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5(PDCD5)表达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诊治的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对比两组患者PDCD5蛋白阳性表达率、PDCD5 mRNA表达量。结果 PDCD5蛋白阳性表达率、PDCD5 mRNA表达量比较,研究组患者[(45.28%)和(0.69±0.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81.13%)和(1.14±0.30)],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PDCD5表达显著下调。结论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DCD5蛋白阳性表达差异显著,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PDCD5表达显著下调,提示PDCD5表达情况可作为预测子宫内膜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FOXA1、p16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OXA1、p16在6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2者与子宫内膜癌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以及2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OXA1、p16阳性表达率均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A1、p16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组织分级、肌层浸润、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2者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FOXA1和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ncRNA SNHG8靶向调控miR-15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EC)为对照,qRT-PCR检测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AN3CA、HEC-1A、HEC-1B和Ishikawa中SNHG8 mRNA表达。参照Lipofectamine 2000试剂盒说明,将si-SNHG8、si-NC、anti-control及si-SNHG8+anti-miR-152转染AN3CA细胞,MTT法检测转染24h~96h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AKT、PCNA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SNHG8在4个子宫内膜癌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在EEC细胞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表达最高的AN3CA细胞为研究对象。与si-NC组比较,si-SNHG8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凋亡率升高,p-AKT和PCNA表达明显降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SNHG8+anti-control组比较,si-SNHG8+anti-miR-152组细胞活力明显升高,凋亡率降低,p-AKT和PCNA表达明显升高,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可SNHG8靶向调控miR-152抑制子宫内膜癌AN3CA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调节AKT、PCNA和cleaved-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Der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病理科的160例患者的石蜡块标本作为研究对象。50例正常子宫内膜蜡块纳入正常组,50例不典型增生蜡块纳入增生组,60例子宫内膜癌蜡块纳入子宫内膜癌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Derlin-1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组、增生组、子宫内膜癌组Derlin-1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36.0%、56.0%、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014,P=0.000)。子宫内膜癌组不同FIGO分期、组织分级、肌层肿瘤深度Derli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是否绝经和是否淋巴结转移的Derlin-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rlin-1阳性表达与FIGO分期、组织分级、肌层肿瘤深度密切相关,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erlin-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调控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EG-1)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Ishikawa及HEC-1-B、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EEC。将HEC-1-A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GATA3过表达质粒组、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 siRNA组、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分组转染后,CCK-8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细胞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评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情况;qRT-PCR实验评测各组细胞GATA3与AEG-1的表达;免疫印记实验评测各组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9、Bax及EMT标志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同样方法分组转染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后,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侵袭情况。结果与人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比较,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A、Ishikawa及HEC-1-B细胞中GATA3、AEG-1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GATA3过表达质粒组HEC-1-A细胞活力(包括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包括人子宫内膜癌原代培养细胞)、GATA3与AEG-1 mRNA表达水平、Vimentin表达升高(P<0.05),HEC-1-A细胞凋亡率、caspase-9、Bax及E-cadherin表达降低(P<0.05);GATA3 siRNA组呈相反趋势(P<0.05);GATA3空载质粒组、GATA3 siRNA阴性对照组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调GATA3表达,可降低AEG-1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Ki-67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60例医院收诊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组)、60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对照组)与60例正常增生体检者(正常组),三组均采用免疫组化表达法测得ER、PR以及Ki-67。结果:正常组ER及PR远高于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则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Ki-67表达例数非常少,仅有3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和肌肉浸润的患者ER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分化程度中,低分化组的PR表达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而Ki-67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P0.05),中、高分化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病理分期的PR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Ⅰ期患者的Ki-67表达率显著低于Ⅱ、Ⅲ期患者(P0.05),Ⅱ期、Ⅲ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肌肉浸润与≥50%肌肉浸润者的PR及Ki-67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此两组患者的PR及Ki-67表达率均显著低于50%肌肉浸润组(P0.05)。结论:ER、PR以及Ki-67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的关系,其能够反映子宫内膜癌的病变程度以及预后情况,同时能够作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小核糖核酸-146a(miR-146a)对子宫内膜样腺癌(EA)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子宫内膜癌(EC)患者的癌组织及邻近正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为EA组(n=31)和非EA组(n=14);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上皮HEECs细胞和EA细胞株Ishikawa、HEC-1A,并分别转染mimics NC、miR-146a mimics进行分组;另购得20只雄性BALB/c裸鼠进行动物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测定各组织和细胞中miR-146a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实验、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测定mimics NC组与miR-146a mimics组细胞的活力、增殖、迁移、侵袭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分析mimics NC组和miR-146a mimics组细胞中EMT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因子11A(BCL11A)的表达情况;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和碘化丙啶(Anne...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48h后细胞的存活力;观察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对细胞胶原分泌和Ⅰ型前胶原mRNA合成的影响。结果1.0×10-7,10-6,10-5和10-4mol/L浓度的辛伐他汀可以抑制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并能显著减少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1.0×10-7~10-4mol/L的辛伐他汀可以显著的减少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的分泌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细胞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的合成具有抑制作用,其为治疗硬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浆细胞瘤多样异位基因1(PVT1)在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中PVT1、胶原蛋白Ⅰ、胶原蛋白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及SMAD3的表达水平。结果 PVT1过表达促进HESCs增殖(P<0.05),而PVT1沉默抑制HESCs增殖(P<0.05)。过表达PVT1在HESCs中上调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mRNA的表达(P<0.05),而PVT1被敲除时,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mRNA的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PVT1在HESCs中可以进一步上调TGF-β1/SMAD信号相关基因(TGF-β1、SMAD2、SMAD3)的表达(P<0.05)。