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通过人工肝支持治疗 (ALSS)重型肝炎 ,了解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 ,HF)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肝功能及TNF -α的变化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临床价值。方法 治疗组 18例予基础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血液滤过 ,对照组 2 0例仅予基础综合治疗 ,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PDGF水平、肝功能及TNF -α水平 ,并对两组结果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早、中期患者治疗前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1332 2 4± 894 2 4 )pg/mL ,治疗后早、中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为 (5 5 2 4 4± 2 75 9 2 )pg/mL ,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2 78,P <0 0 1)。治疗组前后TNF -α含量无显著变化 ,肝功能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血液滤过可使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下降 ,对减轻肝细胞的损伤、缓解肝纤维化的进程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美国COULTER三分类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检测了120例肝炎后肝硬化、126例重型肝炎、98例急性黄疸型肝炎、86例慢性活动型肝炎和50例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功能的四项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显示:肝炎后肝硬化组和重型肝炎组患者的肿和PCT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提示血小板的四项指标除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外,对评估病毒性肝炎的严重程度、出血倾向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负荷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1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血浆置换(PE)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定量水平;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和HBV定量水平.[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E术后肝功能和HBVDNA定量水平有显著下降,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死亡者PE治疗后总胆红素及HBVDNA定量水平同存活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E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HBVDNA定量水平,对外周血HBV有较强的清除作用.PE术后总胆红素和HBVDNA定量水平可以成为预测重肝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王燕  吴广胜 《临床荟萃》2012,27(19):1663-1666
目的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实验组)42例,依据法美英(FAB)诊断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组;同时,根据有无髓外浸润再分为髓外浸润组和非髓外浸润组,又根据诊断与治疗分别分为复发和初诊、部分缓解和完全缓解亚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PDGF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PDGF(406.77±119.35)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9±15.23)ng/L(P<0.01);ALL血清PDGF(503.32±89.78)ng/L高于ANLL(334.36±81.67)ng/L(P<0.05);但在ALL和ANLL各亚型之间PD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髓外浸润组PDGF(437.11±100.99)ng/L比非髓外浸润组(330.93±131.99)ng/L表达高(P<0.05);复发患者PDGF(442.20±91.26)ng/L、初诊患者(447.70±100.46)ng/L表达均高于部分缓解(280.07±34.64)ng/L、完全缓解组患者(253.27±91.53)ng/L,(P<0.0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中PDGF(406.77±119.35)ng/L明显高于治疗后(181.25±52.69)ng/L(P<0.05)。结论 PDGF在急性白血病中高表达,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及疗效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衍生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为45KDa的阴离子蛋白质,主要分布于人血小板和胎盘,具有E.coli的胸苷磷酸化酶化酶的活性,在体外可刺激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DNA合成,在体内可促进血管的发生和生长,本文就PD-ECGF的提纯产生和分布,特性与分子结构,基因结构与定位以及生物学特性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冯颖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4):3223-3224
我院应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63例晚期慢性重型肝炎,并与单用内科综合治疗或加用一次血浆置换治疗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江 《浙江临床医学》2003,5(10):768-769
对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BPC)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进行检测 :同步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 (PT) ,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 (KPTT)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纤维蛋白原 (FIB) ;了解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的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变化 ,评估肝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以更好地防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2000~2002年6月本院住院病人 ,全部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重型肝炎(重肝)42例 ,其中急性重肝11例 ,亚急性重肝9例 ,慢性重肝2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血小板衍生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水平的变化与肝癌存在、进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确定PD ECGF作为肝癌分期、转移及鉴别诊断指标的实用价值。