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断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随访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妇科行HPV病理检测患者533例,其中HPV阳性120例,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亚型检测,29例手术治疗CIN患者随访3~12个月、结果:cIN及宫颈癌高危肿V感染率分别为93.3%、100%,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P(0.05);随着CIN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亚型转阴率降低,但不同级别术后3、5、12个月的转阴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用于宫颈疾病的筛查,可确定HPV类型,判断是否为多重感染,为宫颈病变转归提供警示,也可作为C1N患者术后监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对评估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预后的意义.方法:对560例经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证实为CIN的患者进行LEEP治疗,治疗后随访1年,检测治疗前后高危型HPV的负荷量,对病灶持续存在或复发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术前病理为CIN Ⅰ、CIN Ⅱ和CINⅢ的三组患者,其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32.63%、90.85%和98.13%,前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与后两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型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而上升.术后6个月CIN 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2.54%、12.80%和25.23%,术后1年三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分别为0.88%、9.15%和22.43%,与术前比较,三组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下降(P<0.001);CINⅠ、CINⅡ、CIN Ⅲ三组患者术后的病变持续存在率分别为1.69%、6.71%和12.15%,复发率分别为0、7.32%和10.28%,前组与后两组术后病变的持续存在率和复发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1),术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可提示病变的持续存在或复发.结论:LEEP能显著降低CIN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有效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检测高危型HPV病毒负荷量能判断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L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CIN宫颈治疗后的随访意义。方法:对200例LCT异常,高危型HPV阳性,阴道镜活检证实为CIN1~3的患者行LEEP治疗或宫颈冷刀锥切,治疗后进行严格随访,包括LCT和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病例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无病变残留,其治愈率为100%。(2)从治疗后3个月起,CIN1组高危型HPV转阴率为100%。在随访的第3个月和6个月,CIN2~3组高危型HPV转阴率分别为73.17%和90.85%,显著低于CIN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随访12个月起,一直有2例病例持续HPV阳性,均为CIN3患者,但LCT和阴道镜检查未发现细胞学异常,继续随访。结论:CIN治疗后高危型HPV的转阴时间及转阴率与CIN的级别有关;高危型HPV持续阳性,但LCT和阴道镜检查无异常者可继续严格随访;L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是CIN治疗后临床追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行宫颈锥形切除术的205例患者为随访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分为2组:未累腺组(92例)及累腺组(113例),对其手术前后的HPV感染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及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HPV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累及腺体及HPV负荷量是CKC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HPV负荷量>1 000的宫颈锥切术后患者的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性是HPV负荷量≤500的7.286倍。结论:累腺患者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危险性更高;HPV负荷量越高,术后残存病变或复发的机率越大;HPV检测能帮助预测CIN宫颈锥切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级别宫颈上皮瘤变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以及复发与术后6个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泰州市中医院采用LEEP治疗的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一个半月门诊随访看创面,3个月查宫颈脱落细胞学及阴道镜评估,术后6个月HPV加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术后9个月HPV加TCT,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3次,以后再每年1次。共随访2年,观察以下指标:(1)记录患者术前HR-HPV感染率,术后6个月HR-HPV感染转阴率、HR-HPV感染持续率,术后2年复发率。(2)将术后6个月HR-HPV感染转阴的患者归为A组,将持续HR-HPV感染的患者归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2年CIN复发率。(3)对比不同级别(CINⅡ、CINⅢ) CIN患者术后6个月感染转阴率、2年复发率。(4)分析CIN术后6个月持续HR-HPV感染与术后2年CIN复发的相关性;分析CIN危险程度与术后2年复发的关系。