当PVT1被敲除时,TGF-β1/SMAD信号相关基因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mRNA的表达水平被显著下调(P<0.05)。PVT1可诱导HESCs上清液中TGF-β1的产生(P<0.05)。结论 PVT1可通过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与分析传统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子宫内膜样癌患者45例,卵巢浆液性癌患者75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分析所选的患者病理标本中PR、P53、ER的表达情况。对比在不同病理分型、组织分级、临床分期中PR、P53、ER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浆液性癌PR、P53、ER的表达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χ~2=5.49,P0.05;χ~2=4.76,P0.05;χ~2=4.23,P0.05)。中、高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差异显著(χ~2=5.33,P0.05;χ~2=4.23,P0.05;χ~2=4.57,P0.05)。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PR、P53、ER的表达率分别与低分化癌PR、P53、ER的表达率相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χ~2=5.33,P0.05;χ~2=4.23,P0.05;χ~2=4.57,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PR、P53、ER的表达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于卵巢癌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PR、P53、ER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技术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科和肿瘤科诊治的180例已确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类型将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85例,子宫内膜增生为对照组95例,两组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检测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均进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显像指标,如子宫内膜厚度、子宫血流显示率、血流阻力指数等,观察子宫形状、内膜回声,并记录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中有81例诊断为子宫内膜癌,3例误诊,1例漏诊,准确率为95.29%(81/85);对照组中有90例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3例误诊,2例漏诊,准确率为94.74%(90/95)。子宫内膜厚度观察组为(22.43±3.29)mm,对照组为(15.93±3.45)mm;子宫血流显示率观察组为82.37%,对照组为9.29%;血流阻力指数观察组为0.43±0.03,对照组为0.67±0.03;观察组子宫体增大,回声不均匀,子宫内膜不均匀轻度增厚,对照组子宫大小形态无异常,回声均匀,子宫内膜增厚。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鉴别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增生症,在子宫内膜病变中能作为首选检测方法,具有一定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宫腔镜电切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先行宫腔镜电切治疗,随后连续口服地屈孕酮;对照组患者则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殖相关激素雌二醇(E_2)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两组患者性生活质量标准指标量表评分(FSFI)和生育指数EFI评分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E_2和L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FSFI评分分项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5~7分和8~10分两段评分人数占比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机体潮热、阴道干涩和闭经的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针对有生育愿望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实施宫腔镜电切治疗,术后服用地屈孕酮,患者术后性功能和生育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开腹式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排尿及性功能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癌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子宫切除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潴留、切口出血与感染、泌尿系统损伤、肠道并发症等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膀胱充盈感时间、获得满意排尿量时间与残余尿量≤100ml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的性欲与性高潮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性交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癌是微创的,能有效缓解膀胱功能,提高性功能水平,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化疗在子宫内膜癌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具有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患者知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 =69例)与观察组(n=4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独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进行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的CA-125水平、随访5年生存率及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的CA125水平为(21.4±8.9 U/mL vs 46.17±11.3U/mL),术后1年时的CA-125水平为(22.60±9.3 U/mL vs 42.19±14.21U/mL)P<0.05,观察组的5年生存率为87.2%,对照组为66.7%,两者比较,x2=4.766,P=0.02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FACT-G生存质量评分(64.89±8.60分vs 48.61±8.24分),术后1年的FACT-G生存质量评分(61.89±7.03分vs 46.78±6.42分),P<0.05.结论:化疗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具有提升5年生存及改善生活质量作用,临床上对于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癌应尽可能推荐使用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性科学》2015,(3):32-34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情况,比较并分析观察指标与疾病之间的联系。结果:观察组患者二维超声可见子宫内膜增厚,内可见不均匀回声团块,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子宫内膜病灶周边及内部常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对照组患者二维超声下子宫内膜一般无明显增厚,内常可见高回声团块,内膜与肌层分界常清晰,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子宫内膜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一般不丰富。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内部团块回声、内膜与肌层分界、子宫内膜病灶血流信号等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有效的鉴别子宫内膜癌与子宫内膜息肉,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内膜癌(E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1例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淋巴阳性组(n=142)和淋巴阴性组(n=29)。测定两组患者血清CA125、HE4水平,行下腹+盆腔MRI检查,分析CA125、HE4及MRI在EC患者淋巴结转移中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CA125及HE4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有关(P<0.05),HE4水平还与病灶直径、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深肌层浸润、脉管浸润、CA125≥32.7U/mL、HE4≥97.9pmol/L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A125、HE4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32.7U/mL及97.9pmol/L。在不同检测手段中,MRI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准确率最高,CA125、HE4及MRI三者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刮匙组60例和电切组60例,刮匙组在宫腔镜下行刮匙刮除术,电切组在宫腔镜下行电切除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卵泡呈典型"三线征"比例,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月经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月经量亦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术后各时段刮匙组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低于电切组(P<0.05);术后3个月刮匙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电切组,术后6、12个月电切组子宫内膜"三线征"比例显著高于刮匙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内,两组患者半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匙组1年复发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刮匙组半年妊娠率显著高于电切组(P<0.05),两组患者1年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和电切除术对子宫内膜息肉均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刮匙刮除术;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接诊的5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取50例正常患者。回顾性分析与比较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的含量以及阳性率。结果:术前,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多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9.8663,P0.0001);观察组术前的糖类抗原125的含量多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6.9395,P0.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阳性分别为56.00%与0.00%,二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8.8889,P0.0001);观察组的糖类抗原125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阳性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类抗原125检测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能对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