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 30人 ,慢性肝炎 (CH) 32例、肝硬化 (HC) 2 8例、肝细胞癌 (HCC) 5 3例 (其中手术 5例 )。ELISA测定各组血浆PD ECGF的浓度 ,并对 5例手术标本用S P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癌细胞PD ECGF的表达。结果 HCC(Ⅰ、Ⅱ期 )组血浆PD ECGF水平 (2 99.8± 33.6 0 )pg/ml显著升高 (P <0 .0 5 )。CH组 (2 33.8± 34.0 )pg/ml、HC组 (2 38.0± 2 3.9)pg/ml与正常对照组 (2 2 6 .0± 2 4 .5 )pg/ml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HCC(Ⅰ、Ⅱ期 )与HCC(Ⅲ期 )组 (6 2 7.0± 115 .6 )pg/ml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5例手术标本肝癌细胞PD ECGF表达强阳性 (3 )或阳性 (2 )。癌旁增生的肝细胞PD ECGF弱阳性 ( )。正常肝细胞PD ECGF弱阳性或阴性 ( /- )。结论 血浆PD ECGF水平可作为判断肝癌进展情况的一种标志物 ,对HCC的鉴别诊断 ,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将其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HBV变异率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岁者病死率(67.3%)与〈40岁者病死率(44.4%)相比差异极其显著(P=0.003),HBV变异发生率在两组中(死亡组66.7%,好转组11.8%)差异极其显著(P=0.005),生化指标中PTA、PALB、CHO、CHE、AFP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0.01)。结论:年龄大、HBV发生变异以及PTA、PALB、CHO、CHE、AFP低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损害程度和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以探讨血清PDGF-BB水平在CH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HB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CHB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组,分析血清PDGF-BB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分级和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患者血清PDGF-BB水平与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相关(P〈0.01);与肝功能分级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DGF-BB水平与CHB病情发展密切相关,不但可反映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也可反映CHB肝纤维化程度,可应用于CHB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朱陇东  邵沂  马怀亮  郭长劳 《临床荟萃》2004,19(10):563-565
目的评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并检测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及脾静脉内径;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并对患者组经3个月的常规护肝治疗后比较其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的改善程度.结果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肝纤维化的进展,血清TGF-β1水平随之上升,即对照组<慢性肝炎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P< 0.01);患者组血清TGF-β1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IV型胶原(CIV)、脾门静脉内径呈正相关(P< 0.01),与血清白蛋白(ALB)呈负相关(P< 0.01);经3个月常规护肝治疗后,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HA、PⅢNP改善程度与血清TGF-β1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密切参与CHB肝细胞破坏和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测定患者血清TGF-β1可反映CHB患者肝细胞损害和肝纤维化程度,并能提示预后,对临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宋新文  邓存良  盛云建 《临床荟萃》2007,22(14):1001-10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过程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均于清晨空腹采血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TGF-β1、HGF水平并同时检测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TGF-β1、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GF-β1分别为(167.5±87.6)μg/L、(313.1±96.3)μg/L(、495.9±134.4)μg/L vs(81.4±40.7)μg/L,MGT分别为(1530.4±912.2)ng/L(、2461.5±1624.7)ng/L、(3805.2±2104.8)ng/L vs(270.3±123.5)ng/L(均P<0.05),且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呈正相关(r=0.625,r=0.568,r=0.579,r=0.612);HBV DNA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TGF-β1、H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因子TGF-β1、HGF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变化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两个亚基(A、B)和两种受体(PDGFR-α和PDGFR-β)在正常皮肤、溃疡边缘和溃疡组织中的分布、表达特征及其与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24份被测标本来自8例不同类型的溃疡患者,取其溃疡皮肤组织8份、对应的溃疡边缘组织8份及正常皮肤组织8例.用常规病理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确定这4种蛋白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中,PDGF-A和PDGF-B的阳性颗粒主要见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中,两个亚基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5.2±5.6)%和(22.4±7.4)%;PDGFR-α存在于表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该受体表达较多,阳性表达率为(36.7±4.3)%;PDGFR-β在正常皮肤中表达较弱(15.3±4.8)%,蛋白颗粒主要集中于表皮基底层细胞膜上.