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兴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11-1512
三阴三阳源于月相盈亏变化,可表示人体阴阳的月节律。三阴三阳用于表示人体日节律则综合了阴阳与寒热昼夜变化节律的时相差。较之仅考虑阴阳变化的太少划分。有更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更为复杂的规律。更符合人体实际,因而在解释人体生理、认识病理、预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有更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的六经学说是对《内经》三阴三阳理论的发展。在《内经》中记述和运用三阴三阳者大约有四个方面。一是经络之三阴三阳,多见于《灵枢·经脉篇》,系论十二经脉的循行及“是动”、“所生”病候,乃依据经脉循行人体的阴阳部位和所属脏腑属性而定。二是气化之三阴三阳,主要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素问·天元纪大论》诸篇。三是用以研究阴阳离合规律及开、合、枢等生理功能。如《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阴阳别论》的三阴三阳按照阴阳理论分述三阴三阳的病机、主病及推测预后等。四是热病的三阴三阳,主要对热病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从空间角度看,《黄帝内经》的三阴三阳是对人体空间区域的划分,该划分与十二经脉的命名密切相关。三阴三阳的位置是以观察者即"圣人"自身的角度来确定的,有南面而立和仰卧朝上两种姿势,根据经脉的循行位置可理解《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对三阴三阳位置的描述。通过建立准极坐标系及由半笛卡尔坐标系和半极坐标系构成的"圣人坐标系"对三阴三阳的位置进行数学描述,后者更符合《黄帝内经》的本意。借助上述坐标系可理解《灵枢·经水》中代表经脉的人体十二经水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4.
三阴三阳开阖枢调节人体阴阳气化并使阴阳出入顺应昼夜节律.本文基于《黄帝内经》阴阳离合的开阖枢理论阐释人体寤寐机制,认为三阴三阳开阖枢应天时而调阴阳是正常寤寐的生理基础;指出不寐的发生与经气开阖枢功能失调导致阴阳出入失常有关.针灸治疗疾病的着眼点在于调整人体阴阳,而不寐的根本病机就在于阴阳失交、阳不入阴.三阴交、神门可调...  相似文献   

5.
周唯 《中医研究》2007,20(2):11-14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纲领,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大类,创立了六经辨证,论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三阴三阳乃由一阴一阳衍化而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根据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将一阳分为三阳,一阴分为三阴,但其根本仍是阴阳.  相似文献   

6.
六经辨证是后世医家对《伤寒论》中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它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三阴三阳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源于《内经》阴阳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阴阳在人体的重要性。三阴三阳在《内经》里是用于命名人体的脏腑经络,是一个生理概念,而在《伤寒论》中则是一个病理概念。《伤寒论》中  相似文献   

7.
中医是三阴三阳学说的集大成者,本文探讨了三阴三阳的古天文学背景和医道内涵,指出三阴三阳是对阴阳的定位、定量、定性、定向标定,研究中医理论中的三阴三阳问题对重新认识中医理论框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1理论依据1.1《伤寒论》三阴三阳及三阴三阳病欲解时1.1.1《伤寒论》三阴三阳《伤寒论》三阴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三阴三阳感受寒邪后,人体发生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荣卫、气血变化,产生疾病,仲景制定理、法、方、药,而成为《伤寒论》。1.1.2《伤寒论》三阴三阳病欲解时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子上;少  相似文献   

