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 ary b iliary c irrhosis,PBC)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PBC的认识。方法分析具有完整资料的22例PBC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22例PBC中女性21例,确诊年龄平均为52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乏力、皮肤瘙痒、黄疸,体征包括肝脾肿大、黄色瘤。实验室检查以高ALP、GGT、高胆红素血症、高球蛋白血症以及存在自身抗体如AMA、AMA-M2等为特征。熊去氧胆酸可延缓病程、改善胆汁淤积指标。结论PBC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以乏力、瘙痒、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肝功能以胆汁淤积为主,伴有高球蛋白血症,高滴度AMA及AMA-M2亚型是诊断PBC的主要指标。以熊去氧胆酸(UDCA)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延缓病程,总体预后欠佳,治疗手段有限。  相似文献   

2.
徐菁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56-1557,155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6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女性55例(88.7%),男性7例(11.3%),平均年龄(52.1±3.2)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乏力(74.2%)、黄疸(80.6%),消瘦(53.2%)以及皮肤瘙痒(72.6%);患者主要体征:肝脏肿大(67.7%),脾脏肿大(62.9%),黄色瘤(17.7%),腹腔积液(33.9%);患者主要合并类风湿关节炎(6.5%),干燥综合征(29.0%),原发性腹膜炎(12.9%);患者谷氨酰转肽酶(r-GT)、谷丙转氨酶(ALP)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总胆红素(TB)明显升高46例(74.2%),总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三酰甘油(TG)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免疫球蛋白(IgM、IgG、IgA)均升高者25例(40.3%);抗线粒体抗体(AMA)以及M2亚型检测均呈阳性者45例(72.6%),总阳性率92.1%;行肝穿刺活检病珲检查者中病理分期Ⅱ期4例(57.1%),Ⅲ期3例(42.9%);4例(6.5%)患者病情控制不理想,4例(6.5%)患者因并发症病死。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以中年女性居多,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脏肿大、脾脏肿大、黄色瘤,患者血清ALP、IgM、r—GT水平升高,AMA、类风湿因子(RF)以及M2亚型有助于其临床诊断,肝活检术可为诊断和病理分期提供依据,早期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以往认为我国少见,随着人们对此病认识和医学免疫学检测技术的提高,对PBC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有了进一步认识,使PBC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1998年1月~2002年5月我院经肝穿刺及尸检病理学等检查确诊PBC 18例,现分析临床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胆汁瘀积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最终引起肝脏纤维化、肝硬化直至肝功能衰竭。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漏诊。现将我院2001/2007年误诊的2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王侠  冯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5):3708-370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肝内胆管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的疾病,以慢性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临床特征。既往PBC发病率约2~24/10万,目前已不再是少见病。为进一步认识该病,现对我院1999/2007年收治的42例PBC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单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相比较,分析PBC合并干燥综合征(SS)的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单纯PBC患者(PBC组)和37例PBC合并SS患者(PBC+SS组)的临床表现、生化及自身抗体特点。结果临床表现中,PBC组皮肤瘙痒(P=0.000)、黄疸(P=0.003)的发生率高于PBC+SS组,但眼干、口干的发生率更多见于PBC+SS组(P=0.000);生化检查中,PBC组患者的ALT(P=0.036)、ALP(P=0.026)、TBIL(P=0.000)明显高于PBC+SS组,但自身抗体中抗核抗体(P=0.003)、抗SSA抗体(P=0.000)、抗SSB抗体(P=0.002)阳性率更多见于PBC+SS组患者。结论 PBC+SS的患者往往具有腺体分泌减少、自身抗体出现的概率明显增加的特点,但肝功能损伤明显低于PBC患者。  相似文献   

7.
