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历代医家在妇科病治疗中采用的单一食疗、先食后药、先药后食、药食并用等各种食疗方法,并根据妇人体质、病证特点,以食疗调理妇人体质偏颇。妊娠哺乳期应用食疗避其药毒;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先以食疗纠其偏,再用药物攻其邪;药后食疗助阳发散药力;峻猛之药攻下后以食疗斡旋胃气;疾病治疗后期食疗调摄;药食同源同理相伍应用和"借道伐虢",对妇科临证食疗应用与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湿毒、风邪是本次COVID-19的主要病理因素,其产生和流行也具有显著的自然、体质特征。在多种诱因的共同作用下,湿毒挟风邪致病具有传播迅速、毒性炽烈、病情缠绵、易于传变等特点,并与诱发轻型、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炎症风暴的产生密切相关。本文研究COVID-19的相关文献和病例报告,从“天人合一”理论出发,分析COVID-19爆发流行的自然、体质因素,从湿毒挟风的病理性质和传变规律论述炎症风暴在COVID-19病程演进过程中的病理变化,提出以清热宣肺、解毒辟秽、健脾除湿、疏风通络为主的COVID-19治则。  相似文献   

3.
答:包皮水肿,是指阴茎包皮肿胀,状如水晶,或伴痒痛的病症。笔者认为本病之病因病机有二:一是感染湿热淫毒。多因久坐湿地,湿热下感;或因交媾不洁,淫毒内侵;或因包皮积垢,湿热内生。二是身中虫药食毒。多因素体禀赋不足,不耐虫药食毒,如遇昆虫叮咬,虫毒内侵;或因用药不当,药毒致敏;或因进食发物,食毒内生。湿热淫虫药食之毒盛则生风,风毒交攻于阴器,故其临床表现以包皮水肿痒痛为特征。如果失治误治,常可造成包度破溃糜烂,流水流脓,溃口难收,经久不愈。本病的治疗当以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原则。笔者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包皮水肿之病因病机有二:一是感染湿热淫毒,或因久坐湿地,湿热侵袭;或因性生活不洁,淫毒内侵;或因包皮积垢,湿热内生。二是身中虫药食毒。多因先天不足,不耐虫药食毒,如遇昆虫叮咬,虫毒内侵;或因用药不当,药毒致敏;或因进食发物,食毒内生。湿热淫虫药食之毒盛则生风,风毒交攻于阴器,  相似文献   

5.
胜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语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此云体质差异对于药物耐受性各不相同。所谓“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强,对药物耐受性强,治疗可以厚味重药,或药力稍峻猛,或剂量偏大些;所谓“不胜毒者”,一般认为体质弱,对药物耐受性弱,治疗应取薄味轻药,或药力略缓和,或剂量偏小些。这也是中医治疗强调“因  相似文献   

6.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发作时疼痛部位不固定,或者表现为牙痛、头痛、腹痛等,疼痛时发时止,病位不固定,与风邪"善行"特点相符;VSA发病急骤,轻重不一,变化无常,与风邪"数变"特点相符。善行数变是风邪致病的特点,风邪外侵是VSA重要的病因。风邪包括外风、内风,VSA的发病病机为正虚邪中,由脏腑虚弱,风邪内侵而致,常因感受风寒邪气或在季节更替时诱发或加重,可见,外风是VSA的重要致病因素。内风与VSA也密切相关,肝为风木之脏,肝病则风从内生,肝风内动,风邪乘于心,心脉痉挛,卒发VSA。基于治病必求于本,中医治疗本病应重视运用风药,风药是指具有发散风邪、祛风、解痉功能的一类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祛风药均具有解除血管痉挛、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改善末梢循环、止痛等多方面的作用,是治疗VSA的有效中药。  相似文献   

7.
律英华  刘维 《河南中医》2019,39(7):977-980
《伤寒论》系统论述了初病即可兼见或纯见他经证候的不同发病方式,并将其归结于体质因素所致。体质不仅影响着发病方式,也影响了六经病的寒热虚实属性,即邪气或病情随体质而发生变化。《伤寒论》既重视外感邪气引起疾病发展变化的共性规律,又强调体质因素造成疾病传变的个性化特点;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误治后出现的病情变化也不尽相同;体质壮实者虽经误治,阴阳受损而未衰,仍可阴阳自和而愈;不同的体质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仲景用药十分注意遵循"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的原则;体质较强的病人自和能力强,预后较好,若患者体质较差,则自和能力弱,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全国名老中医石志超教授在国内中医界首倡"风毒"致病理论学术观点。石教授指出:风毒虽具有外感六淫风邪之特质,或初有感触,见症不急,稍延则暴烈顽酷,进展迅猛危重,与风邪致病所致的临床表现不符,应是风邪挟毒侵袭,兼易患体质,表里感召,内外合邪,风毒浊淤滞肺,当以"毒"冠之,谓之"风毒"更能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实质及其病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因外感而发,传变迅速,病情危重,是风毒袭肺,蕴结胶固难解,戕害二天,或还入心肺,以致病情危殆。其发病与整个病理过程暗合石师的"风毒"学说,且无论标本,唯风毒贯彻始终。感于此并验于临床,笔者以"风毒"立论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以期发煌、充实老师的这一重要学术观点,举一隅之见,翼能给本病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9.
外感热病是指触冒风邪或时行邪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人群普遍易感。我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结合现代人郁热内蕴的体质,创立了四时感冒方,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孙海涛 《河南中医》2012,32(7):927-928
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与风邪密切相关.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形式,证候特征大多表现为风性,且重要致病因素为风邪,重要病机为络滞风阻,祛风药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理想药物.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重视风邪为患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病中的作用,往往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高脂血症与血栓的中医理论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淑娟 《光明中医》2003,18(1):26-28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 ,但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的提高。本文对高脂血症与血栓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 ,从而在高脂血症的早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及饮食与生活的调节 ,就能防止或推迟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 中医学对高脂血症的认识1 1 高脂血症与痰浊、瘀血的关系 :根据高脂血症的产生原因、致病特点和导致的疾病 ,可以把高脂血症归纳到祖国医学中的痰浊、瘀血中去 ,进行辨证施治[1] 。在祖国医学中 ,痰浊、瘀血是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