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遗传早发现象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遗传早发现象及其与突变位点的关系.方法:调查5个LHON家系,采用DNA测序方法对其中3个家系的31位母系成员和40例健康人的原发突变位点11778和继发突变位点13730、13708、15257进行检测.结果:5个被调查的家系中4个存在遗传早发现象,31位母系成员均存在11778位点,无继发位点突变;40例正常人4个位点均无突变.所有受试者中新发现11719和15326位点的突变.结论:LHON存在遗传早发现象,但与各突变位点均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中线粒体DNA(mtDNA)11778位点突变与外显率。方法:应用PCR-SSCP和DNA测序方法,对3个中国汉族LHON家系的31例母系成员进行mtDNA 11778位点突变检测,其中男14例,女17例;31例中15例为患者。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个家系31例样本中全部存在mtDNA 11778位G→A突变,说明LHON患者均存在mtDNA 11778位点突变。平均外显率48.4%,男性外显率(11/15)高于女性(4/16)。男性外显率有逐代降低,患者发病年龄随传代数增加呈现遗传早发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线粒体DNA(mtDNA)5个突变位点(第5460、11778、14484核苷酸)进行检测并分析。方法:采集该家系16名成员和1名非LHON家系正常对照的外周血5ml,提取总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谱分析技术,对ml;DNA核苷酸位点(5460、11778、14484)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该LHON家系成员mtDNA的ND4亚单位第11778核苷酸发生突变,而mtDNA的NDl亚单位第5460核苷酸和ND6亚单位第14484核苷酸未发生突变。结论:该LHON家系成员存在线粒体DNA点突变,mtDNA的ND4亚单位第11778核苷酸突变是本病的发病机制之一,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谱分析技术为LHON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3个携带m.3571C>T突变的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3个LHON家系中66名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相关区域进行PCR扩增突变、纯化及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线粒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个家系所有受试者和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m.3460G>A、m.11778G>A和m.14484T>C这3个常见的原发突变位点,而3个先证者及其母系成员均携带m.3497C>T和m.3571C >T突变位点,非母系成员和116例正常对照均不携带m.3497C>T和m.3571C>T突变位点.m.3497C>T是已知与LHON相关的突变位点.结论 m.3497C>T和m.3571C>T突变可能协同增加LHON的发生,考虑为LHON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此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致病突变位点。方法:采集静脉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的片段,酶切和直接测序反应寻找碱基改变位点。结果:患者mtDNA序列存在G11778A突变,发现4个多态性位点,其中G14476A为未报道的多态位点,该位点未引起编码蛋白质的改变,属无义突变。该多态位点在100例正常人中所占比例为3%。结论:该家系以G11778A为致病突变,G14476A为新的线粒体多态位点。  相似文献   

6.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eber’shereditaryopticneuropa thy,LHON)1858年由VonGraefe等首先报告,Leber于1871年确定该病的遗传性。1988年,Wallace等首次发现LHON存在线粒体DNA(mitochon drialDNA,mtDNA)的病理性突变,他们发现在许多LHON家族成员均有mtDNA11778位点的点突变[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个5代遗传的具有独特表型的Leh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家系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方法对LHON的常见致病突变位点(3460、11778、14484、14459等)、线粒体遗传病Leigh病常见突变位点8893和线粒体脑肌病伴Leigh病表型的常见突变位点13513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测序分析。结果SSCP和测序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家系是新的LHON突变亚型。为明确该家系的诊断,需要进行线粒体DNA的全长序列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线粒体tRNATyrA5834G突变与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的相关性。方法:对2个携带tRNATyrA5834G突变的LHON家系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等分析评估,对家系先证者和其他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相关检查、线粒体全基因组分析、种系发生学分析及单体型分析。结果:先证者的临床症状及眼科相关检查均符合典型LHON表现,家系其他成员无异常。2个家系均未携带ND1 G3460A和ND4 G11778A及ND6 T14484C这3个原发突变位点,多态性变异位点均属于东亚单体型M7b。2个先证者均携带具有高度保守性的A5834G和T12811C突变位点,其中A5834G在17个物种中的保守系数为87.5%。结论:线粒体tRNATyrA5834G突变可能是与LHON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同时低外显率提示其他因素,如核修饰基因、环境等可能影响这2个家系的表型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个氨基糖甙类药物性耳聋及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样,常规方法提取基因组DNA?首先,利用基因芯片对中国人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热点进行分子筛查,9个位点分别为:GJB2基因的35 delG?176 del16?235 delC和299 delAT;GJB3基因的538 C>T;PDS基因的IVS7-2 A>G和2168 A>G以及mtDNA 12S rRNA基因的1494 C>T和1555 A>G?然后,对两家系的先证者分别进行线粒体DNA全序列及核基因TRMU和MTO1编码区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芯片检测发现两家系的7名母系成员均存在同质性mtDNA 12S rRNA C1494T突变?与修正的剑桥参考序列相比,2名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分析共检测到53个碱基变异,但除已知的12S rRNA C1494T突变外,其余52个碱基变异均为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两家系先证者线粒体单体型分别是D4和D5a;TRMU和MTO1基因序列分析无异常发现?结论:线粒体DNA 12S rRNA C1494T突变是两个家系耳聋发生的主要分子基础,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应用增强了该突变的表型表达;未能证实线粒体单体型以及核基因TRMU和MTO1对家系成员C1494T突变的表型具有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线粒体DNA(mtDNA)7445、5178位点突变与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5例正常人进行mtDNA 7445和5178位点突变检测。结果: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中发现mtDNA 5178 ...  相似文献   

