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颅内脑外非外伤性动脉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病理状态 ,主要以先天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最常见 ,以往多采用长疗程 6-氨基乙酸 (EACA)、降颅压等常规内科治疗为主 ,且易出现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脑积水等并发症。自 1996- 0 1~ 2 0 0 0 - 10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取得显著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近年我院共收治SAH患者 68例 ,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检查为SAH且经腰穿证实。并符合 1986年扬州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68例患者分为治疗…  相似文献   

2.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00-2005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46例,随机分成两组,脑脊液置换组23例,对照组23例。  相似文献   

3.
伊丽瑾 《北京医学》2005,27(5):292-29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的疾病,为了观察脑脊液(CSF)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我科对1999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58例SAH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SAH患者62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方法治疗。主要包括脱水止血、使用钙拮抗剂、抗感染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平均头痛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脊液恢复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1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0~58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例。两组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影芳 《广西医学》2003,25(11):2253-2254
我院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已有多年 ,取得满意疗效。现将 1998年 2月~ 2 0 0 2年 10月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 6 7例进行临床总结 ,并与 6 0例未行脑脊液置换术对照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6 7例 ,男 4 0例 ,女 2 7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SAH的诊断标准〔1〕。两组病人在性别、发病年龄、发病后入院时间、临床表现、意识障碍程度、Fish er分级等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 1。1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如脱水、止血、镇静、镇痛、卧床…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瘤破裂出血,再出血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早期行血管造影介入或手术治疗,但因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未能早期做血管造影,只能内科保守治疗,给予止血、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其中脑脊液置换术也是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67例SAH患者的治疗进行分组对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占脑血管疾病的10%^[1],起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致残率也高.其临床表现和各种并发症均由蛛网膜下腔积血引起,所以尽早清除积血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预防其并发症的主要手段.腰椎穿刺行脑脊液置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方法之一,其他治疗包括一般处理、脱水降颅压、防治再出血、防治迟发性血管痉挛等及外科手术治疗.近几年来,该科采用脑脊液置换的方法配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2例,取得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无外伤史、肝肾病史及血液病史,经头颅CT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观察组25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对照组25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观察组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  相似文献   

12.
置换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观察高庆来莫正芳方建平刘继香张念娟郑晖(五莲县人民医院山东五莲262300)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发病率约为1.4/10万~27.3/10万,占脑血管意...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率高,患者头痛严重,迟发性血管痉挛(CVS)发生率居高不下,为此国内外医学界都在积极寻找有效而可行的治疗方法。我们自1999年1月至2004年3月对SAH患者进行腰穿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甘亚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44-145,16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1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死亡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我们对1994年收治的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头痛、意识障碍、神经缺损症状,减少再出血和死亡的危险性。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科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是一种简便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随之发生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等一系列继发改变,是导致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SAH后DCVS的发生和发展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早期最大限度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成为预防SAH后DCVS最有效的方法。临床证实,脑脊液置换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关脑脊液置换法治疗SAH的报道不少见,但脑脊液置换方式、量各不一致。通过我院采用大量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SAH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使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6 8例。结果 :临床痊愈 85 .2 9% ,好转 13.2 3% ,总有效率为 98.5 2 % ,病死率为 1.47%。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无明显不良反应 ,操作简便 ,容易普及等优点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使用。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再出血及早期脑血管痉挛与脑室扩张积水是引起病人致死的重要并发症。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此法简单易行,疗效较好,尚无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报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5月我院神经外科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外科脑脊液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置换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及神志清醒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外科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