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建中汤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方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消肿止痛方,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头孢克肟颗粒,3 mg/kg,2次/d,枫蓼肠胃康片,1.5~2片/次,2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腹痛改善情况、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腹腔淋巴结缩小情况及血细胞变化,对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腹腔淋巴结长径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腹痛改善、总有效率、腹痛缓解时间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肿大淋巴结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或P0.01);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组内、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腹腔淋巴结长径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消肿止痛方能明显改善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的腹痛,缩小肿大的淋巴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基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及其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关性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所致的腹痛与"二次打击"有关。  相似文献   

3.
4.
张凤丽 《光明中医》2016,(24):3596-3597
目的探讨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6例,实施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1.67%、72.22%,且观察组腹痛、呕吐泄泻等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四逆散合小建中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乌梅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应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47例,以乌梅汤为主方,随症加减,6d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3例(27.66%),显效17例(36.17%),有效15(31.91%)例,无效2例(4.26%),总有效率为95.74%。结论:应用乌梅汤加减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孙艳淑 《光明中医》2014,29(1):75-76
目的探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采用中药银翘散结止痛汤治疗,对照组93例采用西药抗感染药物治疗,1周后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腹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金静  高桂君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7):1190-1191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汤治疗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已确诊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行中药治疗,高频超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2例经治疗治愈38例,好转4例,效果显著。结论经高频超声证实清热散结汤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结合雷火灸治疗。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够缓解疼痛、缩小肠系膜淋巴结体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口服抗生素和静脉应用抗生素2种方法给药,观察2组疗效。结论口服抗生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肯定,经济方便,符合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用药原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英德市中医院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呋辛治疗,均在治疗7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淋巴结大小,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59%)与对照组(91.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淋巴结的大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但是与静脉注射抗菌药物相比较,口服抗菌药物不但应用起来方便,其治疗效果肯定,同样能够达到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60例。A组采用针刺足三里、四缝穴点刺配合武当八宝紫金锭治疗,B组采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治疗,C组采用单纯口服武当八宝紫金锭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IL-6水平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8.3%,B组为76.7%,C组为80.0%,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IL-6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后IL-6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是一种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有效方法,能降低IL-6的生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抗感染,抗病毒,解痉及对症处理,配合热庵包治疗;治疗组在以上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小儿推拿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9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缓急止痛汤口服,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5 d总有效率为80.00%,显效率2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15.56%(P0.05);治疗组10 d总有效率为95.56%,显效率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53.33%(P0.05);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拟缓急止痛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方剂藿香和中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 将54例门诊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口服藿香和中汤;对照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4∶1)干混悬剂和清热散结胶囊。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为74.07%(20/27),高于对照组的51.85%(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服藿香和中汤的个别患儿服药数日后出现食欲增加,疗程结束后即恢复正常。对照组个别患儿出现皮疹及腹泻症状。结论 藿香和中丸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痛贴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效果。方法:86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腹痛贴穴位贴敷。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常规白细胞计数、血清CRP、PCT水平均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肠系膜淋巴结纵横径均缩短,且研究组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自制腹痛贴辅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应用中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经高频彩超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 ,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剂量的抗炎药物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24(57.1%)有效15(35.8%)无效3(7.1%).对照组:显效26(65.0%)有效12(30.0%)无效2(5.0%),p >0.05.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7.
柴胡汤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河北省中医院李波路娣△赵五申△△(050011)肠系膜淋巴结炎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笔者主要讨论后者。临床上肠系膜淋巴结炎与阑尾炎可谓有不解之缘,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易被误诊为阑尾炎,而阑尾术后发病又可被误诊为肠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阳散结汤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治疗,治疗组予温阳散结汤辨证温阳理气,散结止痛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腹痛消失,胃纳改善,大便恢复正常时间,治愈率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周及1月治疗组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阳散结汤治疗疗效满意,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将吴茱萸、肉桂、干姜、香附、延胡索、木香、陈皮等中药按照3∶5∶6∶5∶3∶6∶6的比例,研细粉,取150 g,加入海盐250 g,装入20 cm×30 cm的药袋中,将药袋置于微波炉内,加热约1 min,温度适宜时以脐为圆心敷于患儿腹部,每日1次,1周一个疗程。结论中药烫熨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方法简便、绿色安全,为临床治疗本病开辟了中医外治的新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组40例,西药组3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口服自拟止痛汤联合经洛导平治疗;对照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腹痛、呕吐、体温、腹腔淋巴结恢复至正常的时间较西医药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