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藏药“达夏”防治感冒的介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藏药“达夏”(镰形棘豆)为豆科棘豆属植物镰形棘豆。属多年生无茎草本,高约  相似文献   

2.
藏药镰形棘豆药效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藏药镰形棘豆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探讨该药的药效学作用,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鸡蛋清致炎法、二甲苯致耳肿胀法观察藏药镰形棘豆的抗炎作用;采用扭体法观察藏药镰形棘豆的镇痛作用.结果:镰形棘豆对鸡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趾肿胀、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减少醋酸致痛小鼠的扭体次数.结论: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4种不同工艺对镰形棘豆总黄酮提取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醇沉酸解、水提、碱提酸沉及水提酸解4种工艺提取,以镰形棘豆总黄酮得率及纯度为指标,NaNO2-Al(NO3)3比色法测定镰形棘豆总黄酮含量。结果:镰形棘豆最佳提取工艺为水提酸解。该提取物中总黄酮提取率为1.6%,纯度为:11.26%。结论:该工艺可用于镰形棘豆药材中总黄酮成分的提取,方法可靠,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4.
镰形棘豆是我国传统藏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综述了近年来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等研究情况,并对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镰形棘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镰形棘豆在藏医藏药中应用广泛,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文章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成果,对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藏药镰形棘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镰形棘豆抗炎抗氧化活性研究及抗炎机制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镰形棘豆总生物碱、总挥发油、总黄酮、总皂苷和总多糖部位进行了体内外抗炎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采用两种抗炎动物模型(TPA诱导的小鼠耳肿胀和卡拉胶诱导的小鼠腹腔白细胞迁移),评价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抗炎活性;以总抗氧化活性、DPPH、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作为抗氧化性指标,评价镰形棘豆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筛选镰形棘豆抗炎抗氧化活性部位。并采用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模型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部位的抗炎作用机制,同时对其胃肠道保护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部位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氧化活性,且无任何胃肠道刺激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PGE2的水平、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程度(MDA),提高机体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GSH-Px)有关。结论:本研究为阐明传统药用植物镰形棘豆的抗炎作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镰形棘豆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及初步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的机制探讨.方法:不同剂量的镰形棘豆总黄酮处理SMMC-7721细胞24 h后,MTT法观察总黄酮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总黄酮对SMMC-7721细胞形态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总黄酮对SM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经镰形棘豆总黄酮处理的细胞出现了多种凋亡特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镰形棘豆总黄酮作用SMMC-7721细胞后可观察到G1期细胞明显增多,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并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而引起细胞凋亡的活性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阐述镰形棘豆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姜华  詹文强  刘霞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4):2664-2666
镰形棘豆Oxytropis falcateBunge为豆科植物棘豆属的干燥全草,藏药名为莪达夏[1]。生长于海拔2 700~4 600 m的河滩、沙地、沟谷、山坡、灌丛、草甸。主要产于我国的青海、甘肃南部、四川西部等省区。具有清热解毒,生肌愈疮,涩脉止血,通利大便等功效,内治疫疠、黄水病、便秘、炭疽;外治疮疥肿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镰形棘豆中总黄酮苷元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方面有较好的疗效[2]。镰形棘豆收载于我国1995年颁布的《药品标准》藏药第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以镰形棘豆为原料,提取生物碱,选择临床常见的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其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价,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个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作用敏感度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对枯草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各菌,MIC和MBC分别为0.95 mg/mL和1.91 mg/mL,而其他各菌种的MIC和MBC范围在1.91~7.63 mg/mL之间。结论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革兰氏阴性菌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具有高渗透性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并探讨影响其体外累积渗透量的因素.方法 首先建立2',4 '-二羟基查尔酮的体外测定方法,用体外透皮实验方法考察总黄酮的透皮性能,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累计透过量为考察指标,选择促渗剂(油酸)用量、载药浓度、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醇胺的比例三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优化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处方.结果 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得到渗透性能良好的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其主要成分2 ',4 '-二羟基查尔酮的累积透皮率较溶液剂提高了2倍.结论 镰形棘豆总黄酮软膏剂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镰形棘豆总黄酮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检测100、250、350、500μg/m L作用细胞48 h后,镰形棘豆总黄酮对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350μg/m L总黄酮处理SMMC-7721细胞48 h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镰形棘豆总黄酮处理SMMC-7721细胞后MMP-9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MTT结果表明镰形棘豆总黄酮能够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350μg/m L镰形棘豆总黄酮处理细胞48 h后,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降低,且MMP-9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对SMMC-7721细胞增殖和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并下调了MMP-9分子的表达水平,该分子可能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等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镰形棘豆提取物抗肝癌的体内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镰形棘豆提取物的体内外抗肝癌活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镰形棘豆提取物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采用PI单染法和AnnexinV-FITC/PI双染法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率,观察H22荷瘤小鼠的体内肿瘤抑制作用。结果:MTT实验表明,镰形棘豆提取物EOOF和FOF有效抑制肿瘤细胞SMMC-7721的增殖,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IC50值分别为0.115和0.097mg·mL^-1。TFOF作用SMMC-7721细胞后可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凋亡细胞的比例升高,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镰形棘豆提取物FOF能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低、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56.1%和70.8%(P〈0.01)。