4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表现,试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PBC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3.8%是中年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3.2±8.73。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ALT、GGT、AKP升高)95.8%,乏力纳差83.3%,黄疸79.2%,瘙痒66.6%,肝肿大62.5%,脾大58.3%等。常合并干燥综合征(25%),类风湿关节炎(16.7%)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结缔组织疾病。所以患者AMA及AMA—M2均为阳性。全部病例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但仅31.3%患者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加强对PBC的认识,重视对AMA或AMA—M2的检测,尤其对长期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女性患者。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老年女性多见,主要表现为肝内小胆管进行性破坏伴门脉炎症性改变,最终导致肝纤维化及肝硬化。1851年由Addison首先报导。过去认为国内很少发病,是一种罕见病,随着医学免疫学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患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因常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及皮肤黄色瘤存在,故又称为“黄色瘤性胆汁性肝硬化”。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漏诊。因而本文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病例做一初浅探讨。现将我院10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误诊的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PBC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各项生化指标和组织学特点。【结果1206例PBC患者中女性占86%(177/206),主要症状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和纳差,主要体征是黄疸、脾大和肝大。大部分患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y-GT)明显升高。无症状期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与症状期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例患者(97%)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或)抗线粒体抗体M2型(AMA-M2)阳性。31例行肝脏病理检查,主要表现为工期和Ⅱ期(72%)。【结论]PBC主要累及中老年女性,ALP、y-GT水平升高以及AMA和(或)AMA_M2阳性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血清ALB和TBIL水平可能与疾病进展,甚至判断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护理干预.方法:分析53例PBC的临床特征.结果:53例PBC中女性46例,发病至确诊时问中位数28个月,主要症状包括反复肝功能异常、乏力、黄疸、瘙痒、肝脾肿大、焦虑、关节肿痛等;53例患者GGT、ALP均有明显升高.结论:临床判断PBC患者病情的轻重应综合分析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做好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女性多见,好发于40-55岁年龄组,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较具特异。结论: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需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并需和其他疾病相鉴别,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是一种病因未明确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 ,在我国较少见。对 2 0 0 0 - 0 6~ 2 0 0 2 - 0 6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确诊 1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长海医院住院患者 ,男 1例 ,女 1 5例 ,年龄在 42~ 70岁之间 ,平均 51 .3岁。黄疸 1 6例 ,皮肤瘙痒 1 4例 ,消化道症状 1 2例 ,贫血 6例 ,黄色瘤 1 3例 ,皮肤色素沉着 1 2例 ,肝掌1 1例 ,可见肝掌和蜘蛛痣 8例 ,肝肿大 8例 ,脾肿大 1 4例 ,合并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 4例 ,甲状腺炎 2例。并发症 :腹水 6例 ,胸腹水 1例 ,原发性腹膜炎 2例 ,多发性肋…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肝脏疾病.该病早期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以致有些患者已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或明显黄疸仍未得到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线粒体抗体亚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出现的线粒体抗体(AMA)亚型与PBC患者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52例PBC患者的AMA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MA的M2,M4和M9抗体。结果52例PBC患者AMA和M2抗体均为阳性,M4和M9抗体阳性例数分别是40例(76.9%)和11例(21.2%)。M4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M的水平明显高于M4阴性患者。M9阳性的PBC患者的ALT、AST和IgG的水平明显低于m9阴性患者。结论AMA-M2亚型抗体检测对PBC有诊断价值,M4和M9抗体的检测,对于PBC的病情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蕾  陈曦  张景洲  赵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4):8395-8395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4岁。19a前因胃小弯处火山口状溃疡行胃2/3切除术,术中输血。8a前体检时发现抗-HCV阳性,肝功正常,无自觉症状。2a前再次查抗-HCV阳性,肝功酶学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及肝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3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免疫学标志及肝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免疫功能检查AMA-M2阳性率为56.75%,GP210阳性率占13.51%,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占8.10%,AMA—M2、GP210均阳性为16.21%,ANA阳性率为5.4%。肝脏病理改变以小胆管改变最明显,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汇管区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各期改变可相互混杂。结论PBC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指标。肝组织病理检查对PBC诊断及病程分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特征是肝内小叶间胆管及中隔胆管的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致使小胆管狭窄、闭塞及消失,伴有门脉周围炎症、肉芽肿形成及肝实质碎屑样坏死,最后进展至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及肝衰竭。目前,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发病率在增多。现对28例PBC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何林林  魏来 《临床荟萃》2011,26(20):1792-179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非化脓性肝内小胆管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多发于中老年女性,干燥综合征(SS)也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主要累及外分泌腺导管上皮,二者关系密切[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血清免疫学检测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00例,使用血清免疫学和肝功能检测,分析患者的肝纤三项、血清免疫球蛋白等。选取同期10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经血清免疫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指标情况分析后,ALT、HA、PCⅢ、Ⅳ-C、IgM等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AST、IgG、IgA发现,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肝脏免疫学血清检查具有显著的鉴别诊断效果,在评估患者的早期风险与预后判断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以肝内小胆管破坏及血清高特异性抗线粒体抗体增加为特征。因其发病机制不明确,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及临床医师认识不足而容易漏诊。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依据包括提示胆汁淤积的肝脏生化指标、抗线粒体抗体阳性以及肝脏组织病理表现为非化脓胆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