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50例HIE患儿分轻、中、重度组与52例正常新生儿对照,测定血浆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的活性,常规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IE时血浆AST、LDH、CK、α-HBDH活性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应升高,尤以CK、CK-MB升高明显,与临床分度呈正相关。重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HIE患儿心电图检查异常74例(50%),其中轻度组13例(29%),中度组28例(50%),重度组33例(69%)。结论监测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能较好地协助临床早期诊断HIE时有无心肌损伤及损伤程度,对判断病情、估计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欧柏电  刘娟 《临床医学》2013,33(1):79-8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按照治疗与否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治疗,同时选择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均在入院时及生后3、7d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脱酸氢酶(HBD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时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升高(P均<0.05).生后3d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 0.05).生后7d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d后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7d后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 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3d轻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重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P均< 0.05);生后7d轻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CK、HB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K-MB、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P均< 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早期新生儿阶段心肌酶谱异常,1,6-二磷酸果糖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肌损害,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躁狂症与精神分裂症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住院躁狂症(MA)患者和同期住院120例精神分裂症(SP)患者作为对照,于入院次日采集空腹静脉血样,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AST、CK、CK-MB、LDH和α-HBDH水平。结果:躁狂症组血清AST、CK、CK-MB、LDH和α-HBDH均高于精神分裂症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躁狂症患者血清中AST、CK、CK-MB、LDH和α-HBDH测定值及阳性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靠近心脏肝癌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HIFU治疗前和HIFU治疗后1、3、7 d检测34例靠近心脏肝癌患者外周血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I(cTnI),同时监测心电图.结果 AST、CK、CK-MB、α-HBDH、LDH、Myo HIFU后1 d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后3 d、7 d明显下降,与HIFU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FU前后cTnI和心电图均正常.结论 HIFU治疗靠近心脏肝癌对心肌无明显损伤.cTnI是评价HIFU对心肌损伤的重要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酶检测在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Apgar评分将其分为Apgar 4-7分为轻度组59例,Apgar<3分为重度组23例,抽取入院后12 h内及治疗后第3天静脉血,并选取30例同期住院无缺氧的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70用速率法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α-羟酸脱氢酶(HBDH).结果 重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和HBDH水平(170.1±32.3 U/L,1 264.5±207.2 U/L,214.5±86.1 U/L,918.5±239.5U/L和747.3±172.5 U/L)高于轻度度窒息组(72.7±20.9 U/L,460.4±164.1 U/L,70.1±26.6 U/L,402.7±107.5 U/L和349.6±122.1 U/L,t值=7.81,15.87,9.95,11.59和10.07,P均<0.01)高于正常组(33.1±11.8 U/L,201.1±44.8 U/L,23.2±6.5 U/L,181.2±34.9 U/L和198.1±35.4 U/L,t值=5.48,4.97,5.46,6.43和3.89,P均<0.01),治疗3天后心肌酶水平大幅回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P<0.05).结论 血清心肌酶水平能较及时地反映窒息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的程度,及早测定其水平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运动后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研究了麝香保心丸对血清和心肌中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酶的活性和心肌中Ca2+、Mg2+含量的影响.结果力竭运动可造成大鼠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BDH等酶的活性和心肌中Ca2+含量显著升高,心肌中Mg2+含量显著降低.麝香保心丸可抑制大鼠力竭运动后血清和心肌中LDH、GOT、CK、α-HBDH等酶的活性和心肌中Ca2+含量显著升高,抑制心肌中Mg2+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麝香保心丸有减少力竭运动后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菊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27-2727,2730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96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钙蛋白Ⅰ(cTnⅠ)、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FMD患儿血清AST、LDH、CK、CK-MB、α-HBDH、cTnⅠ、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可作为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患者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同时选取精神正常患者50例为对照组,测量血清CK、CK-MB、LDH、α-HBDH、AST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入院时CK、CK-MB、LDH、α-HBDH、AS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入院后1、2、3、4周后CK、CK-MB、LDH、α-HBDH、AST水平明显降低,其中以入院1周后下降最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谱升高与患者精神状态有关,且随着疾病的控制,逐渐下降,对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0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轻度窒息组),2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重度窒息组)出生后24h内及治疗后第7天的cTnI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同时第1天及第7天对收集病例进行心电图检测计算QT离散度,并与围产期无窒息史的20例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新生儿生后第1天血清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且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cTnI与CK-MB升高更明显(P均<0.01),表明窒息程度越重血清cTnI与CK-MB升高越明显。