(5)记录随访术前,以及术后3、6、9、12个月时HR-HPV病毒载量(HPVDNA)。结果 (1)60例患者术前感染率为88. 33%(53/60),术后6个月时转阴率为77. 36%(41/53),HR-HPV感染持续率为22. 64%(12/53),术后2年复发率为6. 67%(4/60)。(2)A组2年复发率为12. 20%(5/41),B组2年复发率为25. 00%(3/12)。(3)术后6个月,CINⅡ、CINⅢ感染转阴率分别为67. 86%(19/28)、68. 75%(22/32),P 0. 05; 2年复发率分别为0(0/28)、12. 50%(4/32),P 0. 05。(4)6个月持续HR-HPV感染与术后2年CIN复发明显相关(OR=10. 76,P 0. 05); CIN危险程度与术后2年复发呈正相关(OR=4. 12,P 0. 05)。(5)术后3~12个月,CINⅡ、CINⅢ患者HPV-DNA均显著降低,但各组均存在显著升高且高于术后3个月的情况。结论 LEEP术后持续HR-HPV感染、高级别CIN增加了远期复发风险,对术前存在HR-HPV感染,尤其是同时为CINⅢ的患者应加强术后HR-HPV随访,采取积极措施促使HR-HPV转阴,将有效降低远期转移风险,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燕明  李立  杨岚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8-1349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治疗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否持续存在,评价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的有效性。方法:对104例CIN患者用Leep治疗后行高危型HPV的检测随诊。结果:CINI组Leep治疗后HPV转阴率为64%,CINⅡ~Ⅲ组转阴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随访中CINⅠ组无复发或病灶残留,CINⅡ~Ⅲ组有3例患者复发或病灶残留,均为HPV阳性者。结论:CIN采用Leep治疗对清除高危型HPV-DNA感染非常有效。随访时检测宫颈HPV-DNA可用于监测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PCR法对158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中HPV感染率46.84%(74/158)。感染比例最高的亚型是HPV16(36.48%),其次分别是HPV52(21.62%)、HPV58(13.51%),在感染者中,HPV单一亚型感染率为75.68%(56/74),HPV多亚型感染率为24.32%(18/74)。结论该研究中CIN患者HPV感染的常见亚型是16、52、58,HPV-DNA的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进展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高危型HPV感染的效果及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将确诊为CINⅠ-Ⅱ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168名初治患者按照敷药时间和照光时间随机分为1组(敷药时间3 h)和2组(敷药时间5 h)/A组(照光时间30 min)和B组(照光时间45 min),每个患者进行PDT治疗3次及治疗后1,3,6个月复查HPV感染和宫颈病理情况。结果:CIN的治愈率为100%,HPV转阴率为70%。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复查,CIN的治愈率仍为100%,HPV的治愈率为69%。HPV转阴率在CINⅠ和CINⅡ患者之间、A组和B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2组患者的转阴率明显高于1组患者(77.8%vs 63.2%,P0.05)。结论:PDT治疗CIN的治疗效果好,HPV清除率高达70%,且敷药时间5 h者HPV转阴率优于敷药3 h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患者行宫颈锥切术后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E6/E7 mRNA对疾病持续(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行宫颈锥切术并确诊为高级别CIN 234例,在术后第12个月行宫颈脱落细胞的薄层液基细胞学(thinprepcytologictest,TCT)检测、HPV-DNA检测、HPV E6/E7 mRNA检测,分析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术后疾病持续(复发) 47例,疾病持续(复发)率为20. 09%。初次锥切病变累及腺体及术前HPV E6/E7 mRNA阳性的高级别CIN患者术后疾病持续(复发)率(33. 33%、37. 14%)分别高于初次锥切病变未累及腺体及术前HPV E6/E7 mRNA阴性患者(13. 84%、6.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本组随访12个月,发现HPV E6/E7 mRNA阳性40例(17. 09%),HPV-DNA阳性87例(37. 18%),TCT异常63例(26. 92%)。HPV E6/E7 mRNA检查临床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优于HPV-DN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对高级别CIN患者宫颈锥切术后疾病持续(复发)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有效减少宫颈病变的误漏诊,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栓治疗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为制定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TCT筛查结果报告低度病变并经阴道镜下活检组织学诊断为CINⅠ患者120例,分为药物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和自然随访组。干扰素栓治疗低度CIN3个疗程,6个月后行宫颈组织学活检与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药物治疗组CINⅠ转阴率70%,自然随访组CINⅠ转阴率38%,物理治疗组CINⅠ转阴率9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高危型HP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自然随访组,低于物理治疗组。结论:干扰素栓用于低度CIN的治疗可增加其逆转率,阻断其向更高一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莉 《浙江临床医学》2011,13(8):865-867
