harris对骨骺损伤的分类方法:Ⅰ型9例,Ⅱ型35例;伸直型39例,屈曲型5例,全部骨折远端均有不同程度的尺侧移位;其中12例误诊为肱骨内髁骨折并肘关节脱位,10例误诊为肱骨髁上骨折,9例误诊为肘关节脱位。治疗方法新鲜骨折,臂丛麻或全麻下,两助手上下对抗拔伸牵引,术者拇指局部挤压,以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然后将远折端向前(伸直型)或向后(屈曲型)推挤,使其复位。本组手法复位成功40例,4例…  相似文献   

16.
魏会东 《中国骨伤》2000,13(8):506-506
自 1990年以来 ,对老年股骨颈、粗隆间骨折共 2 5例 ,施行手法复位、外展夹板固定的保守治疗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5例中男 9例 ,女 16例 ;年龄5 6~ 88岁 ;左侧 11例 ,右侧 14例 ;股骨颈骨折囊内型 8例 ,囊外型 10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 7例。就诊时间最短 2小时 ,最长 12天 ,皆有外伤史。2 治疗方法1例股骨颈囊内型骨折 ,无移位 ,未进行整复 ,仅行夹板固定。其余病例处理如下 :(1)复位 :病人仰卧 ,两助手分别从腋下踝部对抗牵引 3~ 5分钟 ,下方助手在牵引的同时 ,将患肢逐渐外展 ,并使外旋的肢体旋回中立位 ,足尖朝上。术者…  相似文献   

17.
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正发 《中国骨伤》2000,13(12):761-761
我科对老年股骨颈骨折 ,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加牵引固定治疗 ,配合内服中药 ,外敷三期骨伤中药膏治疗 ,获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4例中男 10例 ,女 14例 ;年龄 49~ 86岁。外展型 9例 ,内收型 15例。头下型 2例 ,颈中型 8例 ,基底型14例。入院经X线拍片确诊。2 治疗方法2 1 牵引加手法逐步复位 先在患肢做好牵引后 ,一助手固定骨盆 ,一助手用力牵引患肢膝关节 ,采用逐步牵引复位法。术者双拇指抵于腹股沟中点部 ,向内、向外推挤 ,其余双四指向外牵拉 ,待复位后 ,令助手在牵引下 ,将患肢稍稍内外摇晃并伸直。测量患肢…  相似文献   

18.
蔡水奇 《中国骨伤》2001,14(6):370-370
本院经多年临床摸索 ,根据桡骨上 1/ 3斜形骨折以背向背旋转移位为主的特点 ,运用旋转回绕为主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结合中药内服外敷 ,自 1993~ 1999年 ,治疗该类病人 16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6例 ,均为新鲜闭合性桡骨上 1/ 3斜形单骨折 ,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7~ 6 2岁 ;骨折端移位特点均为背向背旋转移位 ,需行手法整复。2 治疗方法2 1 整复手法 患者坐位 ,患肩外展、肘屈 ,前臂中立位 ,两助手对抗牵引 ,先加重牵引力 ,使骨折段分开 ,嵌入的软组织自行解脱 ,然后放松牵引 ,在患者筋肉松驰的情况下 ,术者两手分别握住…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关节损伤,以伸直型最为常见。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手法复位、屈肘、前臂旋前(或旋后)位、超腕石膏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62例,较好地预防了肘内翻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17个月,其中17个月~4岁9例,5~12岁53例。病程最短1h,最长3d。骨折类型全部为闭合性伸直型,其中左侧骨折23例,右侧骨折39例;桡偏型14例,尺偏型37例,旋转型11例。2 治疗方法21 手法复位 患儿仰卧位,患肘半屈曲,两助手于旋后位对抗牵引3min,如为尺偏型,术者两拇指抵于骨折近端桡侧,…  相似文献   

20.
王正刚 《中国骨伤》2000,13(4):252-253
我科收治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45例 ,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甘露醇静脉推注 ,功能恢复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5例中男 35例 ,女 10例 ;年龄 3~ 14岁 ;受伤至治疗时间 1小时~ 7天。2 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 ,争取即时早期手法复位 ,一般采用氯胺酮麻醉 ,在X线透视下进行。仰卧或坐卧位 ,术者拉住患儿上臂 ,助手握住其前臂 ,曲肘 12 0度 ,徐徐用力 ,顺势拔伸牵引 ,纠正重叠 ,恢复肢体长度 ,再用两掌相对挤压 ,纠正侧方和旋转移位 ,两拇指按压骨折远端向前 ,其余两手诸指扳提近端向后 ,同时嘱助手将肘徐徐屈曲 70度即可。在X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