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线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对94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腹腔镜套扎和腹腔镜缝合2组,每组各47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患者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腹腔镜套扎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腹腔镜缝合组(P〈0.01),套扎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少于缝合组(P〈0.01);缝合组有4例术中出血大于500mL。两组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子宫肌瘤大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术后各有1例皮下血肿,无其它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线圈套扎法是安全可行的,该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改良子宫腺肌瘤剔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尝试对11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瘤剔除术,将手术方式进行改良,以期改善手术疗效,满足患者需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4.
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1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3月至2005年2月,我院成功完成17例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除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7例,年龄25~54岁,平均37岁。有月经改变6例(其中4例合并宫体肌瘤),伴下腹部疼痛或不适3例,绝经后腹痛1例,无自觉症状10例,均在盆腔检查发现肿块,术前诊断阔韧带肌瘤仅2例,诊断为单纯宫体部子宫肌瘤5例、卵巢肿瘤10例,所有病例均已婚,无生育史4例,有输卵管结扎史1例,剖宫产史2例,阑尾切除史2例。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于肌瘤外突明显的部位电凝切开阔韧带前叶或后叶,切口长约瘤体直径的2/3,分离肌瘤包膜至瘤核,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及对妊娠的影响,从而为子宫壁间肌瘤内镜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行TCRM和LM患者的临床资料,宫腔镜组236例、腹腔镜组392例,比较2组的一般情况、围手术期特点、术后肌层愈合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减低程度比较,宫腔镜组均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转开腹率、术后发热率和术后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随访的181例宫腔镜组患者和336例腹腔镜组患者中,术后1,3,6个月的肌层完全愈合率宫腔镜组均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肌层完全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9)。宫腔镜组首次妊娠距肌瘤剔除术的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术后妊娠患者均未发生妊娠期子宫破裂。结论:TCRM与LM均安全可靠,TCRM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TCRM优于LM。  相似文献   

6.
手术预处理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使用不同的手术预处理对手术出血量的影响,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1999年10月至2003年3月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腹腔镜下157例子宫肌瘤患者施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成4组进行手术预处理,第1组用套扎线圈先套扎宫颈峡部,第2组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20IU,第3组子宫肌层注射催产素10IU加麦角新碱0.4mg,第4组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12U,分析不同预处理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157例手术均获成功.第4组的出血量与其它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各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不显著.结论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时,子宫肌层注射垂体后叶素的预处理,可使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配合腹部B超检查可防止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遗漏.  相似文献   

7.
贡桂华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5):373+385-373,385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蹄组织组成,最常见于30-50岁妇女。子宫肌瘤剥除是一种单纯剥除肌瘤、保留子宫功能的手术方式。以往较大肌瘤(直径5cm以上)、尤其是子宫肌壁间肌瘤,常采用开腹手术方式。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医疗设备的不断改进、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剥除较大的子宫肌壁间肌瘤,已成为可能。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自2011年开始,对有保留子宫要求的、子宫肌壁间肌瘤达7cm以上的妇女,采用腹腔镜下剥除手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子宫黏膜下和肌壁间肌瘤合并不育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妊娠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113例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黏膜下肌瘤53例,肌壁间肌瘤60例,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或经腹/腹腔镜/阴道子宫肌瘤切除术,观察术后妊娠及相关因素情况。结果113例患者术后妊娠81例(71.7%),其中黏膜下肌瘤患者妊娠率为81_1%(43/53),肌壁间肌瘤患者妊娠率为63.3%(38/60)。81例妊娠患者中,71例足月分娩,6例早产,新生儿均存活。无子宫破裂发生。患者年龄〉35岁、不孕年限〉2年、肌壁间肌瘤最大直径≥6cm和数目≥4个者术后妊娠率明显降低(P均〈0.05),而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位置、缝合层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与术后妊娠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对黏膜下和肌壁间子宫肌瘤合并不育的患者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妊娠结局,患者年龄、不孕年限、肌壁间肌瘤大小和数目是术后妊娠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DDI评分系统预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年龄妇女子宫肌瘤临床发病率为20%-40%^[1],在手术病理标本中的检出则高达77%^[2]。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Iaproscopic myomectomy,LM)患者创伤小、康复快、腹部无明显疤痕,但腹腔镜下剔除肌瘤缝合瘤腔、止血等技术操作难度较大,若辅以下腹部4-6cm长的小切口,可使手术难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20%-30%。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最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子宫切除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晚生育,并且更加重视子宫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的完整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正在日益增加。自1990年,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取代开腹手术治疗肌壁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与开腹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得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的优点。方法 选择1998年4月~2004年10月我院单发子宫壁间肌瘤39例行肌瘤剔除术的患者,其中腹腔镜下手术20例,开腹下19例.对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LM较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美观等优点。结论 LM具有微创、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保留器宫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9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56例)与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57.63±3.40)ml明显少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预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实验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的预后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子宫肌瘤患者采取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与研究组(15例,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预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卵巢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研究组术后的卵巢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有助于加快患者的预后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提升安全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取经脐孔取瘤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所有患者采取经脐孔取瘤法将标本取出,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8.13±9.25)min、(64.87±18.93)ml、(4.31±1.22)d;无1例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脐疝;术后24 h、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01±0.80)分、(4.26±0.64)分;术后病率为0%。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取经脐孔取瘤法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便捷、成本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患有子宫肌瘤的妇女64例,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实验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及定性的比较分析。结果:经观察对比发现,实验组在术中出血量(61.36±10.39)ml,住院时间(5.39±1.27)d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87.36±15.59)ml。(9.17±2.09)d,其差异在统计学允许范围内。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对于患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佳,建议该微创手术临床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40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浆膜下肌瘤22例、壁间肌瘤18例,肌瘤直径4~8cm。手术平均时间88.13±30.44分钟。术中出血91.27±83.41ml。术后体温最高37.8℃,2天后恢复正常,术后住院4.87±1.20天。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经阴道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阴道行子宫黏膜下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5年3月至2008年5月经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36例,均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mm,其中30~40mm 13例,41~60mm 20例,61~63mm 3例.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失败后,改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随访3~40个月.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残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36例患者均成功施行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4.7±10.4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200.0±38.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9±1.2天,术后满意率均达100%,2例要求生育者1例妊娠.结论:对位于子宫下段、肌瘤直径30~63 mm的黏膜下肌瘤,考虑到宫腔镜可能不易切除的,可经阴道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相似文献   

19.
子宫肌壁间妊娠临床较为少见,发生率约占异位妊娠的1%,占妊娠的1/30000。随着人工流产率、剖宫产率的增高及胚胎移植增多,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我院近1年共收治2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有48例子宫肌瘤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于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研究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分组对比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操作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