结论:镰形棘豆提取物FOF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对H22荷瘤小鼠有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显示镰形棘豆具有较好的发展为抗肝癌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幼苗在不同B波段紫外线(ultraviolet radiation B,UVB)辐射下类黄酮的含量变化及黄酮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从细胞水平探讨镰形棘豆类黄酮积累受UVB胁迫的影响及调节机制。方法:以镰形棘豆人工培养幼苗为实验材料,设置低辐照强度Q1(约2.0 W/m2)组、高辐照强度Q2(约3.0 W/m2)组及对照组,分别在UVB处理0、1、2、3、5、7 d后取样,测定总黄酮、鼠李柠檬素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及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的活性。结果:UVB辐射能够促进镰形棘豆总黄酮和鼠李柠檬素的含量升高。UVB能够提高PAL的活性,增强效果Q1优于Q2。Q1剂量的UVB能够提高CHS和CHI的活性,Q2剂量的UVB短时间辐射能够提高CHS和CHI的活性,长时间辐射降低CHS和CHI的活性。结论:UVB辐射对镰形棘豆类黄酮物质的积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剂量的UVB能够刺激镰形棘豆黄酮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升高,促进类黄酮的生物合成。高剂量的UVB长时间辐射可能对镰形棘豆幼苗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不利于类黄酮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国内发表的有关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文献,探讨其研究现状。方法:以CNKI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对国内期刊收录的镰形棘豆及莪达夏(藏译名:莪达夏)的文献进行管理、分析,从发表年度、文献来源、基金类别、期刊类型、作者特征等方面进行筛选、统计,初步分析国内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现状。结果:藏药镰形棘豆的相关研究文献自1984年开始至2016年5月共有117篇相关文献公开发表,其中100篇文献发表于学术期刊;学科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中医学42篇,中药学58篇;以南京、甘肃、福建、青海等地的高校以及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为主。结论:藏药镰形棘豆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科研人员的关注,并取得诸多成果,但临床应用及制剂研究不足,需要进一步推进该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样本基因组DNA,对核基因ITS2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对所得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利用MEGA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基于ITS2序列的邻接(NJ)树。结果镰形棘豆物种种内K2P遗传距离为0,与其他混伪品的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68~0.084,构建的NJ树表明ITS2序列能够区分镰形棘豆与其他易混伪品。结论 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以方便快捷地鉴别镰形棘豆及其易混伪品,为其种质资源鉴定及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重要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博来霉素所致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0 mg/kg)及镰形棘豆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00、200、400 mg/kg),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经气管单次滴注博来霉素(5 mg/kg)进行造模;第15天开始,镰形棘豆总黄酮组和醋酸泼尼松组灌胃相应剂量药液,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8 d。第29天,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肺泡炎症程度,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Western blot、RT-qPCR法检测p-JAK1、p-STAT1蛋白及JAK1、STAT1 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1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醋酸泼尼松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炎性细胞浸润评分、肺组织p-JAK1、p-STAT1蛋白与JAK1、STAT1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镰形棘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和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每组10只。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以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巨噬细胞碳粒廓清实验、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免疫抑制小鼠器官指数的测定方法,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有效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吞噬百分率、廓清指数(K)和吞噬系数(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器官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过敏性鼻炎(AR)免疫途径探讨镰形棘豆总黄酮调控Toll 样受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5 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组低、高剂量组。除空白组 外,其余4 组大鼠采用卵蛋白(OVA)制作过敏性鼻炎模型,西替利嗪组及镰形棘豆总黄酮组低、高剂量组分别 给予西替利嗪(1 mg·kg-1)、镰形棘豆总黄酮(0.47、1.87 g·kg-1,按生药计)灌胃2 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各实验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变化;ELISA 法测定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IFN)-γ、白细胞介素(IL)-2 及IL-4 含 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鼻黏膜中TLR2、TLR4 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行为学评分增加(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黏膜纤毛及上皮细胞脱落,基底膜增厚,炎性细胞浸润,TLR2、TLR4 阳性细 胞增多;血清IL-2(P>0.05)、IFN-γ 含量降低(P<0.05)、IL-4 含量升高(P<0.05);鼻黏膜TLR2、TLR4 蛋 白的表达增强(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 西替利嗪组(P<0.01)、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 量组(P<0.05)、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P<0.01)行为学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药物组鼻黏膜 组织结构均改善、炎性浸润减少、TLR2、TLR4 阳性细胞减少;西替利嗪组、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量组血 清INF-γ 含量升高(P<0.05)、IL-4 含量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镰形棘豆总黄酮低剂量组血清 IL-2 和INF-γ 含量升高,IL-4 含量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替利嗪组、镰形棘豆总黄酮高剂 量组鼻黏膜TLR2、TLR4 蛋白表达减弱(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镰形棘豆总黄酮对卵清蛋白诱 导的过敏性鼻炎具有改善作用且与剂量正相关,可能是通过调节TLR2 和TLR4 蛋白表达及Th1/ Th2 平衡影响 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和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每组10只。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盐酸左旋咪唑组灌胃左旋咪唑25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酶免仪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4、8、10(IL-1、IL-2、IL-4、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10、TNF-α、IFN-γ的含量,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有效升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镰形棘豆中2’,4’-二羟基查耳酮含量的HPLC方法,测定不同批次镰形棘豆中2’,4’-二羟基查耳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10个主产地12批次镰形棘豆中2’,4’-二羟基查耳酮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Dikma Technologies Diamonsil C18色谱柱(5μm,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50:5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365nm。结果:2’,4’-二羟基查耳酮在0.0834~0.83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5.2%,RSD=2.078%。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镰形棘豆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