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连续收治的所有结石性脓肾患者的一期PCNL手术资料.分析术前尿白细胞数、术前尿培养阳性、肾功能不全、术前应用抗生素3天以上、手术时间、手术通道数、术中灌洗液流速大于500 mL/min、输血、鸟粪石等9个因素对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结果:共入选182例患者,术后SIRS共发生38例(20.88%).SIRS组与非SIRS组在术前尿白细胞数(P =0.483)、术前尿培养阳性(P=0.136)、鸟粪石(P =0.324)3个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无发热结石性脓肾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5个,分别为:肾功能不全(OR=5.41,95% CI 1.84 ~22.64,P=0.014)、手术时间(OR=1.01,95% CI 1.00 ~ 1.02,P=0.024)、手术通道数目(OR=3.37,95% CI-1.92~32.55,P=0.077)、术中灌洗液流量大于500 mL/min(OR =45.87,95%CI4.39 ~231.68,P=0.007)、输血(OR =5.98,95% CI1.12~46.66,P=0.043).无发热结石性脓肾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保护因素有1个,即术前应用抗生素3天以上(OR=0.34,95% CI-3.92~ 12.55,P=0.047).结论:PCNL治疗无发热结石性脓肾术后发生SIRS的概率与其他患者相近,手术相对安全可行.术前应使用抗生素3天以上再行手术治疗.术中需仔细操作避免输血,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多通道手术,尤其应避免因尿液浑浊、出血等视野不清楚导致的灌洗液流量大于500 mL/min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上尿路结石患者术前尿培养及术中肾盂尿、结石培养结果,探讨围手术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10例行经皮肾镜手术(PCNL)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留取中段尿培养,术中留取肾盂尿,采用标准化Stamey法留取结石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对术后发生SIRS者依据结石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A组和B组。结果: 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性别、体质量指数、结石取石成功率等在两组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前尿培养、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在A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6.7%、44.4%,其中3例发生感染性休克,3种培养均为阳性。在B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9%、6.1%、5.5%。结论: 术前尿培养、术中肾盂尿培养及结石培养对术后SIRS的发生起到很好地预测作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培养对术后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石性脓肾患者感染特点和经皮肾镜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 nse syndrome,SIR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所有术前7 d无发热的结石性脓肾患者PCNL手术资料。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尿培养常见病原菌的种类特点、比例和耐药性。同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年龄、性别、术前尿培养、术前抗生素使用≥3 d、鹿角形结石、手术时间等14个因素对患者术后SIRS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69例结石性脓肾患者,术前尿培养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30例)、奇异变形杆菌(8例)等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为主。多数G-杆菌主要对头霉素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霉烯类等药物敏感。术后21例(30.4%)患者发生SIRS,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时间≥60 min〔标准偏回归系数(Beta)=0.378,比值比(OR)=4.483,95%可信区间(CI)1.111~18.100, P=0.035〕为结石性脓肾PCNL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使用抗生素≥3 d(Beta=-0.450, OR=0.194,95%CI 0.051~0.741, P=0.017)和术前使用敏感抗菌药物(Beta=-0.610, OR=0.102, 95%CI 0.017~0.602, P=0.012)两个因素能降低SIRS的发生。一期手术与二期手术两组患者的清石率及术后发生SIRS、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期手术可降低术后住院时间( P=0.047),但总住院时间较一期组延长( P<0.001)。结论 结石性脓肾患者术前尿培养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且耐药率高。一期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安全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术前使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3 d可有效降低SIRS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并发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392例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发生术后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者78例,可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者(SIRS)56例,其中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27例,出现感染性休克1例,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 术后感染虽是PCNL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但通过控制术前尿路感染、把握好术中的一些细节、重视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感染等环节可有效治疗防控PCNL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病人8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n=23)和对照组(n=57)。将年龄、性别、同侧结石手术史、术前是否留置双J管、术前尿培养情况、手术时间、取石通道、术后是否输血、结石直径、术后结石残留情况、结石形状设为自变量,将是否发生术后SIRS设为因变量,拟合log-binomial回归模型。结果单因素log-binomial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尿培养情况、手术时间、多通道取石、术后输血、结石直径、鹿角形结石均为影响病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发生SIRS的影响因素(P < 0.01)。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多通道取石、术后输血、结石直径≥ 50 mm、鹿角形结石的病人,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较高(P < 0.01),现患比值分别为2.14、2.33、2.85、2.65、2.59。结论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SIRS的发生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对于术前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60 min、多通道取石、结石直径≥ 50 mm、鹿角形结石的病人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后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应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常规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和使用抗生素,分析评价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后SIRS之间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105例,中段尿培养阳性者22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后发生SIRS者共18例,其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者7例,阴性者11例。中段尿培养阳性患者术后发生SIRS率与阴性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培养来判断SIRS的灵敏度为38.8%。结论在应用抗生素情况下,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术前中段尿培养同术后SIRS的发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不是有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忠军  周家杰  沈昊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53-1759