11.
实验检测了微波照身地小白鼠核DNA的影响及修复情况,结果表明照射后DNA会产生单、双链断裂、双链缺口等损伤,睾丸组织DNA最敏感,提示微波在计划生育的方面的有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导致线粒体DNA(mtDNA)编码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基因损伤(突变)后对其编码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运用计算机同源模建的方法模拟人天然COX亚单位和其突变体的空间结构,并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结合模建的结果进行了结构、功能的分析、研究.结果在COX Ⅰ的三维结构中突变的部位(残基297~306)位于分子的最外部,而该区域参与了与B亚基(相当于COXⅡ亚基)的作用,该部位的突变使突变部位附近残基的侧链结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附近的电荷性质、亲疏水性质和空间特性出现变化,这些变化对酶复合物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COXⅡ突变后,组成分子结构的"椅靠"部分和"椅面"部分之间的夹角略有增大,而"椅靠"和"椅面"之间的夹角的变化将会影响整个酶分子的稳定性.结论H2O2导致的mtDNA编码COX Ⅰ、COXⅡ亚基基因突变使其编码的COX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是其功能改变(如酶蛋白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临床实验室对乙型肝炎诊断的实验也日益增多 ,单一的试验结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临床诊断的需要及对病情预后、疗效的观察。为了探讨PCR技术测定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对 12 0例HBV -DNA阳性的患者血清ELISA法测乙肝血清标志物 ,并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 :血清来源于本院门诊和病房就诊者。1 2 仪器 :厦门Amplly生物工程有限公司Genestar 96 2 5型DNA扩增仪。法国Metertech公司Sigma 96 0型酶标仪。1 3 方法与试剂 :P…  相似文献   

14.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在中药中的广泛应用,快速有效地将材料中的DNA提取出来成为研究的关键步骤。综述了90年代以来文献报道的针对提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主要涉及如何去除提取材料中的酚类和多糖类杂质。  相似文献   

15.
沉淀是浓缩核酸最常用的方法。通过核酸沉淀可以改变核酸的溶解缓冲液 ,重新调节核酸在溶液中的浓度 ,还可以去除溶液中某些盐离子与杂质 ,达到纯化核酸的目的[1] 。  大分子量核酸样品的沉淀方法很多 ,操作简单、效果比较好。而小分子量DNA(特别 <5 0bp的寡聚核苷酸 )的沉淀方法往往依赖于高速或超速冷冻离心机 ,且操作步骤繁锁 ,一般实验室难以满足实验条件[2 ] 。本文介绍一种简单、有效的小分子量DNA沉淀方法 ZnCl2 沉淀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准确测量DNA样品的体积 ;②加入 0 .0 5倍DNA样品体积的 1mol/L…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制备胆囊收缩素( C C K)c D N A 探针,并以此探针检测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②方法 将含0.5kbp Rat C C Km R N A 的质粒 P U C13 扩增、回收和纯化,用随机引物标记法,得到地高辛精( Dig)标记 C C Kc D N A 探针。用原位杂交技术,对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和大脑皮层 C C Km R N A 表达进行研究。③结果  C C Kc D N A 探针标记效率为50m g/ L;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癫痫发作后脑内 C C Km R N A 表达显著增加。④结论 本实验制备的 Dig C C Kc D N A 探针,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原位杂交实验证实, C C K 参与了癫痫发作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DNA图像分析技术及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检测在前列腺癌(P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5例正常前列腺(NP)和30例PC的标本DNA倍体;应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PC患者血清中PSA。结果:5例NP中均为整倍体(2C和3-4C),30例PC中有23例出现非整倍体,并且随着PC分级的增高,其倍体率也增大;25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值高于正常值。7例整倍体患者6例血清PSA不正常,5例PSA正常者中4例为非整倍体。结论:细胞核DNA含量和倍体及血清PSA的测定是反映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为正确诊断恶性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蓉  许培箴  虞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9):865-866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78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对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进行分析。结果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异倍体率和S期增高率分别为50.0%、42.3%,并且50岁以上患者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有明显差异(P<0.01);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卵巢癌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最高,而宫颈癌最低;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的趋势。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变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硫辛酸对细胞DNA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研究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 h后DNA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观察硫辛酸对H2O2损伤细胞DNA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和保护组,依次加入不同浓度的H2O2及硫辛酸,应用SCGE检测H2O2引起细胞DNA损伤. 结果: 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细胞DNA的损伤程度加重,能使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距显著增加(P《0.05). 硫辛酸能使H2O2损伤细胞的尾长、尾部DNA百分含量和尾距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 结论: H2O2对细胞DNA损伤具有剂量效应关系,硫辛酸可以有效地减少H2O2引起的细胞DNA的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20.
张晓楠  吴元明  候颖  王晓斌 《医学争鸣》2007,28(23):2207-2207
1 材料和方法 一老年妇女于2007-08携带一把梳子(为其儿子生前一人所用),要求对梳子上所留DNA和其孙女的DNA进行父女亲权鉴定.采集梳子上脱落细胞DNA的方法:将小块纱布用双蒸水浸湿,擦拭梳齿数根,将擦拭物置于1.mL Eppendorf管中,室温下用去离子水浸泡4 h,振荡洗涤,12 000 g离心10 min,收集沉渣,如此反复3次以充分获取梳子上的人体脱落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