9.
《内经》中的三阴三阳除了作为说理工具,探讨的是人体的三阴三阳之气,具体指人体五脏六腑,经脉,脉象等内涵。九篇大论所论治三阴三阳,以天地三阴三阳之气与人体三阴三阳之气相合,探讨了天地人与气候疾病的关系。《灵枢》三阴三阳主要有经脉、经筋、络脉等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阴三阳的来源及应用。方法:根据《黄帝内经》对三阴三阳的论述,结合古代天文历法,探讨三阴三阳与天文历法的关系。结果:三阴三阳源于天文历法,其中厥阴、阳明分别是描述太阴历中朔日、望日的天文现象的名词;三阴三阳用于划分天气的阴阳属性以及人体的区域;依据六律的法则而建立十二经脉,十二经脉是指三阴三阳辖区的血脉渗灌系统;中医用三阴三阳归类病症、划分外感伤寒热证的发展阶段。结论:三阴三阳来源于天文历法;《内经》中三阴三阳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为后世《伤寒论》开创三阴三阳脉证并治的辨证论治纲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周易》时《伤寒论》的影响主要是提供了思维的方法和思维模型。三阴三阳说实际上就是阴阳说,只是把阴阳按自然界的时间和空间的运动规律、消长转化分为六个阶段,以论述天人合一的宏观宇宙学。1、《用易》对《伤寒论》三阴三阳说的影响。《伤寒论》作为一个文化的分支,把阴阳学说借用到人体的生理病理、辨证施治上。泰卦上坤下乾,地处天住,天处地位。地气上升,天气下降,是相交之意。表示机体中阴阳相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医发展缓慢并面临诸多挑战,中医理论也存在被弱化的现象。由于立足点不同,人们对中医理论存在诸多分歧,阴阳学说更是如此,故借用最早表示阴阳概念的太极图,运用象思维将其与阴阳学说中的三阴三阳概念图文结合,专门阐述三阴三阳定量定位定性定向问题,希望能为研究三阴三阳及其相关内容的学者提供一个新思路、新见解,促进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认为,天地由阴阳构成,阴阳之间处于永恒的规律性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其中昼夜阴阳节律是最典型、最普遍以及最重要的节律[1],自然之阴阳作用与影响着人体,并决定了人体的阴阳。早在《内经》就有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衰少,夜半人气入脏,周而复始,节律变化的记载。天人正是通过阴阳达到了高度统(合)一。根据天人的这种昼夜节律,我们假设,如在平旦阳气当升之时,投以阳药,而在日暮阳气当内敛之时,给以阴药,对于人体阴阳的调节似乎更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理和天人合一规律。故自拟了助阳的旦丸和敛阴的暮丸组成阴阳药对,并以老年功…  相似文献   

14.
开阖枢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三阴三阳,气之离合,以开阖枢的形式,产生升降出入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保证。人体三阳之气上升,则三阴之气下降,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开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人体三阳之气下降,三阴之气上升,此时三阳之气的活动是关阖枢,三阴之气的活动是开阖枢。开阖枢是人体阴阳之气升降出入的主要依据。是动态的阴阳,时态阴阳。《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即源于开阖枢的时间定位。  相似文献   

15.
六经的阴阳: 《天元纪大论》上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主治,各有太过不及也。”又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这是说一年之中的时间变化有阴阳之分(前半年为阳,后半年为阴,春分至秋分为阳,秋分至春分为阴)。  相似文献   

16.
《难经·七难》将一年三百六十日划分为六季,每季各有当旺的六十日,分属三阳三阴。在不同季节里,由于各种自然因素条件不同,人体的脉象变化,与三阳三阴旺盛时日相应,呈现三阳三阴之旺脉。现将三阳三阴的由来、时日、六气及脉候分述于下,供进一步研究。1三阳三阴的...  相似文献   

17.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绝不可废。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月经周期分期提出新的见解。首先从阴阳图两极属性对月经周期分期重新定位,其次从阳气生长化收藏角度认识卵泡的发育规律,阐述月经周期阴阳消长的变化,最后认为由三阴三阳气机升降出入变化异常导致月经紊乱,可变生出阴阳寒热虚实的各种临床症状。故治疗月经病宜顺应三阴三阳开阖升降出入的动态时位,灵活使用各种方法,推动完成生长化收藏的过程,让月经恢复规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的研究认为,三阴三阳等六个概念,只是阴阳的划分,并无所指的具体物质,只有与存在具体物性的概念结合起来,才具有物质性,《伤寒论》中,张仲景创造性地将太阳等六个概念与"病"结合起来,称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病,"病"就是存在具体物质性的概念,"病"是人体产生的,因而"病"具有物质性。太阳病等六病的辨证论治,就是辨人体的"病",论治人体的"病"。《伤寒论》三阴三阳是指"病",离开了"病",三阴三阳就无具体所指的物质性了。  相似文献   

20.
阴阳按"一分为三"的时空划分三阴三阳并配属脏腑经脉,依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作用,按内属脏腑端和外连手足端之空间三阴三阳的阴阳含量同性"相斥"由多向少方向、等量三阴与三阳"相吸"作用顺接而时间继起的流动,对应了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反映出阴阳"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作用是十二经脉循环漉注的基础和经脉气血多少的原因,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