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莉  张稳柱  李建辉 《当代医学》2011,17(15):149-150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介入治疗的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其中,房间隔缺损(ASD)21例,室间隔缺损(VSD)1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9例。术前应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是否可进行介入治疗,确定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大小、部位;术中即刻造影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及术后即刻、一周及6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复查随访,观察其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疗效。结果 21例ASD患者中1例因"软缘"太长,术中测量缺损达40mm及1例距上腔静脉太近而放弃治疗,1例释放封堵器后,心率加快,达160次/分,通过调整封堵器位置,心率恢复正常;12例VSD患者中,1例修补术后再通,术前测量缺口11mm,术中测量缺口16mm,封堵术后即刻有少许残余分流,术后第二天消失;9例PDA均一次封堵成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3.
罗俊  唐炯  蔡琳  王伟  彭瑛  程亚沙  何川  邓晓琦  熊峰  燕纯伯 《西部医学》2007,19(3):379-380,382
目的评价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2例VSD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7-40岁),其中伴膜部瘤者有1例,VSD直径(3.5-8.9mm)。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鞘管应用合适的国产Amplatzer封堵伞进行封堵,术后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疗效。结果在对患者1年的随访中,除1例有少量残余分流外,余未见残余分流,瓣膜反流程度无加重。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VSD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安全,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何劲松  莫云秋  庞伦祥  王强 《广西医学》2009,31(11):1621-1622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其中房间隔缺损(ASD)5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6例,室间隔缺损(VSD)98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即刻封堵成功214例。成功率为99.1%(214/216);66例PDA和52例ASD全部封堵成功;VSD98例,封堵成功96例,成功率97.96%。不成功的2例是因为封堵器到位后分别出现Ⅱ度2型房宣传导阻滞和主动脉瓣反流而未释放封堵器。结论国产封堵器闭合ASD、PDA和VSD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CHD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4~32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3例,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将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房间隔缺损为(13.8±6.5)mm,所用封堵器为(18.6±8.9)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分流;②左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为(6.9±2.9)mm,封堵器(8.9±3.4)mm,无1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7.3±2.8)mm,所选用封堵器为(11.2±4.2)mm,封堵成功率100%,随访2月至69月,仅1例有少量分流。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381例,其中ASD164例、PDA107例、膜部VSD110例,在透视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引下置入国产封堵器,术后24h和1、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分别行TTE、ECG和X线胸片检查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107例PDA成功置入封堵器,成功率达100%。随访1~33个月,所有病人健在,未发现残余分流、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②164例ASD中162例成功置入封堵器,即刻TTE显示158例(98%)封堵完全,4例(4%)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术中封堵器脱落1例。随访1~35个月,所有病人健在;1例随访1年后仍存在少许残余分流,2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发现封堵器移位伴少量分流。③110例膜部VSD中109例闭合成功,成功率99%,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即刻造影无残余分流。随访1~26个月,所有病人健在,1例封堵器放置后出现完全性右柬支传导阻滞.随访12个月未见恢复。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先天性左向右分流型心脏病,疗效可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8例CHD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4~32岁),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3例,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影像指导下,经皮沿导丝经传送鞘管将合适的Amplatzer封堵器至缺损处行封堵。结果:①TTE测量房间隔缺损为(13.8±6.5)mm,所用封堵器为(18.6±8.9)mm,术后即刻TTE未发现分流;②左室造影测量室间隔缺损直径为(6.9±2.9)mm,封堵器(8.9±3.4)mm,无1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率100%;③造影测量动脉导管未闭最窄处直径为(7.3±2.8)mm,所选用封堵器为(11.2±4.2)mm,封堵成功率100%,随访2月至69月,仅1例有少量分流。结论:应用国产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近期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该院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行经导管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术中经超声心动图和主动脉造影监测,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结果 156例VSD患者中153例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术后即刻成功率98.1%。结论经导管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使VSD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9.
