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痰瘀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痰瘀同属阴津为病,均为人体病理变化的产物,痰瘀可互化亦可互结。痰瘀同源,痰阻则血滞而瘀,血瘀则痰结难化,因此,临证应痰瘀同治。  相似文献   

2.
痰瘀互结证治理论滥觞于《黄帝内经》,其中虽没有提出痰瘀互结之名,但有“汁沫与血相搏”等痰瘀互结的论述;东汉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瘀血”之名,自此,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入新的发展期;隋、唐、宋不同时期医家对痰瘀互结证治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发展,元代朱丹溪明确提出了“痰挟瘀血”,标志着痰瘀互结证治理论的成熟.明清医家继承并发挥了朱丹溪痰瘀互结的思想,将痰瘀互结证分为痰挟瘀血和瘀血挟痰两类,并用痰瘀互结理论解释临床多种疾病.至清代痰瘀互结证治理论已渐臻完善,成为中医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痰瘀互结证”已作为规范证候名使用于临床,是临床各科疑难杂症的重要病机.为提高痰瘀互结证临床诊治水平,今后尚需对痰瘀互结证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辨证方法、生物学基础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痰瘀互结是肿瘤发病的主要病机、痰瘀于肿瘤相关的临床表现、化痰祛瘀法在临床治疗肿瘤的应用等方面论述痰瘀与肿瘤。指出:痰瘀同源,痰瘀互结,应把化痰祛瘀作为基本法则,贯穿治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诊断标准面世以来,痰瘀互结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渐至成为诊治疑难杂症的临床法门和理论研究热点。本文在全面梳理痰瘀互结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性总结并新修订了痰瘀互结证的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分期分型和治疗原则,提出“痰瘀兼化”的病机变化主线,早期、中期、晚期分期与虚寒型、湿热型和混合型分型的新认识,以及治疗中强调痰瘀同治和注重祛湿、温阳、清热、补虚等综合运用。试图通过这样的集成总结和深化阐释,推动对痰瘀互结证科学内涵的研究,推动应用痰瘀互结证相关理论进一步提高疑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5.
痰瘀互结的发生有痰瘀同生与痰瘀互生两个方面,痰瘀互生又包括痰瘀间的直接和间接转化。当痰瘀互结化热,则易酿生毒邪,蚀脉伤肌,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治疗上,应详细辨析痰瘀互结的病机,或痰瘀同治,或痰瘀互治,根据痰瘀的偏重灵活用药。同时依据气血津液相关及证候动态演变,恰当配伍应用理气、补气和清热解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作用机理。方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瘀血证、痰浊证110例随机对照观察。结果:痰瘀互结组心绞痛缓解率、中医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瘀血组和痰浊组(P<0.05~0.01),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血脂代谢、血液流变性和抗氧化作用。结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病机,痰瘀同治方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7.
痰瘀互结与冠心病发病机理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209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深入地探讨其证候特点和病变机理.发现其中涉及痰瘀互结者120例,占57.4%.认为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阳虚为主;标实除血瘀、痰浊、气滞,痰瘀互结与冠心病直接相关,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有效方法.指出,痰瘀互结证是冠心病的常见证候,因而提出痰瘀互结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法是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法则.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医痰瘀互结理论,认为痰瘀互结是肿瘤转移的基本病理变化,治疗上强调运用痰瘀同治法治疗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当今慢性病、常见病病因病机认识的深入,痰瘀互结越来越成为中医理论与临床关注的重点与热点。故通过对近年来痰瘀互结证代表性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从痰瘀互结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对现代医家有关痰瘀互结的成因、转归、辨证要点、临床治疗等代表性观点作一综述,以期总结归纳痰瘀互结证理论研究在现代的发展,为痰瘀互结证的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更可为兼夹证及复合证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病证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痰瘀互结证为其常见证型。为能充分了解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形成的病理基础,以期更好地指导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就痰瘀的形成及痰瘀互结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