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9在冷球蛋白血症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其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冷球蛋白血症CHC患者(观察组)和60例同期我院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观察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ɑ-2ɑ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CXC趋化因子9等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影响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血清CXC趋化因子9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01)。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为32%、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率(c EVR)为66. 00%,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4. 00%。存在CHC家族史及总胆红素(TBIL)、CXC趋化因子9和HCV RNA水平过高为导致冷球蛋白血症CHC患者未能出现SVR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在冷球蛋白血症CHC患者中血清CXC趋化因子9以较高水平表达,且为影响其抗病毒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可将CXC趋化因子9的检测作为临床上预测冷球蛋白血症CHC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普通干扰素(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为对照,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方法成人CHC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给予PEGIFNα-2b,对照组给予IFNα-2b,均联合利巴韦林口服,疗程48周。观察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久病毒学应答(SVR)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E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分别=6.27、4.17、4.44,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结论PEG-IFN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但SVR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对尘肺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103例尘肺病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给予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对照组49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24和48周运动耐量、呼吸困难评分、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圣乔治问卷评分(SGRQ)以及肺功能变化。并记录灌洗时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第12、24和48周医学研究委员会(MRC)呼吸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 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组各时点6MWD值较前明显增加,SGRQ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照组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P 0.05)。治疗组12、24和48周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治疗组肺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支气管镜大容量肺灌洗治疗尘肺病合并COPD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慢性丙型肝炎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氟伐地汀;用药后4、12、24、36、48周及停药后12周、24周复查病毒RNA定量。结果氟伐他汀治疗合并高LDL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3.3%vs.46.7%,85.1%vs.63.3%,81.5%vs.53.3%,P<0.05)。结论氟伐他汀有利于提高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α-干扰素(α-IFN)联合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CHB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96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单独使用α-IFN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ETV治疗。对两组治疗12周、24周、48周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及治疗24周后HBe 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和ALT复常率进行比较,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2周、24周、48周的病毒学完全应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观察组HBe 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58.3%(28/48)、64.6%(31/48)和66.7%(32/48),对照组分别为39.6%(19/48)、41.6%(20/48)和45.8%(22/48),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脱发、消化道症状及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α-IFN联合ETV治疗CHB可以明显控制CHB症状,疗效显著,是治疗CHB安全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远期疗效.方法:选择68例丙氨酸转移酶(ALT)持续正常CHC患者为观察组,50例ALT升高的CHC患者为对照组,均接受PEG-IFN α-2a每周一次皮下注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HCV RNA基因型为1b或未分出型者疗程为48周,基因为2a型者疗程24周.两组患者均随访至停药后3年,内容包括持续病毒学应答、生化应答、影像学改变及生存质量评估.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1例和40例完成3年随访.结果:随访至3年末,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获得相似的较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80.4% vs 80.0%,P=1.000),随访1年末时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病例在后2年的随访中无一例复发.取得SVR的患者均保持了持续生化学应答和影像学稳定,同时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尤其是社会功能、活力、总健康状况、情绪角色及心理健康5个领域改善明显.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可取得与ALT升高者相似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94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和单纯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评定疼痛程度及统计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1周及4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及4周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9%)优于对照组(8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联合抗病毒治疗早期带状疱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组织学改变与肝脏瘦素表达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53例成年CHC患者分为肝脏瘦素阳性组26例和阴性组27例,以单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1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脏瘦素阳性率、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脂肪变分级有无差异。结果 CHC组脂肪变分级程度轻于NAFLD组(χ2=13.20,P<0.05),但两组分别在脂肪变1级和2级的肝脏瘦素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0.04,P均>0.05);两组在轻度炎症和轻度纤维化的瘦素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C组肝脏瘦素阳性率低于NAFLD组(χ2=4.54,6.86,P均<0.05)。两组CHC的肝脏瘦素阳性率在不同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和是否发生肝脂肪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0.846,0.000,P均>0.05),CHC的肝脏瘦素阳性率与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脂肪变分级和血清HCVRN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 CHC发生肝脂肪变、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与肝脏瘦素表达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通过特殊装置(都保)吸入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 76例老年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男53例,女23例),分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期10 d,试验组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2吸(0.2 mg),每日2次;对照组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每日2次,观察患者喘息症状变化.随访期3个月,试验组吸入布地奈德粉吸入剂1吸(0.1 mg),每日2次治疗,对照组停止雾化吸入药物,观察两组患者喘息症状、6 min步行距离、急性加重次数.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试验数据进行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数据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两组患者喘息症状均有显著改善(F值分别为8.746、7.952;P均<0.05),但两组间治疗第1、5、10天喘息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72,P<0.01),且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4.573,P<0.01).随访期开始(第0周)两组急性加重频率、喘息症状、呼气峰流量、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周随访期结束时,试验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aF组内=9.343,aF组间=16.343,aF交互=20.017;P均<0.05),喘息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bF组内=8.537,bF组间=11.453,bF交互=13.071;P均<0.05),呼气峰流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cF组内=9.015,cF组间=12.426,cF交互=14.852;P均<0.05),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dF组内=12.263,dF组间=21.371,d F交互=24.651;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重度COPD患者通过特殊装置(都保)吸入糖皮质激素,不仅有效控制急性加重期喘息症状,而且减少稳定期急性加重次数,提高运动耐量,疗效明显,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中能量(0.12~0.25mJ/mm2)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治疗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评定;于治疗4周及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行钙化灶消失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2周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UL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但VAS及ULCA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下降(均P<0.05),ULCA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时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LCA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8周随访,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明显下降(均P<0.05),ULCA评分均较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4周时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ULCA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观察组肩袖相关钙化灶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8周随访时发现,2组患者有效率较治疗4周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能量聚焦式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促进钙化灶的消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叶酸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阴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P阴性的80例CAG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叶酸治疗组(叶酸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0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观察指标评分及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叶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胃镜下观察指标评分、组织病理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项评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叶酸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叶酸治疗可以改善HP阴性CAG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黏膜炎性反应和萎缩状况,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20-4621
