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院216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5月30日收集的21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年龄分布、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感染药居多(63.9%),其次为中药制剂;患者(≥60岁)ADR发生率最高(29.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87.5%);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4.4%)。结论:引发药物ADR的原因很多,正确认识并展开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减少甚至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慧  赵春萍 《当代医学》2009,15(3):158-1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73例(占61.86%)、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见,有60例(占50.84%)、消化系统反应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分别有44例和38例(分别占37.28%和32.2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19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志伟  方翎  张述耀 《河北医学》2009,15(5):584-58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1月上报的19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用药情况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例ADR中,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发生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静脉给药是引发ADR的主要途径,与抗肿瘤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其中较严重的6例。结论:加强对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同时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唐雪梅 《大家健康》2016,(5):169-16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的200份 ADR 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涉及药物种类、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 ADR 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89例(44.5%),女性患者111例(55.5%);年龄分布3岁至97岁,6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0.5%;涉及74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68例(31.19%),中成药34例(15.60%),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34例(15.60%)ADR 常发生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占67.43%。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全面开展 ADR 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以减少和避免 ADR 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9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生理状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患者ADR史、ADR预后分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9类8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共91例(47.15%);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56例(80.8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81例(41.9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7.
铜陵市人民医院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到的281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所涉及的药品,由抗感染药物引为的ADR数量居首位(55.1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5.7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6.2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潘和蹇  夏诚杰 《大家健康》2016,(11):268-269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最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相似文献   

9.
周乐玲  杨思芸  曾友志  赵光凤 《西部医学》2010,22(1):128-129,13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30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0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率占30.9%(71例);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居多,占66.5%(153例)。引起ADR的药品主要为抗茵药物(43.9%)和中成药(16.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0.0%(92例),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结论医务人员在临床药品使用中应重视ADR监测,结合ADR发生特点,加强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对16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途径、药品类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2例ADR中,60岁以上老人ADR的发生率最高;不同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发生ADR的比例最高,为55.56%;药品种类以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91例,占56.17%;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多见,有79例,占48.77%;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及其他系统的损害。结论应高度重视药品不良反应(ADR),用药前要严格审查患者对药品的适应症,用药时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11年蚌埠地区250例抗肿瘤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浩  邢蓉  许健 《实用全科医学》2014,(9):1527-1528
目的了解2011年蚌埠地区抗肿瘤药所致不良反应(英文简称ADR)的发生情况,总结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规律,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利用ADR监测网络,对蚌埠地区2011全年度上报的250例抗肿瘤药品的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患者为较易发生不良反应人群;其例数为128例,所占比例为51.20%,40-49岁和50-59岁比例相当,分别占18.80%和19.60%,本次研究中小于18岁的人群中暂没有ADR病例的上报;男性患者使用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148∶102)。抗肿瘤药的ADR表现:发生消化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最多为137例(占51.89%),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其次为皮肤系统47例(占17.80%),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有其他系统(主要为血液系统)反应的患者数量也较多44例(占16.67%),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一般ADR主要发生于用药后的1 d;蚌埠市区几家大型医院的抗肿瘤药物的品种数明显多于基层医疗单位;在六类抗肿瘤药物中,监测到以其他类抗肿瘤药发生的ADR发生例数最多,其中主要为铂类抗肿瘤药。结论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加强抗肿瘤药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厂家抗肿瘤药药物说明书中标明的不良反应不全面,应及时跟踪更新,以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朱志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10-111,113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2月~2010年8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物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性别与年龄、药物类别、所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7例ADR中,男性80例,女性57例;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84.67%;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27种,中成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93%。结论:应加强抗肿瘤药物ADR的监测工作,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8家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统计分析,探讨我州习惯用药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发掘警戒信号,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选取黔南州8家二、三级医院2012年上报的ADR报告表393例,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筛选方法,对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类别、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及转归、累及系统及ADR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44岁的患者ADR发生率高,抗生素药品ADR发生频次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居多.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患者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改变不良用药习惯,减少抗微生物药的应用和静脉给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药品不良反应139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01~2011-06收集到的139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93例ADR报告中,共计1666例次药品引起ADR,涉及品种211种,其中约5%涉及2种以上药物联用。其中抗微生物类药的ADR发生率最高(860例次,占51.62%),其次为营养支持及能量代谢药(150例,占9%);发生ADR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1211例,占86.93%;药物剂型中以注射剂为主(1518例次,占91.1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760例,占54.56%),其次为全身性和消化系统。ADR转归中,1389例ADR治愈或好转,2例出现后遗症,死亡2例。结论ADR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临床需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梁虹艺  袁进 《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5):511-513,534
目的 分析静脉滴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发生的566例静脉滴注加替沙星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6例ADR报告中,年龄16~89岁,平均年龄37.51岁.男247例,女319...  相似文献   

17.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综合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浙江省ADR监测管理平台及Excel应用软件,对257例ADR报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在257份ADR报告中,新的ADR有52例(20.23%),严重的42例(16.34%),一般的163例(63.42%)。静脉注射引起的ADR140例(占54.5%)。涉及的药品有194种,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06例(占39.4%)。在临床各科室上报的ADR病例中,排前五位的是感染内科、中医大科、消化科、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结论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工作,对提高ADR报告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杨芳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32-133
目的:了解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常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到的1621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品种类别、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621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7类共95个品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为883例(54.5%);中药注射剂345例(21.3%);静脉滴注987例(60.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3.1%。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