目的 评价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HPV-DNA检测的意义,以及LEEP术对于CIN 1患者HPV清除的有效性.方法 37例HPV阳性患者(阴道镜活检证实为CIN 2-3 25例,CIN 1 12 例)行LEEP术,分别在术后随访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行HPV-DNA及细胞学检查.结果 在随访的第3个月、第6个月细胞学异常分别为11例、4例.CIN 1组HPV-DNA阳性率下降44%和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7例中2例病灶残留或复发,占5.4%,此2例最初均为CIN 3,在第3个月、第6个月时HPV-DNA均阳性.CIN 1无复发或持续感染病例.第3个月、第6个月细胞学改变分别为29.7%和1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第6个月4例细胞学异常者同时有HPV持续感染.HPV持续感染常伴有细胞学异常,HPV阴性常无细胞学异常.结论 LEEP术后第6个月时并未降低HPV感染率,HPV-DNA检测及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监测CIN术后有无病灶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情况,探讨HPV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 545例行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及HPV分型检测筛查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细胞学结果为无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改变(ASCUS)及以上级别者,进行阴道镜宫颈活检,分析HPV亚型分布情况及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5 545例女性共筛查出HPV感染者3 106例,感染率56.01%,其中单型感染者2 243例,占72.22%(2 243/3 106);多重感染者863例,占27.78%(863/3 106);共检测出4 194株HPV亚型。感染频度前5位的HPV亚型分别是16型(21.75%)、58型(20.12%)、52型(10.59%)、18型(7.46%)以及68型(5.05%)。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及高度病变的病变率分别为27.07%(471/1 740)、26.67%(144/540)、61.57%(133/216),宫颈细胞学病变分级程度越高,宫颈高度病变率越高(P0.05)。病理结果为CINⅡ、CINⅢ、宫颈癌患者的HPV高危亚型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92.13%、96.21%、100.00%,提示HPV高危亚型的感染率越高,宫颈病变程度越高(P0.05)。TCT、HPV高危亚型和病理活检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在TCT结果异常的患者中,HPV高危亚型阳性的患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更高。以病理活检为金标准,HPV高危亚型筛查在鳞状上皮高度病变患者中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灵敏度高达90.91%,特异度高达85.71%,阳性预测值高达90.91%。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程度和病理活检病变分级越高,HPV高危亚型阳性率越高;HPV分型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宫颈高度病变筛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价值及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的关系。方法对本院从2012年1至12月在宫颈门诊、妇科门诊及妇女普查发现宫颈脱落细胞异常者进行HPV分型检测、阴道镜及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级别宫颈病变239例:湿疣及CINⅠ108例、CINⅡ49例、CINⅢ81例(CINⅡ51例归为CINⅢ级)、原位癌1例。采用LEEP治疗,观察术后疗效及阴道出血情况,并分析宫颈病变与HPV不同亚型感染关系。结果术后病理升级44例,降级24例,等级171例,阴道镜诊断的符合率为71.5%。LEEP术后切缘阳性6例,2例原位癌,2例CINⅡ,1例CINⅠ,1例CINⅢ,2例原位癌及1例原位腺癌术后2个月行全子宫切除术,其余236例患者术后均无残留或复发,治愈率达98.7%。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有231例,感染率为96.7%。其中HPV16或合并其他亚型感染者宫颈高度病变发生率与其他型别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环切术治疗宫颈病变治愈率高,HPV16易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甚至癌变,多重感染可能是引起宫颈高度病变的一个促进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上海宝山区育龄期女性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比较单一及多重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程度差异。方法上海宝山地区育龄女性4 500例,均应用PCR荧光探针法进行宫颈HPV检测,对高危型HPV阳性者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及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 4 500例中450例(10.00%)感染高危型HPV,其中单一亚型感染387例(8.60%),双重亚型感染54例(1.20%),三重亚型感染6例(0.13%),四重亚型感染3例(0.07%);450例感染者最常见的亚型为HPV52(22.00%)、HPV58(16.00%)、HPV16(14.67%);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发现CIN 146例,其中CINⅠ级67例,CINⅡ级40例,CINⅢ级39例,单一HPV感染82例,多重感染64例;HPV31、39、35、45、51亚型感染未发现CIN病变;HPV16(86.36%)、HPV33(55.56%)、HPV18(55.56%)、HPV56(46.67%)CIN病变率较高;HPV16、52、56、33、68单一感染者CIN病变率(82.35%、14.10%、22.22%、33.33%、11.11%)低于多重感染者(100.00%、57.14%、83.33%、77.78%、38.10%)(P0.05)。结论上海宝山区育龄期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是HPV52,HPV16感染者CIN病变率最高,多重感染者CIN病变率较单一感染者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汤剂对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CINⅠ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251例,分为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130例,对照组121例。