背景 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主要方法,其所引起的尿源性感染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率的逐年升高,术后不合理用药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合理、有效地应用抗生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预防PCNL后发生尿脓毒血症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940例患者的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这三种标本的菌种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根据术中肾盂尿及结石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筛选出敏感性最高的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收集2018年10-12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实施PCNL的100例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术中/术后是否使用针对肾盂尿和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抗生素,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试验组:术前使用中段尿培养和药敏结果显示的敏感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对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敏感的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PCNL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结果 940例患者中,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171例,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210例,结石培养阳性182例。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出的菌种多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在术前中段尿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而在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的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这三种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最高。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和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西丁、米诺环素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中段尿、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低于术前中段尿(P<0.01);术中肾盂尿和结石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发生率为26.0%(13/50),试验组为10.0%(5/50)。对照组术后1周尿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高于试验组〔相对危险度(RR)=2.600,95%CI(1.002,6.750),P<0.05〕。结论 使用对术中肾盂尿及结石细菌敏感的抗生素能够降低PCNL后尿脓毒血症发生率。在PCNL中,应常规进行肾盂尿及结石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的尿路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06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尿路结石行PCNL术且术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术后SIRS之间的相关性。符合条件的患者共461例,其中男性281例,女性180例,平均年龄57岁,术后137例(29.7%)患者出现SIRS。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未发生SIRS的患者组相比,发生SIRS的患者组术前白细胞计数(×109/L)更高[7.76 (4.00~17.96) vs. 6.31 (2.00~17.40),P<0.001];术前血糖(mmol/L)更高[7.30 (3.08~19.90) vs. 6.40 (3.42~16.78),P<0.001];手术时间(min)更长[75 (20~270) vs. 60 (20~200),P<0.001];相应的住院时间(d)也更长[12 (2~46) vs. 11 (3~29),P=0.019]。术前血糖偏高的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率高于术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35.1% (100/285) vs. 21.0% (37/176),P=0.001];鹿角形结石的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率高于非鹿角形结石的患者[38.8% (33/85) vs. 27.7% (104/376),P=0.042];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率高于无感染患者[36.8% (50/136) vs. 26.6% (81/304),P=0.032];两组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否输血、手术时间与术后SIR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SIRS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术前是否合并尿路感染以及是否为鹿角形结石无显著相关性,而与术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OR=3.194,95% CI:1.531~6.666,P=0.002)、手术时间大于60 min(OR=1.635,95% CI:1.088~2.456,P=0.018)以及术前血糖水平有显著相关性,术前血糖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3.3~6.1 mmol/L)的患者与术前血糖>7.1 mmol/L的患者相比,PCNL术后SIRS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尿路结石患者,PCNL术后SIRS的发生与患者术前白细胞水平、手术时间、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前白细胞计数升高、手术时间大于60 min、术前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PCNL术后发生SIRS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是治疗完全性或不完全性鹿角结石、直径≥2 cm肾结石的主要术式之一.感染是其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逐步进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严重者可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SIRS作为感染进展的哨点,早期识别和预防SIRS的发生对防治尿源性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永雄  朱萌萌  李光龙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19-1821
