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单独采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和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6月到2012年6月收治的38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资料,26例采用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单药组),12例采用替莫唑胺剂量密集疗法联合贝伐珠单抗化疗(联合治疗组),观察其无进展生存期及不良反应. 结果 单药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1.8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37.8%;联合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34.7周,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61,辟0.023). 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提高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联合治疗在延长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单药组,可推荐为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hoE蛋白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的作用以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例正常脑组织和37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瘤瘤组织中RhoE蛋白表达情况,评估RhoE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 RhoE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中的免疫染色评分分别为7.00±1.00和3.32±0.372。RhoE蛋白表达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733。RhoE蛋白免疫染色评分小于4的胶质瘤患者生存期较短(P<0.05)。结论 RhoE在胶质瘤的发生进展中呈负调控作用,RhoE的低表达与胶质瘤临床预后较差相关,其表达情况对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首次术后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后癫痫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的81例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中,43例再次术后病理诊断仍为低级别胶质瘤(无恶性转变组),38例进展为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转变组)。再次术后12个月,无恶性转变组29例(35.8%)完全无癫痫发作(EngelⅠ级),恶性转变组为26例(32.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全切除是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的良好指标(OR=0.171,95% CI为0.031~0.941,P=0.042),肿瘤全切除(OR=0.09,95% CI为0.013~0.613;P=0.014)和Ki-67低表达(OR=0.064,95% CI为0.007~0.610;P=0.017)是无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良好指标,而年龄≤38岁(OR=8.899,95% CI为1.615~60.667;P=0.013)是无恶性转变组癫痫预后不良指标。结论 肿瘤全切除、年龄>38岁以及Ki-67低表达是预测复发性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痫完全控制的良好因素,而在进展为高级别的胶质瘤中,仅有肿瘤全切除有助于癫痫完全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ER4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ER4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88例胶质瘤和14例正常脑组织中HER4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HER4表达与胶质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比较HER4阳性与阴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存在HER4的高表达(P 0. 05);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胶质瘤内的HER4蛋白含量高于正常脑组织(P 0. 05),且随肿瘤病理级别的增加HER4水平逐渐增高(P 0. 05); HER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KPS评分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P 0. 05),而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 0. 05); HER4阳性表达组的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HER4阴性表达组(P 0. 05)。结论 HER4可能是胶质瘤生长的重要调控基因,并与其恶性进展有关; HER4可成为评价胶质瘤预后的一个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免疫球蛋白样蛋白1(LRIG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Cadherin及N-Cadherin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中表达差异,探讨LRIG1在胶质瘤恶性进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74例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包含12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采用qRT-PCR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免疫印迹检测LRIG1、EGFR、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随着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LRIG1、E-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GFR、N-Cadherin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HOⅢ-Ⅳ组胶质瘤EGFR/LRIG1及N-Cadherin/E-Cadherin比值显著高于WHOⅠ-Ⅱ组(均P0.05)。EGFR/LRIG1与NCadherin/E-Cadherin变化之间存在正相关(r=0.56,P0.05)。对原发及复发配对胶质瘤标本的研究结果与上述一致。结论胶质瘤中EGFR/LRIG1表达失衡,可能通过诱导上皮间质转化(EMT)促进胶质瘤细胞的恶性进展。LRIG1可能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胶质细胞瘤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与个体综合治疗决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实践中,我们多有这样的经验,同样是低级别胶质瘤(WHO I、II级),尽管治疗措施相同,一类患者术后较长时间肿瘤不复发,甚至可达到治愈;而另一类患者术后短时间肿瘤即复发,复发的胶质瘤则大多转变为恶性胶质瘤,但也有的肿瘤复发时病理级别并没有升高.而高度恶性的胶质母细胞瘤,多数治疗效果很差,平均生存期不到一年,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同样的治疗条件下可存活5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什么相同病理级别胶质瘤,对相同治疗临床疗效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的变化及其在人脑胶质瘤恶性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cDNA芯片检测同一患者初发和两次复发的胶质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建立胶质瘤恶性进展相关基因表达谱.根据GeneBank、GeneCards上检索的资料分析其中DNA修复基因的变化.结果确立与DNA修复相关的基因17条,分别在肿瘤恶性进展的不同阶段上调或下调.结论一些DNA修复基因可能参与了人脑胶质瘤的放疗、化疗耐受及恶性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了解PTEN基因突变和缺失在人脑胶质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和双重PCR分别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10例脑膜瘤、80例胶质瘤PTEN基因第5和第8外显子区域上的突变与缺失情况。结果发现10例正常脑组织和10例良性脑膜瘤均无PTEN基因点突变发生,80例胶质瘤分别有11例(13.75%)和27例(33.75%)发生基因点突变和基因缺失,且PTEN基因失活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其中高恶性度胶质瘤(III、IV级)突变率(24.44%)和缺失率(60%)明显高于低恶性度(I、II级)胶质瘤(P<0.05)。结论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可能属于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后期事件。  相似文献   

9.
