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及CT表现。结果 左肺8例、右肺5例、两肺3例。10例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查体发现6例。CT表现肺炎样病变5例,单发肺结节或团块3例,多发肺结节或团块8例。结论 原发肺隐球菌病以孤立性/多发结节或团块为最多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部分病人可有厚壁空洞,且绝大多数位于肺外带及胸膜下,CT表现多样化,术前确诊困难。  相似文献   

2.
吕洁霞 《药物与人》2014,(8):155-15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孤立结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对收录的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结果:使用多排螺旋CT进行靶扫描呈现出的影像非常清晰。良性结节多呈现出浅分叶、粗长毛刺、钙化,而增强后进行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的周边强化;恶性结节多呈现出:分叶、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症等,而增强后的CT扫描结节表现出明显不均匀的周边强化。对选取出的172例肺孤立结节患者进行确诊,其中有93例患者显示为良性结节,79例为恶性结节。经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护理症实,确诊率为100%。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孤立结节呈现出多样化,确诊率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在孤立性肺结节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在2017年4月到2018年11月,均为经过临床病理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12例和良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进行扫描,评价检验的结果和应有价值。结果:MPR图像和常规横断位扫描可更好显示患者病灶的特殊征象,特别是对患者的胸膜凹陷、血管集束、毛刺征、小钙化、空泡征以及凸起等情况进行表现。结论:临床通过选择16排螺旋CT扫描合并MPR能有效发现孤立性肺结节的各种特殊征象,对有效区分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黄瑞雪 《中国卫生产业》2013,(30):150-150,152
目的 探讨研究对肺内的孤立结节采用64排螺旋CT的多层重组技术进行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入院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42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技术对其诊断.结果 42例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分叶征患者31例,良性结节分叶征者7例,占22.58%;恶性结节分叶征者24例,占77.42%.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分叶征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毛刺征患者29例,细短毛刺患者16例,粗长毛刺患者13例,其中良性毛刺征者14例,恶性毛刺征者15例,毛刺征的良恶性无显著差异,但细短毛刺的发生率明显较高.结论 64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各向同性,且具有对病变多方面进行观察的特点,使肺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4月-2014年6月4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正常组,免疫抑制组21例、免疫正常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3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其余7例无任何症状;胸部CT影像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外带24例,肺下叶19例;病变形态呈结节团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7例;病变表现为肺炎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免疫抑制组8例,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3例,免疫抑制组6例;病变累及胸膜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17例。结论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肺外带、肺下叶并累及胸膜,免疫正常CT表现多为局限的结节团块型,而免疫抑制宿主主要表现为肺炎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靶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常规64排CT肺部扫描发现的30例SPN患者进行靶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0例靶重建显示小结节征8例、空泡征9例、钙化4例、分叶征16例、毛刺征12例、棘突征13例、胸膜凹陷征12例、血管集束征7例及20例增强病例显示密度变化均高于常规扫描;靶重建后诊断符合率为90%,也高于常规扫描的66.7%。结论:靶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张华 《中国卫生产业》2013,(35):177+179-177,17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内孤立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84例肺内孤立结节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本组肺内孤立结节患者中,分叶征患者有62例,其中良性结节分叶征14例;恶性结节分叶征48例,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的分叶征有显著性差异(P〈0.05)。毛刺征有22例,其中良性毛利征8例;恶性毛刺征14例,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毛刺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组技术实现了各项同性,具有对病变多方面进行观察的特点,能使肺内孤立结节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孤立性肺结节直径较小,常规检查难以鉴别诊断结节性质,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延误患者治疗。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10-01-2018-12-31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78例,患者均经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确诊,均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分析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影像学特征,并依据病灶形态特征评估结节良、恶性,同时以肺结节穿刺或手术病理活检为"金标准",评估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恶性结节毛刺征(χ~2=10.428,P=0.001)、分叶征(χ~2=36.706,P<0.001)、血管集束征(χ~2=9.411,P=0.002)和胸膜凹陷征(χ~2=9.263,P=0.002)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高,空洞(χ~2=5.032,P=0.008)、晕征(χ~2=11.126,P<0.001)和钙化(χ~2=5.682,P=0.017)发生率均较良性结节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异度为88.46%(23/26)、灵敏度为92.31%(48/52)、准确度为91.03%(71/78)。结论多层螺旋CT可从多方位、多层面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为临床早期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平扫及增强的影像学征象,从而提高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水平,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统计45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恶性肺孤立性结节的影像学表现,病理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探讨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与病变良恶性之间的关联。结果:当病变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支气管血管束聚集征时更倾向于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结论:薄层CT及增强可更清晰的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以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肺隐球菌病(PC)患者,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结节或肿块病变9例。(2)浸润实变病变5例。(3)弥漫性小结节影3例。(4)间质性肺炎1例。(5)弥漫混合性病变7例。(6)形成空洞4例。