目的:探究在降低经皮肾镜术(PCNL)后脓毒血症中微通道自然低压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试验研究时段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将于医院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100例肾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微通道自然低压经皮肾镜术,依据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情况分组,分为40例尿源脓毒血症组和60例未发生尿源脓毒血症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中共40例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率为40.00%;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知,年龄、性别、糖尿病、结石大小、尿常规、尿培养、术前抗菌药物应用及泌尿系统感染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呈正相关;手术时间、肾功能不全、术中冲洗量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发生尿源性脓毒血症呈负相关.结论:在经皮肾镜术后脓毒血症中微通道自然低压的应用,不会明显损伤患者,但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影响因素较多,需深入分析,严密监测患者术后情况,从而有效降低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李磊  程华根  汪勇  王传圣 《安徽医学》2018,39(6):697-70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的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一期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培养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六安市中医院2014年8月至2017年5月一期行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患者120例,按术前尿培养结果分组,阳性患者为A组(35例),阴性患者为B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脓肾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脓肾发生率(20.00%)高于B组(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输血率和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器官损伤、感染性休克、肾动脉栓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的PCNL一期治疗上尿路结石合并尿培养阳性是有效可行的,但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合理应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术前中段尿培养与术中结石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及结石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5月80例行MPCNL的患者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的临床资料。所有中段尿培养阳性的患者术前均经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治疗。分别记录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情况,抗生素的应用及根据结石培养结果进行抗生素调整的情况。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中结石培养阳性率为62.5%(50/80),显著高于术前中段尿培养阳性率[40.0%(32/80),P<0.05]。21例(26.2%)术中结石培养及术前中段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9例(11.2%)术前中段尿培养有细菌生长而术中结石培养无细菌生长;23例(28.8%)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均有细菌生长,其中18例(22.5%)术前中段尿培养及术中结石培养为不同的病原菌生长;27例(33.8%)术前中段尿培养无细菌生长但术中结石培养有细菌生长。19例(23.8%)术后出现SIRS,均根据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调整术后抗生素的使用,SIRS症状平均控制时间为(23.9±4.2)h。结论术中结石培养比术前中段尿培养更能准确反映泌尿系感染的情况。术后应根据术中结石培养的结果调整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及其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热的各种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热14例,其发生率为20.6%;发热与术前是否尿路感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发热组和未发热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术后并发感染比较常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操作以及使用有效抗生素是预防术后发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 年1 月-2016 年12 月在该院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并接受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的20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 是否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 组和非SIRS 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并对可 能与SIRS 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SIRS 发生率为16.02%;两组的术前尿培养结果、 结石大小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 两组的血降钙素原、细菌内毒素浓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IRS 组均高于非SIRS 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石大小[O^R= 1.67(95%CI :1.08,2.54),P =0.002]、手术时间[O^R=2.08(95%CI :1.54,2.73),P =0.000]、术前尿细菌培 养[O^R=2.85(95%CI :2.12,3.74),P =0.000]、术后24 h 血降钙素原[O^R=5.24(95%CI :2.21,11.35),P = 0.000]、及细菌内毒素[O^R=2.68(95%CI :1.98,3.40),P =0.000] 与术后SIRS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 输 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结石大小、手术时间、 术后血降钙素原及细菌内毒素水平是术后发生SIRS 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SWL治疗尿路结石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尿路感染史、结石负荷、结石性质、结石部位、梗阻程度、性别、年龄等因素与发生SIRS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有无尿路感染史;结石直径≥20mm及〈20mm;感染石及非感染石;肾、输尿管结石;急性轻、重度梗阻,术后SIRS发生率分别为2.62%及0.34%;7.12%及0.41%;30.52%及0.09%;1.02%及0.41%;0.33%及29.66%,而性别、年龄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术前有尿路感染史、结石负荷大、感染石、肾结石、急性重度梗阻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6.
杨科  肖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64-165,16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患者发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PCNL后并发症提供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80例行PCNL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发热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是否尿路感染、是否急性梗阻、结石直径、灌注液量、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前是否尿路感染、结石直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结石大、手术时间长且出血量大的患者更易发生术后感染发热,可通过控制以上因素,如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手术时间和规范手术操作有效预防PCNL术后发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