付勇  邓明彬  刘慧  于风旭  廖斌 《重庆医学》2011,40(20):2037-2038
目的经右胸小切口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16例。对其疗效、安全性及随访结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诊断的继发孔型ASD不合并需心外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行右胸小切口经右心房置入导管国产封堵器治疗,术中TEE监测,术后即刻、3~5 d及1、3、6、12个月进行TTE、心电图随访。结果 16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均成功封堵,1例封堵器术中脱落,立即扩大右心房切口,取出封堵伞,再次封堵后成功。术后随访复查TEE、心电图及体检,无残余分流及影响瓣膜功能,无腔、肺静脉狭窄,无心律失常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结论经右胸小切口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的特点。术中封堵失败可立即行外科干预,中转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选择适合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37例,其中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膜周部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值的2~4 mm。术中在X线和TTE监测下观察封堵器的释放过程。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应用TTE观察封堵伞有无脱落,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19例,10例VSD封堵成功10例,7例PDA封堵成功7例。术后1天复查,1例ASD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三尖瓣瓣下见少量返流,2例VSD封堵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以及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准确,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下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共19例病人,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室间隔缺损2例,均在心脏超声和X线指引下用国产封堵器进行封堵.结果19例病人均封堵成功,术后超声显示无残余分流,术后1月、3月、半年复查,均未见残余分流及其他并发症.结论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8月,46室间隔缺损患者使用国产偏心型封堵器,其中21例为膜周型室间隔缺损,18例为嵴下型室间隔缺损,7例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的直径为4~10mm,术中行左室造影、建立股动静脉轨道、经右心系统释放封堵器,并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46例中43例封堵器均成功置入。1例术中封堵器影响主动脉辩,2例出现较大残余分流而放弃介入改开胸手术,3例术后造影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6个月后行超声检查分流消失。结论经导管植入国产偏心封堵器治疗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施行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者38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6例,术中行即刻造影和/或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5~7d和半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其手术安全性、术中和术后疗效。结果38例中37例治疗后即刻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37/38)。残余分流1例,即刻完全封堵率为97.3%(36/37),无一例急症手术或死亡。一过性Ⅱ°房室传导阻滞为7.9%(3/38)。术后5~7d复查1例残余分流仍存在,半年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创伤小,病死率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心室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产肌部的室间隔封堵器对1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介入封堵成功,即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患儿心脏较前缩小,生活质量改善。结论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创伤小,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导管介入治疗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HD)过程中引起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方法介入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类型分室间隔缺损(VSD组,61例)、房间隔缺损(ASD组,6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55例)、肺动脉瓣狭窄(PS组,15例);先天性心脏病造影的病例17例(造影组)。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6h、24h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l)含量,比较各组cTnl水平。根据cTnl的高低判断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并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各危险因素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结果217例患儿中,术后cTnl升高159例,正常58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心肌损伤与年龄、体重、肺动脉压力、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或球囊扩张)次数及对比剂剂量有关(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是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时间、封堵器大小、封堵器释放次数、对比剂剂量、体重可能是影响CHD介入治疗心肌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靖 《河北医学》2014,(1):26-28
目的:探讨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2例房间隔缺损( ASD)、26例动脉导管未闭(PDA)及18例室间隔缺损( VS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封堵器介入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ASD、PDA及VSD成功率分别为100.0%、96.2%和94.4%。治疗后3月ASD、PDA及VSD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 P<0.05),其中PDA组LVESD、LVEDV 和LA显著改善, VSD 组LVESD 及LVEDV 显著改善, ASD 组RV、RA、LVESD 、LVEDV及LA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疗效确切,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型号选用依据,评价不同大小封堵器对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ASD患儿46例,分为A、B两组各23例.A组应用椭圆周长公式计算等效圆直径,依该直径加1~2 mm选封堵器型号;B组按经胸超声(TTE)测量最大径加2~4mm选封堵器型号.TTE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右房、左房收缩末径(RALD、LALD)、右室、左室舒张末径(RVDD、LVDD),计算RALD/LALD、RVDD/LVDD.测量封堵器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缺损直径为(16.56 ±4.23)mm,B组为(17.22±5.08)mm,两者无明显差异.A组封堵器直径为(19.18±5.29)mm,B组为(22.37±6.16)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RALD、RVDD、RALD/LALD、RVDD/LVDD均有下降,LVDD逐渐增大,封堵器厚度变薄,LVEF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B组(P<0.05).结论 椭圆周长公式可应用于ASD封堵器选择,封堵器大小对患儿心脏重构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俊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1):1375-1376
目的评价经导管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组120例患者,年龄(23.5±16.0)岁。降主动脉造影确定动脉导管的形态及最窄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前及术后1,3及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PDA最窄径1.5~14.0mm,平均(5.7±3.0)mm。封堵成功率99%。术后即刻残余分流38%,1个月时无残余分流。9例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肺动脉收缩压83~155mmHg(1mmHg=0.133kPa),平均(108.6±21.6)mmHg,术后1个月时降至36~92mmHg,平均(54.1±16.6)mmHg(P〈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经导管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导管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us,PD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PDA患者应用国产蘑菇伞动脉导管封堵器,经静脉途径行封堵治疗,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先行球囊扩张术,再行PDA封堵治疗;合并房间隔缺损者,先行PDA封堵治疗,后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后即刻X线造影观察疗效,24h、1个月、3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1例患者植入封堵器均获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术中无任何严重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3年,未发现残余分流、封堵器移位、溶血、血栓或主、肺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法介入治疗PDA,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