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敬东  廖柳 《河北医学》2007,13(4):417-41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头痛与颈强持续时间治疗组头痛颈强者18例,最短持续时间6.5 d,最长持续12.5 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最短者12d,最长者21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4倒,经置换2~3次最短在5 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2例,意识障碍恢复最短8d,最长15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这SAH三大并发症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并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继发性脑梗死等并发症,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血红蛋白(Hb)每日清除率、头痛缓解时间、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评价等。结果置换组并发脑血管痉挛(10o%)、脑积水(67%)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为33.3%和26.7%)显著降低伊〈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0.0%,对照组:133%);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事(73.3%)较对照组(4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3例,其中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头痛缓解时间、颈强直时间、脑脊液Hb清除时间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发生率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仅为63.49%,两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运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时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邱会斌  焦新月 《中外医疗》2009,28(30):59-5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8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果痊愈56例,中残10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3例;出现脑梗死2例,脑积水2例。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与腰大池引流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头痛缓解时间、CSF压力恢复正常时间、积血消失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等.随访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脑脊液压力恢复正常时间、积血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彭正钢  文玉兰 《中外医疗》2010,29(21):64-65,67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方法 5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和对照组28例(常规疗法),分别观察2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发生率及再出血、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头痛平均天数、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明显缩短,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P〈0.01),而再出血、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与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疗效的特点,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8.
腰大池微创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早期行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对两组治疗后病情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头痛减轻程度、意识障碍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腰大池微创持续脑脊液引流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 蛛网膜下腔出血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及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观察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选择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做脑脊液置换术。观察两组病人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情况。治疗组头痛及脑膜刺激征缓解快,脑脊液恢复佳。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纪超  甘亚玮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44-145,160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1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为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脑膜刺激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积水、脑血管痉挛、死亡率明显降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腰穿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 5~ 10 ml,以等量生理盐水进行置换 5~ 10轮 ,每次置换出脑脊液总量为 4 0~ 10 0 ml,总疗程为 3~ 7次。结果 :10 4例经脑脊液置换后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迅速缓解 ,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明显减少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 P <0 .0 5 )。结论 :应用大总量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迅速缓解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发生及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沛潮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58-136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价值。方法: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加常规方法治疗,并设3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41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愈率、病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能迅速改善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急性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不失为一种经济简便、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方法蛛网膜下腔出血11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在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应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为推广这一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1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治疗组70例。对照组按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以头痛消失时间、脑血管痉挛(CVS)、脑积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头痛缓解时间缩短(P〈0.05);再出血率下降(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P〈0.05);脑积水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注射液结合脑脊液置换术,在预防脑血管痉挛,防止脑积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建民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0):1357-1359
目的:探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疗法加常规治疗方法对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进行治疗并设39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1例病人经过治疗,头痛、脑膜刺激征在短期内均明显好转,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急性期再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梗死及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穿脊液置换疗法能迅速改善症状,降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联合注入尿激酶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3年6月28例SAH患者为观察组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并联合椎管注入尿激酶;2000年3月-2001年12月20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者为对照组。结果 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头痛缓解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快(P<0.01);意识障碍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0.01);CSF压力下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腰池置管脑脊液外引流术联合椎管注入尿激酶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对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情况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3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24例。所有病例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镇静、尼莫地平防止脑血管痉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头痛缓解情况比较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用于治疗SAH后急性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曼  姚力 《吉林医学》2010,31(18):2826-2827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不等量脑脊液置换,治疗组置换脑脊液同时给以鞘内注入尿激酶。结果:治疗组症状缓解明显,意识障碍明显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再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入尿激酶可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不会增加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