治疗7d后窒息新生儿cTnI与CK-MB水平及QT离散度均能下降,与治疗前(第1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cTnI与CK-MB均能敏感检出窒息新生儿心肌损伤,且随着病情好转cTnI与CK-MB及QT离散度均有明显下降,但由于CK-MB影响因素较多,且活性持续时间较短,目前多用cTnI作为反映心肌损害指标,其联合QT离散度检测能早期敏感检出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助于疗效判断及病情与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NHIE)伴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改变与HIE分度的相互关系 ,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 16 5例HIE伴心肌损害的患儿出生后 4 8h以内的血清LDH(乳酸脱氢酶 )、CK (肌酶激酶 )、CK -MB (肌酶激酶同功酶 )、HBDH (a -羟丁酸脱氢酶 )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肌损害与窒息恢复时间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1。 83例 (83/16 5 )患儿心电图出现改变 ,重度组改变分别大于轻、中度组 ,轻度组大于中度组。经方差分析显示 :心肌酶中CK、CK -MB变化与HIE的分度呈正相关性 ,差异显著 (P <0 0 5 ) ;12例 (12 /16 5 )病人于出生后 12h内出现心肌酶谱变化 ,而其中 8例的酶谱变化出现于生后 6h内。结论 :心肌损害和窒息恢复时间密切相关 ,常规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对HIE伴心肌损害的程度及预后判断 ,以及指导临床治疗有较大参考价值 ;生后 12小时内即可监测心肌酶学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I)在川崎病急性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川崎病 (KD)组 (n =5 6 )及对照组(n =2 0 )患儿血清cTnI、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浓度。结果 :KD组与对照组血清CK、LDH浓度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而血清cTnI、CK -M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 (P <0 .0 0 1)。在诊断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上cTnI优于CK -MB(P <0 .0 5 )。结论 :cTnI与CK -MB对KD患儿急性期心肌损伤有诊断价值 ;与CK -MB比较 ,cTnI具有高度特异性、灵敏度 ,指导早期IVIG治疗 ,从而减少KD患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心肌营养素-1(cardio trophin-1,CT-1)以及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lycogen phosphorylase isoenzyme BB,GPB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72例合并心肌损伤窒息新生儿为试验组[其中轻度窒息39例(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33例(重度窒息组)],3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GPBB、CT-1水平,并分析血浆GPBB、CT-1水平与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血浆GPBB、CT-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5);重度窒息组血浆GPBB、CT-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均P<O.05);血浆GPBB水平、CT-1与窒息程度均呈负相关(r=-0.519、r=-0.527,P<O.05);血浆GPBB水平与CT-1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47,P<O.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明显升高,且与窒息程度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其水平越高,提示与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有密切关系;测定血浆CT-1以及GPBB水平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红蛋白(Mb)在新生儿窒息致心肌损害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88例窒息新生儿进行CK-MB、cTnT和Mb检测。结果窒息新生儿组CK-MB、cTnT和Mb值与健康新生儿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且与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窒息对新生儿心肌产生损伤,CK-MB、Mb和cTnT3项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血清中的缺血修饰蛋白(IMA)、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脑型(GPBB)水平,探讨窒息患儿心肌损伤诊断中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66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符合心肌损伤的136例,对照组30例。研究对象按窒息程度分为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所有患儿均于入院后1h后抽血进行GPBB和IMA的检测。结果非心肌损伤组、轻度窒息组GPB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BB诊断窒息患儿心肌损伤的灵敏度高于I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肌损伤的窒息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血清中IMA、GPBB水平密切相关,窒息合并心肌损伤患儿临床诊断指标灵敏度方面,GPBB指标优于IMA。  相似文献   

16.
苏青 《齐鲁护理杂志》2004,10(4):261-26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 2 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 ,分析孕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结果 :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行臀牵引术分娩者最高 ,发生率 5 8 33% (14 / 2 4 ) ,显著高于自然分娩组的 0 14 % (4/ 2 918)(P <0 0 5 ) ,其次为胎吸助产 ,剖宫产分娩。结论 :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素丽  王燕  王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26-7827
目的 探讨血胱抑素C、尿微量蛋白对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生儿窒息的新生儿80例为窒息组,按照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又将其分为轻度组(45例)和窒息组(35例).选取无肾功能损害的非窒息新生儿32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儿日龄3d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胱抑素(Cys C)尿微量蛋白α1微球蛋白(α1-M)、清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的水平,比较各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窒息组血Cys C、SCr、BUN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尿α1-M、Alb、β2-M较对照组显著增高,重度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用血Cys C和尿微量蛋白联合检测对临床肾功能的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儿童三个年龄段心肌酶谱参考值范围及不同地域间的差异。方法对143名健康儿童采集静脉血,用速率法测定血清中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含量,并对结果按年龄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年龄组血清中AST、LDH、α—HBDH、CK、CK-MB含量均较成人高,年龄越小,含量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②三个年龄段的指标测值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苏州比较:婴幼儿组LDH、CK-MB(0.01〉P〉0.005,P〈0.001);学龄前组LDH、α-HBDH、CK—MB为(P〈0.001),CK(0.05〉P〉0.02);学龄组LDH、CK(0.02〉P〉0.01),CK-MB(P〈0.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诊断心肌病时宜参考本地区儿童心肌酶谱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酶的影响。方法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P)、葛根素2mg/Kg给药组(A组)、葛根素5mg/Kg给药组(B组)和葛根素10mg/Kg给药组(C组)。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心肌梗死的面积及心肌酶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P组大鼠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增大、心肌酶学各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P组比较,葛根素各剂量组均降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梗面积,减少了心肌细胞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心肌组织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谷胱甘肽(GSH)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能够减轻心肌酶学的改变,从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