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人乳头瘤病毒早期基因之一E5基因的致癌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综述,对E5蛋白与生长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一些癌基因的反式激活作用及细胞缝隙连接的损伤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剖析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启动DNA合成前发生的一系列过程是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主要任务。将生长因子信号转导给细胞的机器、包括生长因子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的底物、一些关键酶(包括激酶和脂酶)、细胞骨架蛋白、转录作用因子、DNA结合蛋白以及与DNA复制有关的酶等。推测生长因子诱导DNA合成、恶性转化可能经过以下过程。 1、生长因子与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使受体结构改变,在细胞膜表面重新分配,或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国际细胞因子工作会议于1989年12月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500余篇,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γ干扰素、IL-6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研究甚多的发现者们,在会上作了精彩的演讲。会议中讨论最为深入的题目包括:(1)IL-1及其受体;(2)IL-1抑制因子;(3)Il-6及其受体;(4)小分子量炎症细胞因子等。本文拟根据会议中的讨论内容及有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膜表面受体 ,其胞内区的 3个亚区是其发挥酪氨酸激酶活性、介导信号转导的关键部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其他的 erb B受体可形成同源和异源的多种二聚体 ,不同的二聚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 6种配体形成的不同组合可将不同的细胞外刺激传入胞内。表皮生长因子可激活多种下游信号路径 ,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 ,ras- raf- MEK- erk/ MAPK途径与增殖的激活有关 ,PI3K- PKC-IKK途径与细胞移动性的增强有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器官的修复有密切的关系 ,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肿瘤治疗和器官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前胃癌的细胞毒药物治疗已进入一个平台期。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开展,胃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入了分子水平。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正在探索胃癌的分子靶点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以及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等。目前,仅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靶向药物ramucirumab被Ⅲ期临床研究证实在晚期胃癌中有显著疗效,针对上述靶点的其他药物需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正常受体在正常金黄地鼠和过量维生素A酸致大鼠胚胎神经管及其周围间充质中,实验组在服药22小时后,上述各部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含量均明显减少。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含量均明显减少。说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神经管正常发生密切相关:其含量的减少可能是过量维生素A酸致神经管有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癌基因的关系研究进展迅速。人们发现有多种癌基因产物与某些生长因子或其受体基因相同或类似。并有证据表明,生长因子受体系统功能失调与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随着DNA重组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在细胞中引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研究较多,但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周边区分布情况尚未见报道。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Ⅰ型胶原在人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周边区和中心区表达与分布。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和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头颈外科1999/2002住院及门诊各类瘢痕手术患者30例,其中增生性瘢痕20例;非增生性瘢痕10例。取材瘢痕中心区、周边区及正常皮肤组织,每例6块共180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对其阳性反应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增生性瘢痕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非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且免疫阳性反应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含量100%,明显高于中心区20%(P0.05);而Ⅰ型胶原中心区与周边区均为1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非增生性瘢痕周边区、中心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皮肤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Ⅰ型胶原含量极少。结果提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表达高于中心区,增生性瘢痕周边区的防治可能是临床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尚无研究报道。 目的: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创伤修复的关系。 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45 min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再灌注即刻应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行干预。分别于再灌注2,6,12,24 h取大鼠小肠组织标本,利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规律。 结果与结论:在正常大鼠,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主要分布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肠腔侧、侧壁和小肠隐窝朝向隐窝腔的一侧细胞膜上。缺血-再灌注初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达水平逐渐提高,并于再灌注后6-12 h达高峰。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后,大鼠小肠组织小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量高于未治疗大鼠。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干预可上调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表达,提示外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促进内源性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生成可能是其参与内脏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直接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它通过其受体(VEGFR)介导其活性,不同VEGF剪接体与不同类型的VEGFR结合,通过胞内信号传导,发挥不同的生物学效应。本文总结了VEGF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二者的连结及由VEGF诱导的胞内信号传导作用,并简单讨论了它们可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刘增进 《医学信息》2007,20(11):1015-1018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生长因子,与其受体结合后,具有强促分裂、组织成形、诱导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广泛存在于多种正常组织细胞和体内外恶性肿瘤细胞内,肝细胞生长因子与其受体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是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家族中的一员,FGFRs在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骨骼发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与肿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就其特点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关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在促血管生长方面的作用还没完全被理解。在胎盘源性生长因子缺陷的模型研究中,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被认为在诱导血管新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目的:总结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血管再生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中国知网1990/2009相关文献。中文关键词为"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英文关键词为"PLGF,angiogensis"。