治疗结束后每6~12个月监测患者的宫颈液基细胞学(LCT)和高危型HPV,必要时行阴道镜下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结果治疗后第24个月随访,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病变逆转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保妇康栓联合中药组的青年组病变逆转率高于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妇康栓联合中药治疗可促进CINⅠ和HPV感染病变逆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在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实施宫颈病理活检,组织切片取样行病理学检查,比较HPV基因亚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4例患者中,正常或炎症宫颈6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58例,CINⅡ级36例,CINⅢ级88例,宫颈癌62例。HPV阳性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病情不断发展,HPV 16型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在宫颈癌患者中同样也是HPV 16型阳性检出优势明显,为77.4%(48/62)。HPV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检出情况:正常及炎症11.3%,CINⅠ级17.2%,CINⅡ级27.8%,CINⅢ级29.5%,宫颈癌9.7%;宫颈癌中HPV多重感染占比明显更少,更多的是单一HPV基因型感染,且感染类型全部为高危型。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HPV阳性检出率随之逐渐升高;宫颈癌中HPV基因亚型主要包括:HPV 16、33、52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随机选择宫颈病变患者1 007例,对高危型HPV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07例宫颈病变患者中,检出高危型HPV阳性429例,感染率为42.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CINⅢ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CINⅠ、子宫颈炎患者(P0.05)。不同年龄段宫颈病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HPV病毒载量平均值逐渐升高,但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中HPV感染者病毒载量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和高危型HPV感染相关,高危型HPV感染率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在筛查宫颈癌、判断癌前病变及患者治疗随访过程中,均应重视高危型HPV检测。  相似文献   

18.
对比分析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其亚型的分布情况。选取收治的宫颈病变患者374例,对所有患者HPV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宫颈病变患者中总HPV阳性率为61.8%,不同宫颈病变患者HPV阳性率具有明显差异,宫颈炎﹤CIN﹤宫颈癌;所检出的HPV亚型分布也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区HPV感染高危亚型主要是16、58、52、18与33型,亚型的检测对不同宫颈病变的筛查与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临床对高危宫颈病变人群进行跟踪检测、尽早诊断,以便及时治疗,加强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58例CIN II~III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术后3、6、12、18、24个月行TCT、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及HPV E6/E7 mRNA。在术后第12月随访时,对这三项检测中至少一项阳性的患者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价宫颈病变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18月HR-HPV DNA、HPV E6/E7 mRNA阴性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但术后24月HR-HPV DNA较术后18月略有下降。TCT阴性率在术后12月最低,术后24月最高。TCT、HPV E6/E7 mRNA联合检测与TCT、HR-HPV DNA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P>0.05),而TCT、HPV E6/E7 mRNA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较TCT、HR-HPV DNA联合检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0,P<0.05)。结论 HPV E6/E7 mRNA联合TCT检测可提高CINⅡ~Ⅲ级患者术后复发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联合α-干扰素栓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CIN I~Ⅲ级的83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3例,在LEEP术后第1次月经干净后即开始阴道后穹隆放置α-干扰素栓,隔日1次,1次1枚,连用3个月,经期停用。对照组40例单纯行LEEP。两组分别于治疗前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治疗后3、6、9、12个月行TCT及阴道镜下定位多点活检,且术后6、12个月时加行HPV检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前TCT、阴道镜下活检、HPV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①TCT:研究组术后3、6、9、12个月TCT正常率高于对照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术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镜下活检:两组术后3、6、9、12个月CIN均为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PV检测:研究组术后6、12个月HPV阴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伍用α-干扰素栓治疗CIN有协同作用,CIN的一次性治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