(7)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8)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多种多样,有一定的影像征象,当AIDS合并肺内结节或肿块、浸润实变、弥漫性小结节影、弥漫混合性病变除外肺癌、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多层螺旋CT比X线胸片提供更多信息,确诊有赖于痰液、肺灌洗液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过病理证实的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资料完整,并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进行检查,并对其中良性、恶性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包括22例良性病变和40例恶性病变。两者之间病变直径有显著差异,P〈0.05;恶性组肺结节多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和含气支气管征,与良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佩如 《药物与人》2014,(8):279-279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微细诊断结果。方法:对50例肺癌孤立性癌结节进行螺旋CT扫描,选择同一层面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肺窗位所见胸膜凹陷征为有意义的征象、增厚及结节内空泡征为特征性改变。32例恶性结节中点状钙化4例,10例结核瘤中9例钙化,空洞8例,密度不均匀坏死12例,17例炎块中14例钙化,2例错构瘤中既有钙化又含脂肪成份。结论:常规CT扫描结合高分辨CT扫描或增强扫描,能明确显示结节征象、内部结构等,有助于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征及病理基础,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BAC患者的CT图像,对照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提出各种CT表现的病理基础。结果孤立结节型19例(47.5%),实变型14例(35%),弥漫结节型7例(17.5%)。孤立结节型可见分叶、毛刺及星芒状改变、小结节堆集、胸膜凹陷征、小泡征及空腔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呈片状密实影,易与炎症混淆,但"枯树枝"征、血管成像征可鉴别;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显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特征。结论CT检查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明鉴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0,(34):139-14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纤维支气管镜、淋巴结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痰、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认的细支气管肺泡癌13例,男5,女8例,年龄38~66岁,平均56.5岁。均行螺旋CT扫描,其中5例加扫薄层,根据临床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孤立结节型6例,结节中心距胸膜均小于3.1cm,病灶直径为1.4~3.5cm,CT表现有边缘光滑2例,呈分叶征6例,5例病灶发生于肺的外周或近胸膜下,病灶直径为1.0~3.2cm,CT表现呈分叶征2例。短毛刺征1例,胸膜凹陷征3例,含气支气管征2例,空泡征3例;炎症型或实变型共2例,病变呈多个肺段或肺叶的炎症样实变,变区密度多偏高,体积部分可缩小,叶间裂平直呈弧形凹陷或向外隆凸,2例可见支气管气相以及蜂房状含气腔;弥漫结节型共5例,双肺纹理增多,弥漫分布粟粒状与结节状致密影,大小不等,分布不均,以中下肺为主,结节灶边缘部分欠清,部分清晰,可融合成片状影。3例伴肺门、纵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CT表现复杂,无明显特征性,需结合临床及多种影像检查结果,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才能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内孤立性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例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的CT检查资料。结果肺孤立性结节的CT特征表现分别为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血管集束征、钙化及空洞等;肺癌分叶、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P〈0.05),5例合并不规则厚壁空洞;结核球环形钙化、薄壁空洞发生率高(P〈0.05);妇陛假瘤病灶空泡及支气管充气征、邻近胸膜反应此例高(P〈0.05);肺错构瘤表现为爆玉米花样钙化。结论cT能够较好显示肺孤立性结节特点,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结节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200例病理证实为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采取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良性与恶性结节形态、边缘、内部特征、邻近结构征象和结节类型。结果:恶性组圆形/类圆形、分叶征、气泡征/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混合磨玻璃结节检出率高于良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多排螺旋CT对GGN的影像学征象与病灶类型进行综合分析,能对GGN的良恶性作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肺磨玻璃样结节(GG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1月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肺部检查后确诊为GGN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分析肺部结节检出率及分叶、毛刺、胸膜尾征、空泡征检出比例。结果在肺部结节检出率方面,64排螺旋CT检出结节95例(89.62%),其中,检出良性结节39例,恶性肿瘤56例,未检出结节11例(10.38%)。良性GGN患者分叶、毛刺征象比例高于恶性GGN患者,胸膜尾征、空泡征比例低于恶性GGN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可早期诊断出GGN,可为早期肺部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判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熊力 《现代养生》2023,(21):1622-1624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影像后处理系统用于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因咳嗽、胸痛入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平扫,再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各征象的检出率和对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结果 102例患者病理确诊恶性82例,良性20例。三维重建技术对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及分叶征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对空泡征的检出率低于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对短毛刺征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Kappa值均高于CT平扫,但仍有较高的漏诊率(17.1%);因此采用两种技术并联的方法进行联合试验,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Kappa值均有极大提高,漏诊率不到3%,同时保留了较高的特异度。结论 多层螺旋CT影像后三维重建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较高的漏诊率,而采用CT平扫与三维重建技术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内薄壁囊泡状肺癌的螺旋CT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间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薄壁囊泡状肺癌的螺旋CT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本研究收集的10例腺癌病灶中,8例囊泡壁厚度不均,7例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征,6例可见壁结节,5例可见临近胸膜凹陷/增厚,4例囊泡内壁不光整;同时具有任意2项及以上上述特征的病例有6例(60.00%)。1例鳞癌病灶表现为囊泡壁厚度不均,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征,邻近胸膜凹陷。结论肺内薄壁囊泡状病灶边缘伴有短毛刺征、囊泡壁厚薄不一且多伴有壁结节、囊泡内壁不光整、病灶邻近胸膜凹陷,应想到肺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肺炎性假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对45例患者肺尖至肺底行螺旋容积扫描,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肺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外围,按CT形态可分为结节型、肿块型及浸润型.其特征性表现:桃尖征、平直征、灶周网点征和晕征等征象.结论 CT征象对炎性假瘤的诊断及其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