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局部刺血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火扰心型不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局部刺血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局部刺血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具有疏肝泻火,宁心安神作用,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1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1例予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60例予常规针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变化情况,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8.69%,总有效率91.80%,对照组愈显率55.00%,总有效率88.33%,2组总有效率相当(P0.05),但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SQI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PSQI入睡时间与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临床愈显率,减少患者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传统方剂联合针刺对于肝火上扰型耳鸣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中药方剂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耳根穴、耳门、听官、听会、翳风、合谷,1个疗程后对比2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耳鸣频率仍以中低频为主,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耳鸣程度均显著好转(P0.05),说明2组治疗均有明显疗效;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9%,优于对照组的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对肝火上扰导致的耳鸣具有治疗作用,并且能显著改善耳鸣对患者情绪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火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清火化痰汤治疗,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4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作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火化痰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失眠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郁三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火扰心证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肝火扰心证失眠患者采用郁三针治疗,取穴:四神针、内关、三阴交、太冲,针刺结束后予耳穴压豆治疗。左右耳穴交替贴豆,每3~4日交替1次,7次为1个疗程,针刺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果: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93.3%,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郁三针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肝火扰心证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针刺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甘肃省中医院就诊的患者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每晚1片,睡前30 min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巨阙、期门、内关、公孙、心俞、肝俞等),1 d1次。两组均以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好转3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8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29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7.1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SQI评分方面对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俞募配穴法针刺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徐永亦  林咸明 《新中医》2020,52(3):151-153
目的:观察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次2 mg,每晚睡前30 min服用,均连续治疗4周后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六穴加眠三针刺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且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片。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49-151
目的:观察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肝火上扰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捻转泻法组、留针对照组和理疗对照组各35例,分别采用针刺捻转泻法、针刺留针及理疗三种方法治疗。各组治疗前后比较耳鸣严重程度评分、耳鸣临床疗效、耳鸣致残量表评分,3个疗程后对比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各组耳鸣严重程度、耳鸣致残量表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后捻转泻法组评分均低于理疗对照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评分差值捻转泻法组均高于留针对照组及理疗对照组(P0.05),3组耳鸣显效率分别为60%、40%、31.4%,捻转泻法组和留针对照组显效率均高于理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治疗肝火上扰型耳鸣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调督安神针法对不同证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失眠患者按照不同证型分为肝火扰心组和心脾两虚组,每组各39例。全部患者接受调督安神针法治疗,下午3点到5点针刺,留针20 min,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在疗效、PSQI总积分及单项积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PSQI总积分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心脾两虚组治疗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PSQI单项积分上优于肝火扰心组(P0.05)。结论:调督安神针法对心脾两虚型和肝火扰心型失眠均有确切疗效,针对不同证型需优化针刺组方与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足三阳经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镇痛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1例)。观察组采用井穴刺血法联合常规针刺,按疼痛部位选取对应足三阳经井穴厉兑、至阴、足窍阴刺血,配合丝竹空、率谷、太阳、风池、合谷、太冲、足临泣、阳陵泉、外关常规针刺;对照组仅行常规针刺治疗,选穴与操作同观察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留针30 min,5 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综合评分,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起针即刻、起针后4 h、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在起针即刻、起针4 h、2个疗程后VAS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综合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评分降低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略高于对照组的89.7%(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联合常规针刺与单纯常规针刺均有镇痛作用,联合疗法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针刺联合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并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加味温胆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刺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颈源性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选取百会及双侧颈夹脊、风池、神门、列缺、照海作为针刺穴位,出针后在大椎,双侧颈百劳、心俞、胆俞刺血拔罐;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主穴取神门(双)、内关(双)、百会、安眠(双),配合辨证取穴。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患者睡眠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血拔罐治疗颈源性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调治气郁体质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原则纳入符合标准的气郁体质失眠者100例,其中调治组和对照组均纳入50例,调治组采用常规针刺加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2组均调治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 0. 05),调治组总有效率为92. 0%,对照组为72. 0%;治疗后调治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 05);治疗后调治组的体质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 0. 05)。结论俞募配穴刺络放血法调治气郁体质失眠临床疗效较常规针刺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刺血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痔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联合刺血疗法,针刺每日1次,刺血隔日1次,以针刺次数统计疗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两组均以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愈22例,好转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77.2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刺血治疗痔疮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归脾汤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口服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PSQI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调肝法联合归脾汤治疗睡眠维持困难型失眠(心脾两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归脾汤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7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俞募配穴针刺法治疗;观察组在俞募配穴针刺基础上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大便性状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使用润泻剂次数,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①两组治疗前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幅更明显(P0.01);③两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大便性状评分升幅更明显(Z=-2.618,P=0.0090.01);④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83%,观察组总有效率91.43%,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⑤观察组使用润泻剂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生大黄粉穴位贴敷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便秘患者便秘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及大便性状,对药物的依赖性较低,疗效优于单纯俞募配穴针刺法。  相似文献   

17.
陈欣 《光明中医》2013,28(6):1178-1179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肝火扰心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采用龙胆泻肝汤治疗,每日1剂,早晚服用;对照组40例,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每晚1次,每次2mg。两组2周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龙胆泻肝汤无明显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筋刺血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刺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均每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积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 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Lequesne指数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 0. 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经筋刺血疗法在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方面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俞募配穴针刺法。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4%(31/33)较对照组72.73%(24/33)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膀胱压力、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给予俞募配穴针刺法联合视觉反馈排尿训练,可明显降低患者膀胱压力,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5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运硕 《陕西中医》2009,30(2):147-148
目的:观察清泻肝火类中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焦山栀、柴胡、泽泻、车前子等)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56例,并设立对照组,采用舒乐安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