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方法 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家兔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模型 (腹主动脉缩窄组 ) ,并设假手术组 (仅游离腹主动脉未缩窄 )作为对照。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游离壁同步记录在体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两组间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差异。结果 腹主动脉缩窄组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全心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均大于假手术组。缩窄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复极至 10 0 %的时程 (MAPD1 0 0 ) (内膜 191± 19ms,中层 2 44± 2 4m s,外膜 196± 15 ms)均比假手术组 (内膜 170± 18ms,中层 172± 15 ms,外膜 168± 16m s)延长 ,以中层心肌 MAPD1 0 0 的延长最为明显 ;缩窄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TDR) (65± 10 ms)较对照组 (4± 3 m s)明显增大 (P<0 .0 1)。结论 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明显增大 ,可能是肥厚心肌心律失常发生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正常供血状态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缺血状态下则均明显缩短,且心外膜、心内膜的缩短程度较中层心肌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层心肌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10只犬中正常供血状态下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急性缺血30min内4只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0%。结论:急性缺血时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在体犬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 ,同步记录 12只开胸犬左心室游离壁心外膜心肌 (epicardium ,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 ,Mid)和心内膜心肌 (endocardium ,Endo)的MAP。对自主神经刺激前和刺激过程中 ,三层心肌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和早期后除极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起搏周长为 10 0 0ms时 ,在未刺激自主神经的情况下 ,Epi、Mid和Endo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复极 90 %的时限 (MAPD90 )分别是 (2 78± 11)ms、(316± 16 )ms和 (2 70± 12 )ms;其中Mid的MAPD90 明显长于Epi和Endo的MAPD90 (P<0 0 1)。刺激交感神经时 ,Epi、Mid和Endo细胞的MAPD90 分别缩短 (19± 4 )ms、(45± 6 )ms、(18± 3)ms。与刺激前相比 ,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由 (44± 4 )ms减少到 (15± 3)ms(P <0 0 1) ;但是交感神经刺激时 ,有 5只犬 (41% )的中层心肌出现了早期后除极。迷走神经刺激对三层心肌的MAPD90 值无明显影响。结论  (1)在体犬心室肌存在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2 )交感神经刺激可减少跨室壁复极离散度 ,但易在Mid诱发早期后除极 ;(3)迷走神经刺激对跨室壁复极离散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对家兔在体心脏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硫酸镁对家兔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2只开胸兔左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MAP,在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基础上,静脉滴注硫酸镁后观察其对心肌得极不均一性的影响。结果:(1)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显延长中层心肌的MAP复极100%时程,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静脉滴注硫酸镁后TDR明显减少。(2)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诱发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发生率;硫酸镁抑制索他洛尔诱导的EAD和TdP。结论:硫酸镁逆转索他洛尔所致的TDR增加,抑制索他洛尔诱导产生EAD,其治疗TdP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兔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兔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 ms,中层:244±24 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 ms,中层:172±15 ms,外膜:168±16 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兔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作用,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阿霉素静脉注射8周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卡维地洛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8周进行干预。在体用非程序刺激方法测定三组家兔心室颤动阈值(VFT),离体测定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M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VFT明显降低(P<0.001),三层心肌细胞MAPD90均明显延长(P<0.001),中层心肌细胞较心外膜、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延长更为显著(P<0.05)。而卡维地洛组心外膜、心内膜MAPD90较扩张型心肌病组延长(P<0.05),但中层心肌MAPD90较扩张型心肌病组延长无明显差异(P>0.05)。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卡维地洛组TDR明显减小。结论:卡维地洛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故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口服胺碘酮对家兔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 研究口服胺碘酮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及与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用家兔进行实验研究 ,随机分成DCM治疗组、DCM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用阿霉素制作DCM模型 ,DCM治疗组口服胺碘酮 ,然后离体灌流心脏 ,同步记录三层心肌的单相动作电位。结果 DCM对照组、DCM治疗组的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复极 90 %的时限 (APD90 )均较正常对照组相应延长 (P <0 0 0 1 ) ,DCM治疗组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又较DCM对照组延长 (P <0 0 5) ,但中层心肌APD90 与DCM对照组相似 (P >0 0 5) ,DCM治疗组ΔAPD90 的跨室壁复极离散度较DCM对照组明显缩小 (P <0 0 1 )。结论 口服胺碘酮能延长DCM心外膜、心内膜APD90 ,对中层心肌细胞APD90 无影响 ,缩小复极离散度 ,降低了三层心肌复极不均一性 ,所以致心律失常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随着心脏细胞水平及离子水平基础研究的进展,不仅更新了一些有关心电活动的传统观念,还大大提高了对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的认识。主要的进展之一是提出了关于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概念。传统概念认为整个心脏的心肌组织类似一个“合体细胞”,其电活动好比在均匀一致的介质中传导。1991年 Sicouri等[1]研究发现犬的心内膜下心肌(endocardium,Endo)、中层(me-dial,M)及心外膜下心肌(epiardium,Epi)的电生理活动并非是相同一致的,特别是M细胞具有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兔在体心脏左心室壁各层心肌复极的影响,以证实在体心肌M细胞的存在,探讨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2只开胸兔左心室外膜心肌(epicardium,Epi)、中层心肌(mid-myocardium,Mid)和心内膜心肌(endocardium,Endo)的MAP,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  相似文献   

10.