纳入胎盘源性生长因子的生物特性和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相关文献,以及脑缺血后血管再生和脑缺血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文献。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文章从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一般生物学特性,其在血管再生中的作用,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和意义等方面进行了叙述。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病理性血管新生、动脉生成及侧支生成、造血祖细胞动员的功能。胎盘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在脑缺血血管再生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可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具体作用和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背景:小鼠的下颌下腺是研究唾液腺的发育的良好模型,转化生长因子β是器官发育和疾病中重要的生长因子,但是在下颌下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表达以及作用机制至今并不明确。 目的:观察胚胎小鼠下颌下腺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的表达,揭示转化生长因子β在小鼠涎腺发育中的作用。 方法:取C57BL/6J小鼠胚胎期第14.5天的标本,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以及p-ERK1/2抗体,对小鼠的下颌下腺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取新生小鼠标本,大体观察下颌下腺,并且使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其形态。 结果与结论:①小鼠出生时,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下方;苏木精-伊红染色发现小鼠下颌下腺的腺泡、导管和闰管细胞也已经分化完成。②在胚胎期第14.5天,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和Ⅱ型受体在腺泡上皮和导管上皮内高表达,而腺体上皮细胞外的间充质没有表达。③p-ERK1/2主要也是表达在下颌下腺的上皮细胞中,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和Ⅱ型受体在下颌下腺中的表达基本一致。说明在小鼠下颌下腺的发育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蛋白可能通过与上皮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活ERK信号通路来调节涎腺腺泡和导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孕妇随机选取169例,依据是否处于子痫前期分为两组,其中子痫前期组为研究组83例,子痫前期组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为轻度组37例及重度组46例,正常妊娠组为对照组8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雌激素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关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研究组(轻度组)阳性率为29.7%,研究组(重度组)阳性率为26.1%,对照组阳性率为83.7%,研究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重度组明显低于轻度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关于雌激素受体表达方面,研究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均0.05。雌激素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值=-0.715,P0.05),提示雌激素受体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低表达与子痫前期存在相关性。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及雌激素受体孕妇表达减少,雌激素受体较正常妊娠孕妇表达增加,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雌激素受体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男性生殖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在生殖系统中表达的意义和调节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fms酪氨酸激酶在青春期大鼠附睾内精子上的表达定位情况。 方法:取10只青春期雄性SD大鼠双侧附睾,分离得到浓度为(30~40)×109 L-1的精子,涂片,免疫荧光法检测精子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fms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定位情况。 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fms酪氨酸激酶阳性蛋白均定位于大鼠附睾精子头部的顶体、尾部的颈段、中段和主段,尾部末段和精子核未见阳性染色。提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类fms酪氨酸激酶可能参与了精子的成熟过程,与精子的运动能力、获能和顶体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在皮肤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调控至关重要,而转化生长因子β似乎是其调控的上游因子,既然Notch信号和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道如此相关,那么Notch是不是也参加了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对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调控呢?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道在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调控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的作用的影响。 方法:在分别用Jagged-1激活和用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Notch信号通道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同时设立对照组,用Real-time PCR测试人角质形成细胞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 mRNA表达量。 结果与结论:覆盖率为40%的角质形成细胞在加入了转化生长因子β后,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 mRNA量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在用Jagged-1激活Notch通道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单独加入Jagged-1、转化生长因子β及两者都加入时均高于对照组(P < 0.05,P < 0.01)。在用γ-分泌酶抑制剂抑制Notch通道的角质形成细胞中,只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只加入γ-分泌酶抑制剂和两者均加入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加入转化生长因子β导致角质形成细胞中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表达增加,而分别对Notch信号进行激活和抑制后发现,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信号分别显著增加和显著被抑制。所以在转化生长因子β升高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kappa表达过程中Notch信号通道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8.
癌基因目前认为是一类控制正常细胞生长发育的基因,普遍存在于正常动物细胞中,可在多种理化因素的诱导下,发生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使细胞发生恶变。生长因子一般认为是一种多肽分子,能与靶细胞膜上的高亲和性受体特异结合,刺激细胞合成DNA,使细胞增殖。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已将某些癌基因与生长因子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已发现有些癌基因编码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或介导生长因子作用的因子。胶质瘤是一种常见的脑部肿瘤。在对它  相似文献   

19.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2 (FGFR2 )是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s) 家族中的一员,其结构特点与肿瘤形成,骨骼发育及其他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的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就其特点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20.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在肌腱愈合与粘连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表达可起到一定的防止肌腱术后粘连作用。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天然抑制剂6-磷酸果糖对兔屈趾肌腱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影响。方法:取兔屈趾肌腱分离培养腱鞘、腱外膜和腱内膜细胞。3种细胞分别加入6-磷酸果糖(实验组)或不加6-磷酸果糖(对照组)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表达,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观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及其受体的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3种细胞阳性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率及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加入6-磷酸果糖培养后,3种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