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对6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切除手术,近期疗效满意。患者年龄37~68岁,均因进行性黄疸就诊。B超显示肝肿大、肝内胆管扩张、肝门部肿块4例;分叉部狭窄2例。全部病人作PTC检查,均示肝内胆管扩张、尾例呈截断和鼠尾样改变。手术切除肿瘤后未见有肝蒂外转移,同时切除  相似文献   

2.
近 4年来 ,我们收治 8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手术切除 4例 ,近期疗效满意 ;4例施行内引流术 ,也明显延长了患者生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4 8~ 72岁 ,平均 60岁。 2例以传染性肝炎治疗 1~ 2个月 ,来院时均已有重度黄染 ;2例也重度黄染 ,且有低蛋白和凝血机制障碍 ;4例为肝总管肿瘤 ,其中 2例未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 ,2例已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分型 : 型 2例 , 型 2例 , 型 4例。外科治疗 :4例重度黄染者术前行 PTCD,以缓解黄疸程度 ,改善身体状况。均采用右肋缘下切口 ,切断结扎肝圆韧带 ,游离并控制第 1肝门…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是指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发生的,主要侵犯肝总管、肝总管分叉部及左右肝管的胆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也称为近端胆管癌或高位胆管癌.1965年Klatskin首先描述了胆管分叉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将肝门部胆管癌称为Klatskin瘤.对于该病的发病率,美国的报道是1.2/10万[1],国内目前尚无确切发病率的报道,但临床上普遍现象是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41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6.59%(15/41).包括术后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胆漏3例,并发胸腹水7例.根治性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42.9%、21.4%,姑息性手术切除组术后仅为41.7%、16.7%和0.0%,减黄治疗组术后生存率分别为:25.0%、8.3%、0.0%.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可明显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HCCA患者120例,行手术切除者67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30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和行胆管引流术53例(内引流术30例,外引流术23例)。结果 120例HCCA患者术后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67.5%(81/120)、45.8%(55/120)、25.0%(30/120),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93.33%、73.33%、60.00%,生存时间为(30.26±5.26)m,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的(67.57%、48.65%、32.43%)和(22.14±4.78)m或胆管引流术患者【(52.83%、28.30%、0.0%)和(15.21±3.74)m,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胆管引流术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切缘情况、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侵犯均为影响HCCA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HCCA患者治疗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做出评估,给予合理的治疗,以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6.
吴泰璜  吴宗桧 《山东医药》2002,42(16):58-58
肝门部胆管癌也称上段胆管癌。其位置较深在 ,局部解剖关系较复杂 ,因此 ,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晚期而不能根治。肝门部胆管癌可分为四类 :即息肉样或乳头状癌 ,结节状癌 ,硬化型癌及浸润型癌。前两种类型的胆管癌分化程度高 ,手术效果较好 ;后两种类型的胆管癌由于有浸润和扩展 ,且肝内外胆管组织受广泛侵犯 ,故手术切除率很低。临床分型 (Bis muth四型分型法 ) :①Ⅰ型 :胆总管上段癌 ;②Ⅱ型 :胆管分叉部癌 ;③Ⅲ型 :起始于左侧或右侧肝管的癌 ;④Ⅳ型 :广泛的肝外胆管癌。Ⅰ型、Ⅱ型早期可出现阻塞性黄疸 ,而Ⅲ型早期无黄疸 ,故一…  相似文献   