研究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4年4月~2015年1月就诊的100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随机分组方法:编号单双数方法。10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抗病毒组。常规组仅行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抗病毒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拉米夫定治疗。比较(1)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应答率;(2)病毒变异率;(3)干预前和48w患者IL-4、IFN-γ、ATL、HBV-DNA的差异。结果(1)抗病毒组对比常规组病毒学应答率更高(P0.05);两组血清学、生化学应答率相似(P0.05);抗病毒组跟常规组病毒变异率相似(P0.05),其中,常规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病毒变异率分别为88%、94%和4%;抗病毒组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病毒变异率分别为96%、96%和6%。(2)抗病毒组跟常规组病毒变异率相似(P0.05);(3)干预前两组IL-4、IFN-γ、ATL、HBV-DNA相似(P0.05);48w抗病毒组、常规组IL-4、IFN-γ、ATL、HBV-DNA均明显降低(P0.05);抗病毒组ATL、HBV-DNA降低更显著(P0.05)。拉米夫定在来氟米特联合甲泼尼龙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高,在增加拉米夫定治疗后,可有效提高病毒学应答率,抗病毒效果明显提高,病毒载量降低更显著,对患者预后有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护理干预对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期间症状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整个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接受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咨询与提醒服务,对照组接受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治疗4周、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对两组病人进行症状与抑郁评价。[结果]干预组28例顺利完成治疗,对照组21例顺利完成治疗,干预组全程治疗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在治疗4周时症状困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病人抑郁评分在治疗4周、治疗12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早期的症状困扰与抑郁情绪。应提升护士的专业照护能力,规范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抗病毒治疗期间的个案管理,帮助病人顺利完成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2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镜像组(n=11)和对照组(n=11)。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镜像组增加30min动作观察训练,一周5次,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后采用休息状态视觉模拟评分(R-VAS)、被动运动视觉模拟评分(P-VAS)、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活动日志患手使用频率(MAL-AOU)和贝克抑郁量表(BD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镜像组R-VAS、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FMA-UE和MAL-AOU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镜像组R-VAS和P-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FMA-UE、MAL-AOU和B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镜像组R-VAS、P-VAS和BDI评分均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P0.01),FMA-UE和MAL-AOU评分也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除BDI评分外(P0.05),其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镜像组R-VAS和P-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FMA-UE、MAL-AOU和BDI评分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能减轻早期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促进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6周的疗效。方法收集初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1例(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乙型肝炎组),均给予恩替卡韦0.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持续抗病毒治疗96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第12、24、48、96周时病毒学、血清学、生物化学指标、出凝血时间、Child-Pugh积分及肾功能等变化情况。结果①恩替卡韦治疗后,两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BV DNA)、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发生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及血清学转换的例数逐渐增加,但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肝储备功能方面,恩替卡韦治疗后,两组患者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随着治疗的延长,白蛋白不断升高,总胆红素持续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减小,两组患者治疗48及96周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及Child-Pugh积分与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组间比较显示,白蛋白升高水平、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下降水平在肝硬化失代偿组最高,肝硬化代偿组次之,慢性乙型肝炎组最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清肌酐增高超过正常参考值范围情况。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应答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似,同时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各阶段乙型肝炎患者肝储备功能,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聊城市鲁西骨科医院2014-07—2015-06收治的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针灸与常规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实施针灸配合规范化康复训练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VA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4周,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在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改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神经内科诊治的脑卒中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8例。对照组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采用简化的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Brunnstrom分期评估患侧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评估步行能力,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前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时FMA-LE评分、Brunnstrom分期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FAC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时FAC分级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MBI、BB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时MBI、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MBI评分中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8周时各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8周时观察组MBI评分中的进食、穿衣、上下楼梯、平地行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增强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功能力、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食、穿衣、上下楼梯、平地行走能力),改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序贯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对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该院收治的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常规保肝、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基础上观察组用序贯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用序贯恩替卡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12、24、48和72周时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观察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清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比较,观察组ALT、TBil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ALB、PT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同一时期观察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及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序贯替比夫定治疗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高于恩替卡韦,可有效促进肝功能快速恢复,血清病毒学指标转阴率,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王聪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5):2581-258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患者与同期住院治疗的60例初发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为10.00%(6例),第12周生化学复常率为51.67%(31例),第48周复常率为83.33%(50例),其中第4周生化学复常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第4周、第12周和第48周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5.00%(51例)、100.00%(60例)、100.00%(60例),其中两组第4周与第12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BeAg转换率、HBsAg滴度下降50%比率分别为63.33%(38例)、20.00%(12例),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规范停用恩替卡韦复发后再次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HBV-DNA转阴,安全性高,但肝功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以超声引导下关节腔内注射高渗葡萄糖(HG)治疗高原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价值。方法 纳入91例高原地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24个病变膝关节,根据治疗药物将膝关节分为20%HG组(n=67)、25%HG组(n=42)及玻璃酸钠组(n=15);比较治疗前、后临床及超声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12、48周,3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20%HG组和25%HG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25%HG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2周Lysholm评分差值、治疗前与治疗后第48周VAS评分差值均高于20%HG组(P均<0.05)。20%HG组治疗后第48周关节渗出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12及48周滑膜血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25%HG组治疗后第48周关节渗出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12及48周滑膜增生和滑膜血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玻璃酸钠组治疗后第48周关节渗出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第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