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例:陈某,男,18岁。敷用化学“药物”,灼烧左足第二趾上寻常疣,2个多月灼伤创面未愈入院。左足第二趾胫侧有一约4cm×2cm的灼伤创面,创缘红肿。诊断:左足第二趾化学灼伤1%Ⅲ度。 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焦痂,远节趾间关节外露,创面应用湿敷和抗生素,治疗11天后炎症消退;再手术切除周围疤及部分肉芽组织,形成组织缺损约4cm×2cm伴骨外露,取左拇趾腓侧带趾固有动静脉神经蒂 相似文献
2.
3.
小腿内侧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解剖研究及临床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在44侧下肢标本上,通过动脉乳胶灌注、墨法灌注及铸型腐等,对小腿内侧筋膜逆行转位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该筋膜皮瓣的血供主要以胫后动脉下1/3段发出的肌间隙皮动脉供应,平均生侧有2.1(1-3)支,外径0.7mm;该筋膜皮支在胫骨内侧缘附近的浅、深筋膜内与胫后动脉在小腿中、上部发出的数条筋膜皮动脉及膝降动的隐支间有广泛的吻合,形成血管链,故以胫后动脉下1/3段的皮动脉为蒂,筋膜皮瓣可截取范围,上界可达 相似文献
4.
我院烧伤整形科应用单蒂或双侧双蒂颞浅筋膜组织瓣翻转加自体皮移植术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方法,治疗4例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至颅骨外露的患者,其中头皮撕脱伤的2例,前启额部后至枕部,仅保留少部分骨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治疗方法,提高此类创面治疗质量。方法回顾6例伴有股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患者的治疗过程,分析对侧胸脐皮瓣修复术、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修复术和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术3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手术注意事项及预后。结果本组6例患者,根据创面的位置及局部血管重建情况施行不同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其中2例人工血管外露的患者,术后皮瓣下间断性炎性渗出约1个月后创面愈合。6例患者获得半年随访,创面均完全愈合,患侧下肢血运良好,局部人工血管通畅;2例伴股神经损伤者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3种皮瓣修复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对伴有神经、血管外露的髂腹股沟区创面应根据创面位置,神经、血管损伤情况,采用以对侧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胸脐皮瓣,同侧阔筋膜张肌肌皮瓣,或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转移修复,3种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操作安全可靠,皮瓣抗感染能力强,皮瓣质地与受区相近的特点,是修复髂腹股沟区创面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手部深度烧伤多个指骨外露的修复方法。方法在下腹部形成多个带真皮下血管网的薄皮瓣,修复多个指背皮肤缺损伴有肌腱及骨外露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游离植皮,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9例中共形成小型皮瓣54个,52个皮瓣成活良好,48个外形满意,2个皮瓣因皮瓣蒂部扭转成活不良。结论采用多个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修复手深度烧伤指骨外露创面,伤指不需并指、去脂、分指等多次手术,术后外形相对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修复手烧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正>肘后骨关节外露创面在临床比较常见,处理不当可造成肘关节功能严重障碍。自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我们利用肱桡肌肌皮瓣修复肘后骨关节外露创面1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年来有应用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的报道,但其治疗效果尚不明确。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真皮修复23例骨外露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3例骨外露患者,男18例,女5例。骨外露创面清创后,进行人工真皮移植,待其成活后,进行自体薄断层皮片移植,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断层皮片的成活情况和供皮区瘢痕增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骨外露患者中除1例女性颅骨外露部分修复外,其余患者人工真皮及自体皮片成活良好,骨外露创面均完全修复,供皮区未见瘢痕。结果提示,人工真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小腿联合皮瓣修复膝部及周围组织烧创伤等深度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1年1月至2009年6月膝部及周围组织深度烧创伤患者28例,应用局部筋膜皮瓣、轴型皮瓣、肌皮瓣、岛状皮瓣修复创面,观察重要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的覆盖情况,皮瓣术后的成活情况,肢体的外型及功能。结果 19例一次手术修复创面愈合,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恢复良好,3例创面清创后二期修复创面愈合,6例有部分皮瓣坏死,其中4例功能部分恢复,2例功能欠满意。结论大小腿联合皮瓣修复膝部及周围组织烧创伤深度创面能满足大部分创面的覆盖需要及复杂创面修复,修复后大部分功能恢复良好。术中应依据创面情况和位置,争取一期修复创面,首选局部皮瓣、轴型皮瓣、肌皮瓣和岛状皮瓣,局部无条件时选用游离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修复下肢远端微型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的下肢远端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和(或)钢板外露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车祸致伤10例,重物砸伤2例,骨和(或)钢板外露时间为1~8个月,扩创后创面面积2.0 cm×3.0 cm~3.5 cm×3.0 cm。以筋膜皮下组织为蒂的筋膜皮瓣修复此类创面,通过观察术后皮瓣存活情况,皮瓣外形,测定皮瓣的两点辨别觉和观察功能的恢复情况,评价其疗效。
