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常见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了解酵母样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药敏状况,现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资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本院2007年8月至2008年11月就诊患者的各类标本125株,包括痰液、尿液、分泌物、粪便等。2.培养鉴定将各种临床标本用常规方法接种于血平  相似文献   

2.
蒋廷武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2):1510-1511
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从2665例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62株深部真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主要来自本院痰、咽拭子、中段尿、粪便、血液、胸水、腹水、伤口分泌物等送检标本。从2665份检测标本中共鉴定出酵母样真菌562株,其中痰标本341份、咽拭子66份、中段尿54份、粪便49份、血液16份、胸水14份、腹水10份、伤口分泌物3例,其它标本9例。  相似文献   

3.
酵母样真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体外药敏试验对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发现耐药菌株等有重要意义。本实验室对临床检测出的 47株酵母样真菌进行了药敏测定 ,并对检测的临床意义做了初步评价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的来源及鉴定方法 本实验室自 1998年 10月至2 0 0 0年 10月 ,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白色念珠菌 2 1株、热带念株菌 15株、光滑念株菌 8株、新型隐球菌 2株 ,红色酵母菌 1株。采用API2 0CAUX鉴定上述菌株。1 2 标准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 90 0 2 8,购自吉林省临床检验中心。1 3 Etes…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本院近3年来临床送检痰标本中,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现将菌种的分类与分离鉴定的体会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100例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样真菌进行菌种鉴定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常规培养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6株酵母样真菌用柯玛嘉显色培养基纯培养,根据菌落颜色进行分类,可疑者在法国biomerieux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上鉴定,用ATB FUNGUS 2INT试条做药敏分析。结果56株酵母样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75.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14.3%),光滑假丝酵母菌(7.1%),检出葡萄牙假丝酵母菌、郎比可假丝酵母菌各1株。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菌素B(AMB)、氟康唑(FCA)、依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23.2%、17.9%和28.6%。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5-氟胞嘧啶、两性菌素B敏感性较高,对氟康唑、依曲康唑、伏立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临床上必须重视真菌的检出和药敏试验。临床医生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白色念珠菌形态学分型的实验室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大量新的广谱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导致酵母样真菌的感染逐年增加,已成为院内感染的常见菌。白色念珠菌是临床分离出酵母样真菌中最多的一种,占念珠菌感染的44.2%~67.2%。对常见菌进行分型,是医院感染及流行病学监控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建立并应用简便的形态学分型方法对临床分离的162株白色念珠菌进行了分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262株酵母样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院细菌室自 1998年 1月~ 12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酵母样真菌 2 6 2株 ,用VITEKAMS 6 0鉴定 ,并用ATBFUNGUS试剂盒测定了其中 2 19株对 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1 1 1 菌株来源  2 6 2株酵母样真菌中呼吸道标本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近期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趋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就诊(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痰或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超广谱β-内先胺酶(ESBLs)的检测采用美国2001年1月颁布的确认试验标准。结果 848份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41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95标,占47%,ESBLs阳性57株;酵母样真菌112株,占27%;革兰氏阳性球菌109株,占26%。结论 呼吸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酵母样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ESBLs阳性菌株的种类和数量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为真菌血症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20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WHONET 5.6软件对血培养分离的酵母样真菌的分布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年间共分离出酵母样真菌401株,分离率较高的为近平滑念珠菌(199株,49.63%)、白念珠菌(62株,15.46%)、热带念珠菌(37株,9.23%)和光滑念珠菌(37株,9.23%)。真菌血症患者以男性(63.34%)居多,≥65岁老年人占56.11%。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不同菌种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近平滑念珠菌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真菌血症患者分离率最高的真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红酵母属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了解医院真菌血症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对真菌血症患者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门地区出国人员体检痰酵母样真菌带菌率、鉴定和药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酵母样真菌在正常人群的带菌率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按标准留取痰标本,无菌接种于血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同时痰标本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35℃24h培养,需要鉴定和药敏的酵母样真菌上ID32C、ATB Fungus试条,用ATB Expression机进行测定。结果2000例痰标本,痰直接涂片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可见酵母样真菌孢子和菌丝的仅有4例,血平板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有160例酵母样真菌生长。