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53例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的归为研究组,3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归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腹腔镜术式治疗该病的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胃功能恢复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血浆CA-125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妊娠率和术后随访1年复发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接诊的152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76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6%)明显低于对照组(30.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90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45),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n=45),行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妊娠情况以及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外周血CD3~+、CD4~+百分比均明显降低,而观察组患者术后CD3~+、CD4~+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妊娠率及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创伤小,对患者免疫功能及生育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4.
《中国性科学》2015,(8):32-35
目的:研究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提升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择期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纳为观察组(n=20),术前行GnRHa皮下注射处理,停药3个月后行腹腔镜手术;择同期行腹腔镜手术、子宫体积≤14孕周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照组(n=20)。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子宫及肿瘤体积、血红蛋白(Hb),以评价GnRHa预处理效果;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情况等指标,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用药后Hb水平明显升高而子宫及肌瘤体积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b水平、肌瘤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体积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2)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观察组均出现GnRHa相关不良反应,但均未影响手术效果。结论:行GnRHa预处理,可有效降低子宫体积>14孕周子宫肌瘤患者的肿瘤体积,并提升Hb水平,从而使患者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保证腹腔镜手术效果,提升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应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前列腺癌病人18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各90例。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PSA水平、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第3d和第7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腹腔镜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开腹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最佳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佳,患者痛苦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40)和开腹手术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等术中指标及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盆腔引流量、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5/40)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35.0%(14/4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好,更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科行子宫切除术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给予阴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较开腹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其手术指证,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52例,依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生活质量,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及术后1、2、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治疗后血清FSH、LH、E2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2、3个月的SF-36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可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疗效,改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疗效及手术一般指标。方法:78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对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 M、Ig G、Ig A、C3、C4补体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未见差异(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 M、Ig A、C4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Ig G、C3在术后1d即有明显下降,研究组在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仅有C3恢复至术前水平。CD3、CD4、CD8方面,研究组术后未见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术后1d即见到明显下降,术后3d开始回升。结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淋巴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尿管拔出时间以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P<0.05)。两组术后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及对比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以及经腹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检查,记录并比较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率、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经腹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6例(94.74%)、51例(94.44%)、18例(94.74%)、13例(100.00%)、13例(92.86%)、14例(82.3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7例(97.37%)、52例(96.30%)、19例(100.00%)、12例(92.31%)、14例(100.00%)、15例(88.24%);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瘤壁间、壁间并浆膜下、壁间并黏膜下、黏膜下、浆膜下、阔韧带准确例数分别为38例(100.00%)、53例(98.15%)、19例(100.00%)、13例(100.00%)、14例(100.00%)、16例(94.12%);不同超声方法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超声诊断子宫肌误诊率10(6.45%),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肌瘤误诊率6(3.87%),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诊断子宫肌误诊率2(1.29%);不同超声方法诊断子宫肌瘤误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扫查子宫肌瘤,可以有效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13.
毛丽伟 《中国性科学》2013,22(5):25-26,34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妇科收治的10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采用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采用最新的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分别于治疗前和手术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B组患者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估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A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性生活的影响较小,应慎重采用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微创技术对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8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对照组。我们对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而对微创组则采用微创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一年后随访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治疗后,微创组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各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年后随访微创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发现微创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让患者避免了子宫摘除等痛苦,在治疗子宫肌瘤这一疾病上,它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的15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后均采用性功能指数量表评估研究对象的性生活质量,先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或U检验对比研究对象不同临床特征分组之间的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然后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研究对象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1)与手术前相比,研究对象手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性反应、性体像、性态度、性满意度、性交流与调适、疼痛和情绪等6个维度评分均显著下降,手术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研究对象年龄≥45岁组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年龄45岁组(P=0.000),已婚组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婚姻状况组(P=0.000),配偶关系和谐组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不和谐组(P=0.000),宫颈保留组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宫颈未保留组(P=0.000)。研究对象体质指数≥25kg/m~2组与25kg/m2组之间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5),经腹手术组与经阴道手术组之间术后性功能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研究对象年龄是影响子宫肌瘤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宫颈保留是独立保护因素(P=0.000),婚姻状况、配偶关系则是非独立相关因素(P=0.072、0.097)。结论: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应尽可能保留宫颈,这对改善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层整群抽样,回顾分析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全切组(n=20)与剔除组(n=23)。剔除组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全切组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检测并对比两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抗苗勒管激素(AMH)、促卵泡激素(FSH)与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随访结束时,评价记录并对比两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结果术后各时点,剔除组AMH、FSH、LH水平均较术前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AMH水平较术前降低,FSH、LH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组各指标水平围术期变化幅度均不及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剔除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全切组则较术前降低,且显著低于剔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剔除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全切组,性冷淡发生率低于全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并不会对患者卵巢功能造成较大影响,患者术后性生活理想,生活质量提高,若患者条件允许,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壁间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诊治的子宫壁间肌瘤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44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妊娠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围手术期血红蛋白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肌层完全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镇痛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手术均是治疗子宫壁间肌瘤的有效方法,其中宫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对患者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恢复时间,患者预后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宫穿孔后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取宫内节育器致子宫穿孔患者22例资料,均采取经腹B超引导下宫腔操作,分析应用效果。结果:手术前经B超检查,20例患者做出明确诊断,18例为单纯子宫穿孔,2例患者子宫穿孔同时合并盆腔出血,可见游离液体回声。22例患者行B超引导下取宫内节育器,术前均未采用米索前列醇扩张宫口药物,20例患者手术一次性完成,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90.9%,平均操作时间为(22.7±6.8)min,平均出血量(23.7±11.9)m L,2例患者由于子宫小,操作时间超过1h,仍然没有成功,放弃取宫内节育器。术后未出现感染病例,B超复查子宫回声均匀,后穹窿无积液,顺利出院。结论:在子宫穿孔后采用B超引导宫腔操作取宫内节育器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人Wnt-3a蛋白/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APK/Wnt3a/mTOR/VEGF)信号通路探究上调miR-23对子宫肌瘤细胞凋亡、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子宫肌瘤细胞,经培养后分为对照组、下调组、上调组,对三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能力进行检测,检测miR-23、肾素活性(PR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上皮型黏附蛋白(E-cadherin)、MAPK、Wnt3a、mTOR、VEGF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下调组miR-23表达较低,PRA表达较高,上调组miR-23表达较高,PRA表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调组凋亡率、增殖抑制率较低,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较高,上调组凋亡率、增殖抑制率较高,侵袭细胞数、迁移细胞数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下调组MAPK、Wnt3a、mTOR、VEGF、MMP-2相对表达量较高,E-cadherin相对表达量较低,上调组MAPK、Wnt3a、mTOR、VEGF、MMP-2相对表达量较低,E-cadher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处理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92例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n=46)、B组(n=46),分别行次全子宫全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测定两组血清卵巢功能指标,并以国际女性性功能评价量表评估性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促卵泡生长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雌二醇(E_2)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FSH、LH水平显著升高,E_2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B组术后FSH、LH、E_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术后FSH、LH、E_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性功能各项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性欲、性唤起和阴道性交达兴奋、性高潮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A组术后性行为中异常症状、射精时间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且B组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与次全子宫全切除术相比,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无妊娠需求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较小,因而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