结果本组共12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一期愈合。2例早期皮瓣远端颜色较苍白,经抗凝、抗痉挛及保温等处理好转并成活。随访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寒且色泽满意,两点辨别觉为10~15 mm,平均12 mm,与对侧同一位置相近,患肢外观与功能恢复满意,行走不受影响。
结论筋膜皮下组织蒂皮瓣设计灵活,操作简便,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骨和(或)钢板外露的微型创面,术后皮瓣外形、色泽恢复满意,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赵学建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1,(4):62-63
目的研究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15例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9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可靠的血液供应,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是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创面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6.
沈余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19,14(2):81-84
毁损性创面由于其损伤范围广、损伤程度深,并发症、合并症多,修复十分困难,致残率、截肢率、致死率极高,一直以来是外科修复的难点和重点。本文重点就毁损性创面的定义、伤情判断、损害控制理论治疗毁损性创面的应用、各部位创面修复、功能重建、截肢与保肢、多学科合作、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毁损性创面治疗中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随着现代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毁损性创面的修复与重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仍有许多不足和遗憾,需要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智能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在毁损性创面修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期创面的完美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患者男,37岁,于2007年4月25日在福州工作中,不慎被6000伏电压电击烧伤右上下肢、右肩部、左手。在当地医院进行急诊抢救、抗休克、补液,右下肢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自体皮移植术。2007年5月22日下午3点以右上下肢、右肩部、左手电击烧伤,胫骨外露、跟腱坏死28d为主诉收住院。既往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向吸引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的疗效。方法 23例感染性骨外露患者用双向吸引VSD灌吸7~21d后行皮瓣移植:采用筋膜皮瓣修复8例;皮神经营养皮瓣1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供皮瓣修复7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1例采用双皮瓣修复),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3例。对照组33例以传统单向VSD覆盖处理。比较两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结果采用改良双向吸引VSD组的等待皮瓣修复天数、VSD使用频次、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0.01)。23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Ⅰ期愈合13例,Ⅱ期愈合10例。其中骨折患者共19例,11例患者骨折3~6m全部愈合,5例患者9~12m愈合,3例患者骨不连,皮瓣愈合后1y,行自体髂骨植骨愈合。骨感染经2~3y随访无复发。结论双向VSD结合皮瓣修复治疗感染性骨外露可显著缩短病程,减低费用,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处理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共48个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的修复。在病情稳定后尽早手术清创,清除坏死组织,保留有活力的间生态组织,即刻采用皮瓣修复。结果48个接受治疗的创面,包括轴型皮瓣修复26处,随意皮瓣修复8处,肌皮瓣修复8处,游离皮瓣修复4处,交肢皮瓣修复2处。其中1例游离皮瓣由于基底感染血管栓塞而发生坏死,待肉芽组织生长后游离植皮修复。其余创面一期修复成功,较好地保存了患肢功能。结论四肢深度电烧伤创面应尽早手术清创,一期修复创面,酌情选择轴型皮瓣、随意皮瓣、肌皮瓣,必要时可选用游离皮瓣或交肢皮瓣,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肢功能,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