结论经过对2005年10月到2007年10月两年2000例江门地区出国人员体检痰培养,得出正常人痰酵母样真菌带菌率小于或等于8%,在临床痰培养中,用半定量法,在2区及2区以上有酵母样真菌和正常菌群或只有1区及1区以上纯酵母样真菌生长,就要对酵母样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以白色念珠菌更多见,为7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真菌感染逐渐增多并受到重视。我院细菌室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从不同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173株酵母样真菌,采用ATB半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酵母样真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微生物鉴定仪、ID32C真菌鉴定板、ATBFungus3药敏板进行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临床分离106株酵母样真菌标本,白色假丝酵母菌占43.4%。酵母样真菌对各类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氟康唑18.88%,伊曲康唑16.98%,伏立康唑8.49%,5-氟胞嘧啶1.89%。结论临床酵母样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酵母样真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较敏感,对氟康唑及伊曲康唑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酵母样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临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广泛使用,机会致病菌的医院感染(包括真菌感染)有增加的趋势,且随着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真菌也像细菌一样产生耐药性。为了解我院真菌的感染与耐药状况,对1996、1997两年送检的各类标本分离的266株真菌和其中30株酵母样真菌作药敏测定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菌株来源 266株酵母样真菌中,痰标本148份,各种分泌物75份,尿液31份,粪便5份,血培养5份,胆汁、腹水2份。2真菌培养鉴定 标本接种于沙保弱培养基,30℃培养48h,挑取可疑菌落涂片,革兰染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调查酵母样真菌的分类及分布,了解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患者酵母样真菌的带菌状况和感染特点,为临床一线对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武汉市第十一医院625份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18株酵母样真菌进行培养及鉴定分类.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采用APⅠ CandⅠda鉴定系统进行鉴定与分类.结果 酵母样真菌218株中白色念珠菌占首位,共检出96株,阳性检出率为44.04%,占第2、3位的依次为热带念珠菌和星形念珠菌,而其后其他酵母样真菌按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以及假热带念珠菌等.结论 由于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造成患者免疫系统严重受损.临床对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危重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和监测真菌感染,以利于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520株酵母样真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卫洪 《检验医学》2010,25(9):745-746
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仅次于细菌感染。目前,由于烧伤、介入性治疗、手术、肿瘤等患者增多以及临床上为了有效控制多重耐药性细菌感染,大量使用新的、高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致使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失调,由真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率随之上升,真菌感染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加。分析兰溪市人民医院2007年6月1日至2008年9月30日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520株酵母样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李红  杜平 《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6-246
我们对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4株酵母样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用Rosco公司生产的专用于扩散法的纸片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2005年1~6月临床分离的94株酵母样真菌,分别来自痰液、咽拭子、尿液、血液、烧伤创面及ICU病人呼吸道标本、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经培养、分离与鉴定后,94株菌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76株,热带假丝酵母菌12株,光滑假丝酵母菌5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株。1·2方法1·2·1培养基与试剂所用培养基为改良shadomy琼脂,适用于所有的抗真菌药。选择4种真菌药敏纸片: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科玛嘉显色培养和API20CAUX(简称API20C)鉴定酵母样真菌的对比研究。方法收集该院微生物室2012~2013年无菌体液标本分离出的酵母样真菌121株,对所有菌株进行科玛嘉显色培养鉴定和API20C鉴定。通过基因序列分析法将真菌准确鉴定到种。结果显色培养基除13株无法鉴定、8株鉴定错误外其余菌株均鉴定正确,正确率为92.59%(100/108)。API20C除5株鉴定错误、4株无鉴定结果外其余菌株均鉴定正确,正确率为92.56%(112/121);其中对显色培养能鉴定菌株的正确率为95.37%(103/108),对显色培养无法鉴定菌株的正确率为69.23%(9/13)。结论科玛嘉显色培养和API20C方法对大多数临床分离菌株能够准确鉴定到种,API20C对少见真菌和显色不典型菌种的鉴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酵母样真菌的方法。方法以源于重要医学真菌18SrDNA保守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酵母样真菌DNA进行扩增。结果所试18种46株酵母样真菌,经扩增均出现一条685bp的DNA片段,而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不扩增。以溴化乙啶染色,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检出限为1pg的DNA。50份临床标本的酵母样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2%,而经扩增阳性率为36%。结论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有助于对酵母样菌的早期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肿瘤患者由于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及放疗、化疗的治疗,加上近年来导管、插管治疗的开展,使机体微生态环境发生了改变.免疫功能下降后,给条件致病菌创造了感染的机会.其中以酵母样真菌为主的真菌感染越来越多,如临床不及时治疗,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及时准确地鉴别真菌感染,并适当地应用抗真菌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从肿瘤患者标本中分离的277株酵母样真菌鉴定分析及药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8种46株酵母样真菌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酵母样真菌的方法。方法以源于重要医学真菌18StDNA保守区的一对寡核苷酸序列为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对酵母样真菌DNA进行扩增。民试18种46株酵母样真菌,经扩增一条685bp的DNA片段,而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不扩增,以溴化乙啶染色,其对白色念 的最低检出限为1pg的DNA。50份临床标本的酵母样真菌培养阳性率为32%;而经扩增阳性率为38%。结论 该法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