从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角度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HP)的电生理作用。采用自制电极同步记录在体犬左室三层心肌细胞的单向动作电位(MAP),观察静脉注射L-THP前后动作电位时程(APD)、振幅(APA)、TDR及各层心肌有效不应期(ERP)的变化。结果:应用L-THP后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程均延长(内、中、外层心肌分别为189.67±23.29msvs182.83±23.70ms、194.67±24.12msvs192.17±24.49ms和185.08±24.53msvs173.42±22.06ms,P均<0.01),内、外层心肌ERP显著增加(分别为164.54±20.53msvs159.08±20.08ms、161.60±21.28msvs150.99±18.93ms,P<0.01)、TDR降低(9.58±2.94msvs18.75±3.77ms,P<0.01),对APA无明显影响。结论:L-THP降低心室肌的TDR,延长心室内、外膜心肌细胞的ERP。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研究在体犬左、右心房肌的电整复性即动作电位时程整复性(APDR),观察其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的潜在机制.方法 使用单相动作电位技术记录14只犬左、右心房复极达90%的动作电位时程(APD_(90)),并通过S_1S_2程序刺激,观察APDR变化,即每一个舒张间期与刺激后发生心房肌复极APD_(90)的关系,并观察房颤的诱发情况.结果 APD_(90)左心房为(157.4±43.5)ms明显小于右心房(170.9±37.9)ms,P<0.05.心房肌在S_1S_2递减程序刺激下,左心房与右心房具有不同斜率的APDR曲线,左心房的APDR曲线斜率1.3±0.4大于右心房0.9±0.3,P<0.05.进行心房快速起搏S_1S_2刺激时,14只犬中共诱发出18阵房颤,其中左心房刺激发作12阵,明显多于右心房6阵(P<0.05).结论 左、右心房间具有单相动作电位时程的异质性及APDR不均一的复极特性,是诱发折返、发生和维持房颤的基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奎尼丁对吡那地尔诱导的犬右心室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由吡那地尔诱导犬右心室肌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观察奎尼丁对这种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1000ms刺激周长下,记录犬右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外膜下、M区、内膜下)在不同情况[正常对照、吡那地尔(2 5μmol/L)、吡那地尔( 2 5μmol/L) +奎尼丁(5μmol/L) ]的动作电位。结果 吡那地尔( 2 5μmol/L)在3层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使跨壁复极离散增大,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由(48 .5±9 .2)ms升为(128. 7±13. 5)ms(P<0. 01),进一步灌注奎尼丁(5μmol/L)后,减为(54 .3±10 .8)ms(P<0. 01)。奎尼丁部分恢复动作电位2相平台,延长了被吡那地尔缩短的动作电位时程。结论 在犬右心室肌组织,奎尼丁(5μmol/L)减小了由吡那地尔造成的跨壁复极离散,维持了跨壁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两种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犬心房肌细胞(AP)及L型钙电流(ICa,L)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取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房肌细胞AP以及ICa,L。结果低浓度ISO(10nmol/L)可延长APD,可使90%AP时程(APD90)延长34.4%,并降低AP平台期水平。高浓度ISO(1μmol/L)可减少APD,APD90减少32.1%。两种浓度的ISO均可诱发AP后除极及触发活动。10nmol/L和1μmol/L ISO分别增加ICa,L 36.7%和49.3%。结论两种浓度的ISO对心肌细胞ICa,L均有促进作用,Ca^2+内流引起的肌浆网Ca^2+释放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两种浓度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对犬心房肌细胞(AP)及L型钙电流(ICa,L)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灌注和消化的方法获取心房肌细胞,用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单个心房肌细胞AP以及ICa,L。结果低浓度ISO(10nmol/L)可延长APD,可使90%AP时程(APD90)延长34.4%,并降低AP平台期水平。高浓度ISO(1μmol/L)可减少APD,APD90减少32.1%。两种浓度的ISO均可诱发AP后除极及触发活动。10nmol/L和1μmol/LISO分别增加ICa,L36.7%和49.3%。结论两种浓度的ISO对心肌细胞ICa,L均有促进作用,Ca2+内流引起的肌浆网Ca2+释放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犬右心室心外膜下细胞瞬间外向钾电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犬右心室心外膜下 (Epi)细胞复极 1期瞬间外向钾电流 (Ito1)的电生理特性。方法 应用全细胞钳制技术 ,对右心室Epi细胞复极 1期Ito1的电流强度、动力学过程和动作电位切迹进行定量观察。结果  (1)犬右心室Epi细胞具有强大的Ito1,其激活过程呈明显的电压依赖性 ,在37℃、0 2Hz和去极化试验电压为 +70mV时 ,Epi细胞的峰值Ito1强度和密度分别达 (4 15 0± 1780 )pA和 (31± 11 4)pA/pF ,其激活和失活动力学过程符合Boltzmann分布 ;(2 )犬右心室Epi细胞Ito1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 ,即在基础刺激周长增加时 ,Ito1明显增大 ,并和动作电位的“尖峰 穹隆”幅度的增加相对应 ;(3)温度对Ito1强度的影响明显 ,在去极化试验电压为 +70mV、0 2Hz和温度为 2 2℃、37℃条件下 ,右心室Epi细胞的Ito1强度和密度分别为 (2 380± 10 5 0 )pA与 (18± 7 6 )pA/pF、(4 15 0± 1780 )pA与 (31± 11 4)pA/pF ,差异明显。结论 犬右心室Epi细胞存在强大的Ito1,这种具有明显电压依赖性、频率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的Ito1及其参与介导的“尖峰 穹隆”状动作电位图形是右心室Epi细胞复极1期一个突出的电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