Liv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Livin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分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41例人脑胶质瘤和10例正常人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Livin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均不表达,而在41例胶质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7.8%(P<0.01)。Livin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与胶质瘤病理类型、是否复发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Livin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Livin与胶质瘤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在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的效果与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恶性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并于术后进行放、化疗,分析影响放疗与化疗效果的各项因素。结果 7例完全缓解,36例部分缓解,总缓解率为71.67%(43/60);随访发现复发23例(38.33%),死亡27例(45.00%),存活33例(55.00%)。结论恶性胶质瘤手术疗效受术前癫痫发作、肿瘤病理分级、肿瘤全切因素影响,于术后采用放疗结合替莫唑胺进行化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前,恶性胶质瘤标准的治疗方案为手术后替莫唑胺同步放疗联合辅助化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药物也被用于胶质瘤的治疗,这些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预后;但是恶性胶质瘤仍会复发,恶性胶质瘤的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需要正确评价,其中影像学检查是最直观的评价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影像学评价标准是Macdonald标准,随着假性进展和假性反应的发现,国外相应制定了新的RANO标准。本文就恶性胶质瘤治疗后的影像学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脑胶质瘤EGFR-AKT通路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胶质瘤中细胞EGFR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以及EGFR与AKT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6例正常脑组织、50例胶质瘤标本和2个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的EGFR表达,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p-AKT的表达.结果EGFR在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其蛋白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正常脑组织中p-AKT蛋白水平表达极低,胶质瘤中p-AKT的表达水平均随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明显上升,且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正相关;低恶度肿瘤与高恶度肿瘤有明显差异.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AKT磷酸化水平显著相关.结论EGFR-AKT通路的活性状态在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该通路可能是胶质瘤恶性表型的责任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和伽玛刀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3~2006年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胶质瘤的病人,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35例)在伽玛刀术后采用替莫唑胺5个周期化疗,对照组(48例)仅行伽玛刀治疗.长期随访,观察病人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的生存时间以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实验组的平均平均生存期为14.2个月,对照组为7.8个月.实验组的2年生存率为20.5%,对照组为10.1%.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结论 伽玛刀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胶质瘤有效,能提高生存率而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质瘤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及与病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胶质瘤患者24例,初发时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且术后病情复发,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2次手术治疗。取2次术后组织标本共48份,分为初发组、复发组。