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癌流行病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1982年)公布的105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世界胃癌的年发病率平均为17.6/10万,占各部位恶性肿瘤的第五位。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均居各部位恶性肿瘤之首,调整死亡率为15.41/10万(男性20.93/10万,女性10.16/10万)。我国胃癌死亡率水平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处于较高水平,但迄今为止,胃癌病因尚未认定,防治方面尚有一定困难。为此,本文就胃癌的流行特征、可疑病因、流行因素及发病假说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1流行特征1.1地区分布在世界范围内,胃癌的发病率、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明确在本院进行健康查体的慢性胃炎人群癌前病变的发生状况,筛选高危人群,为后续监测和早期干预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和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健康管理研究院进行健康查体并明确诊断慢性胃炎的人群的一般资料、相关病史、H.pylori感染状况、内镜下表现、病理诊断等相关临床医疗数据。结果:共收集了1243例经内镜诊断和/或病理诊断明确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平均年龄(53±10)岁,男性66.1%(821/1243)。该部分患者中,77.2%(960/1243)的患者存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91%的患者行病理检查(1131/1243);H.pylori感染阳性率为37.5%(466/1243);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生率最高,达71%(882/1243);慢性萎缩性胃炎比例达21%(261/1243),其中伴肠化生者占59%(154/261),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占15.3%(40/261),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6/261)。所有癌前患者均接受个体化的健康管理处理。结论:慢性胃炎患者人群癌前病变发生率较高,需要制定积极的健康管理策略,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在我国皆居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胃癌与其它的恶性肿瘤一样,其粘膜上皮细胞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常经历多年的持续胃癌癌前病变阶段,少数病人演变为胃癌。  相似文献   

4.
血清营养素水平与胃癌癌前病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胃癌高发区山东省临朐县600余例35 ̄64岁居民的血清营养素水平及其与胃癌癌前病变的关系。当地居民血清营养素平均水平分别为:维生素A(VA)0.54μg/ml,β-胡萝卜素0.29βg/ml,维生素C(VC)3.14μg/ml,维生素E(VE)9。62μg/ml,硒30.2μg/L,锌924μg/L,铜1016μg/L,铁蛋白42.0μg/ml。其中血清β-胡萝卜素、VC、锌/铜比值及铁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粘膜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和细胞异常化生(肠上皮化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维酶素、猴头菌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胃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疗效和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胃镜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肿瘤标志物治疗后均有明显降低,治疗组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RUNX3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组观察对象:浅表胃炎组、萎缩胃炎组、肠化生组、非典型增生组、胃癌组,每组20例,观察RUNX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比较,胃癌组RUNX3阳性表达率明显减低(χ2值分别为12.23,12.29,10.0 8,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1.03,P>0.05),非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3.3,P>0.0 5)。结论 RUNX3的表达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PC基因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10例胃腺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PC基因阳性表达率,胃腺瘤为50.0%,肠上皮化生为66.7%,不典型增生为53.3%及胃癌为53.3%,均比正常胃黏膜的90.0%低(P均<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7.1%,比轻度不典型增生(61.5%)低(P<0.05).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APC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APC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及胃腺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PC基因在30例胃癌、30例不典型增生、30例肠上皮化生、10例胃腺瘤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PC基因阳性表达率,胃腺瘤为50.0%,肠上皮化生为66.7%,不典型增生为53.3%及胃癌为53.3%,均比正常胃黏膜的90.0%低(P均〈0.05)。中重度不典型增生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为47.1%,比轻度不典型增生(61.5%)低(P〈0.05)。APC基因阳性表达率与胃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APC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及胃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APC基因表达检测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MG7Ag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单抗MG7相关抗原 (MG7Ag)对胃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PCR技术对 16 1例患者血清进行胃癌MG7Ag检测 ,其中胃癌 6 8例 ,胃癌前病变 30例 ,食道癌 32例 ,慢性胃炎 31例。结果 胃癌组有 5 6例阳性 ( 82 .35 % ) ,胃癌前病变组有 9例阳性 ( 30 % ) ,食道癌组有 6例阳性 ( 18.75 % ) ,慢性胃炎组有 3例阳性 ( 9.6 8% )。经统计学处理 ,胃癌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胃癌前病变组与慢性胃炎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8例胃癌患者术后血清MG7Ag阳性率比术前明显下降 ,且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胃癌单克隆抗体相关抗原MG7对胃癌诊断有特异性 ,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有效指标 ,也可作为监测病情、判定疗效之用  相似文献   

