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蔡柏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广东省首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40余年,熟谙中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治病求本,审证求因,处方灵活,遣药精当。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对晚辈更是耳提面命,谆谆教导。蔡师临证善  相似文献   

2.
介绍张其梅主任医师采用中医辨治心悸的经验。张其梅主任医师认为心悸发病的初期往往以实证为主,后期可兼见虚证,并善于从痰瘀同证着眼,在治疗上采取祛痰除湿、活血化瘀之法,兼补气血阴阳之虚,从而改善心律,在临床上屡次取得良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张崇泉教授辨治心悸的经验。张教授认为,心悸多为虚实夹杂之证,治疗应补虚泻实兼顾,以安神定悸为基本治疗方法。临床常用益气补血、养心安神,益气温阳、祛寒复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滋阴清火、安神定悸4法,并列举治疗显效的病案4例,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杨会林  王强 《河南中医》2014,34(1):63-64
王强教授认为,心悸病机有两方面:虚证:主要是气血阴阳失调,使心失滋养;实证:主要是心血瘀阻,水饮凌心,使心脉气血运行不畅。两者在临床初期往往是以虚证为主,由于失治、误治,延误日久,导致阳虚后瘀血、水饮形成,最终出现虚实夹杂之症。应用六经辨证,审症辨证,随症变、辨其证,才能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5.
心阳不足是心悸的主要病机之一。临床治疗当温补心阳、。肾阳,首选桂枝甘草汤,并根据兼症加味。  相似文献   

6.
<正>蔡柏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首批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临证40余年,熟谙中医经典,博采众家之长,审证求因,治病求本,处方灵活,遣药精妙。蔡师擅长内科疾病,尤擅脾胃病,临证对便秘的治疗颇有独到之处。现将蔡师治疗便秘的经验介绍如下。1便秘为标,脾虚为本蔡柏教授博览古今文献,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以简驭繁,审证求因,综合广东地区的地域特点、生活饮食习惯等因素,认为脾气亏虚是导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心悸是常见心系病证之一,其病因病机纷繁复杂,病程病势缠绵难愈,临床治疗甚是棘手。方祝元教授在长期临证过程中,对心悸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此病病因虽以内伤为主,但不可忽视外感热毒致病,病机多虚实夹杂,提出表里并治、五藏同调,治疗上擅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之法,辅以养心安神、清肠泄热以平心悸,上述观点可为理论探讨和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段敏  张晶 《中国中医急症》2014,(9):1643-1644
宋一亭教授系全国第4、第5批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悉心研习岐黄之道40余载,医术精湛,学验俱丰,擅长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对心悸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随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宋师治疗心悸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病因病机 《素问·痿论》日“心主身之血脉”。说明心主一身之气,心气足则推动有力,血脉通畅,五脏得血养;《灵枢·邪客》亦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说明心者君主之官,主神志与血脉,心气宜聚,聚则心血充沛,神有所依附。宋师认为心悸多由于素体虚弱,饮食偏嗜,七情劳倦及感受外邪所致。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在治疗心悸方面历史悠久,理论完备,方法多样.姜德友教授精修经典,法宗恩师,融汇龙江医派历代名医学术思想,对心悸的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临证经验.姜德友认为心悸乃本虚标实之证,综合龙江地区气候特点、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将心悸分为7个证型:即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心阳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气滞证...  相似文献   

10.
心悸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现代医学中许多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发生心律失常。临床表现为心慌、心悸,患者自觉心中悸动、  相似文献   

11.
心悸既是一种疾病,也是一种症状,自古有之,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病。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亦可危及生命。病情常错综复杂。笔者在处理临床常见心悸的治疗中,本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整体思想,辨证施治。抓住病机,标本兼治,选方用药,酌情加减,每获良效。现将浅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正>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李果烈主任医师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及南京市名老中医继承班教师,从医50余年,衷中参西,治学严谨,屡起沉疴,对中医不同流派学术理论及民国至今南京当地医家学术思想颇有研究。李老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笔者跟随李老学习期间对其辨治心悸的医案、医论进行整理和研究,现总结如下。1细察气血阴阳之虚李老认为,心悸发生虽分虚实两端,然虚者更常  相似文献   

13.
黄文政教授辨治心悸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波  王耀光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36-837
黄文政教授临床上将心悸分为4种常见证型进行治疗,若心气不足兼心血亏虚治宜养血宁心,方选《证治准绳》养心汤;心脾两虚治宜补血养心,健脾益气,方选归脾汤加减;内有瘀热治宜补养心气,化瘀清热,方选《千金翼方》五参丸加味,黄文政教授每用此方加味治疗心脏诸疾证属心气不足,内有瘀热者,疗效甚佳;阳阳两虚治宜益气养阴,通阳复脉,方选《伤寒论》炙甘草汤(复脉汤)加减。  相似文献   

14.
陈美华主任辨治心悸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悸者,为病人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也。《内经》中就有“心中澹澹大动”、“心惕惕如人将扑之”、“心如悬若饥状”等对本病的特征进行了描述。该病多因外感、惊恐、失血、饮食劳倦、久病年老体虚而引发,病位在心,但涉及脾、肝、肾等诸脏。其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虚系指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实则多指痰饮、血瘀为患。恩师陈美华主任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著名的心血管内科专家,  相似文献   

15.
郭闫葵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43-1243
浦家祚教授系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山东省及济南市名老中医药专家。浦师从事中医临床40余年,善治心脑血管疾病,治学严谨,学贯中西,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聆教,受益匪浅。现将其对心悸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心悸是临床常见病,多由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引起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1],可见于现代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心力衰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炎及神经官能症等。赵青春主任医师对心悸病的诊治有独到经验,本人有幸跟随赵老师学习,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获益颇多。现将其临床辨治心悸的的经验整理如下。1治病求本,首辨虚实,本虚独重气血  相似文献   

17.
<正>袁海波教授是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性导师。2001年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聘为河南省首批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袁海波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心系疾病的治疗上经验颇丰。笔者有幸于2001年-2003年跟师学习,聆听老师教诲,收益良多,现就袁海  相似文献   

18.
医圣张仲景治疗心悸灵活多样,在<伤寒论>太阳病兼变证中这样写到: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脐下悸,欲作奔逐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等,以上表明心悸在临床上表现错综复杂,因而治疗上也随之各异.  相似文献   

19.
1 心虚胆怯心悸 ,同时伴有烦躁易怒 ,善惊易恐 ,寐少多梦 ,坐卧不安 ,舌淡苔白 ,脉虚弦。治以疏肝解郁 ,化瘀通络 ,养心安神。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柴胡、川芎、赤芍、丹参、桃仁、桔梗、枳壳、黄芪、柏子仁、枣仁、菖蒲、龙齿、夜交藤。2 心血不足心悸 ,同时伴有头晕目眩 ,面色无华 ,倦怠无力 ,舌淡苔白 ,脉细弱。治以健脾补血 ,化瘀通络 ,养心安神。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丹参、黄芪、党参、当归、生熟地、赤芍、柴胡、桔梗、枳壳、龙眼肉、川芎、白术、阿胶。3 阴虚火旺心悸 ,同时伴有心烦少寐 ,手足心热 ,口燥咽干 ,舌…  相似文献   

20.
聂惠民教授擅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对于心悸的辨治,聂教授认为辨证的关键是分清虚悸、实悸、虚实夹杂悸,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经方化裁,或是补益安神,或是祛邪定悸,或是扶正祛邪、安神定悸,临床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