另取同期脑外伤减压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6份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初发组、复发组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初发组、复发组、对照组的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结果 24例胶质瘤患者病情复发后病理级别较初发时明显增加,其中复发组Ⅲ级和Ⅳ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Ⅰ级和Ⅱ级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瘤组织中呈散在浸润,随病理分级的增加,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调节性T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GF-β1在胶质瘤组织中呈团簇状分布,随病理分级增加,IL-6、TGF-β1阳性率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复发组IL-6、TGF-β1阳性率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与复发组胶质瘤组织匀浆中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组IL-6、TGF-β1浓度明显高于初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胶质瘤微环境中调节性T细胞浸润及IL-6、TGF-β1表达增加,且随恶性程度的增加及胶质瘤复发明显增高,可作为评价胶质瘤进展和预后的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胶质瘤组织中bcl-xL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和RT-PCR分别检测44例间变星形细胞瘤、45例胶质母细胞瘤和26例Ⅰ级星形细胞瘤组织中bcl-xL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bcl-xL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间变星形细胞瘤中为86.40%,胶质母细胞瘤中为91.1%,与Ⅰ级星形细胞瘤的38.5%相比,差异显著(P<0.01)。bcl-xLmRNA相对含量在间变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中分别为0.89±0.26和0.93±0.21,与Ⅰ级星形细胞瘤的0.63±0.23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bcl-xLmRNA和蛋白表达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其高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首次X-刀放射治疗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恶性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经X-刀治疗后10~18月期间因颅内压增高不能缓解的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8例。出院时恢复良好7例,好转1例。7例患者随访6~36月均生存,6例患者复发,其中5例再次行手术治疗,1例放弃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的5例中有3例术后再次复发,这3例均放弃手术治疗,仅对症处理。术后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3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5例(WHOⅣ级)。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关键,术后辅以放化疗仍然是其治疗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25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结果全切15例(占60%),次全切除7例(28%),大部分切除3例(12%)。术后肢体轻瘫痪2例,1个月后恢复。语言障碍1例,2周后恢复。1例因恶性脑肿胀再次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出现颅内感染,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示星形细胞瘤Ⅱ级15例、Ⅲ级2例,少突胶质细胞瘤6例,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例,IDH1突变18例。随访1~48个月,21例生存良好,癫痫控制良好,影像学无明显复发迹象,3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多种技术联合最大程度切除岛叶胶质瘤是控制癫痫改善预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细胞毒性化疗药物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效果。方法4例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3例行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替莫唑胺[50mg/(m2·d)]治疗(分别治疗14、15和6个周期);1例给予贝伐单克隆抗体(10mg/kg)联合拓扑替康[1.20mg/(m2·d)]治疗3个周期。结果3例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2例完全缓解,1例肿瘤进展但疗效尚满意;1例残留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患者部分缓解。化疗期间,4例患者均出现Ⅰ度骨髓抑制现象,1例血清转氨酶水平轻度升高,2例发生轻度鼻出血。结论贝伐单克隆抗体联合替莫唑胺或拓扑替康治疗复发或残留恶性胶质瘤患者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和Ommaya管置入术在治疗囊性胶质瘤中的应用技巧及疗效。方法对诊断明确的53例囊性胶质瘤病人在钻孔后置入Ommaya管,再根据具体病情分别采用持续引流、囊腔冲洗、控释化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结果29例恶性程度高的胶质瘤近期(2~3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消失20例,好转5例,死亡4例。24例低度恶性胶质瘤中远期(6~42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症状消失10例,好转6例,加重4例,无变化3例,死亡1例。结论治疗复发或高度恶性囊性胶质瘤时,钻孔引流加Ommaya管置入术不失为一种简便、经济、有效、创伤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组织定向活检技术在诊断胶质瘤中的病理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胶质瘤病例51例,比较活检与手术的病理情况。活检部位为额叶23例,颞叶15例,顶叶7例,枕叶3例,多发病例3例。肿瘤位于右侧半球27例,左侧24例。其中临床考虑胶质瘤复发者7例。结果手术病理同样确定为胶质瘤者39例,临床符合率为76.4%;淋巴瘤1例,炎性肉芽肿2例,脑感染性疾病2例,放射性脑坏死4例,脑梗死3例。手术中确诊为胶质瘤,但是活检确诊为低级别胶质瘤,而手术病理确诊为高级别胶质瘤者13例,占33%。结论对于活检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可靠性需要进行新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