10.
王健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10-212
目的研究胃癌、胃黏膜不典型增生、肠化生、慢性胃炎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WAF1蛋白的表达,以探讨C—myc和p21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9例胃癌组织、30例不典型增生、33例肠化生、22例胃炎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myc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myc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肠化生、胃黏膜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p21蛋白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最高,而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却较不典型增生组织降低。Cmyc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侵袭深度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p21表达水平则只与肿瘤侵袭深度相关(P〈0.05)。结论C—myc和p21蛋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且C—myc可作为判断胃癌进展程度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促胃液素-17(G-17)及幽门螺杆菌(Hp)抗体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166例临床资料,均行PGI、PGII、PGR、G-17及Hp抗体检测,分析胃黏膜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及OLGA/OLGIM分期不同患者PG、G-17水平变化情况,同时比较ABC法检测下不同组胃癌癌前状态检出情况。结果胃窦萎缩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无萎缩者(P0.05);胃体萎缩患者血清PGR水平显著低于无萎缩者(P0.05);全萎缩患者血清PGⅠ和PGR水平均显著低于无萎缩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窦肠化、胃体肠化及全肠化患者G-17水平显著低于无肠化者(P0.05);患者血清PGⅠ水平随OLGA分期提高逐渐降低,其中Ⅳ期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期(P0.05);OLGA分期Ⅱ期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0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血清PGⅠ水平随OLGIM分期提高逐渐降低,其中Ⅳ期血清PGⅠ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期(P0.05);OLGIM分期Ⅱ期患者血清G-17水平显著低于0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患者出现癌前病变比例高于低危组,但低危组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占比分别达50.00%、15.58%。结论血清PG、G-17及ABC法均可用于胃癌癌前病变筛查,但低危人群仍具有一定癌前病变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2.
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间关系的有序资料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胃癌及癌前病变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应用卡方检验和有序 分类资料分析的比例比数、连续比和相邻比方法,估计了相邻 比logistic模型的参数。结果 x^2=17.11(P=0.004);正常、B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胃癌的相邻类别比数比分别为3.373、1.050、0.952、0.534和0.762。结论 胃癌及癌前病变与Hp感染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母乳是生命的救星,是婴儿的最佳食物,有关它的优点已有许多论述。本文就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简述,以便更进一步了解母乳喂养在儿童健康及生活中的作用。一、完全母乳喂养儿童的生长 1980年,Waterlow等把婴儿死亡率与生长迟缓联系在一起,从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料与英国的平均数相比,表明:前者  相似文献   

14.
霍乱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霍乱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赵国华  郝玉兰 《中国校医》1998,12(6):476-477
骨质疏松症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总量即骨量的绝对减少,使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出现骨疼痛、体态变形等症状和体征,且易发生骨质的病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绝经期骨质疏松症[1]。1病因及发病机制骨质疏松症(OPR)的病因是复杂的,现在普遍认为  相似文献   

16.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传播迅速,易引起爆发流行。据现有资料表明,全世界至少有61个国家存在此病的持续传播。我国亦将登革热划入法定传染病监测之列。登革病毒感染可导致临床症状较轻的经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H5N1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在亚洲各国的流行已给各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H5N1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多。为了更好地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引起大规模流行,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对H5N1病毒流行规律和种系变化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内容,以期通过这些研究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习称旋毛虫,引起旋毛虫病。该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动物源性寄生虫病和自然疫源性的寄生虫病。人和各种动物,均可成为它的保虫宿主,其中以猪、犬、鼠旋毛虫病与人的感染关系较为密切。以往认为只有在吃食旋毛虫病动物生肉和半生不熟肉时,才能感染人。近来发现,无食生肉习俗的地区,由于面食烹调(包子、水饺、馄饨)时,蒸煮时间短温度低,不足以杀死肉中旋毛虫,以及使用切割旋毛虫病肉后,未经消毒处  相似文献   

19.
氡研究近况     
最近十多年来,国际上有关氡的研究不断深入,呈长期发展之势。其主要原因是公众接受的辐射剂量约有70%来自天然辐射,而氡及子体又占天然辐射总剂量的40%。(美国政府认为,室内氡是环境健康的一种最严重的威胁,是导致肺癌的居于第二位的因素。最近,美国环境保护局的专家指出,氡是任何单个环境问题的最高致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简称H5N1病毒)引起的禽流感在亚洲各国的流行已给各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因H5N1病毒感染而死亡的患者逐年增多。为了更好地防止该病毒在全世界引起大规模流行,研究人员开始重视对H5N1病毒流行规律和种系变化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相关研究内容,以期通过这些研究为禽流感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