从正常皮肤组织经溃疡边缘到溃疡中心,PDGF-A和PDGF-B的蛋白表达呈升高趋势.在溃疡组织中,PDGF-A和PDGF-B蛋白主要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胞质内,两者的阳性细胞率分别升至为正常皮肤的1.41倍和1.13倍.PDGFR-α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细胞膜上,而含有PDGFR-β阳性颗粒的细胞主要为表皮生发层细胞.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α和β型受体表达都显著下降,阳性表达率分别降低至(14.2±5.2)%和(9.2±3.1)%(P<0.01和P<0.05).结论在PDGF因子高浓度环境中,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PDGFR-α和PDGFR-β表达下降引起因子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双重血浆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2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给予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共治疗40例次,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肾功能、凝血、血常规、电解质、血浆氨、内毒素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显著下降,胆碱酯酶(CHE)上升,凝血酶原时间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升高,血浆氨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治疗前后均呈阴性,治疗前后血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40例次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中38例次顺利完成治疗,1例次因管路内凝血提前终止治疗,1例次出现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继续完成治疗.结论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蛋白(Ⅳ.C)等肝纤维化指标,与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乙型肝炎患者206例(汉族110例,维吾尔族96例),以诊断为急性肝炎32例、慢性肝炎87例、重型肝炎41例、肝炎肝硬化46例为试验组.以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者50例(汉族25例,维吾尔族25例)为对照组.用放射免疫试剂盒分析血清HA、LN、PCⅢ、Ⅳ.C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PLT、MPV、PDW的检测.结果 各试验组患者肝纤维化指标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HA、LN、PCⅢ、Ⅳ.C平均值较急性肝炎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试验组患者PLT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所降低,重型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的PLT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急性肝炎组外各试验组患者MPV、PDW平均值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且肝炎肝硬化组的MPV、PDW平均值较其他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分析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对乙型肝炎患者肝病进展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重型肝炎总胆固醇降低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运荣  李炎梅 《临床医学》2007,27(12):82-83
目的 探讨总胆固醇(CHO)降低在重型肝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发生机制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82例重型肝炎患者和65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CHO水平.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又根据CHO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种.从CHO水平和CHO降低的严重程度来比较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转归.结果 重型肝炎患者与对照组的CHO水平分别为(2.8±0.9)mmol/L、(4.7±0.7)mmol/L,两组相比P<0.01;死亡组和存活组血清钠水平分别为(1.5±0.6)mmol/L、(2.9±0.8)mmol/L,两组相比P<0.01;轻、中、重度低CHO组的病死率分别为21.86%、56.41%、90.91%,三组相互之间比较P<0.01.结论 CHO是反映肝脏受损的情况及预后估计的敏感指标,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肝功能受损程度、病情转归、预后密切相关.密切监测CHO指标的变化,对于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CSHB患者血浆置换前后和47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并比较CSHB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其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治疗前的CSHB组T淋巴细胞总数及CD4^+比例显著低于CHB组,而CD8^+比例显著高于CHB组,均P〈0.01。CSHB组经血浆置换治疗后存活率为53.85%(14/26),存活组治疗后T细胞总数和CD4^+比例较治疗前及死亡组治疗后水平升高,而CD8^+T细胞比例则较治疗前和死亡组治疗后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免疫功能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70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晚期NSCLC标本进行分析,检测PDGF-C的表达水平,并给予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化疗。观察化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2年生存率。结果腺癌患者恩度联合化疗有效率为60.0%,疾病控制率为80.9%,其中PDGF-C表达阳性的腺癌患者恩度联合化疗有效率为59.2%(45/76),疾病控制率为81.6%(62/76),1年生存率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4%和27.6%。PDGF-C表达阴性的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和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8.2%。结论 PDGF-C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较高,PDGF-C表达阳性的乳头型或腺泡为主型的腺癌患者恩度联合化疗有效率虽未能提高,但是这类患者1、2年的生存率明显提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