7.
李玉光  李英俊 《山东医药》2005,45(36):32-32
对33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术中肝门板电凝锐性解剖及由上而下切除可提高肿瘤切除率,根治性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9.
肖福斌  杨景红 《山东医药》2011,51(50):118-118,F0003
肝门部胆管癌(HC)在肝外胆管癌中发病率较高,可达75%。由于其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故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虽然手术切除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仅限于行局部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还需要术前引流及术后与其他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就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中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常由于发现较晚而侵犯血管及肝实质,从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虽然近年来随着诊断以及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有所改善,但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定义、术前诊断与评估、手术方式和范围的选择、围手术期管理以及肝移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争议,旨在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的进展与争议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1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是肝胆外科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常规手术之一。而血管侵犯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低的重要原因。目前,学者们普遍公认受侵犯的门静脉切除重建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率以及远期生存率的关键因素。然而,对于肝动脉受侵犯以后是否行切除重建目前仍存争议。结合既往文献和本中心临床治疗实践,阐述了联合血管切除与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前景。指出随着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的进步,以及更多病例资料的总结,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在肝门部胆管癌中的适应证及远期疗效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肝门部胆管癌(HCCA)是胆道系统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临床认识、检验和影像学检查技术的提高,HCCA诊断报道病例数在增加。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一经发现多数为晚期患者,导致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目前,影像学检查成为诊断和鉴别诊断HCCA的重要手段。本文重点讨论影像学早期筛查和诊断HCCA的有关进展。  相似文献   

14.
67例肝门部胆管癌内镜下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内镜下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置人支架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据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患者Bismuth分型进行比较.ERCP下胆管狭窄部分别置人金属和塑料支架,观察患者术前、术后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指标.随访1年观察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MRCP与ERCP对患者Bismuth分型结果基本相似,仅对Ⅰ型与Ⅳ型判断略有偏差.所有患者中置入金属支架21例,双侧塑料支架10例,单侧塑料支架36例.术后1周腹痛、发热及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个月黄疸发生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值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ERCP术后1个月,单侧金属支架组与双侧塑料支架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值较单侧塑料支架组显著降低(P<0.05),而金属支架组与双侧塑料支架组患者间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下支架置入术能显著缓解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尤其是出现阻塞性黄疸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应用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侵润血管和胆道程度的术前估计,在临床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肿瘤沿着胆道扩展到肝实质或粘连肝门血管限制了手术切除。本文研究了45例肝门部胆管癌,超声及其它诊断方法的结果相比较,准确率100%,肿瘤显示率62.。2%,对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对肿瘤侵及门脉,门脉栓塞和管壁侵润的程度进行了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早期临床症状及其与临床分型的关系,以期早期诊断。方法采用黄志强建议的在Bismuth分型法基础上的分型方法,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分为5型,Ⅰ、Ⅱ型为A组;Ⅲ、Ⅳ、Ⅴ型为B组。对72例病理和临床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临床症状、初始症状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中初始症状表现为无痛性黄疸者仅24例(33.3%);非黄疸者48例(66.7%),主要表现为腹胀并纳差、右上腹部疼痛、尿黄、白陶土样粪便、体重减轻、高热寒战等。A组患者初始症状多表现为无痛性黄疸(53.8%),而B组患者初始症状多表现为非黄疸症状(90.9%)。结论 HACC的临床症状复杂,与病变的临床分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响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HCCA患者120例,行手术切除者67例【其中行根治性切除30例,姑息性切除(R1,R2)37例】和行胆管引流术53例(内引流术30例,外引流术23例)。结果 120例HCCA患者术后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67.5%(81/120)、45.8%(55/120)、25.0%(30/120),其中根治性切除患者1 a、2 a、3 a生存率分别为93.33%、73.33%、60.00%,生存时间为(30.26±5.26) m,显著高于姑息性切除患者的(67.57%、48.65%、32.43%)和(22.14±4.78) m或胆管引流术患者【(52.83%、28.30%、0.0%)和(15.21±3.74) m, P<0.05】,姑息性切除患者上述指标又显著高于胆管引流术患者(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切缘情况、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门静脉侵犯均为影响HCCA患者外科治疗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HCCA患者治疗后预后的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地做出评估,给予合理的治疗,以使患者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8.
王世东 《山东医药》2009,49(19):73-7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中根治性切除者1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3.7个月,8例肝肠内引流术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剖腹探查取活检术者16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5d,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做好术前评估、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可提高切除率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首选根治性手术切除治疗,而对于已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或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则会选择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姑息手段〔1〕。本文拟对比分析手术与介入治疗中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